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雏鸟品
第四章 雏鸟品
三一 雏鸟本生谭 (菩萨═帝释天)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饮水不过滤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有二青 年比丘,此二人互为朋友。二人由舍卫城出发前往田舍,二人于某喜好之场所随心 而住。彼等思欲面谒等觉者(佛),再由彼处出发,往祇园精舍而来。 其中一人有持滤水囊,其它一人则未持有,因此,二人滤水而饮。某日,二人 引起争论,持有滤水囊者,不贷其友滤水之囊,而只自己滤水而饮。其友不得滤水 之囊,口渴难忍,而饮不滤之水。 二人继续旅行,终至祇园精舍,礼佛着座。交相问讯后,佛问曰:“汝等由何处 而来?”二人:“尊师!予等住于拘萨罗之田舍某村,为思欲晤尊颜,出发前来。”佛: “如是,汝等盖甚和睦前来此处!”其未持滤水囊者告曰:“尊师!途中此友与予发生 争论,其后彼不贷滤水之囊与予!”他之一人申述曰:“尊师!此友人实系饮水中有 生物之水。”佛:“汝比丘!汝知有生物存在而饮其水,是为事实耶?”比丘:“予愿 认罪,尊师!予饮未滤之水!” 于是佛向二人言曰:“汝比丘!前生于天都,治国之贤人某时战败,由山谷之间 道遁出,贤人为恢复王权,立誓云:‘我决不杀害有生命之物!’其后战胜,得非 常之荣誉时,因救金翅鸟雏之命,使军车得以归还。”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199 主分 昔日一王于摩揭陀国王舍城治国。尔时菩萨一如今之帝释天前生所出生 之摩揭陀国玛奇雅拉村中,出生为非常高贵之子,命名之日,名之曰摩佉童子。然 经年长,青年摩佉婆罗门,为世人皆知;于是双亲为其迎娶同族之女为妻,生男育 女,家庭繁荣。摩佉为一慈悲心深之主人,守持五戒。 其村有家三+轩,某日三十轩之人,集于村之中央,处理事务之时,菩萨以足 踏平其处之土而立足使彼场所平坦善立。当菩萨前往他处,其它之人即来其处而立。 于是摩佉菩萨再使其它场所善立,而更有其它一人前来其处而立。如是菩萨依次为 诸人皆使场所善立。又某时彼处张有天幕,菩萨将之取去,建立会堂,整顿内部桌 凳,配置水瓮,如是诸人亦与之同心建设。菩萨使村人等固守五戒,,其后村人同行 善事,并与菩萨同为善行。晨朝早起外出,诸人手执刀、斧、槌等,平复四街大道, 有石障碍,以槌除之;有树障碍通车,即与砍伐;高低场所,使之平坦;筑桥,掘 莲池,建会堂,行布施,守持戒律;于是全村住民皆从菩萨之训诫,守戒行善。 尔时村中一老辈村长自思惟:“以前此村之人,饮酒杀人时,予依酒钱、罚金、 税金,有相当积蓄。然今有此青年婆罗门摩佉教人守戒,村中停止诸恶事,全村之 200 人均守五戒,予已无所得!”于是彼甚忿怒,往王之前诬陷诸人,向王告曰:“大王! 予之村中有甚多盗贼,横行掠夺!”王闻此老村长之言,立即下令:“速往将盗贼全 数捕来!”村长率众前往捕缚村中所有人众,带至王前告曰∶“盗贼全数带到!”王未 调查村人行为,即命令:“将村人皆用象杀!”于是将村人与象一同由法庭牵出。汝 等宜念持戒,予菩萨摩怯与村人训诫云:“汝等虽被无实之罪,但对王及象亦应如予 等之身体,同样爱惜!”诸人皆如菩萨所言。尔时为杀村人,象向诸人接近。象虽被 牵曳,但不愿前进,大声嘶叫而逃!他之诸象次第牵出,亦均逃遁不前。王自思惟: “村中之人有何魔药?”命令检查。诸人前往检查,但无所发现,向王告曰∶“一无所 见!”于是王云:“彼等必诵咒文! ”即问:“村人有诵咒文者耶?”王臣寻问,菩萨摩 佉云:“有之。”王臣白王:“一人言有!”于是王将村人悉数唤来,问曰:“汝等知何 咒语,速行念出!”菩萨摩佉告曰:“大王!予等之咒文,并非别物,只为予等不杀 生物,不为不与取,不为邪行,不语伪言,不饮酒,行慈悲,行布施,平道路,穿 莲池,建会堂,此即为我等之咒文,亦为我等之保护与特权!”王对村人等心喜,将 彼诬陷无实罪之村长财宝,悉数与村人,并将象与村亦均与彼等。 其后村人等随心励行善事,其后思欲于此四街大道建大会堂,雇佣木工前来建 201 造,但村人等因女人不持何等欲望,是故禁止女人等入堂行道。尔时菩萨摩佉之家 有善法、思惟、欢喜、善生四位女人,其中善法女结识一木工,彼女云:“兄长!请 使予为会堂长老!”彼女赠送贿赂。木工云:“甚善!予可设计。”彼与同意。于是道 先开始制作塔顶,使木干燥,然后切割穿孔,完成工作。彼以布片包覆塔顶,藏于 别处。 会堂建筑完成,于建堂之塔尖时,木工云∶“贵夫人!事有不洽,予有遗误!” “究为何事?”“须作塔顶!”“诚然!予等亦思须有塔顶。”“然新伐之木,不能制造。 须用前伐之木,切割穿孔,须寻索如是之塔顶!”“将如之何?”“若此村中有前造者, 有出卖此尖塔顶者,须向彼搜寻买来。”在村人等搜寻之下,发现村中善法之处,有 一塔顶,村人虽与金钱,但彼女不卖。 善法云:“若许予得入会堂,则予愿献纳塔顶!”村人云:“予等不与女性利 益!”于是木工向村人云:“贵主人!汝等为何话耶?除梵天界外,无排斥女人之世 界。请其捐纳塔顶,予等始能完成工作!” 村人等终与赞许,求取塔顶,落成会堂。整顿桌凳,配置水瓮,常时准备施舍 米饭,会堂周围,围以墙垣,设置门户;垣内敷沙,垣外种植棕榈树列。 思惟女亦于彼处场所经营乐园,彼女思惟多华多果之树,颇不适宜,因此不植 如是之树。欢喜女亦于同一场所挖掘莲池,池上覆以五种莲华 1,十分快乐。唯善 生女一人,不作任何一事。 202 菩萨摩怯在家事母,事父,彼以身敬长者,语真实,无粗暴言辞,不恶口阴言, 不吝啬行事,立以上七誓诫条,于完成后唱偈曰: 若人为在家 敬长事父母 优物发慈心 爱语不讥人 真实不贪求 制怒无瞠恨 三十三天界 呼为有信人。 菩萨摩佉如是成为受人褒扬者,命尽之时,为帝释天王,更生于三十三天。村 人等亦与王同生三十三天。 尔时三十三天住有魔神阿修罗,天王(帝释天)自思惟,与魔神共治,为己等 所不取,乃以天神之酒与魔神共饮,于魔神醉后,捉其手足,投于须弥山绝壁之下。 魔神等落着于魔之宫殿。所谓魔之宫殿,住于须弥山之最低处,洽如三十三天界相 同广大。天国有珊瑚树,而魔国则有一劫之间生存之灰彩色华树。魔神等因开灰彩 色华树,以此处非自己所领之天国,天国应为开珊瑚之树花,魔神等宣言:“此老背 之帝释,饮予等以迷酒,投予等于大海,占领予等天之城廓,予等向彼宣战,誓须 夺回天之城廓!”