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戏论品
第一篇
p.95. 第一章 无戏论品 一 无戏论本生谭 (菩萨═队商主) 序分 有关此无戏论法话 1,为佛在舍卫城附近之祇园大精舍时所说。佛对何 人而云此话耶?乃为长者之友人五百异教徒而言。某日,给孤独须达长者率己之友 人五百异教徒携多数之华鬘、熏香、涂香及油、蜂蜜、糖蜜、衣服等往祇园精舍礼 佛,供养华鬘等物,更喜舍医药衣服与比丘教团。彼等斥去六种错误着座坐法,正 当着座于一方。彼等五百异教徒亦向佛礼拜,彼等仰望佛颜吉祥如满月,相好具足 2,为一寻后光围绕之梵身,向四周双双对对放射出大光明,彼等接近给孤独长老 而坐。时佛如雄黄山野原之幼狮作狮子吼,如雨季云雷之鸣,如银河群星之落,如 96 宝玉数珠系击之音,佛以八音具足赏心悦耳之梵音,说善巧方便甘露之法语。听佛 法话,心地清净,彼等由座起立礼拜十力之佛。翻异教之心,归依佛教。其后彼等 常与给孤独长者手执香华等物,往精舍奉献施物,听闻法话,护持戒行,恭行布萨 〔说戒会〕。佛由舍卫城再往王舍城,佛去之后,此异教徒再翻归依之心,回返异教, 还元状态。佛经七八个月后,再返祇园精舍,给孤独长者复伴彼等,参诣佛前,供 养熏香,礼拜而坐于一方。长者向佛申告彼等于佛游行中破所获得之归依心,回返 异教还元状态之事。佛以无量亿劫长久不断所用之辩舌及依巧妙之威神力,如启天 上熏香所熏种种馨香宝玉之函,开如莲华之金口,出甘露之音声而问曰:“汝等优婆 塞!破三宝之归依,翻还他之异教,为事实耶?”彼等不能隐瞒而答曰:“世尊!是 为事实!”佛言:“优婆塞!下由阿鼻(无间)地狱,上极有顶天,一旦无量之世界, 戒德具足无有及佛者,况能胜佛乎?”“汝等比丘!一切生类,由无足动物至二足四 足之中,如来为第一人。”“无论此世彼世,如谓具有财宝,则有信仰之人为最胜者。” 此为诸经所说,示三宝之德,鸟如是归依三宝之优婆塞、优婆夷,不落地狱、陷恶趣, 超生天界,得大成功。是故破三宝之归依,汝等转信异教,实为大误。”佛为使彼等 解脱,为达最高理想,为说明归依三宝者不落恶趣,示以如次之经句: 97 归依佛者不趣地狱 3 舍人身后为天人姿 归依法者不趣地狱…… 舍人身后为天人姿…… 归依僧者不趣地狱…… 舍人身后为天人姿。 归依种种他物,为惊怖所袭 山林、游园、神树,非安归依 是亦非为最上归依 归依此者,不得脱一切苦。 归依佛法僧者 依正慧见四圣谛 此为苦、苦因、苦灭 导苦灭者八圣道分。 此为安稳归依、最上归依 依此归依皆得脱一切苦。 佛不但如是说法,更又云:“汝等优婆塞!依忆念佛行法,忆念法行法,忆念僧 行法,将达预流道、预流果、一来道、一来果、不还道、不还果、阿罗汉道、阿罗 汉果等。”佛如是对机说法,佛云:“汝等如是破三宝归依,实为不宜。”于是就忆念 佛之行法等得预流道等事,佛言:“汝等比丘!修习一法,增进完全使入厌离、离贪、 灭绝、寂静、神通、正觉、涅盘之道!其一法云何?即忆念佛是也。此为经典所明 示。” 如是佛以种种方便训诫优婆塞等:“汝等优婆塞!于前生归依非归依之颠倒执 思辨之人,于非人(鬼)之领域,恐怖之难处为夜叉之饵食,陷入大灭亡中;然无 戏论有决心不持颠倒之念诸人,虽在难处,亦得繁荣!”佛语后沉默。尔时,给孤独 居士由座起立,礼佛赞叹,合掌头上,而申告曰:“世尊!今优婆塞等破此无上之尊 归依,为疑念所囚系,予等今已明了。然于前世于非人领域难处之执思辨诸人之灭 98 亡及执无戏论诸人繁荣之事,唯世尊明了,予等尚未能知。唯愿世尊,如于虚空月 满,揭举光明,说明因缘。”于是佛言:“汝居士!我于无量长时,成十波罗蜜,断 世间疑,得一切知。汝应如以狮子膏满黄金管,一语不泄,倾耳细听!”佛促长者注 意,如破丛云揭开满月,说明前生隐藏之因缘。 主分 昔日,于迦尸国波罗奈之都有梵与王,尔时菩萨生于队商主之家,次第 成长,达青年期,率五百车辆,经营商业,或由西向东,或由东向西,遍历各处。 又于波罗奈之都,有一队商主之子,愚钝而无临机应变之才。尔时菩萨由波罗奈持 来高价商品满载五百辆车中,准备出发。而彼愚钝队商主之子同样满载五百辆车, 亦准备出发。尔时菩萨思惟:“若彼愚人与自己一同出行,则千辆之车行道路上,道 路难耐,诸人燃薪饮水困难,牛亦不易得草。彼或自己二者必有一为先行者。”于是 招彼,告知此事,谓之曰:“予二人不能同行,君先行耶?抑后行耶?”彼思:“予若 先行,利益甚多:能行未破坏之路,牛食他物未触之草,能得他手未触汤用之叶, 99 饮水清洁,可随意订价卖出商品。”于是答曰:“予将先行。”反之,菩萨之见地,以 为后行利益甚多,彼如是思惟:“先行者将使凹凸道路平坦,自己将行彼等通过之 道;先行者之牛食强硬之草,而自己之牛将食重新萌出之甘草;由已摘取之叶迹, 所生汤用之叶味将甚美;彼等先行将于无水之处掘水喷出,自己可由其所掘凹处饮 水;随意定价,如同剥夺人命,自己后行可按彼等之定价,卖出商品。”菩萨见有如 此诸多利益,乃云:“君可先行。”愚队商主之子云;“友!甚善!”彼系车出发,通 过人间之住处,达到难处之境。难处有盗贼难处、猛兽难处、无水难处、非人难处、 饥馑难处五种。住有盗贼之道路谓之盗贼难处,住有狮子等之道路谓之猛兽难处, 无沐浴饮水之处谓无水难处,非人(鬼)之住处谓之非人难处,无可取嚼食物之处 谓之饥馑难处;于此五种难处之中,此处为无水与鬼类之难处。队商主之子载有一 100 硕大无平满水之瓮,进入此六十由旬之难处 4。当达难处中央时,此处住有夜叉云: “废弃彼等所携之水,使之衰弱,然后将其人完全食之。”彼依魔力乘坐由纯白之牛 曳舒适乘物出现,手执弓箭楯牌等武器,由十鬼十二鬼围绕,饰以青莲华白睡莲, 濡湿头部及依服,如人君之装束坐于车上,使车轮如涂泥状,由对方前来。队商主 之子等皆于逆风吹时而乘车,由从者围绕,以避黄尘,坐于前方之车行进。风由背 后吹时,则依此方法于后方坐车行进。尔时正值逆风,队商主之子坐于前方。夜叉 见彼前来,将自己之乘物,避于路傍,向彼寒喧交谈,问曰:“君往何处?”队商主 之子亦将乘物,避于路傍,与以通车之余地,立于一方,向夜叉问曰:“友!予等由 波罗奈都而来。君等身饰青莲花及白睡莲,手持赤莲华及白莲华,口食莲茎及莲干, 101 更车涂泥身滴水而来,君等行来路上降雨耶?前有赤莲华等掩蔽之池水耶?”夜叉闻 此语云:“友!何出此言?汝将见彼处绿林之踪脉,由彼处全部森林,一面有水,常 时降雨,充满洞穴,处处有赤莲华所蔽之池水。”