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五] 第九 琵琶
愚痴、嗔恚者,应制伏此心。谓:‘此路乃有怖、有恐、有棘、有丛,险难之非路、
邪路是。此路乃不善人之所依,此路乃善人所不依。汝不适于此,然则,汝于眼所
识之色,应制伏心。’诸比丘!任何之比丘或比丘尼,其心于耳所闻之声……鼻所
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意所识之法,或起贪欲、染欲、忿恚、
愚痴、嗔恚者,由此应制伏心,谓:‘此路乃有怖、有恐、有棘、有丛、险难之非
路、邪路是。此路乃不善人之所依,此路乃善人所不依。汝不适此,然则,汝由此
意所识之法应制伏心。’
四 诸比丘!譬如稻熟 ,因稻田之守者放逸,食稻之牛闯入稻田而纵食至心满足
。与此同理,诸比丘!无闻之凡夫,对六触处不行摄护,纵享五种欲至心满足。
五 诸比丘!譬如稻熟,因稻田之守者不放逸,食稻之牛虽闯入此稻田,守者牢捉
此牛之鼻,由牢捉鼻,坚括于额之上部,坚括于额之上,以搋猛鞭,以搋猛鞭后,
将其纵放。
诸比丘!二度食稻之牛……
诸比丘!三度食稻之牛虽闯入此稻田,守者牢捉此牛之鼻,由牢捉鼻,以坚括
于额上,坚括于额上 ,则以搋猛鞭,以搋猛鞭后,而纵放。如是,食稻之牛或入
村落或入森林,多休止所,多休卧所,而思起被搋鞭策之事,因此不再入稻田。与
此同理,诸比丘!于六触,比丘之心为直、正直,唯住立于内,静止单一而得安定。
六 诸比丘!譬如国王 或王大臣,有未曾闻琵琶之音者,彼闻琵琶之音,而作如
是曰:‘友!此何音耶?如是斯之爱、美,足以令人心狂而惑。’‘贵人!如是之
爱、美,足以令人心狂、惑之音,此是琵琶。’彼言:‘且去!将琵琶携来予余。’
彼等以此奉于王曰:‘贵人!此音如是可爱、美好,令人心狂而惑之琵琶。’王曰:
‘此琵琶于余为无用,唯将音带来与余。’彼等言于王曰:‘贵人!此所谓琵琶者,
有种种之成素,有大成素,由种种之成素而发音。’曰:‘缘于胴、缘于皮、缘于
掉、缘于首、缘于弦、缘于弓,又须人之适宜努力。贵人!如是琵琶有种种之成素,
有大之成素,由种种成素而发音。’彼王遂以此琵琶,碎为十分或百分,以此十分
或百分碎为一片片,一片片则以火燃烧,以火烧成灰,成灰或被大风吹去,或被河
川之急流漂去。如是彼言:‘凡称琵琶者,大众为此长时放逸流溺、此琵琶为虚伪
也。’
七 与此同理,诸比丘!比丘须于色之所趣,则以检色,受之……想之……行之……
须于识之所趣,则以检识。彼检色……受……想……行……识,原于彼或为‘我,
’或‘我有’、或‘我之我’者,今则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