于是如蚁攀圆柱,相续攀登须弥山顶。 帝释闻魔神登山来攻,前往海面,两军接近相战,帝释为魔军所破,沿南海之 端,乘超胜之车逃逸一百五十由旬。尔时帝释之车于海面急行,来至一绵树森林, 须伐棕榈之林,始能通过。于伐树时,绵树之森林,扫落于海面。时海面有金翅鸟 之雏见状,旋转飞舞,大声鸣叫。帝释向御者发问:“玛达利!此为何种之音声,洞 203 彻人之心腑!”玛达利:“天主!吾主车行之过急,不顾一切,以致蹂躏绵树之林, 车达林时,金翅鸟之雏误思为取命,一声悲鸣而恐惧飞舞!”大萨埵:“玛达利!我 等勿使雏鸟忧心,我等不可为自力而杀生,纵然为鸟雏牺牲性命,亦较与魔族为善! 汝将车转返!”于是唱次之偈: 玛达利!绵林造巢者 车柄勿向彼 我等于魔前 欢喜愿舍命 此鸟类之巢 不可为乱动 御者玛达利闻语转车,由他路转向魔神世界前进。魔神等见帝释转还而自思惟: “帝释又由他国前来,彼必又得友军而返军车!”魔神等惟恐见杀,纷纷逃入魔国。 帝释于是进入神村,彼由二天界(梵天、帝释天)之住神军众围绕,进占村中央位 置。于一瞬间,地裂一千由旬之高,显现战捷之宫殿。因得胜利,故名战捷。 204 于是帝释设五处防御,使魔神不得接近。于此作偈颂曰: 神族与魔族 难攻二城间 为设五种守 以防魔族侵 龙族金翅鸟 瓮形之夜叉 荒醉夜叉据 外有四天王 于是帝释设此五种防卫,为王者享天之荣誉时,善法女辞世生为王后。善法以 捧献塔顶之果报,于天宫显现于天之珠玉所饰五百由旬之善法堂,此堂于纯白之天 盖下,设一由旬之黄金玉座,由帝释君临为诸天之王,行天人之政。尔时思惟女亦 辞世,生为王后,彼女依造思惟乐园之果报,于天宫显现一心萝园之乐园。而欢喜 女亦命终生为王后,彼女依造莲池之果报,于天宫显现一名欢喜之莲池。 205 然仅善生女未为善业,彼女命终生为森林洞穴中之鹤。 帝释不见善生自思惟:“彼女究生何处?”彼思惟结果,发现彼女为鹤,于是出 发往善生处,携彼女至天界,使彼女见快乐之天村,善法之天堂,心萝之乐园,欢 喜之莲池。帝释向善生云∶“彼女等因行善事,生为我等之后,乳未行善事,故生为 畜生。自今以后,请守五戒!”彼诫鹤授与五戒,然后携归彼处而放去。 其后善生守五戒,帝释于二三日后,思彼鹤是否守戒,化为鱼相,背下而仰卧, 善生鹤以为鱼死,口衔其头。鱼尾忽动,彼女云:“此鱼尚生!”于是放鱼。帝释云: “善哉!善哉,汝能守戒。”誉之而去。 善生由彼处死去,生于波罗奈之陶器师家。帝释思彼女今生于何处,继知其生 处,于是化为老人之相坐于满载金色胡瓜之车,于村之中央叫卖:“谁买胡瓜!谁买 胡瓜!”村人近前云:“老者!予买汝瓜!”老人云:“予卖瓜与守戒者,汝为守戒者 耶?”村人云:“予等实不知戒,请汝卖与!”老人答曰:“予非为卖瓜得钱,予实与 瓜于守戒者!”村人:“此乃一愚痴之老人!”言毕离去。善生闻此消息自思惟,此盖 为予之故而来;彼往老人之所云:“老者!请与我瓜!”老人:“贵女为守戒者耶?” 女答:“予实为一守戒者!”老人云:“予乃为汝持此而来!”于是连车置其门口处而 去。 善生于有生之年守戒,死后生为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之女,因守戒之果报,生为 206 美人。王于女至成年时云:“将为汝选一适心之夫!”于是集合魔神。尔时帝释自思: “善生究生于何处?”彼巡回察看,知彼之生处;彼思惟:“善生欲选适心之夫,自己 必可当选!”彼化为魔神之相前往彼处。一方善生施以化妆,被伴往魔神集会之处, 命彼女于魔神中选适心之夫,彼女环顾四周,忽见帝释,彼女因前为挚友关系,彼 女即曰:“此为予夫!”于是执帝释之手。帝释伴彼女返还天都,彼女为二千五百万 舞姬环侍之女王,享其定命,从业报离此世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话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是古之贤人治天之王国时,舍己生 命,不为杀生;然汝受此教导而出家,饮含生物未滤之水,是何可耶?”佛斥责彼比 丘连结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御者玛达利是阿难,帝释实即是我。” 注 1 五种莲为白莲(芬陀利伽)、红莲(婆头摩)、青莲(鸟陀婆罗)、黄莲(库姆达)、杂色莲 (伽摩罗)。 三二 舞踊本生谭 (菩萨═白鸟)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持有诸多财产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此 与前本已说明之天法本生谭(六)完全为相同之话。 佛向此比丘问曰:“汝持有诸多财产为事实耶?”比丘:“诚如尊言!”佛:“汝 缘何持有诸多之财产?”佛再问之时,此比丘闻此言语,发出急怒,脱去所著之衣, 与以弃舍,谓曰:“予将如此而去!”彼不顾于佛前裸体,为诸人所不耻,比丘由此 处逃去,成一下流卑鄙之人。 比丘等集于法堂云:“彼于师前如此行为,实何可耶?”比丘等就彼比丘之无德 相互谈论。师适来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究有何话集于此处?”比丘等云:“尊 师!实彼比丘于世尊前及四众当中,不畏忘耻之罪,如村中玩劣之子而裸身,彼已 为诸人嫌恶之卑鄙者,彼背佛之教!予等就其无德而谈论。”佛言:“汝等比丘!彼 比丘背弃正当之教,不畏无耻之罪,非自今日始,前生即已同样失去美丽之妇人。” 于是佛说过去之事。 207 主分 昔日世界开始之时,四足兽类以狮子为王,鱼类以欢喜鱼,鸟类以金色 之白鸟为王。金色之白鸟有一美丽之女,王向女云:“吾女!汝可选一汝所欲之任何 鸟类为夫!”彼女亦欲望得适心之夫。 白鸟之王为达女之欲望,集合雪山一切鸟类,于是种种鸟类如白鸟,孔雀等均 前来集合;彼等群集于巨大平岩之上。白鸟之王呼女云:“汝可选适于己心之夫!” 彼女见诸鸟群,集见一颈持宝珠之色,生有美翼之孔雀,彼女云:“此为吾夫!”于 是选定。诸鸟于是近于孔雀之前云:“孔雀!此乃王之爱女,彼女于如是诸鸟中探 寻,而君被选中!”孔雀云:“汝等今日尚不知予之能力!”孔雀喜甚不畏忘耻之罪, 于诸鸟集处当中,肆无忌惮,展翼狂舞跃踊,脱去着物。金色之鸟王怒云:“彼之内 心无稍羞耻,外观态度,不畏有罪,如是不畏不知耻之罪者,予不能以女与彼!”