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 第四品 南传小部 四集

三集 第五品

三集 第五品

九○ 1 (三、五、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有三胜信。三之为何?诸比丘!于无

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及非想、非非想之诸有情中,

88 应供、正自觉者、如来宣说为胜者。诸比丘!信佛之人为信最胜者,更有信最胜之

胜果。诸比丘!于有为、无为之诸法中,离贪宣说为最胜者。彼已离慢无渴、舍执

着、断流转、尽爱、无贪灭尽之涅盘。诸比丘!信法之人为信最胜者,更信最胜之

胜果。诸比丘!于诸僧伽众中,为四双者、八辈者如来之弟子僧伽,宣说为胜者。

此世尊之弟子僧伽被尊敬、被恭敬、被供养、应被合掌,为世间无上之福田。诸比

丘!信僧伽之人为信最胜者,更信最胜之胜果。实此等三之胜信。”世尊说此义,此

处如是说:

“信最胜者知胜法 无上应施信胜佛

无贪安静信胜法 无上福田信胜僧

89 施与胜者增胜福 胜寿色誉增悦力

贤人胜法与胜者 为天或人悦胜果

我闻世尊说此义。

九一3 (三、五、二)

“诸比丘!此最后之生活即为托钵。诸比丘!此托钵者,手持钵游行世间之谓,

诸比丘!此贤善男子为〔胜〕义4 而成行。不曾被王捕者5,不曾被盗贼拉致者6,

不为负债〔而为出家者〕,不为怖畏〔而为出家者〕,不为生息〔增加气力〕而为者,

不只如此,已使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之苦者为灭苦者。是故,应

知此无比类苦蕴之终。诸比丘!若出家之善男子而有切望,对欲而怀剧情,怀恚心,

90 怀邪思,为放逸而无知解,不坚固,怀惑心,有自性根者,譬如,诸比丘!如火葬

场之炬火,两端已燃,其中间涂粪,于聚落不为薪之用,于林间〔不为木材之用〕。

同样,诸比丘!我为此说,此者〔一方〕为舍在家之享乐,而亦〔另一方〕未成满

沙门之胜义。”

“世间人之乐 恰舍沙门义

续被失弃舍 如舍烧场火

破戒无惭者 将食国之饭

灼热如火焰 不外食铁丸”

九二(三、五、三)

91 “诸比丘!若比丘执和合衣之裳由后随行,将亦踏我足迹,彼若有切望,对欲怀

剧情、怀恚心、怀邪思惟,放逸而无知解,不坚固,怀惑心,如有自性根,则彼由

我,或我由彼相远。所以者何?诸比丘!彼比丘不见法,不见法者则不见我。诸比

丘!若彼比丘虽住百由旬之处,彼若无切望,对欲不怀剧情,不怀恚心,不怀邪思

惟,不放逸而为知解,坚固而为一境心,若有护根,则彼于我或我于彼相近。所以

者何?诸比丘!彼之比丘见法,见法者则见我。”

“若彼虽随者 大欲心颠倒

欲求由无欲 清凉不清凉

贪婪由离欲 更应见远离

解法善学法 斯则为智者

92 如深池之底 无欲者镇心

无欲者无欲 清凉者清凉

离欲者离贪 更应见接近”

九三(三、五、四)

“诸比丘!此等有三火。三之为何?为贪火、瞠火、痴火。实诸比丘!此等为三

火。”

“贪之焰染欲 烧人已麻痹

瞠之焰杀生 〔烧〕怀恶心人

痴之焰烧迷 不知圣法者

悦我身之人 此等不知焰

奈落与傍生 修罗恶鬼境

93 彼等被魔缚 诸苦不得脱

日夜依法者 正自觉之教

常由不净想 消灭贪之焰

胜人以恩慈 消灭痴之焰

以证所得慧 〔消〕灭痴之焰

贤者消灭彼 日夜不厌倦

无残越诸苦 无残为圆寂

有识圣见者 智者依正智

善知生灭者 不行于后有”

九四 (三、五、五)

94 “诸比丘!比丘应以种种方法考察,彼考察彼知解不流于外,〔不使颠倒〕,不安

立于内,不取爱等,不怖未来,无有生老死之苦因。”

“断除七之绊7 比丘切诱因

破彼生流转 于彼无后有”

九五8 (三、五、六)

“诸比丘!此等有三欲生。三之为何?为现欲、化乐〔欲〕、他化自在〔欲〕。实

诸比丘!此等有三欲生。”

“有现在欲者 向他受用欲

他化自在天 与化乐诸天

智者于欲乐 此处彼处有

天与人舍离 断除一切欲

95 切爱喜执着 切断难越流

无残为圆寂 无残越诸苦

有识圣见者 智者依正智

善知生灭法 不行于后有”

九六 (三、五、七)

“诸比丘!与欲之系缚相应,与有之系缚相应为再来者,彼归来此世之生。诸比

丘!不被欲系缚之束缚,不与有之系缚相应为不还,彼不归来此世。诸比丘!不被

欲系缚之束缚,不被有系缚之束缚为阿罗汉〔应供〕,有漏尽。”

“欲绊与生世 两者缠众生

96 生死于轮回 断欲未尽漏

缠绵于生世 言为不还者

如是断轮回 无慢与后有

能得漏尽者 此世达彼岸”

第三诵品

九七 (三、五、八)

“诸比丘!戒善、法善、慧善比丘,完全住于此法、律而可谓上人。然则,诸比

丘!戒善比丘为如何?诸比丘!此处有有戒比丘住于波罗提木叉律仪之抑制,具足

行与行处,对微细罪亦见畏,怀学学处。如是,实诸比丘!为戒善比丘。此为善于

97 戒者。又法善者为如何?诸比丘!于此,比丘住于相应七菩提分法之修习行。如是,

实诸比丘!为法善比丘。此为善于法者。又慧善者为如何?诸比丘!于此,比丘尽

诸漏,于现法自以通知,住于实证,到达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如是,实诸比丘!