彼逐渐将车推进,夜叉:“汝等之 车,曳往何处?”队商主:“如是如是之处。”夜叉曰:“最后之车特重,其中载有何 物?”队商主:“所载为水!”于是夜叉云:“由彼处运水,君等所为甚善,但水亦不 需要,由此向前,有水甚多。可毁瓮弃水,行路轻快!”更又作态云:“君等且行, 予等已迟,尚须赶路!”于是稍行前进,达彼等不见之处,入彼等之夜叉城中。 而此愚队商主之子,因其愚钝,信夜叉之言,毁瓮未留一掬之水,全部舍弃, 驱车前进。然其前方无一滴之水,诸人不得饮料,疲弊已极,如是行至日落,解车 围圆,系牛于车轮。然牛无饮水,人无粥食,人等疲弊已极,到处横卧。至夜半, 夜叉由夜叉城出,夺牛与人之生命而食,只余残骨而去。如是因一人商队主子之愚, 彼等一总破灭,手骨四面八方离散,五百辆车满载而残留于路上。 菩萨于队商主之子出发后,经一个半月,率五百辆车出都,渐渐到着难处之入 102 口。彼于此处,盛满水瓮,汲取大量之水,于野营处鸣鼓集合诸人云:“如不得予之 许可,一掬之水亦不可使用!难处有毒树,凡前行路者汝等未曾食之树叶花实,如 未向予讯问,不可食之!”彼如是告诫诸人,率五百车辆,次第进入难处。当彼等到 达难处中央时,彼夜叉仍以如前之方法,现身于菩萨之前。菩萨见之顿悟:“此难处 无水,人谓无水难处,即为此处。彼之眼赤而无怖色,又不见其身影,此必先行之 愚队商主之子,完全弃水、疲弊已极,与从者均为彼所食。此大形夜叉尚不知予之 贤明机智!”于是彼向夜叉言曰:“汝等且去!予等为商人,如未发现他处有水之 时,决不舍弃所持之水!予将于发现水处舍弃,轻快而行。”夜叉稍向前行,到着人 所不见之处后,归入自己之夜叉城。夜叉去后,诸人向菩萨云:“尊者!彼等诸人云: ‘彼处见有绿林之踪脉,由此向前,常时降雨。’彼等着青莲华与白睡莲之华鬘, 一总持赤莲华与白莲华,嚼食莲茎与莲干,濡湿头部与衣服,有水滴下。并云,予 等弃此水可轻车疾行。”菩萨闻此语,即令停车,集合全员问曰:“此难处有水及有 103 莲池之事,以前曾有何人听闻耶?”诸人:“尊者!此事前所未闻,人云此处为无水 难处!”菩萨:“今有人云,于此绿林踪脉之对方降雨,风雨吹送之力如何?”诸人: “尊者!可达一由旬之处。”菩萨:“汝等有谁身触风雨耶?”诸人:“尊者!未有此 事。”菩萨:“见有如何之云层耶?”诸人:“予等未见!”菩萨:“见电光之处如何?” 诸人:“尊者!将于四五由旬之处。”菩萨:“汝等有谁见电光耶?”诸人:“尊者!予 等未见!”菩萨:“于如何之处得闻雷呜耶?”诸人:“将于一由旬之处。”菩萨:“汝 等有谁闻雷呜耶?”诸人:“否!予等未闻!”于是菩萨曰:“彼等非人,乃为夜叉, 使予等弃水无力,为食予等而来。先行之愚队商主之子缺乏机智,必舍水而疲弊, 为彼等所食。五百车辆之满载,尽皆残置,我等今日将得见之,一掬之水亦不可舍 弃,疾速前行!”菩萨如是催促从者等前行,见满载之五百车及人牛之手骨,散离四 方。菩萨解车摆列圆形,于张幕野营时刻,使人与牛为取夕食,使牛卧于诸人中央, 菩萨亲自率队长等执刀,当夜之三时警戒之任 5,以待天明。翌朝整理万事,与牛 以食,舍弱车取强车,舍廉价商品,积高价之物,达目的地后,以二倍三倍之价, 卖出商品,率领全体随员再返原之都城。 104 结分 佛述此故事后,佛言:“汝等居士!如是前生执着思辨者陷大灭亡,固持 无戏论者,由非人(鬼)之手得脱,安全到达目的地,再还乡里。”佛结此二事,就 无戏论而为法话,成正觉后,唱次之偈: 无戏论处某人说 思辨者说第二物 智者依此得开悟 无戏论者彼应取 105 如是佛向彼等优婆塞言:“授六欲天之三善成就法及梵天界成就法,遂得授阿罗 106 汉道者乃无戏论道;而应生于四恶趣及五贱族者,为有戏论道。”佛说此无戏论法 话,更依十六行相说明四谛。说四谛竟,五百优婆塞,悉证得预流果。 佛说示此法话,话此二事,结取连络本生之今昔,佛言:“尔时愚队商主之子是 提婆达多,其从者是提婆之从者;贤队商主子之从者是佛之从者,贤队商主之子即 是我。”佛说法语竟。 注 1 Apannaka译为无戏论。阿般那据威伯尔及摩思两氏译为阿布拉休那(不问)。布拉休那 无可变为般哈与般那之例。近时荻原博士豫示其意见为阿般却,虽未加说明,但般那变为 般都之例,如般那萨(般却娑)之语,其见解应视为正确。即此与阿布拉般却为同语,应 译为无戏论。本生注中似亦见有其意。戏论为戏言,为佛教所不许,佛法为真实之道,故 名无戏论道。佛教以外世俗之思辨论者为有戏论道。 2 佛之相好为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3 见法句经一八八─一九二。 4 一由旬约十二哩。 5 初夜、中夜、后夜之三时。 二 砂道本生谭 (菩萨═商队主)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舍卫城时所作之谈话。此为何人所谈?乃对一无努力心 之比丘所言。某时如来(佛)在舍卫城,城中住一良家子,往祇园精舍佛前听法话, 起信仰心,见诸欲为可厌而出家,为受具足戒,费时五年,觉二本典要目,修学观 行,于佛前选取与自己相应之业处(观法),入森林为雨季之修行。虽经三个月之努 力,微光之征候亦未能表现,于是彼如是思惟:“佛说有四种人,予将为最低级者。 予此身究将能为何事!佛所悟之道,亦不得成。予今由森林生活往佛之侧,仰望秀 丽第一之佛身,听闻如甘露之法,以度此生活!”于是再还来祇园精舍。彼之知人亲 友向彼云:“友!君于佛之侧,选取业处,决心欲行沙门之法。今还来与众人交互为 乐,汝于出家修行已达最高境界,再不为受生者耶?”彼答曰:“友!予思予为无能 之辈,不能得悟道之果,是故停止精进努力而还来!”友人等谓曰:“友!汝以坚固 107 精进之心,就佛教而出家,舍弃精进,实无理由,汝须面谒如来!”于是携彼往佛之 侧。佛见彼来曰:“汝等携此不欲前来之比丘,究为何事?”比丘曰:“世尊!此比丘 奉解脱之教出家,修行沙门之道,今舍精进之心而还!”于是佛向彼问曰:“汝比丘! 汝舍精进之心为事实耶?”比丘曰∶“世尊!此为事实。”佛言∶“汝比丘!何以汝奉 教出家而不自知为少欲者、为知足者、为遁世者、为精住努力者之风范,而示人为 舍精进心之比丘耶?汝前生乃一精进努力之人。依汝一人之力,使五百辆车,行于 砂漠之难处时,人牛得饮物而安全渡过。何以今舍精进心耶?”于是此比丘意念大为 增强。比丘大众闻此语后,向世尊恳愿:“世尊!今此比丘舍精进心,予等已明。