鸟 王于群鸟之中唱次之偈: 鸣声使心乐 背尾皆美丽 颈现琉璃色 展翼及一寻 惟因乱舞故 予女不与汝 208 白鸟之王于群集当中,将女与其甥白鸟之雄雏;孔雀则未能得白鸟之雌雏,心 感甚耻,起立逃去。白鸟之王亦归己之住所。 结分 佛言:“汝等比丘!此比丘不畏不知耻之罪,失去大教,非自今始,前生 即已失去美丽之女!”佛述此法语后,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孔雀是持多 财产比丘,白鸟之王实即是我。” 三三 和合本生谭 (菩萨═鹑)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近迦毗罗卫城之榕树园时,有关对圆座 1诤吵所作之谈 话,而此事将在鸠那罗本生谭(五三六)中说明。当时佛向亲族等言:“诸位大王! 亲族之间,不应有何等诤吵!于前生征服敌之动物等因起争端,而陷入一大破灭!” 于是佛对王族之发问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事,菩萨生为鹑,与几千之鹑友住森 林中。尔时一捕鹑者前往彼等之栖处,仿效鹑之啼声,彼知彼等来集之时,向其上 投网,然后收系网边,缠缚一处,充满笼中,归家售鹑,以为生活之资。某日菩萨 (鹑)向彼等鹑友云:“此捕鸟者使我等之亲族灭亡!予知一方便之法,使捕鸟者不 能捕得予等!人叩后汝等之上,如被网投罩,各各将头钻入网孔,然后一同振翼飞腾, 往所欲之处或往棘草之薮,将网舍弃;如是合作,予等可由网中遁出。”彼等均与赞 同曰:“谨遵如命。”翌日彼等之上为网投罩时,依菩萨之教法,持网飞腾,弃舍于 209 某棘薮之中,各各由网下遁出。捕鸟者由薮取网之间,已至日暮,彼唯空手而归。 翌日鹑鸟仍如前所为。彼捕鸟者至太阳没时取纲,仍唯空手归家。于是彼妻怒云: “汝每日空手而归,汝必于他处有娱乐者!”夫:“汝勿胡言!予无他处乐者,实因彼 鹑鸟狡猾,为一同合和之事!当予投网,彼等立即一同飞起,将网运去,投诸棘薮。 然至几时彼等相互不再真正和合,汝勿忧虑,俟彼等诤吵之时,予使彼等一羽无遗, 悉数捕归,使汝欢笑!”彼向妻语,述次之偈: 彼等相和合 鸟可持网去 一旦起争端 将归我掌中 然其后数日,一羽之鹑,降落饵场时,无意之间踏着他鹑之头,于是彼鹑怒云: “谁踏予头?”被责骂之鹑亦怒云:“予未注意,何必动怒!”彼等再三互相合口之 中,相互生起诤论,一鹑云:“今后汝可单独持网飞升!”菩萨于彼等相互诤吵之时 自思:“喜好诤吵,实际将无幸福!彼等于不能持网起飞时,将陷入一大破灭,将使 210 捕鸟者得以乘机!予不能住于此处!”于是连同自己之弟子伴侣,往赴他处。捕鸟者 于数日后前来仿效鹑之啼声,于彼集合之上投网;尔时一羽之鹑云:“君于持网时, 发毛将拔!请君持网飞腾!”他之一鹑云:“君持网之时,双翼之羽毛拔脱!请君持 网飞腾!”如是等互相争论之间,正为捕鸟者乘机投下网于彼等头上之时,彼等皆被 一同充满于笼中,彼为使其妻欢悦,归宅而去! 结分 佛言:“大王!如是亲族之间,不可诤吵,诤吵乃灭亡之根源!”佛述此 法话竟,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愚鹑是提婆达多,贤鹑实即是我。” 注 1 圆座为头载运荷物时所用由布片所制之输状敷物。 三四 鱼本生谭 (菩萨═司祭)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比丘为前妻之诱惑所作之谈话。尔时 佛向彼比丘问曰:“汝比丘!汝之苦恼为事实耶?”比丘:“世尊!是为事实!”佛: “为谁所恼?”比丘:“世尊!予之前妻甚美,予难舍弃!”于是佛向彼告曰:“汝比 丘!彼妇人实害汝之物,前生汝为此死而得救!”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一司祭。尔时渔夫等于河投网 捕鱼。尔时有一大鱼为爱欲所牵,接近己妻(雌鱼),与之游戏。彼妻(雌鱼)先夫 而游泳,嗅闻网臭,回旋游而不入,然溺情贪爱之雄鱼则误入网中。渔夫等知鱼恰 211 已入网,将网曳上,捕彼未杀,投置砂上。谓将以炭火烧食,于是起火,削制炙串, 鱼悲叹自思:“火炙之苦,贯串之痛,予皆无所恼,惟对予妻因失予而前往他处而感 悲痛,是诚为己之苦恼!”于是唱次之偈: 寒暑处网中 我皆不苦恼 恋夫赴他所 妻思我苦恼 尔时司祭由从者围伴,为水浴来至河边。菩萨善知一切之音声,彼闻鱼之悲叹 而思惟:“此鱼为情爱之悲哀所恼,彼之心病不死,仍将生入地狱,予将为之救助!” 彼往渔夫处云:“君等一日所捕者,皆为食用,不能供养我等!”渔夫:“祭主!何出 此言?如贵君等有意食鱼,请即持去!”菩萨:“予不需其它多物,请只供养此鱼!” 渔夫:“请君取去。”菩萨(司祭)以双手捉鱼,来至河边谓鱼曰:“汝若非今日遇予, 汝将遭遇死亡!今后切勿为情爱所牵!”菩萨于训诫后,将鱼放入水中回都而去。 212 结分 佛述此法话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哀痛比丘安住于预流果 1。佛连 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雌鱼是出家比丘之前妻,雄鱼是哀痛之比丘,司祭实 即是我。” 注 1 预流果,鹑本生谭(三五)注二参照。 三五 鹑本生谭 (菩萨═鹑)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摩揭陀国巡锡出发时,对消灭森林火事所作之谈话。某 时佛在摩揭陀国巡锡出发期间,向摩揭陀国他之部落托钵,食事终了,由托钵归来, 由数多比丘众围绕,于道中前进。尔时森林起大火事,佛之前后,实有诸多比丘围 绕。其火烟焰交杂蔓延,于是此下根比丘等恐怖死亡云:“我等焚烧逆火,如是今所 燃之火不能蔓延至我等处!”彼等取出所准备之附木柴以起火,而其它比丘等曰: “诸位法友!汝等究欲何为?汝等未见空中悬月,实由东方升起千光之日轮;如自立 于海滨,在须弥山下而不见须弥之山;与天人界高贵无比之人相伴而行时,反不思 念真正之佛食烧逆火而呼叫!汝等实不知佛之力!汝等应往佛前为宜!”于是比丘 等一切诸人聚为一团,齐来十力(佛)前。于是佛由大比丘众伴随,往他处逗留。 213 森林之火强烈狂猛,但吹至如来所立之场所,则达于四方十六伽里萨(面积)1之 处而止,宛如投入水中之火把而消去,其直径不能扩展,只达于三十二伽里萨。 