[五〇] 第十 圣弟子(之二) 南传相应部 [五二] 第二 取

[五一] 第一 思量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世尊言彼等比丘曰:‘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三 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凡为真正灭苦,应以如何之思量而思量之耶?’

‘大德!于我等,法以世尊为本,以世尊为导者,以世尊为所依。大德!善哉!实欲世尊明所宣说之义,诸比丘愿奉闻受持世尊之教。’

四 ‘诸比丘!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当宣说。’

彼诸比丘向世尊奉答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

五 ‘诸比丘!如是比丘思量而思量:‘此种种多样之苦、老死,生于世间。此苦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有何故有老死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六 彼更思惟而如是知:‘此种种多样之苦、老死,生于世间。此苦乃以生为因,以生为集,以生为生,以生为起。有生故有老死,无生故无老死。’

七 彼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于老死灭之道迹,如是契法行者。

八 诸比丘!于此,比丘所作悉是正苦之灭,即是老死之灭。

九 更思量而思量:‘又,此有以何为因?此取以何为因?此爱以何为因?受、触、六处,又以同为因?此名色……此识……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有何故有行?无生故无行耶?’

一〇 彼更思量而如是知:‘行以无明为因,以无明为集,以无明为生,以无明为起。有无明故有行,无无明故无行也。’

一一 彼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如是为契法行者。诸比丘!于此,比丘所作:悉是正苦之灭,即是行之灭。

一二 诸比丘!陷于无明之人,若自为福行者,则其识趣于福;若自为非福行者,则其识趣于非福;若自为不动行者,则其识趣于不动。

一三 诸比丘!比丘舍无明而生明,彼离无明生明故,彼无自为福行,无自为非福行,无自为不动行。

一四 依不为、不思惟,无取着世间之任何物。无取着故无畏怖,无畏怖故自证般涅盘,得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无应再生。’

一五 若感受乐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若感受苦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若感受不苦、不乐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

一六 若彼感受乐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若彼感受苦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若彼感受不苦、不乐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

一七 彼感受身分齐之受,知‘我感受身分齐之受’,彼感受命分齐之受,知‘我感受命分齐之受,’身坏时,知‘此命已尽,一切感受已,无喜乐,成为冰冷,只遗残骸’。

一八 诸比丘!譬如有人,由陶窑取出新熟之瓦器,置于平地处、降其热,瓦片残于其处。诸比丘!同此,比丘感受身分齐之受,知‘我感受身分齐之受、’感受命分齐之受、’‘我感受命分齐之受。’身坏时、知‘由此处命尽、感受一切已、无喜乐、成为冰冷、仅遗残骸。’

一九 诸比丘!对之作如何思惟耶?漏尽比丘亦为福行耶?或为非福行,或为不动行耶?’

‘大德!无此事。’

二〇 ‘又,凡无行时,由行之灭、亦施设识耶?’

‘大德!无此事。’

二一 ‘又,凡无识时,由识之灭、亦施设名色耶?’

‘大德!无此事。’

二二 ‘又,凡无名色时,由名色之灭、亦施设六处耶?’

‘大德!无此事。’

二三 ‘又,凡无六处时,由六处之灭、亦施设触耶?’

‘大德!照此事。’

二四 ‘又,凡无触时,由触之灭、亦施设受耶?’

‘大德!照此事。’

二五 ‘又,凡无受时,亦施设爱耶?’

‘大德!无此事。’

二六 ‘又,凡无爱时,由爱之灭、亦施设取耶?’

‘大德!照此事。’

二七 ‘又,凡无取时,由取之灭、亦施设有耶?’

‘大德!无此事。’

二八 ‘又,凡无有时,由有之灭、亦施设生耶?’

‘大德!无此事。’

二九 ‘又,凡无生时,由生之灭、亦施设老死耶?’

‘大德!无此事。’

三〇 ‘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是,诸比丘!此为非异者。诸比丘!信我,信赖我,可离惑、离疑,此为苦之终。’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五〇] 第十 圣弟子(之二) 南传相应部 [五二] 第二 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