但 前生依此比丘一人之努力,于砂漠之难处,使人牛得饮物而安全,事关隐秘,唯世 尊一切知者得知,伏请为我等说此因缘!”佛言:“汝等比丘!谛听!”为促此比丘等 之注意,佛说前生隐秘之因缘。 主分 昔日迦尸国之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队商主之家,一人经 营使用五百车辆之商业,巡迥于各处。某日彼进入方圆六十由旬砂漠之难处,此难 处之砂,有手握难存之细。于日出后,如燃火炬之热,赤足不能行走。是故入此难 处者,薪、水、油、谷等物载于车中,于夜半行进,天明止车,列为圆形,上张天 幕,于食事终了坐于荫处渡过一日,日没进食,待大地冷却,系牛于车而行。行进 108 犹如航海,携同陆之向导者,其人观察星象命队商前进。尔时此队商主亦依此方法 渡行难处,六十由旬中已达不足一由旬之处。彼云:“再需一夜即可出离砂漠之难 处。”于是于进取夕食后,舍弃薪、水,系牛于车行进。向导者敷床于前车,导者敷 淋于车前,仰观虚空星象,呼唤前进后即横卧床上。彼因长时未睡,疲弊已极而眠, 以牛转移方向,寻原来之路而行,未能留意。牛行终夜,向导者天明醒觉,观察星 象云:“速转方向!”然车转正轨之时,太阳已自东升。诸人云:“此非昨日我等张幕 之处耶?今薪、水俱无,我等将灭亡矣!”于是解车列为圆形,头上张天幕,各自于 车下叹息而卧。菩萨自思:“若我无勇猛精进之心,则全体均将灭亡!”彼于朝凉之 间,各处徘徊,见一吉祥草丛,彼自思惟:“此草必下依水之惠而生!”命人执锹挖 掘,掘至六十肘处,于挖掘诸人锄下有岩石阻塞,诸人皆惊而停止努力。菩萨更又 思惟:“此岩石之下,必然有水!”彼跳下立于岩上,屈身以耳听音,果闻岩下流水 之音。于是出对侍童云:“汝若放弃努力,则我等皆灭矣!汝须努力不懈,执铁槌入 109 穴,向此岩石猛力一击!”其它诸人皆停止努力,唯有侍童,甘受其言,努力不懈, 下行入穴,向岩石猛力一击,岩石由当中破裂下落,堰止流水,水柱升起如棕榈之 干,诸人皆大欢喜,饮水沐浴,劈断余轴及轭,焚火煮粥而食。日没与牛以食,近 水穴处,付记目标,向目的地前进。于是彼等卖出物品,得二倍四倍之财产,归还 己等故乡。于是彼等全其定命,随各自之业报而死去。菩萨亦为布施等善行,随其 业报离世而去。 结分 等正觉者(佛)为此法话后,唱次之偈: 不倦不挠掘砂道 人人见出多量水 牟尼佛得精进力 不倦不挠得寂定 110 如是述此法话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废弛努力之比丘证得最上阿罗汉果。 佛连络此二事之话,为本生今昔之结语,以竟此法话:“尔时不弃努力裂岩给与 大量之水之侍童是此弃舍努力之比丘,尔时其余诸人是今生为佛之从者,尔时之队 商主即是我。” 三 贪欲商人本生谭 (菩萨═商人)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舍卫城时,就某废弃努力比丘所作之谈话。一如前谭话 时,比丘等引彼比丘前来,佛向此比丘云:“汝比丘!汝就与汝如是道果之教而出 111 家,今放弃努力,如赛利瓦商人失去价值十万黄金之碗,而永久悲哀。”比丘等为明 其故向佛乞愿,于是佛说明前生隐秘之因缘。 主分 昔日,由今第五劫之昔,菩萨于赛利瓦地方为名赛利瓦之行李商人〔行 商〕,彼与一贪欲之行李商人名赛利渥者同渡奈拉瓦哈河入安达普拉市,划分市街, 于自己入手之街巡回叫卖商品,而另一人则准备接收入手之市街。 此市前有一绅商,今已完全零落,亲子、兄弟、财产一切失去,只余一女与彼 祖母生存,二人均为他人雇佣而生活。其家大绅商昔日使用之黄金茶碗弃置于他物 之间不用,为尘土涂盖。二人不知其为黄金茶碗。恰于其时,此贪欲商人叫卖:“请 买宝石饰物,请买宝石!”巡回步行来至其家门前。其女见商人向祖母云:“祖母! 请为予买一璎珞饰物。”祖母:“予等贫穷之身,如何买物?”女:“予等有彼茶碗, 亦不需要,卖之可买!”于是祖母呼商人入,使着座观看茶碗云:“汝买此物,与女 任何饰物。”商人手取茶碗自思:“此似为黄金茶碗。”回转观察,见碗底有针刻入之 纹,视之知确为黄金。彼思:“予将一文不与取此茶碗!”彼云:“此无任何价值之 112 物,半磨沙迦亦不值 1。”投碗于地上,由座起立而去。一人进入而又出去之街,当 然他人接手而入。菩萨入其街:“请买宝石饰物。”继续叫卖,来至其门前。女向祖 母如前所云,祖母向女曰:“先来商人投茶碗于地而去,今以何物买之?”女:“先之 商人言语粗暴,今之商人优雅风辨,言语柔和,必能大方收买!”祖母:“如是呼彼 请入。”于是女唤彼入。商人入其家坐时,二人使彼观看茶碗,彼知此为黄金。彼云: “此茶碗值十万金,只此茶碗价值物品,予之手边不足!”祖母:“贵君!先来之商人 谓此碗不值半磨沙迦,投诸地面而去,今依贵君之功德得变为黄金茶碗!予等愿将 之奉上,任君惠予何物,请君持去!”于是菩萨将手边所有金子五百迦利沙波拏与价 五百金之物品悉数与之 2,“请只与予秤、袋及八迦利沙波拏!”彼只要求此数,受 碗而去,急往河岸,与船头八加利沙波孳乘船渡河。其后贪欲之商人又再往女家云: “请与我茶碗,贵女有何所需,予将付与。”彼女责彼曰:“汝对予等价值十万金之黄 金碗,不付半磨沙迦之价值与予,然有一似汝主人之正直商人投以千金持之而去。” 113 贪欲之商人闻此语后,彼知:“失此黄金茶碗,对己为莫大损失!”心中沉痛忧虑, 失心而不起记忆,散撒己手所持之金钱与商品,上衣与下衣,均皆舍脱,手持秤杆 代替棍棒,逐菩萨之后,到达河岸,见菩萨乘船而行,高声喊叫:“船头!回船返来!” 菩萨制止云:“不可返回原岸渡彼!”而此贪欲商人见菩萨行去,愈积悲愤之情,心 脏炽热,口中迸出鲜血,心脏如旱魃之池泥燥裂;彼于抱怨菩萨声中,忽然命终。 此为提婆达多对菩萨最初之遗恨。菩萨为布施之善行,随业报离此世而去。于成正 觉之结分等正觉者(佛)为此法话后,后唱次之偈: 若于现世 反导正法 永受苦恼 如赛利商 114 如是佛以彼证阿罗汉为目的,进说至话之顶点,说明四谛,说四谛竟,舍努力 之比丘证得最上阿罗汉果。 佛述此二事缘由之话毕,连结本生之今昔谓:“尔时之愚商人是提婆达多,贤商 人即是我。” 注 1 一磨沙迦价值八十贝齿。 2 一迦利沙波拏价值千百贝齿。 四 周罗财官本生谭 (菩萨═财官) 序分 此本生谭为佛在王舍城附近之耆婆庵罗林,对周罗盘特(小路)大德所 述之谈话。于是对周罗盘特之出生,必须叙述之。 