比丘等开始赞叹佛之功德云:“此实为佛之功德,无心之火尚不能扩展至佛座之 处,此实为佛之神通力所致!”佛闻彼等之言,佛言:“汝等比丘!火来此处消失, 决非为予之力,然此乃为予古昔真实之力!何以故?火到此处将永劫不能燃烧!此 即所谓劫持续之奇迹!” 尔时长老阿难陀扩展四迭之衣以为佛座,佛端坐后,右绕如来恭敬礼拜而坐。 尔时一同向佛问曰:“世尊!予等只知现在,过去甚为隐秘,请佛示知!”于是佛为 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菩萨于摩揭陀王国再生于鹑之母胎。彼得由母胎之出生,于破卵飞 出时,美丽如月圆圆状之鹑子。尔后彼之双亲置彼于巢中,每日衔来食饵,以嘴喂 食;彼虽展翼而无腾空飞翔之力,彼虽扬足,而无支持地上步行之力;而年年森林 之火灾,侵来其处。某时,森林大火,发出爆音,侵来彼之场所;鸟群由巢中飞出, 皆恐怖死亡而逃。菩萨(鹑)之双亲亦恐怖死亡,置菩萨于巢中而逃去。菩萨昂首 见火烧近,彼自思惟:“若予有展翼腾空之力,即可随欲飞往他方!若予有扬足步行 之力,即可徒步,行欲行之他方!双亲尚恐怖死亡,为保护自身,单独置予而逃去! 是故予今无他保护者,亦无救助者!今日予将如何,不得而知!”尔时彼之脑中浮起 一想:“此世之中,有称戒律之美德者,有名真理之美德者。昔日,为实现波罗蜜 2, 214 坐于菩提树下,现身成正觉之佛,依戒律、禅定,智慧而得解脱。依解脱完成知见, 保持真理、慈悲、愍念、忍辱,为平等庇护慈爱一切众生,是名为一切知之佛。而 佛所体验者名曰法德,予亦具有此一真实(谛)。又亦保有信此一自性法。是故思惟 昔日诸佛及诸佛所得之德,能得自行体验此真实之自性法,行此真实行,则今日之 火,可由予使之退去,而自他所余之鸟,予必须计划使之安全!”于是唱如次之偈: 世有戒德有真实 对此清净有慈悲 依此真实自性法 我为无上之誓言 思念自性法之力 忆念昔之贤胜者 知见真实法之力 我为无上之誓言 又菩萨思念昔日得涅盘诸佛之功德,依存自己真实性为誓言而唱偈曰: 有翼不得飞 有足不能步 父母双飞离 汝火速归去 与彼誓言之同时,火退止于十六伽里萨之处,退时亦不往森林燃烧,而如火把 之投水,瞬间消灭于无形。 215 于是菩萨作如是言曰: 炽燃大火聚 与我誓言俱 十六伽利萨 一旦皆消去 恰如一火把 投向水中灭 此后此一场所永劫逃过火劫之征服,此名之曰劫持续之奇迹!如是菩萨体得誓 言,命终随其业报离世而去。 结分 佛言:“汝等比丘!此森林之火不得蔓延,非予今之力,乃昔日为幼鹑之 时,依予实现之真实力而成!”佛述此法话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某者得预流果, 某者得一来,某者得不还,某者达应供、阿罗汉 3。佛更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 “尔时之双亲是今之双亲,而鹑之王实即是我。” 注 1 印度之里程。 2 波罗蜜为究竟到彼岸之义,是名为菩萨之大业。 3 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系指入四果圣者之位。即为掉圣道之法流,断见惑乃至思惑, 依修行之功德而可得圣者之果报。预流为见惑断者,一来为思惑中断前三品者,再一次生 来欲界者。不还为断思惑之后三品者,为再不还来欲界者。阿罗汉为断灭一切见思之惑, 达于极地,永入涅盘。 三六 鸟本生谭 (菩萨═鸟)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烧失庵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某一比丘, 于佛之前授得禅定法后,由祇园精舍出发往拘萨罗国,于近某边鄙村之林中住一僧 房;恰于最初之月 1,其庵被烧掉。 彼比丘向村中诸人告述。村人云:“予等之土地干旱,先行灌溉,灌溉后莳种, 施种终了结垣,终了刈割,刈割终了后舂捣。”如是工作中渡过三倨月。 于三个月间彼比丘于原野为不愉快之生活,修行禅定,一无所得。彼于自恣 3后, 往佛之前,礼拜后坐于一隅。佛亦叮咛问候后,佛问曰:“汝比丘!雨安居 4生活安 乐否?达于正确之禅定否?”彼比丘述所遭遇之事而答曰:门因无适当之僧房,未得 达禅定之极地!”佛言:“汝比丘!汝前生为动物尚知对自己之适与不适,汝何以仍 不解耶?”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216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鸟,受群鸟围绕,于枝叶茂盛 繁密之大树附近之森林中住为栖家。某日树枝相互摩擦,灰尘跌落,升起火烟。菩 萨见此自思惟:“些一树枝相互摩擦,将欲生火。此火落于古枯叶之上,则己物相燃, 将烧及此树!我等不能住于此处,必须由此场所逃往他处。”彼向鸟群唱次之偈: 鸟栖之树 今自吐火 鹅鸟!今赴他处 寻避难所 与习菩萨(鸟)言行之鸟,立即随菩萨飞往他处。然不学之愚者云:“此如滴水 之中见鳄鱼!”彼等不从菩萨之言,仍居其处。此后不久,果如菩萨之思虑燃烧起火, 烧尽其树。当焰烟升起之时,烟熏鸟多盲目,不能飞往他处,逐一落入火中,均被 烧死。 结分 佛言:“汝比丘!如是如前生为动物住于树枝,尚知对己之适与不适,汝 217 何以尚不了解?”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彼比丘安住于预流果。佛更 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从菩萨所教之鸟是佛之伴随比丘,贤鸟实即是我。” 注 1 最初之月谓比丘最初居住之月。又比丘等定居者,多限于雨期之间,此系指雨安居第一月 而言。 2 除草(niddayitva)将草刈除之意。 3 自恣(pavarana)为佛教雨安居终了所行之仪式,相互就戒律之持犯及其它寻求自由批 评之会座。此谓之自恣,又名随意。 4 雨安居为雨季(五(四)月十六日至八(七)月十五日,或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三个 月期间),乃万物生成时节,防止外出杀害虫蝼,同时为正当学习之时期。 