成为慧善比丘。如是戒善、法善、慧善者完全住于此法、律而言为上人。”

“身语意无恶 言为善戒者

知惭之比丘 善法达正觉

随念之比丘 言为善法者

知苦舍此世 言为善慧者

无漏之比丘 无恼断轮回

一切世间闇 言为皆舍者”

98 九八9 (三、五、九)

“诸比丘!有此等二施,是财施及法施。诸比丘!此等二施中,法施为最胜。诸

比丘!此等有二均分,为财均分及法均分。诸比丘!此等二均分中,法均分为最胜。

诸比丘!此有二摄益,为财摄益与法摄益。诸比丘!此等二摄益中,法之摄益为最

胜。”

“世尊宣均分 胜施言无上

心静得胜觉 智者常不祀

谈善逝之教 闻者心安静

善逝教厚者 可净彼胜的”(阿罗汉果为胜的)

九九 (三、五、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识婆罗门依法证三明,非唯用口语。然

99 诸比丘!我识婆罗门依法证三明,非唯用口语为何?10 诸比丘!于此,比丘随念种

种之宿住,譬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

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几坏劫、几成劫、几坏成劫,我于彼处如是名、如

是姓、为如是族,如是〔吃〕食,受如是苦乐,为如是寿限,彼由其处殁已,生于

彼处,我于彼处如是名、如是姓、为如是族,如是〔吃〕食,受如是苦乐,为如是

寿限,彼由彼处殁而生于此处,如是彼忆相状而随念种种宿住,此为彼证第一之明。

无明灭而明生,闇黑拂而光明生,彼不放逸、勇猛如舍己而住时。复次,诸比丘!

比丘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众生之死、生、劣、胜、妙色、恶色、善趣、恶趣之业而

知众生之生。实此等之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谤圣者,怀邪

见,受邪见之业,彼等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或实此等众生

成就身妙行,成就语妙行,成就意妙行,不谤圣者,怀正见,受正见之业,彼等身

100 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如是以清净超人天眼……乃至知应众生……业而生,此

为彼证第二明。无明灭而明生,闇黑拂而光明生,彼不放逸、勇猛,如舍己而住时。

复次,诸比丘!比丘住于到达实证,于现法以自通知尽诸漏,无漏之心解脱、慧解

脱,此为彼证第三明。无明灭而明生,闇黑拂而光明生,彼不放逸、勇猛,如舍己

而住时。如是,我非唯用口语,依法识〔证〕三明婆罗门。”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

说:

“非只唯口〔语〕 随念为宿住

我知婆罗门 天界恶趣知

种种宿住知 天界恶趣见

或者得尽生 神通为牟尼

101 三明婆罗门 依此三之明

我非只唯口 言彼为三明11”

我闻世尊说此义。

第五品

摄颂曰:

胜信(九○)与生活(九一),和合(九二)火(九三)考察(九四),生(九

五)欲(九六)善(九七)施(九八)法(九九),此等共为十。

三集终了

注1 本事经一三五(大正藏、一七卷六九七页),A.N.vol,II,P,34-5;vol,III,P.35-6(汉译南传

藏、二○ 卷六二~六三页、同二一卷四○~四一页)参照。

2 胜果(aggappatta)言于各众生类所生者证各为胜生为秀生,或证为胜生之出世间之道

果而悦、欢喜、快乐(注释三七八页)。

3 本事经九二(同六八二页),中阿含一四○至边经(大正藏、一卷六四七页),杂阿含卷第

十(同二卷七一~二页),S.N.vol.III,P.93(南传藏、一四卷)参照。

4 Milindapanha,P.31说出家之目的同于说“般涅盘为我等之胜义(paramattha)”。

5 食王之所有谓系于牢而逃走者怖王之捕缚而出家(注释三九一页)。

6 谓为被贼拉致于森林将被杀时向贼约定出家,约定供养佛,约定与财之事而被许可而后出

家(同上)。

7 指爱、见、慢、忿、无明、烦恼、恶行之七系缚(somga)(注释三九一页)。

8 本事经一一四(同六九○页)参照。

9 本事经九七(同六八三页)惟说施。增一阿含卷第七、有无品三~五(大正藏、二卷五七

七页),A.N.volI.PP.91,92(南传藏、一七卷一四八、一四九页)参照。

10 A.N.vol.I.P.164(汉译南传藏、一九卷二三七页),D.N.vol.I.P.825(汉译南传藏、六卷

九一~九二页)参照。

11 “宿住……为牟尼”S.N.vol.I.P.175(汉译南传藏、一三卷二九四页)Dhammapada V.423

出自(本卷五五页)。“宿住……言为三明”A.N.vol.I.P.165;PP.167-8出自(同一九卷二

三九页)。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三集 第四品 南传小部 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