王舍城之某豪商之女与其家仆相爱,恐他人知其所为,彼女云:“予等不能居于 此处,若予父母知此恶事,予将被追放。须往他国定居!”于是持所有物出门而逃。 二人前往各处寻觅人所不知之处。彼等于同居之间,彼女怀妊,临月之时与夫相谈: “予将临月,予等远离知人与亲戚,于此处生产,予等彼此皆苦,不如归家!”然其 夫云:“今日归去?明日归去?”,空荡时日。于是彼女自思:“此愚者为大恶事,不 敢前往。世间唯有父母,乃大恩惠者,彼人行与不行,予将自行!亡于是整理家具, 告知邻人,往己之生家而出发。时其夫归家,不见彼女,询问邻人,告往生家。彼 急行逐后,于途中追及,彼女已于其地生产,问其故,妻:“夫君!予已生男儿!” 115 夫:“将如之何?”妻:“予因欲生产,思归生家,于途中生产,今已无往归彼处之必 要,莫如仍返原处!”二人同意回返。因于道路生子,取名盘特(道路)。彼女不久 又再怀妊,详情仍如前述。因皆于乡里归途所生,最初之子名摩诃盘特(大路),次 名周罗盘特(小路),彼等携其二子归往住家。其间盘特童子闻其它儿呼唤叔父、祖 父或祖母,问其母曰:“母亲!他人之子有叔父、祖父、祖母,何以予等无有亲类?” 母:“此处无汝等之亲戚,于王舍城有大富有之祖父,彼处汝等有多数之亲戚。”子: “母亲何以不往彼处?”彼女数度向其子解释自己不能前往之理由,彼女后向其夫 云:“此子等非常使予困惑,予之父母虽见予等,亦不致食予等之肉,予等使予等之 子往祖父之家一见!”夫:“予不能与之会面,汝可携子前往!”妻:?无论如何亦应 使子等得见祖父之家为宜。”于是二人终于携子到达王舍城中,宿于都门入口处之屋 舍,彼女携二子前往告知自己父母归来之事。父母闻语后云:“流转轮回之身,不能 无子,然汝等为予等之大罪人,予等眼前不能留置同居。汝等可持去若干财产,二 人可往安乐之土地度日。 子可寄养于此处!”长者之女受取父母所赠之财产,而将 二子交付伴来之使者。 二子于祖父之家成长。其中周罗盘特年幼,摩诃盘特随同祖父一同往听十力(佛) 之说法,于佛面前常闻法语,起出家之心,彼告祖父云:“若祖父等许准,予将出家!” 祖父云:“善哉!汝言,汝之出家较全世界人出家为难能可贵!如能如愿,许汝出 家!”于是伴彼往佛之前。佛:“长者,汝如何得子?”长者:“世尊!此子为予之孙, 116 彼愿侍佛出家!”佛命一托钵僧曰:“汝为此子剃度出家。”长老向彼说示 1皮五业 处,行出家之式。彼忆持诸多佛语,达成年后,受具足戒,专心修行,达阿罗汉果。 彼乐禅定,享道果之乐而度日。彼自思惟:“将以如是之乐,与周罗盘特!”于是往 祖父长者之前云:“长者!若汝允许,予思使周罗盘特出家!”长者答云:“善哉!予 许其出家!”彼使周罗盘特出家,并受十戒。而为沙弥之周罗盘特,生性愚钝,虽然 出家,经四个月尚不能谙记左列一偈: 馨芳之红莲 于晓绽香熏 以看遍照佛 辉空如日轮 彼昔日于迦叶佛出世之时出家时,甚为贤明,因于他之比丘谙记教语时加以嘲 弄,比丘受彼嘲弄,感耻蒙羞,于是不复谙记教语,亦不复诵。依此业报,彼虽出 家,亦甚愚钝,谙记经句,亦读后即忘,而彼勉励谙记此偈,经四个月。尔时摩诃 盘特告彼曰:“盘特!汝无奉教资格,经四个月不能奉持一偈,汝何能出家修达最上 之位!汝宜由此寺离去!”其兄强制将彼放逐,周罗盘特慕佛之教,不欲为在家之 人。尔时摩诃盘特为管斋者,一小儿医师耆婆,持多香华自往庵罗果园中供养佛陀, 听闻说法,由座起立,礼拜+力(佛)后,接近摩诃盘特问曰:“尊者!佛前有几多 比丘?”摩诃盘特:“有五百人。”耆婆:“尊者!明日佛为上首,汝引导五百比丘请 117 至予家受食。”摩诃盘特:“优婆塞!周罗盘特愚钝之人不悟正法除外,余者接受招 待!”周罗盘特闻长老之言自思:“吾兄于如此比丘众等接受招待,而予受除外,彼 必对予无兄弟之情矣!如是此教说对予已无意义,莫如在家积布施等善行而生活!” 于是彼于翌日云:“予将还家。”言毕离去。佛于天明观察世间,见知此事,于是先 周罗盘特游行于彼出走道路城门之边。周罗盘特由家中出,见佛而礼拜。于是佛向 彼问曰:“周罗盘特!汝今时分欲往何处?”周罗盘特:“世尊! 吾兄无理将予放 逐!是故予今徘徊!”佛:“周罗盘特!汝就我而出家,若为兄放逐,何不来予前? 汝在家何为,汝且来予前!”佛遂带领周罗盘特至香室(佛房)之前使坐曰:“周罗 盘特!汝面向东方只居于此处,手抚此布片口念∶‘除去尘垢!除去尘垢!’”佛与 以神通力作成纯净之布片,佛于约束之时刻由比丘众围绕往耆婆之家,着于所设之 座。周罗盘特仰望日轮念:“除去尘垢!除去尘垢!”手抚布片而坐。此布片于抚摸 之中污染,彼就此自思:“此布片确为极清净之物,今为予而舍去前之自性,成为污 染,诚为诸行无常!”于是彼起尽灭观,而增观察智。佛知周罗盘特之心已上观察智, 佛言:“周罗盘特!汝不仅思此布片为易染尘垢之物,当思除去心内之诸欲尘!”佛 放光明,恰如彼思佛坐其面前,唱次之偈曰: 尘垢不得称不净 不净是贪欲〔染污〕 不净贪欲之异名 舍此不净比丘众 离贪不净住教中 尘垢不得称不净 不净是瞠恚〔染污〕 不净瞠恚之异名 舍此不净比丘众 离瞠不净住教中 118 尘垢不得称不净 愚痴是不净〔染污〕 不净愚痴之异名 舍此不净比丘众 离痴不净住教中。 唱此偈终了时,周罗盘特得四无碍辩,同时达阿罗汉果;依四无碍辩通达三藏。 彼于前生为国王时,右绕城廊,额头出汗,彼以清净布片拭额,布片污染。彼思: “为此肉身,使此清净布片舍自性而被污染,诸行洵属无常!”于是而彼得无常想, 依此因缘为彼“除去尘垢”之缘。小儿医生耆婆向十力佛行水供养,尔时佛曰:“耆 婆!精舍尚余一比丘!”佛以手覆钵。摩诃盘特云:“世尊!寺中已无一比丘!”佛 云:“耆婆!尚有一人!”耆婆:“如是往精舍察看有无比丘等在!”于是遣人前往。 此时,周罗盘特自思:“五兄云精舍无有一人,予今示彼精舍有诸多比丘之事。”于 是彼化现各种情状不同比丘一千人,使庵罗林中全部充满比丘;或有比丘为悬挂衣 服之事,或有比丘为染色之事,或有比丘为读经之事。使见精舍有诸多比丘,归去 向主人耆婆报告:“主人!庵罗林之一面充满比丘!”尔时高僧周罗盘特亦急速将己 身化为一千盘特,心情愉快坐于庵罗林中,静待事态之发展。 尔时佛向使者彼男言曰:“速往精舍示知:‘佛唤周罗盘特’。”彼往告知,一千 人皆云:“予乃周罗盘特,予乃周罗盘特!”彼男归来云:“世尊!千人皆云为周罗盘 119 特!”佛言∶“如是,汝再一度前往,捕捉最初自行报名为‘予为周罗盘特’之人, 则余人均将消失无踪!”