三七 鹧鸪本生谭 (菩萨═鹧鸪)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舍卫城时,对舍利弗长老之床座被夺事所作之谈话。实 因给孤独长者建立精舍,派遗使者前来佛前时,佛由王舍城出发,到达毗舍离,于 其处随意逗留后,正往舍卫城之行进途中。 尔时有六位弟子先行,于长老等尚未取得床座之间彼等云:“此床为我师尊,此 床为先辈指导者,此床为我等自用。”妨碍长老取得床座,使彼等之后前来之长老等 不能入于床座。而舍利弗长老之弟子等亦未能寻得长老之床座;长老因不得状座, 于近佛床座处之一树根,有时为座,有时绕根步行,度过时日。于晨朝出发时,佛 起声嗽,长老亦为声嗽。佛:“彼处何人?”舍利弗:“世尊!弟子舍利弗!”佛:“舍 利弗!此时因何居于此处?”舍利弗告以事之原委,佛闻长老之言后思巡对法发生之 事忧心。天明佛集合比丘教团,向比丘等问曰:“汝等比丘!吾闻六人先行者夺取长 老比丘之林座为事实耶?”比丘:“是为真实!”佛斥责六人比丘后,向比丘等说示法 话,佛问彼等:“汝等比丘!究竟谁有受此最上床座、最善之水、最良食物之资格?” 某比丘答:“彼为刹帝利族 1之出家者!”又某比丘答:“彼为婆罗门族 2或居士族 3之出家者!”又其它诸比丘答:“持戒者、布教师、初禅 4之得达者,二禅、三禅、 四禅之得达者!”更有其它诸人答:“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 5,及得三明六通 者!”如是比丘等依各各之希望暗示得最上床座之资值,彼等语言终了时,佛言:“汝 218 等比丘!于我教团得最上床座等标准,非为刹帝利族之出家者,亦非婆罗门族、居 士族之出家者,亦非律师、经家、论师及得达初禅等者,乃至亦非预流等之标准。 汝等比丘!于此教团实为随其年长者始应受敬虔之问候,合掌敬礼,真诚之奉事, 可得最上之床座、最善之水、最良之饮食。此实为真正之标准!是故年长之比丘, 实为适应。汝等比丘!今于此处之舍利弗为予之高足,为转法轮者,应得次于予之 床座,然彼昨夜未得床座,于树根处过夜!汝等今尚如此有失尊敬,缺乏从顺,移 时而行,究将如何?”其后佛更与彼等教训云:“汝等比丘!于前生为动物时,失去 互相尊敬,缺乏从顺,有悖普通生活而行者,于我等决不适宜!于我等之中,知谁 为较年长者,应为敬礼!汝等宜善加思惟,知此为较我等之年长者,向彼敬礼,得 往天道!”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喜马拉雅山中腰近一大榕树处,栖有鹧鸪、猿与象三友,彼等 相互失去尊敬,缺乏从顺,乃至有悖普通生活之法。于是彼等浮起思惟:“如是生活, 于我等颇不适宜!我等实应向我等中之年长者为尊敬礼貌之生活。然我等之中,谁 为最年长者耶?”某日彼等欲思出一法,三者共坐于榕树之根,鹧鸪与猿对象问曰: “象君!汝前知此榕树如何生长?”象云:“予于幼年儿童时分,此榕树为一灌木,予 跨彼而行!更予立于灌木之间时,彼之最高之枝达至予脐。是以予由彼为灌木之时, 219 即已知之。”又鹧鸪与象与前同样向猿问之,猿曰:“友!予为小猿时分,坐于地上, 伸首可以食及此榕树最上之幼芽。因此,予由极幼之时即知彼之生长!”尔后象与猿 与前同样问鹧鸪彼云:“友!昔日,于种种场所有大榕树,予食其实后,来此场所落 粪,由是而此树始生;因此,予于此树未生之先,即已知之;因此,予为汝等之年 长者!”如是猿与象向贤者鹧鸪云:“友!汝较予等年长,此后予等将对汝恭敬、尊 重、承事、敬礼、合掌、供养、敬语、奉迎、礼拜、和敬!予等将从汝之教,汝今 后应与训诫予等!”自彼时以来,鹧鸪教训与彼等,使保戒律,自身亦守戒律,彼等 三者守五戒,相互尊敬随顺,守普通之生活法,尽寿命时,均赴天界安住之所。 结分 彼等三者所受持者名曰鹧鸪系之梵行。佛言:“汝等比丘!彼等动物实尚 相互尊敬从顺而为生;汝等出家,善受经律之教,何以相互失去尊敬,缺乏随顺而 生活耶?汝等比丘!予决定如次,尔来,汝等应向年长者为敬礼、合掌、供养,随 其年长,可得最上之床座、最善之水、最良之食物。而尔来,年幼者不可夺年长者 之床座,凡夺物者,无论何人,皆为恶作(突吉罗) 7罪。”如是佛宣此法话竟,现 身成正觉佛,唱次之偈: 恭敬耆宿者 通晓真理法 现法圣者赞(等值阿罗汉)来世赴善处 220 如是佛说尊敬耆宿之功德竟,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象是目犍连,猿 是舍利弗,鹧鸪实即是我。” 注 1 刹帝利族为印度四姓中之武士阶级(王族)。 2 婆罗门族为四姓中之祭祀阶级。 3 居士族为在家之家长营宗教之生活。 4 初、二、三、四禅亦云四静虑,为生于色界四禅天之四阶段之禅定法。 5 就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可与鹑本生谭注二参照。 6 三明六通为阿罗汉具有之德,三明为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六神通为神境智证通、天 眼智证通、天耳智证通、他心智证通、宿命智证通、漏尽智证通。 7 恶作(突吉罗)dukkata 为对僧侣恶作之罪。 三八 青鹭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裁缝师比丘所作之谈话。据传,住祇 园中有某比丘,对任何有关衣服之必要裁法、合法、假缝(设计)、真缝之工作,甚 为熟练;彼以善巧堪能之手艺制作衣服,是故彼为裁缝师而知名。彼之善巧为何? 彼为示其技能,以一古旧布片,能制成柔软而穿着愉快之衣服。彼为衣服着色终了, 以染料染后,以贝壳擦光,制成美丽光华之上好衣服。而不知缝纫之比丘,穿着衣 服来至彼所云:“予等不知制作方法,请君为予等制作!”彼云:“汝等法友!衣服制 乃长期之事!此处恰有予制成之物,请用布交换衣服持去!”彼取衣服示现于彼 等,彼等只见美色,不知其它,以为耐用,以新布与之,取彼衣服而去。然穿着稍 污,以热水洗之,布之本性出现褴缕之状,使彼等后悔。 如是前来诸人,彼以拼凑继接之衣服(布片)相欺,于是彼比丘之行,遍为人 221 知,而彼于祇园之所为,与此同样于他村亦有一欺世间之裁缝师。彼忠实之友比丘 等语彼曰:“尊师!恰如汝之欺骗世间,祇园亦有一裁缝师!”于是彼亦浮起思惟: “予将往欺骗彼处之市民!”彼以布片制成非常美丽之衣服,染成赤色,穿着往祇园 而来。