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偈集 南传小部 六偈集

五偈集

五偈集

p.37.

三一五 1“比丘以赴于墓田,妇女死体舍冢间,而被虫类所食啖,见此尸坏之事情。

三一六 见死恶尸,起嫌厌情,我起欲贪,愚夫失精。

三一七 速于饭熟,离彼处去,勿丧正念,坐于一方。

三一八、三一九 依此……〔二六九、二七○〕。”

(右)罗奢达陀长老。

三二○ “专于不适业,寻求终目标,无得所寻求,‘此为悲运相。’

三二一 若人得拔烦恼处,弃之如同投骰子,如能一切皆弃舍,如盲不见凹与凸。

三二二、二二六同。

三二三 2犹如美华,有色无香,善说语者,不行无效。

三二四 犹如美华,有色加香,善说语者,行之有效。”

(右)须普陀长老。

38 三二五 “3降雨之音如调律,我葺屋舍防风乐,我心寂静住其处,如是雨若降即降。

三二六~三二九 降雨……乃至…… 我心止息归住处……乃至……我以贪欲……,

以瞠恚……愚痴以舍离而住其处,如是雨欲下即下。”

(右)义利摩难陀长老。

三三○ 4“诸法之中,如师所望,示我乐所,无灭之法。我自应作,所作已办。

三三一 如斯法说非外道,我自逮得己证知,我解疑惑有净智,来于汝前为解说。

三三二 我知宿住,得净天眼,逮得己利,成就佛教。

三三三 精勤汝教,能闻三学,我漏总灭,今不再生。

三三四 汝训以尊道,愍我汝摄取,汝教示不虚,我敬为弟子。”

(右)须摩那长老。

三三五 “善哉5母驱策,我听母之言,母教起精进,成最上菩提。

三三六 我为罗汉,具应供德,有三明法,见不灭道,克魔王军,住于无漏。

三三七 或内或外,所存诸漏,断尽无余,不复再起。

三三八 大姊贤良,唱此义曰,汝于我等,勿思爱着。

三三九 断尽苦恼,积最后身,渡生死轮,今不再生。”

(右)瓦陀长老。

三四○ “佛实为我益,尼连禅河来,我闻彼之法,舍弃诸邪见。

39 三四一 种种牺牲,供养火神,盲目凡愚,思为清净。

三四二 迷入邪见之密林,我为戒禁取所惑,盲目无智为不净,我则自思为清净。

三四三 我舍邪见,坏诸生有,供德火神,礼拜如来。

三四四 我舍诸愚痴,坏生有之爱,以尽生死轮,我今不再生。”

(右)那提迦叶长老。

三四五 “早时午时哺,日日为三度,我于伽耶城,春月入水流。

三四六 我曾于他世,我犯邪恶业,使罪流入水,我先如是见。

三四七 善巧说明语,闻具法义道,我为正观察,真正如实义。

三四八 我洗除邪恶,无垢净洁白,清净续清净,我为佛生子。

三四九 八支潜流,以流邪恶,通达三明,成就佛教。”

(右)伽耶迦叶长老。

三五○ 6“风疾不得止,汝住森林中,粗乏行乞地,比丘!如何为生活?

三五一 以广大喜乐,充我积集身,受用粗食物,我住森林中。

三五二 修习四念住,五根与五力,以及七觉支,我住于林中。

三五三 专心发精进,勇猛常坚固,一致见和合,我于林中住。

三五四 调顺最第一,息心住安定,追忆等觉者,昼夜无懈怠,我住于林中。”

(右)跋迦犁长老。

三五五 “我心!我欲制止汝、如象止小门,由汝生欲网,令汝勿促邪。

40 三五六 制止汝勿进,如不开象门。祸心!汝数用暴力,勿以恶为快。

三五七 犹如新捕未调象,我亦以钩善调御,善能转此调御者,同样如我转汝心。

三五八 犹如御骏马,御者以巧胜,如调马生善,五力调汝心。

三五九 以正念缚汝,调御汝自清,精进负荷重,由此勿远行。”

(右)维智陀阇那长老。

三六○ “怨心智钝者,听闻胜者教,远离于正法,犹如地离空。

三六一 怨心智钝者,听闻胜者教,却退离正法,恰如黑分月。

三六二 怨心智钝者,听闻胜者教,于正法枯竭,犹如少水鱼。

三六三 怨心智钝者,听闻胜者教,正法无增进,如田腐种子。

三六四 能以喜乐心,听闻胜者教,舍除一切漏,证知不动法,达至上寂静,入无

漏涅盘。”

(右)耶娑达陀长老。

三六五 7“我受具足戒,得无漏解脱,我得见世尊,共住精舍中。

三六六 世尊于夜中,久居于屋外,精于居舍事,我师入居舍。

三六七 瞿昙展敷僧伽梨,石窟设卧床,如同狮子卧,舍离诸怖畏。

三六八 依此善言语,正觉佛弟子,索那于佛前,说示佛正法。

三六九 普识五蕴,修习佛道,而成无漏,至上寂静。”

(右)索那库蒂堪那长老。

41 三七○ “贤而知师言,住此起珍借,彼实归依人,亦是为识者,诸法差异通达人。

三七一 假令天灾起,有念不能挫,彼实强力者,亦是为识者,诸法差异通达人。

三七二 住止如大海,无欲智慧深,见微妙义者!……。

三七三 多闻护持法,随法行法者,如是行法者,亦是为识者,诸法差异通达人。

三七四 以知所说义,知义如义行,彼实有内义,亦是为识者,诸法差异通达人。”

(右)库阇耶长老。

摄颂:

罗奢达陀须普陀,长老义利摩难陀,须摩那与瓦陀,那提迦叶、伽耶迦

叶,跋迦梨与维智陀,耶娑达陀与索那,库阇耶,六十五8偈是有十二长老。

注1 与三九三同。

2 三二三、三二四与Dh.v.51,52(南传第二十三卷)同。

3 参照三二五~三二九与五一~五三。

4 三三○~三三四为须摩那长老悟道后向其伯父阿罗汉所白之偈。

5 母先出家为阿罗汉,参照长老尼偈经二○四~二一二。

6 三五○~三五二、四三五~四三七同。

7 三六五以下参照Mv.v.13; Udana v.6,四分律三九卷(大正藏、二二、八四五)五分律

二一卷(大正藏、二二、一四四)。

8 六十五乃六十之误。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四偈集 南传小部 六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