彼往如言而为,千人比丘忽然消失。周罗盘特与来迎之人一 同前往。佛于食事完毕后,向耆婆为如是之言:“耆婆!汝取周罗盘特之钵,彼将向 汝表欢喜之意!”耆婆如言而为。高僧如幼狮为狮子吼,高诵三藏,天地震动,表欢 喜之意。于是佛由座起立,由比丘等围绕回归精舍,示比丘众应行之事,由座起立, 立香室(佛房)之前,对比丘教团、善逝(佛)与之教诫,说业处之修行,激励比 丘教团,然后入佳香所熏香室,右协向下,就狮子之林而卧。哺时,比丘等由各处 集来法堂,恰如褐色羊毛布环绕之幕状列席而坐,开始话谈佛之威德:“诸位法友! 摩诃盘特不知周罗盘特之性格,四个月间不能使之谙记一偈,以其弟为愚者,由精 舍强行放逐。等正觉者(佛)依彼无上法王之力,于一次食事之间,善能授与四无 碍辩及阿罗汉位。依无碍辩彼得精通三藏,洵属诸佛神力之广大!”是时佛知法堂有 此谈话,佛思:“今为自己应往出堂之时。”于是内着二重之衣,缔系如电光之带, 披如褐色羊毛布之善逝(佛)之大衣,由佳香所熏之香室出来,美如醉象狮子,堂 堂振步,表无限佛德而往讲堂,于严饰堂之中央心情愉快升入设备华美佛之高座, 放六色光明,能深照海底,又如由犍陀罗山顶所出之旭光坐于座之中央。当佛到来 之时,比丘教团之谈话顿止而沉默。佛以柔软慈爱湛然遍观比丘大众,佛言:“比丘 集会,洵属庄严寂静,无一人动手动足,出咳喷嚏,此皆为见佛之庄严而起尊重之 念,畏服佛之光明,假令我于一生不开口云事而坐,则将无先开始谈话者。我应知 120 开始谈话之机会,我应最先开口!”于是佛以如甘露之梵音,问比丘等曰:“汝等比 丘!今有何谈话集于此处耶?汝等中途何为停止言谈耶?”比丘等答曰:“世尊!予 等坐于此处非谈卑俗之话,为赞叹世尊之威德而坐谈:‘汝等法友!摩诃盘特不知 周罗盘特之性格,经四个月不能谙记一偈,谓彼为愚者,由精舍强制放逐;然等正 觉者(佛)依无上法王之威神,于一次食事之间使彼得四无碍辩并授与阿罗汉位。 彼依无碍辩而精通三藏。佛之威力,洵属广大!’予等坐为此语!”佛闻比丘等之语 而言曰:“汝等比丘!周罗盘特今依我于教法中得大法益,前生亦依我得财产中之大 财产。”比丘等为明其意,向佛乞愿,佛乃说明前生隐秘之因缘。 主分 昔日于迦尸国之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财官之家,长继其业, 名周罗迦色提(小财官)。彼贤明伶俐,洞悉一切之前兆。某日,彼随王而行,途中 见一死鼠,实时参酌星宿思考自语云∶“聪明之男子,取此鼠去,能得娶妻而经营职 业。”尔时一穷困男子名周兰特瓦西迦,闻此财官之言自思:们彼不可能言不知之 事!”于是彼男子取鼠于某酒店中施与一猫,获得一厘之钱。彼以一厘入手糖蜜,置 水瓶中为饮料水。彼由森林中出,见华鬘匠等,与少量糖蜜及一杓之水。彼等与彼 一握之华。彼以华之代价,翌日又以糖蜜与水瓶入手往花园而去。是日华鬘匠等以 摘剩半数之草花与之而去。彼以此方法不久获得八加利沙波拏 2。又某风雨之日, 121 于宫殿内之游园地,为风吹落多数之枯干枝叶于地上,园丁不知如何弃舍之方法。 彼往其处告园丁曰:“如君将此枯枝及叶与予,予代君将此等残物运去。”园丁承诺 云:“请汝取去!”彼信奉小财官之说,可谓之为小财官之弟子。彼往儿童游玩场所, 与以糖蜜,儿童为其运去枯树及叶,堆积于园林之入口处。时有王之陶器师,欲为 王家烧陶器而求薪,至游园入口处见此,即由彼手购买而运去。彼即日卖薪得十六 加利沙波拏,此外尚入手五瓮及五陶器。于是彼有二十四加利沙般拏入手时,彼云: “予有更佳之方法!”彼于距城门不远处置一水瓮,供给五百刈草人之饮料水。彼等 云:“吾友!君为予等之大恩惠者,予等为君能为何事?”彼云:“予有要事之时,当 请协助!”此后彼到处巡回经营之间,与水陆各商者相亲,陆上商人向彼曰:“明日 有贩马者至,将带此村五百头马而来!”彼闻此语向刈草人云:“今日每人请与我青 草一束,予之草卖出之前,请勿卖草!”彼等承诺:“甚善!”于是持五百草束前来, 积置于彼家中。贩马者于全村内不得马之食草,竟以千金与彼,将草取去。其后复 经数日,某日水上商人告彼云:“大船将来着港。”彼仍谓彼有善法!彼以八加利沙 波拏之金,租借具备一切附属人员品物之豪华马车,威风凛凛堂堂入港,于是与以 122 指环缔结购买船货之契约。彼于船之近处张天幕而坐,命令随从人员曰:“由外来此 商人会予,须经三人之门卫通报!”尔时有百名商人闻船来,由波罗奈都城来此,欲 购品物入手。船上诸人云:“君等不得购物,此船之品物,已由某处之大商人缔结收 买之契约!”彼等闻此,齐来此男之处。从者如前之所言通过三人之门卫,始能与之 会面。于是百名商人每人各出千金,始得与彼共同进入船内。更相互商权,由每人 再各出千金请彼放弃所有权利,品物由商人各自购得。于是彼得二十万金回归波罗 奈而去。为表谢意,彼持十万金往小财官之前。尔时财官向彼问曰:“汝为何事得此 财产?”彼云:“依君之所言,于四个月问而得如是之财富!”彼由死鼠之事开始,向 财官语一切经过之事。此事为大财官所闻曰∶“此人不可为他人夺去!”于是将其成 年之女与之为妻,作此金家族之主人。大财官死后,彼就市之财官职。菩萨(小财 官)亦随其业报而去世。 等正觉者为此法语,成正觉后,说次之偈: 具眼之贤者 仅有一厘金 善能起其身 如吹一点火 123 结分 如是佛言:“周罗盘特今依我得诸法中之大法。彼于前生即已得财产中之 大财产!” 如是佛述此法话连络此二事情作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周兰特瓦西迦是周罗盘 特,而周罗迦色提(小财官)即是我。” 注 1 为观身体不净之不净观。 2 一加利沙波拏价值千百贝齿。 五 稻秆本生谭 (菩萨═评价官) 序分 此本生为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愚钝之优陀夷大德所作之谈话。当时教团 之管斋者为末罗族出身之沓婆尊者,彼于晨起用筹码为领取饭食之记号;而优陀夷 大德有时领得良食,有时领得劣饭。彼于领得劣饭之日,辄赴筹室中骚扰吵闹,彼 云:“何以唯沓婆知如何分与筹码而我等不知?”某时彼照例赴筹室骚扰,诸人云: “今日请由汝分与筹码!”于是将筹笼交付彼。自此以来,由彼分与教团筹码,然当 分筹之时,有关良食与劣食之事,某长老应分良食,某长老应分劣食,彼亦不知; 又有关规定席次,此处为某长老之席,彼处为某长老之席,彼亦不能识别。