他一裁缝师见时,心怀羡慕问曰:“尊师!此衣服为君所制耶?”裁缝师:“唯 然,诸法友!”友:“请将衣服让与我!贵君可取得他物。”裁缝师:“诸位法友!予 处村民等咸信此为难得之物!若予今将此与汝,予自身将着何物?”友:“尊师!予 有新布,可持去,请君缝制衣服!”裁缝师:“诸位法友!予之技艺,于此可见!然 贵君如是言者,予能为如何,请取此去!”于是彼与拼凑继接之衣服而换取新布,欺 彼而去。祇园之住民着此衣服,数日之后以热水洗濯之时,见为破旧之褴褛布片, 甚感羞耻。彼向人云:“住于乡村之缝师朦混祇园之市民!”彼被欺瞒之事实,遍知 于教团之中。其后某日,比丘众着席于讲堂,议论其事。佛出来时间曰:“汝等比丘! 汝等今有何话,集于此处?”彼等语此发生之事。佛言:“汝等比丘!住于祇园之裁 缝师朦混他人,非自今始,前生即亦为同样朦混之事。而此住祇园之裁缝师为乡村 之裁缝师所欺亦非自今始,前生亦同样被欺!”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以森林为住家之菩萨,是生立于某莲池附近大树之神。尔时,此 不太大之池,夏季 1水常干涸,而彼处栖住大量之鱼。一只青鹭见彼等之鱼云:“以 一方便欺鱼而食之。”彼往池之对岸长思而坐。时鱼见彼问曰:“鹭主!汝有何思而 坐?”鹭:“予思汝等之事而坐!”鱼:“鹭主!汝对予等思何事?”鹭:“此池之水甚 少,食物贫乏,且暑气酷烈;因此,此等之鱼,究将如何?故对汝等之事思惟而坐!” 222 鱼:“鹭主!然则予等将如何之为宜?”鹭:“若汝等实行予言,用嘴衔接,尾尾相 连,予将汝等往有五色莲华掩蔽之池,投入彼处!”鱼:“鹭主!自劫初以来,未闻 鹭为鱼身作救援之思案,贵君思欲将予等逐尾食之!”鹭:“汝等惟有信予,予决不 食汝等!若更对彼之所在,如不信我,可遣一尾鱼,与予俱往见其池。”于是遣一水 中丘上皆适之一尾独眼大鱼。鱼:“遣彼与汝俱往!”鹭衔彼鱼带往彼池,使见池之 全体后,又复回返,入于诸鱼之处。彼鱼向其伙伴诸鱼赏赞彼池之美丽,彼等闻其 说明,皆欲前往彼处!鱼:“鹭主!甚善!可带予等前往!鹭首先带独眼大鱼前往 池畔,使见池后,然后携同到达池畔所生之波罗奈树处,将彼鱼投入树叉之中,用 嘴啄杀,然后食其肉将骨投入树根之处。再行回返云:“予已将彼鱼投入池中!”其 他诸鱼依同一方法,逐尾携往,食诸鱼后复归来时,已不见余一鱼。然此处残留一 蟹,鹭思欲尽食,向蟹云:“蟹君!彼等诸鱼,皆为予携往入大莲池中,汝出!予携 汝行!”蟹:“汝以何法携予前往?”鹭:“予以嘴衔之前往。”蟹:“汝以此法携予前 往,予将跌落,予不与汝同行!”鹭:“汝可勿恐怖!予以嘴衔紧携汝前往!”尔时蟹 自思惟:“此鹭何故为此携彼鱼等往投入池中之事耶?若彼将予亦投入池中,,则予甚 223 满足,若彼不使予入池,则予铗断彼之喉管而夺其命!”于是蟹向鹭云:“喂!汝鹭! 汝将不能用嘴衔紧携予而行,予将以铗 2捉紧汝之喉管,挟住汝首,一同前往!”鹭 不知蟹在欺己,向蟹云∶“甚善!”与之同意。蟹以自己铗,如鍜之火箸,紧铗鹭 之喉管云:“现在可行矣!”鹭携蟹往使见池后,后往波罗奈树之处。蟹:“喂!叔 叔!彼池在此,而汝携予前往他处!”鹭:“予为汝亲爱之叔叔,汝为予甥。汝思予 为衔汝而行之奴隶,汝怀是思!然汝试观此波罗奈树根之骨山!彼等诸鱼,皆被予 食,同样汝亦将被予食!”蟹曰:“此等诸鱼为自己之愚而被汝食,予岂但不许汝食 予,予且将杀汝!汝实愚蠢不知为予所欺!如死则共之,予切断汝之喉管投诸于地 面!”于是以如火箸之铗挟彼喉管,鹭口圆张,眼中流泪,喉管痛苦非常。彼受死之 恐惧所胁迫,向蟹云:“蟹主!予不食汝,请救予命!”蟹:“若是,汝落下予入池!” 鹭回返落于池所,蟹立于池畔泥上,蟹铗如刀,切断鹭首如切睡莲之茎,然后入于 水中。住于波罗奈树之树神见此不可思议之事,大加赞叹!于森林为喜悦之呼唤, 以美音唱次之偈: 常于奸智者 永不得繁荣 奸智鹭遇蟹 终得恶业果 224 结分 佛言:“汝等比丘!此者为田舍之裁缝师所欺,非自今始,前生即已同样 受欺。”佛述此法语后,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住祇园之裁缝师是昔之鹭, 住田舍之裁缝师是此蟹,树神实即是我。” 注 1 夏季midagha 依西域记为入雨期前四个月。 2 铗之原文为alam文字为“紧持”之意。脚注中为anala,此字为“火”之意,今于蟹之 场合,取其为铗之意。 三九 难陀本生谭 (菩萨═地主)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舍利弗长老之弟子所作之谈话。据传, 彼比丘谦逊从顺,对长老非常努力奉仕。某时,长老向佛乞假,出发托钵,来至南 方某山间之田舍;彼比丘到达其处时,慢心积聚,不从长老之言,长老云:“法支! 汝为是事。”但彼逆长老之言而行。长老不解比丘之心意,长老于彼处托钵终了,再 归祇园,彼比丘于归来祇园时后,对长老再如原恭顺之状。长老告佛曰∶“世尊! 之一比丘某时如百文所买之奴隶,某时则积聚慢心,逆予所言而行。”佛言:“此比 丘之如是行动,非自今始,前生即亦于某时如百文所买之奴隶,有时逆言而反抗!” 佛因长老之间而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某地主之家族。彼有一友人地 225 主,自己年老反娶一少妻,彼与妻之间生有一子,彼思:“此女年少,予死之后,为 其它之人觊觎,予之财产不与予子,一切成空。予为安全,将此财产埋入地中。”彼 携带家中使用奴隶难陀,往森林某处,埋藏彼之财产。彼告奴隶云:“难陀!汝于予 死后,将此财产事,告知予子,此一森林,不可让渡他人!”彼于晓谕后,不久死去。 其子时来,达于成年,其母谓彼曰:“汝父生前携难陀前往森林,埋藏财产。汝可取 来,振兴家业!”彼子某日向难陀曰:“叔叔!予父藏置之财产,究有几何?”难陀: “实有甚多,主人!”彼子:“究在何处?”难陀:“埋森林中,主人!”彼子:“如是予 等前往挖掘!”彼等持锄与笼,往藏财之所时,彼子云:“叔叔!财产埋藏于何处?” 难陀往财宝埋藏之处,彼立于其上,心起贪慢,骂彼子曰:“女佣之子,此处何有汝 之财产!”彼子闻其粗暴之言,如不闻之状而言曰:“如是我等归去!”彼子经二三日 后,又复经过其处,难陀仍如前状骂彼。彼子以其言语粗暴,彼思∶“此奴隶自此以 来,对予往寻财宝,辄以恶口相向,其理由不解!然予父有一地主友人,予往问彼。” 