因此, 于比丘等就座之时,此处为彼之席,彼处为此之席,于地上或壁上刻有记号。然翌 日筹室之中有少数比丘之处与多数比丘之处,少数之处,记号在下方,多数者则为 上方;而彼不知席次,只按记号以与筹码。于是比丘向彼云:“优陀夷!记号虽或在 下方,或在上方,但某长老为良食,长老为良劣食应妥为准备。”但彼反驳云∶“如 是作记号又何为耶?予如何能信汝等,予只信记号!”于是年青比丘与沙弥等云: 124 “优陀夷!贵君与筹,使比丘等之所得减少,贵君之与法不当,请由此离去!”将彼 由筹室逐出。尔时筹室非常骚乱,佛闻之间阿难尊者:“阿难!筹室甚为骚乱,为何 故耶?”阿难向如来(佛)白告其由,于是佛言:“阿难!优陀夷因自身愚钝,使他 人所得减少,非自今始,前生亦为是事。”阿难为明其意,向佛乞愿,于是佛说明于 前生之隐秘因缘。 主分 昔日迦尸国之波罗奈都有梵与王,尔时菩萨为王之评价官,其任务为规 定象、马、宝玉、黄金等品物之价格经评价之物品,与以相当之代价与所有者。而 王甚贪欲,由其性格生来之贪欲,彼如是思惟:“彼评价官如是评价,我家之财产, 不久即将荡尽,须得一其它之评官!”王开窗眺望庭园,见一愚钝之田夫由庭园中通 过,王思惟:“彼男可服评价官之任务!”于是呼彼问曰:“汝能否当予评价官之任 务?”彼男答曰:“予能。”王为保护自己之财产,使彼愚者就任为评价官。尔来愚者 当规定象、马等之价时,忽视真价,任意与价。在彼服务期间,物品市价,由彼口 出。此时由北方一贩马者率五百头马前来,王呼彼男,评估马价,彼对五百头马付 以一稻秆之价,彼以一稻秆与贩马者而将马入厩。贩马者往以前评价官之前告以此 125 事,问曰:“如之何则可?”菩萨曰:“汝可向彼男赠与贿赂,并可如此发问:‘予已 认知予等之马只值一稻秆之价,然予等欲知一稻秆之价,究为几何?贵君可否于王 前言明一稻秆之价值!’如彼允诺,请与彼即往王前,届时予亦前往。”贩马者:“谨 知台命”,应诺菩萨之言,贿赂愚钝评价官后告知此事,彼收受贿赂对贩马者云:“予 可为一稻秆之评价!”于是贩马者:“予等至王宫谒王!”彼伴随评价官往王之处。菩 萨亦与其它诸多伏臣同往。贩马者向王作礼,问曰:“大王!予已知予之五百头马之 价相当于一稻秆之值,然一稻秆之价值几何,请王问评价官!”王不知此事,问曰: “评价官!五百头马之价位几何?”评价官答:“一稻秆之价。”王更问曰:“五百头马 其价为一稻秆,然一稻秆之价位几何?”愚钝评价官答曰:“一稻秆之价相当于波罗 奈都及郊外之地。”彼先迎合王意云五百头马等一稻秆,更由贩马者之手收受贿赂云 一稻秆之价相当于波罗奈城外之地。而波罗奈之城壁四周为十二由旬,其郊外则有 三百由旬,然此愚人将广大之波罗奈及其郊外规定为一稻秆之价。诸大臣闻此,拍 126 手大笑云∶“予等至今尚思土地与领土为末可评价之物,而今如此广大之波罗奈与王 一同为一稻秆之值,评价官洵属具备智慧!评价官于何处度过如是之年月耶?实与 我等之王相应。”诸大臣等大加嘲笑。此时王甚感耻辱,将此放逐愚人,后授菩萨评 价官之职。菩萨随其业报离此世而去。 结分 佛说示此法话后,取此二事之话连络,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人田野之 愚钝评价官即是愚钝之优陀夷,贤明之评价官即是我。” 六 天法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为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多有财产比丘所作之谈话。住舍卫城 有某资产家遭遇丧妻而出家,彼出家时,为己建之住房、炊事场、贮藏库,贮藏库 中满贮酥、油、米等物,出家后呼自己之家仆如自己之意调理食物而食。用具豊富, 昼夜以不同之衣服,交换缠身,住于佛之精舍附近。某日,彼为风干衣服、敷具, 于住房扩展之时,由地方涌来诸多比丘,遍历比丘之宿舍,往彼住房见衣服等物, 问曰:“此为何人之物?”彼云:“乃予之物。”比丘等问曰:“此为上衣,此亦上衣, 此为下衣,此亦下衣,而此为敷具,此皆君之物耶?”彼答:“唯然!此予之物。”比 127 丘等谓曰:“佛只听有三衣,君既归依重少欲之佛教,而竟持有如许之道具,今将带 汝往十力(佛)之前!”于是捉彼往佛之前。佛观此比丘云:“汝等比丘!缘何汝等 带此嫌厌之比丘前来?”诸比丘答:“世尊!此比丘多蓄财物与家具。”于是佛向彼比 丘问曰:“汝持诸多财物为事实耶?”彼答:“世尊!实为事实!”佛言:“何故持如 此诸多财物耶?就少欲知足,离群精进诸行,非我所称赞者耶?对少欲知足,离群 精进诸行,非我所称赞者耶?”彼闻佛之言瞠怒云:“予将为如是之状!”于是脱弃上 衣,于众人之中,只着一衣而立。尔时佛乃庇护于彼,佛言:“汝比丘!汝于前生, 求惭愧心,为水中罗刹(鬼神)时经十二年间。何故今就如是可尊之教出家后,竟 于四众当中,脱弃上衣,舍惭愧心而立耶?”彼闻佛语,起惭愧心,着上衣礼佛,而 坐于一面。比丘等为欲明其故,向佛乞愿。佛于是说明前生隐秘之因缘。 主分 昔日迦尸国之波罗奈都有梵与王,尔时菩萨宿于皇后之胎内,诞生后命 名之日,取名为化地王子。王子能为奔跑之时,皇后又生一王子取名为月。而于此 第二王子能奔跑时,菩萨之母皇后亡故,王立其它一人为皇后。彼女受王之宠爱 同居结果,生一王子取名为日。王见此王子,欢悦满足云:“皇后!予将此子以授赠 物!”皇后无时不在欲望之时,向王申言受得赐物。而彼王子成长时,向王申述云: “此子生时,王云赐与赐物,请授我子以王位!”王:“予之他二王子如火聚放光而成 长,不能让王位与汝之子”,加以拒绝。但彼见皇后数度请愿,国王自思惟:“皇后 128 对予二子将图谋恶事!”于是呼二子前来曰:“吾子!予于日王子生时,曾云以与赠 物,今其母(皇后)要求王位,予不想授与。然妇人者有恶心故,对汝等将怀恶念, 汝等且入森林,待予死后,可归王家所领都城,执掌政治!”王恸哭吻二王子之头, 送二人出。二人向父王作礼,由降下宫殿,时在宫殿游玩之日王子,见此情形,悟 其理由,彼云:“予亦与兄等一同前往森林!己于是与其兄二人一同而去。三人进入 喜马拉雅山内。菩萨(长兄)离道坐于树下向日王子曰:“日弟!汝往彼湖水沐浴, 然后取水用莲华叶为我等持来。”此湖水乃由毗沙门天之手交付某水中鬼神领有。毗 沙门天向水中鬼神如是云:“凡知天 1法之人以外,任何入水者,皆可食之,但不入 水者则不可食!”尔后水中鬼神,对凡入水中者问其天法,不知者即常被食之。时日 王子往此湖畔,未加任何考虑巡回,即行涉入。鬼神捕王子问曰:“汝知天法耶?” 王子答:“天法乃日月之事。”鬼神云:“汝不知天法!”于是将王子牵入水中,使立 于其住处。菩萨见彼迟迟不归,遣月王子前往,亦被鬼神所捉问曰:“汝知天法耶?” 月王子答:“唯然!予知,天法乃四方之事!己鬼神云:“汝不知天法!”亦捉彼立于 129 其住处。菩萨见月王子亦迟而不归,〔思:〕“此必有何故障!”于是自往彼处,见二 人涉入之足迹,水中鬼神见菩萨来至水边,并不涉入,遂伴作樵夫向菩萨云:“丈夫! 汝旅行疲劳,何不降入湖水中沐浴,饮水食莲华之茎,身饰莲华,岂不愉快!”菩萨 见彼,知为夜叉,问曰:“汝捕予之兄弟!”鬼神:“唯然!乃予捕之!”菩萨:“何故 捕之?”鬼神:“凡入此湖水者,予即捕之!”菩萨:“何故汝捕所有之人?”鬼神: “知天法者除外,其它者皆与捕之!”菩萨:“汝欲知天法耶?”鬼神:“唯然!”菩 萨:“若然,予为汝说天法!”菩萨曰:“予手足污垢,难说天法!”鬼神使菩萨沐浴, 为之取食饮水,饰华涂香,装饰讲堂,于中央伸展席位与坐。菩萨就座,使鬼神跪 于足下曰:“汝等专念谛听天法!”唱次之偈: 具足惭愧心 专念清白法 善士世寂定 被称为天法 132 鬼神闻法话起清净欢喜之心,向菩萨如是云:“贤者!我等依贵君之力,起清净 欢喜之心,可释汝兄弟一人,汝带何者而去?”菩萨:“请带幼者前来!”鬼神:“贤 者!座贝君虽知天法,但未能实行!”菩萨:“何以故?”鬼神:“置年长而携幼者,其 故非敬长之道!”菩萨:“尔诸鬼神!我知天法,且正实行。我等来此森林,亦为彼 之缘故!彼母为彼向我等之父要求王位,我等之父不与其赐物(王位),而为庇护我 133 等许住森林,彼王子不还,愿随我等而来。如予云其于森林为鬼神所飧,无人相信! 因此,予恐受责难,故呼彼回返!”如是鬼神起信仰心,对菩萨述赞叹之辞,将兄弟 二人皆带来。尔时菩萨向鬼神云:“友!汝因往昔所行之恶业,食他人之血肉而生为 鬼神!如今更为恶事,此恶果将使汝不脱出地狱。因此,自今以后,应舍弃恶事, 多行善事!”菩萨如是调伏鬼神后,受其护卫,住于其处。某日观星,知父王死去, 彼等携同鬼神还波罗奈,即王之位,以月王子为副王,授日王子为大将军之位。为 鬼神择一佳地建造住居,使得最上华鬘、最上之华,最上之食。菩萨依正义而行政 治,随其业报离世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话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此比丘证得预流果。 等正觉者(佛)话此二事情更取连络,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水之鬼神是 此多财比丘,日王子是阿难,月王子是舍利弗,而长兄化地王子即是我。” 注 1 即惭愧心与道义纯厚之人。 七 采薪女本生谭 (菩萨═采薪女之子) 序分 此本生谭为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刹帝利族之女雨日盖所作之谈话。此一 事端将于第十二篇贤沙罗本生谭(四六五)中说明。彼女为释迦族摩诃那摩之女, 那伽芬陀下婢所生,拘萨罗国王之王妃。彼女生产王子,其后王知彼女乃下婢所生, 斥夺妃位及其子威多达巴,亦使弃太子之位,并将其母子二人禁闭于室内。佛知此 134 缘由,朝时由五百比丘围绕,往王之宫殿,着于座席,问曰:“大王!刹帝利女雨日 盖在于何处?”王告以缘由。佛∶“大王!刹帝利女雨日盖为谁之女?”王∶“世尊! 摩诃那摩之女。”佛:“彼女归属谁而来?”王:“世尊!当然为我之眷属!”佛:“彼 女乃王女,为王来归,依王举子,王子何故不能为父领王国之主权者?王于前生与 采薪女暂时关系所生王子,王尚让国与其子!”于是王为明了其事,向佛请愿。佛遂 说明前生之隐秘因缘。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卤簿堂堂前往游园,于其处为寻求华及果物,巡 回游步之间,于游园之林中见一采薪女在歌唱。王起爱着之心与之同宿,于此刹那, 菩萨宿于彼女之胎中。彼女之腹忽然如充满金刚石块之重,彼女知己妊娠,向王告 言:“大王!予已妊娠!”王与指环曰:“若生女者,卖此以为养育之金。若生男者, 携子持指环前来予前!”语毕离去。彼女月满,产下菩萨。至能各处奔跑之时,前往 游戏场游玩,有如是云者:“予为无父之子而被打!”菩萨闻此往母前问曰:“母亲! 予父为谁?”母:“吾子!汝为波罗奈王之子!”菩萨:“母亲!有何证据?”母:“吾 135 子!王与指环云:‘若为女子,卖此为养育之金;若为男子,持此指环携同此子一 同前来予处!’语毕而去。”菩萨:“母亲!如是为何不带予往父之前?”彼女知其子 之愿,遂往王之门前,得向王通报。为王呼入宫殿,向王作礼,女告言曰:“陛下! 此为贵君之子!”王知此事,但于众人之中,思为可耻曰:“此非予子!”女:“此为 王之印,王应知之!”王:“此非予之印!”女:“予无他证人,但予今立誓,若此子 为依王而生者应立于虚空,若非王种即堕落地上而死。”于是捉住菩萨双足投向虚 空;然菩萨即于虚空结踟趺坐,如甘露之音声而为父王说法,唱次之偈: “大王!我为汝子 人主!汝应养我 王养他物 况己之子。” 王闻菩萨坐空中如是说法,乃伸手曰:“吾子!予将养汝!”大众伸出千手欲 136 接,但菩萨不落于他手,而降坐王手,坐于膝上。王与菩萨副王之位,使其母为正 妃。彼菩萨于父王死后即王位名运薪王,依正义而行政治,随业报离此世而去。 结分 佛向拘萨罗王为法语后,连结说示此二事情,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 之母是摩耶夫人,父是净饭大王,运薪王实即是我。” 八 首领王本生谭 (菩萨═师尊) 序分 此本生谭为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不急精进,亦不努力比丘所作之谈话。 ──此本生谭有关现在与过去之事端将于第十一篇防护童子本生谭(四六二)中说 明。此一谈话与彼本生谭相同,惟偈相异。 主分 首领王子守菩萨之教诫,彼为百人兄弟中之最年少者。彼为百人之兄弟 围绕,于白伞之下坐于宝床之上,见自身之荣耀已极。