于是往菩萨处说明一部始终经过后,问曰:“伯父!是何故耶?”菩萨:“难陀如再对 汝施以恶口,汝可对其严加叱责:‘此财产为予父所有,汝奴隶之辈,何能骂我! 速持锹锄,将予家之财产挖出!’并与彼立即持归!己于是为唱偈曰: 226 此处如所思 难陀所立处 有金有璎珞 彼吐粗暴语 彼子告别菩萨归家,携难陀往埋金处,如菩萨之教,命难陀将财宝掘出,振兴 家业,随菩萨之教训,为布施等净业,命终之后,随业报离世而去。 结分 佛言:“此人前生亦为此同样之性质!”佛述此法话后,连结作本生今昔 之结语:“尔时难陀是舍利弗之弟子,贤明地主实即是我。” 四○ 迦提罗树炭火本生谭 (菩萨═豪商)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给孤独长者所作之谈话。给孤独长者实 为精舍向佛教施舍五亿四千万之财产,彼不认勿视三宝而为他宝之意义。佛在祇园 精舍,彼每日为三大奉事,即晨朝一度、朝食后一度、夕时一度,共为三度之奉事; 其间尚有中间之奉事。每于出发之际彼思:“沙门与少年皆欲见我手谓:‘彼将持何 物前来?’”是故彼决不空手前往。晨朝出发时,持粥而往,朝食之后,持熟酥、生 227 酥、蜜、糖蜜等,夕时持香料、花环、布类前往。如是每日消费,且其消费无有限 度。诸多商人以借据向彼贷巨额之金达一亿八千万余。彼之豪爽,对此事决不挂在 口上;又属于家产之一亿八千万金埋于河畔,为洪水破坏堤防时,流入大海,彼之 财宝密闭于铜瓮之中,沉于大洋之底。虽然如此,彼之家庭仍对五百比丘,经常准 备不断供应饭食。彼豪商之会馆对比丘教团而言,宛如十字街头所堀之莲池,彼由 比丘等视之,实居于父母之地位。是故正真之佛常过其馆,八十诸大长老亦同常往, 其余诸多比丘亦往来不知其数!彼馆由七层大厦及七座望楼所庄严。 在第四望楼住一异教之魔女神。当正真之佛入其馆时,魔女神不能留住于其家, 携其子降至地上。又八十位大长老及其余诸长老出入之时,彼女仍须如是。彼女自 思:“沙门瞿昙及彼之弟子等来入此馆期间,我等不能安心居住,我等不能终日不绝 降临地上,必须设法使彼等不入此馆!” 于是某日于大管家休憩之时,彼女往彼处现光辉之相,管家:“汝是何人?”女 神:“予是生于第四望楼之神!”管事:“何故前来此处?”女神:“汝等不见豪商之 所作!彼不思己之未来,耗费财产,肥饱如沙门瞿昙者,既不为商贾之事,亦不执 何等之事务!汝等应忠告豪商作自己之工作!又劝告勿使沙门瞿昙与其弟子进入此 馆!”于是彼向彼女云:“愚痴之魔神!豪商减少财产,实为佛教之导引救济而消 费!纵然彼捉予之毛发出卖,予亦决无何怨言。汝速退去!”于是女神更往豪商长男 之前,作如前之忠告,彼亦如前管事之言斥退,于是彼女终不能与豪商相谈。豪商 228 虽然常为布施,然因不为商务,收入减少,财产濒临破灭!彼逐渐贫乏,供物、衣 类、寝具、食物亦不如以前。虽然如此,彼思:不至于不能布施之前,决向教团作 满意之布施!其后某日彼豪商长者向佛礼拜着座时,佛问:“居士!汝之家庭尚能行 布施耶?”彼答:“唯然!世尊!尚可为少许,然于前日 1开始,尚能奉献酸粥!”尔 时佛向彼言曰∶“居士!汝思施物不佳,汝勿烦恼!实则心如为善,则施与佛、辟支 佛 2及弟子等决非恶事!何以故,大果报在其中故!”实则净心所为者,其布施决非 不净。而如次偈,可以得知即: 3等觉如来佛弟子 心净布施无少多 鲜小奉事妙智佛 少量乳糜果报多 更对彼言曰:“居士!汝虽施不佳之施物,然为施与证得八圣道之诸人!予施七 宝 4,耕耘世界至终极。予行一大布施如五大河溶为一大激流!对归依三宝或持五 戒者少之又少,真正足以接受布施者,亦极为难得。”“是故,予不思予之布施不佳 而烦恼!”如是语后,使读诵经典(灭尽经?)从此,豪商繁昌之时,未能与彼交谈 之魔女神自思:“今此贫乏者当可接受予言矣!”彼女于午夜进入寝室,现光辉之 相,立于空中。豪商见状云:“汝是何人?”魔女神:“豪商!予是住于第四望楼之女 神。”豪商:“何故前来此处?”魔神:“为向尔劝告!”豪商:“如是请言!”魔神: “豪商!汝不思及未来,不顾虑子女诸人!而奉沙门瞿昙之教,消失莫大财产。尔自 229 身之不当及财产之浪费,更因不为新奇之事业,接近沙门瞿昙,使汝成为贫乏!虽 然如此,汝仍不舍沙门瞿昙。彼等沙门日日出入尔之家门,彼等受取之物,汝已不 能收返!汝须坚决承诺,自今日以后,尔自身勿再往沙门瞿昙之前,又彼之弟子等 亦不许再入汝家!尚更离沙门瞿昙而勿顾,善营自己之商业与工作!”于是彼向魔神 问曰:“此为依汝主人所与之忠告耶?”魔神:“唯然!”豪商:“如是魔神虽有百千 乃至百万,予无所畏,依十力之佛,乃得如是。予之信仰,实如须弥山之安住不动。 予为劝导救予之宝教而施舍财宝!汝主之言邪恶,如汝依不敬不逊恶魔之言,向佛 之正教攻击,汝与汝主不可住于我家,速由我家退出往他之所!”彼女闻此预流者圣 弟子之言,不能停留,往己之住居,牵其子等之手出走。然于出行后,不得其它住 居,思欲向豪商乞求仍住原处。彼女往街上之守护神之所,敬礼而立。问其是何缘 由而来?彼女云:“予因造次向给孤独长者进言,彼怒而由彼家将予放逐!请携予往 豪商之前,向彼恳求,与我住家!”守护神:“汝向豪商云何事耶?”魔神:“神主! 予谓:‘以后不可向佛奉事,向教团奉事,沙门瞿昙不可入尔之家!’”守护神:“尔 所言甚恶,乃向佛教攻击,予不能带尔往豪商之前。”彼女由其处未得何等恩惠,即 往四天王 5之前,与前同样为彼等斥退。于是亲近帝释天 6王语彼之事,向帝释热 切叹愿∶“天帝!予不得住所,牵子等之手徘徊无假宿之处!请依王身之威光,与我 以住所。”彼亦向彼女云:“汝之所作邪恶!攻击胜者之教!予亦不能为尔向豪商相 230 然,然予可与尔使豪商容认之一方法!”魔神:“谨遵台命,天帝请言。”天帝:“诸 人由豪商借有一亿八千万之借据,尔以彼之委托者之姿,勿使人知,执其借据前来, 然后牵青年之夜叉数人,一手执借据,一手执收据,往彼等之家,突现于彼等家之 当中,尔以自身及夜叉之势力,向彼等尽力胁迫云:‘此为汝等之借据,我等之豪 商事业兴盛执牛耳之时,未向汝等有言,然今彼已贫乏,汝等应还借金!’于是现 自身之魔力,将一亿八千万金币准备充实豪商空虚之宝库。此外于阿致罗筏底河 7 畔所埋之财宝,因河提溃掘,流入海中,尔可以自身之魔力取回,充实宝库。此外 尚有他处无主之财产一亿八千万,亦一同持来充实空虚之宝库!汝可依此等五亿四 千万充实空虚之宝库,以为赎罪之资向豪商乞求!”彼女:“谨遵台命,天帝!”