彼满足于自身至极之荣誉, 思此乃我师尊之所赐,为唱优陀那偈 1∶ “虽然不急 应望果熟 我梵行熟 首领王!应如是知” 彼即王位,经数日后,兄弟皆往自己住所而离去。首领王依正义执行政治,随 业报离去此世。菩萨亦行福德,随业报离世而去。 137 结分 佛述此法话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懈怠之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于 是佛说此二事情作本生今昔之结语。 注 1 唱感激之偈名优陀那。 九 摩迦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为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大出家 1所作之谈话。──此于因缘谭 中已与说明。尔时比丘等就十力(佛)之出家赞叹而坐。时佛往法堂,坐佛之床席, 如是告比丘等:“汝等比丘!今有何话,集于此处?”对此发问,比丘等曰:“世尊! 予等无别话论,惟就世尊出家赞叹而坐。”佛言:“汝等比丘!如来(佛)出家非自 今始,于前生即已有出家之事。”于是比丘等为明其意,向佛请愿。世尊遂说明前生 隐秘之因缘。 主分 昔日,于韦提诃国之弥絺罗都有摩伽王,为一纯厚信仰正法之守护者(法 王)。彼经历八万四千年,或为王子而游戏,或为副王而执行政治,或为大王而执掌 政治,一一经过长年月;某日,彼向理发师曰:“理发师!如见予头有白发,请与告 138 知!”理发师经过长年月日后,某日,见王之安缮那(青黑)色之发间有一根白发, 彼告王日:“大王!见有一根白发!”王云:“如是将白发拔下,置于手上。”理发师 以金镊子拔取,置于王之手上。尔时,王仍有残余八万四千年之寿命。虽然如此, 王见白发,王以死神已来己身之侧,又其身炎炎如入燃烧之草庵,以悲叹之心情度 日,彼心中自思:“摩迦王!汝实愚蠢,缘何生白发而不能断此烦恼!”于是彼思念 白发之出现身内热气上升而流汗,感觉衣服压迫身体而须脱下。王思惟:“今日为予 应出家之时矣!”于是以有十万金收获之村落与赏赐理发师。呼己之长男告曰:“吾 子!予之头现白发,予已至老年。人间诸欲,既已享乐,今思将求天欲!此为予应 出家之大好时机。汝践王位,予往摩迦提瓦庵婆罗果园出家,将修沙门之法。”如是 大臣等来欲思出家之王前问曰:“大王何故欲出家耶?”王手执白发向大臣等唱次之 偈: 此一白头发 夺予生之龄 出现死天使 今予出家时 139 王如是语毕,即日弃王位出家为仙人,住于摩伽提瓦庵婆罗果园,于八万四千 年之间修四梵住,得不退禅定,死后生梵天界,由此世消失,于弥絺罗之都为尼弥 王,纠合自己离散之一族,于庵婆罗园出家,修梵行,再生于梵天界。 结分 佛云:“汝等比丘!如来非只于现世行大出家,前生亦有出家之事。”佛 说此法话后,更说明四谛,于是有得预流果者,有得一来果者,有得不还果者。如 是佛语此二事情与以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理发师是阿难,王子是罗喉 罗,而摩迦王即是我。” 注 1 以大决心出家之意。 一○ 乐住本生谭 p.140. (菩萨═道士)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近于阿?比耶都之阿?比耶庵婆罗果园时,对过安乐生 活之跋提长老所作之谈话。乐住之跋提长老是由刹帝利族出家六人中之一人,加入 优波离则为第七人之出家者。其中跋提、金毗罗、婆咎、优波离成阿罗汉,阿难 陀得预流果,阿?楼得天眼,提婆达多修得禅定。有关六人之刹帝族及阿?比耶都 城之事,将于司祭官本生谭(五四二)中说明。 长老跋提为王之时,彼守护自身如司守护之天神,为多数护卫严守,居于高楼, 卧于大床,仍感恐怖,今达阿罗汉果,于森林等处,随意游步,自行观察,已离恐 怖,不由发泄感叹之声:“今已如何之安稳!今已如何之安稳!”比丘等曰:“长老跋 提已明言其圣果(阿罗汉果)。”于是将此事向佛白告。佛言:“汝等比丘!跋提为安 住之身,非自今始,于前生即已住于安稳!”比丘等为欲明其意义,向佛请愿。佛为 说明前生之隐秘因缘。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北方大富豪之婆罗门;彼 观诸欲为身之祸,出家乃身之利益,舍诸欲,入雪山,为仙术之修行者,遂得八成 就法 1。彼之从者甚多,有五百道士。彼于雨季,由一群之道士围绕,而出雪山, 游行城邑聚落,达波罗奈都,受王之支付供养,定住于王之游园地方。雨季四个月 过后,彼向王告假。王向彼曰:“尊者年老,何故欲还雪山,尊者请住此处,命弟子 141 等还归雪山。”于是菩萨托五百道士于最年长弟子云:“汝与彼等共住雪山,予止于 此处。”菩萨送彼等出后,即定住于此处;此最年长弟子曾经为王,彼舍广大领土而 出家,修迦师那 2竟,体得八成就法。彼与其它道士共住于雪山;某日,彼欲往会 师尊,告其它道士云:“君等勿忧,且住此处,予往礼拜师尊,即行归来。”彼往师 尊之前敬礼,恳切交谈,然后展毛毡敷具坐于师尊之傍。尔时值王前来造访,往游 园地礼拜菩萨,坐于一方。而弟子之道士见王,不由座席起立,彼坐而发感叹之声: “今已如何之安稳!今已如何之安稳!”王因道士见王而不起座,心颇不喜,向菩萨 云:“尊者!此道士盖已充分如意进食,发泄感激之声,于座上表安乐之相!”菩萨 云:“大王!彼道士原如贵君,为一王者。彼曾谓:‘予以前在家之时,赖王之威光, 虽由多数执武器者护卫,但不得安乐!’今彼出家身得安乐,彼依得禅定之乐,发 泄感叹之声!”菩萨向王说此法话而唱偈: 无他之护所 自亦不护他 大王!不望诸欲者 彼得卧安乐 142 王闻此法话,心甚满足,于敬礼后返还住处。弟子亦向师敬礼,归雪山而去。 菩萨住此处修行禅定不怠,死后生梵天界。 结分大师说示此法话后,连结此二事情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弟子是跋 提长老,道士之师尊即是我。” 注 1 由第一禅至非想非非想处。 2O 汉译为“一切”或“遍”,即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十遍处,又云十“一 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