依彼 之言!从彼之法,携来所有之财产,午夜中入于豪商华丽之寝室,现光辉之相立于 空中,被问为谁,彼女:“豪商!予为住于尔第四望楼之愚痴盲目之神!予大愚钝, 不知佛之威德,目前向尔稍为烦言,请尔恕罪!予从帝释天王之言,为尔收回一亿 八千万之债款,觅得沈于海中之一亿八千万金。更有其它无主之财产一亿八千万共 计五亿四千万金额持来,充实空虚之宝库欲为赎罪!予现在未得任何之住所,疲弊 已极!恕我为愚痴之事,勿挂于心,请与宽恕!豪商长者!”给孤独闻彼女之言,自 行思惟:“彼女为魔神,今向予赎罪,告白自己之过恶。予将导彼女至佛前,佛将对 此思惟使彼知佛本身之德!”尔时,彼向彼女云:“亲爱之神!若汝主欲如予 231 之原谅汝主,可至佛前作此原谅!”魔神:“甚善!如汝所行!如是请携予至佛前。” 豪商:“如是甚善!”天明破晓,豪商与女同赴佛前,向如来告知彼女所为一切之业。 佛闻彼言终曰:“居士!罪恶者于罪恶未熟之间,虽现善良,但知罪恶彻熟之时,始 开知见。善良者亦于善事未熟之际,见如邪恶,然于善事成熟之后,始开正当善事 知见。”于是唱次之法句经二偈 8: 恶人罪未熟 所作如善良 罪恶之熟时 恶人知邪恶 善行未熟时 见之如邪恶 善行已熟时 善人知善良 佛唱偈文竟,彼魔神得安住预流果。彼女敬礼佛之轮足 9曰∶“世尊!予染于 欲,沉朽罪恶,惑于邪念,眩于无明,不知世尊之美德,发邪恶之言辞,请佛恕罪!” 于是得佛之原宥,得豪商之原宥。尔时给孤独于佛前话自己之德行云:“世尊!此魔 神虽妨碍予对佛所作之奉事,然予仍为布施之行。世尊!此非予之功德耶?”佛言: “居士!汝实为改宗之圣弟子而又为坚信与净见之持主!汝为此无势力神之妨害而 不被抑压,无何不可思议,然汝于前生,佛未出世,汝为一智识尚未圆熟之贤者, 受欲界之主恶魔之妨害,彼立于空中谓:‘若尔为布施,则为此地狱所焙!’彼示 以炽燃八十寻深炭火之炉,令汝不可布施。但汝仍立于莲华果房之中,施行布施, 此实为不可思议!”于是佛依给孤独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波罗奈豪商之家族,彼受 种种愉悦之方法,如王子之养育,顺适修得智慧,十六岁时,熟达种种技艺。彼于 父亡故,继承豪商之管理家业,彼于都城四门、中央及自己住宅门前总合立六处布 232 施堂所,行大布施,并保戒行布萨行10。于是,某日朝饭向菩萨捧献种种特殊美味 食物时,一辟支佛(缘觉)由七日问法悦(灭谛)中起立,知应为托钵之时,彼云: “今日应往访波罗奈豪商之馆!”彼衔槟榔树之洁齿杨枝,用阿耨达池11水漱口,立 于雄黄山之平原着内衣系带,着缠衣,持以神通力所作土制之钵,通往空中,恰于 向菩萨献食之时,到着彼家之门口。菩萨(豪商)见彼之时,由座起立,以示恭敬 服从,且注视侍者,侍者:“主人!将欲何为?”菩萨:“汝往取世尊之钵!”恰于此 一刹那,罪深之恶魔云:“此辟支佛于第七日得食,今日若彼不得,势必死亡。予杀 彼,禁止豪商布施!”于是扮成武者形相震威而立。彼于此一刹那前来,于馆之内侧, 焚起八十寻深炭火之炉,彼以地置炭充满之炉,炎焰炽燃上升,恰如阿鼻(无间) 大地狱之状。然彼制作之后,自己立于空中。彼为持钵而行来之侍者,见此意外事 大怖而返。菩萨问:“汝何故由彼处返回?”侍者:“主人!此馆内侧有大炭火炉炎炎 燃烧!”而其次前来诸人皆仰面乞惊,急行逃去!豪商自思惟:“今日此无上快乐奴 隶之恶魔,将对予行布施之妨害者,彼自为努力。然彼不知予非百千恶魔所能战栗 者,今日予将与恶魔见何者之力强、权力威大!”彼自持将准备进食之钵,由家内出 233 往炭火炽燃之炉边而立,仰望空中发现恶魔云:“尔是何人?”恶魔:“我乃恶魔!” 菩萨:“此炭火之炉,尔所造耶?”恶魔:“唯然!”菩萨:“此将何为?”恶魔:“为妨 害对尔行布施!又为断绝辟支佛之寿命!”菩萨∶“予对任何妨害予自己之布施及向 辟支佛之寿命加诸危害之事,皆不许可。今日将见我与尔何者之力强大!”菩萨于是 立于炭火之炉边云:“世尊辟支佛!予向此炭火炉中倒竖坠落,不再返来!唯请取予 所献之食物!”于是唱偈: 宁入地狱渊 不为卑贱业 虽然逆坠落 望速取献食 菩萨唱此偈后,以强烈之决心,持饭食之钵,沿燃火之炉外侧漫步。恰于此时, 由八十寻深炭火炉底忽然高生出现优美之一大莲华,顶礼菩萨之足,然后如入于大 水瓶中,喷出大量之花粉降于大萨埵之头上,全身如金粉似酵母之光辉。彼立于莲 华之顶,,以种种美好之食物纳入辟支佛之钵中。彼接受而表满足之意,于是投钵于 234 空中,于多数人围观之中,自行升空,犹如拨开密云,往喜马拉雅山而去。恶魔败 北,意气消沉,彼亦回返自己住所而去。而菩萨尚坐莲华之顶,向大众赞叹布施之 功德,彼说法话竟,由大众围绕,进入自己之住居。菩萨尽形寿行布施等净业,随 业报离此世而去。 结分 佛言:“居士!汝达如斯知见,对今之恶魔不怖,无何不可思议,而于前 生依贤者所为之事,实不可思议!”佛述此法话后,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 之辟支佛即于其处证得涅盘。而征服恶魔,坐莲华之顶,向辟支佛供养食物之波罗 奈豪商实即是我。” 注 1 “前日”之语,原文为第二度dutiyam 之意。由晨起持粥而出及由酸粥而推,应取由昨日 之残粥之意。是故dutiyam 应为昨日。 2 辟支佛为独力达到涅盘之佛。然为不教他人救道之佛。一名独觉。 3 偈之初二行出于毗摩那(天宫事),〔 第二十四卷第六〕 4 七宝为金、银、琉璃、车砾、玛瑙、真珠、玫瑰。 5 四天王帝释天之外将,各守护一天下。占据须弥山半腰之由犍陀罗山之四峰,服务世界外 护之役。即东方持国天、南方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 6 帝释天为因陀罗之别名,为婆罗门之神。归依佛教后为佛教外护之神。为忉利天主(三十 三天主),住须弥山顶之善见城,支配诸天。 7 阿质罗筏底(驶流)河,指恒河北方之一支流。 8 法句经一一九、一二○偈。 9 佛之跖有轮宝之象征,此谓千幅轮相。此是佛之一特征。 10 “布萨行”,出家众僧每月四回集于一堂,谈诵戒经,各自回顾过日之所作。若触犯戒条当 众告白,更为助长努力多行善事。在家应反省是否持六斋日及八戒,更为多积善事而努 力,所谓止恶作善之勤行。 11 阿耨达池为在喜马拉雅山中之无热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