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集 第二品
二集 第二品
三八1 (二、二、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如来、应供、正自觉者多修行二寻思,为 安稳寻思与孤独寻思。诸比丘!如来无害之欣喜且无害之悦乐,诸比丘!如来多修 行此无害之欣喜与无害悦乐处之寻思:‘我依此威仪,对任何有情与非情,无有害 事。’诸比丘!如来有孤独之欣喜与孤独之悦乐。诸比丘!如来多修行此孤独之欣 32 喜与孤独悦乐处之寻思:‘舍离不善者。’是故诸比丘亦应住于无害之欣喜与无害 之悦乐。诸比丘!汝等之中住于无害之欣喜与无害之悦乐,则将多修行寻思:‘我 等依此之威仪,对任何有情非情,无有害事。’诸比丘!应住于孤独之欣喜与孤独 之悦乐。诸比丘!汝等之中住于孤独之欣喜与孤独之悦乐者则将多修行寻思:‘我 等舍离所有不善,所有未舍离者。’ 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耐无可耐如来佛 修行彼之二寻思 一思安稳二孤独 消暗大仙行彼岸 得利得力无有漏 竭尽渴爱解脱者 33 惟牟尼得最后身 断慢老达彼岸者 立于山颠之岩者 下见每人于四方 彼之每有一切眼 贤者登上法之殿 彼无忧者沈于忧 下见生者恼人人”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三九2 (二、二、二)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如来、应供、正自觉者有二种之说法差别。 何之为二?言:‘见恶知恶’,此为第一之说法;言:‘由见恶知恶而嫌厌、离、解 脱’,此为第二之说法。”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愍诸众生如来佛 见差别教说二法 34 见恶能知故离心 是为苦之将有终”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 3 (二、二、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无明为到达不善法之先驱,于后有无惭与 无愧。然则,诸比丘!明是到达善法之先驱,于后有惭愧。”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 说: “此世彼世诸恶趣 无明为根望欲累 无惭不敬有恶欲 由彼生恶堕地狱 是故离贪欲无明 生明比丘断恶趣” 35 我闻世尊说此义。 第一诵品 四一4 (二、二、四)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甚不足者,乃圣慧不足之众生,彼等于现 法住于苦,有患、有恼、有焦虑,身坏死后,恶趣当可期待。诸比丘!其非不足者 非圣慧不足之众生,彼等于现法住于乐,无患、无恼、无焦虑,身坏死后,善趣当 可期待。”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以慧不足执名色 见世同天思为真 良慧洞察世未来 生存之亡为正知 36 有思念者自觉者 羡有慧者最后身”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二5 (二、二、五)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二种白法为护世间。何之为二?为惭 及愧。诸比丘!若此等二种白法不护世间,在此世母或叔母或外叔母或阿阇梨之妻 或师之妻,将无被识〔差别〕,恰如山羊、羊、雄鸡、野猪、犬、豺,世间将陷于混 乱。是故,诸比丘!此等二种之白法护世间,故有母或叔母或外叔母或阿阇梨之妻 或师之妻被识〔别〕。”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若人常知惭与愧 白法为根免生死 37 若人常近惭与愧 增长梵行尽后有”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三6 (二、二、六)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7诸比丘!有无生、无有、无作、无为。诸比丘! 若无无生、无有、无作、无为,于此处应不能知生、有、作、为之出离。是故,诸 比丘!有无生、无有、无作、无为,故应能知生、有、作、为之出离。”世尊说此义, 此处如是说: “生有起作为不定 老死所袭病巢脆8 渴爱导因不得悦 安越静疑出离彼 38 无生无起无忧染 诸行静安苦法无”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四9(二、二、七)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有二涅盘。何之为二?为有余依涅盘 界及无余依涅盘界。诸比丘!有余依涅盘界为何?诸比丘!于此应供之比丘已尽 漏,住于〔梵行〕,办应作之事,舍负重担10,证得自义11,以尽有结,依正智而解 脱12。彼五根安立,无伤彼事,故经验喜与不喜,能感乐与苦。彼为灭贪、灭瞠、 灭痴者,诸比丘!说彼为有余依涅盘界。然,诸比丘!无余依涅盘界为何?诸比丘! 于此应供之比丘已尽漏,住于〔梵行〕,应作已办,舍负重担,证得自义,以尽有结, 依正智而解脱。诸比丘!然于此生所觉知者已为无喜悦而清凉,诸比丘!说彼为无 余依涅盘。诸比丘!此为二涅盘界。”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此等二种涅盘界 具眼者12依无依明14 初界导者现法有 灭尽〔爱等〕有余依 39 他灭未来一切有 成为临终无余依 知此无为之道者 尽导有者心解脱 逮达法味悦灭者 彼已舍此一切见15”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五16 (二、二、八)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心喜独居,悦乐独居,内住于心寂静与随 顺,不离静虑,成就胜观,增长空处。诸比丘!心喜独居,悦乐独居,内心寂静与 随顺,不离静虑,成就胜观,增长空处而住者,可期待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智〔阿 罗汉果〕或有烦恼之余依成不还果。”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40 “心静慎思专念者 胜观正法离诸欲 悦不放逸安稳者 因得减损近涅盘17”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六 (二、二、九)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有应学18 者之胜利,有最上之慧,有解脱 味,应住于四念处观19。诸比丘!有应学者之胜利,有最上之慧,有解脱味,住于 至上四念处观者,可期待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智〔阿罗汉果〕或如有〔烦恼之〕 余依成不还果。”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圆满有学不断法 生之灭尽最上慧 彼牟尼持最后身 舍慢老之达彼岸 41 是故静虑悦等持 热心者见生灭尽 拥兵制魔比丘众 超越为逾生死者”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七20 (二、二、一○ )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应住于觉悟、正念、正知、等持、悦豫、 胜观此等,于诸善法胜观时宜而住。诸比丘!觉悟、正念、正知、等持、悦豫、胜 观此等,于诸善法胜观时宜之比丘,二果中被可期待一果,于现法智〔阿罗汉果〕 或有烦恼之余依成不还果。”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醒者闻此眠者觉 醒而胜寝醒无畏 42 醒为正念为正知 使胜观者悦等持 彼于时宜修正法 集中于心可消暗 是故实而得觉醒 热心成为有静虑 生死断绊贤比丘 无上菩提此将证”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八21(二、二、一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彼等二人以不舍彼,为堕无幸处奈落者。 二人者谁?22 凡非梵行者称为梵行者,又凡以无根23 非梵行诽谤修圆满清净之梵行 者。诸比丘!此等二人以不断彼,为堕无幸处奈落者。”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将言为而不为人 伪言堕落奈落人24 43 此之二人身逝后 他世等为恶业者 颈披袈裟守恶法 恶人恶业生奈落 破戒无惭食团饭 如火灼热之铁丸”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九(二、二、一二)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依二见所障碍之人与天或执着,或超越, 而具眼者得见。然则,诸比丘!执著者为何?诸比丘!喜有,受天与人〔之身〕,享 乐有,说彼灭有法时,心不踊跃,不晃耀,不成安稳,不成爱着,如是,诸比丘! 或为执著者。然则,诸比丘!超越者为何?为有所恼,惭耻于〔有〕,续为嫌厌,欢 44 喜有灭。此见真实,身坏死后,被切断而失,无再度死事,可谓安稳;此最胜,此 为真实。诸比丘!如是或者成为超越。诸比丘!具眼者见为何?诸比丘!于此,见 存在者为存在,见使存在者为使存在,成为入于存在之嫌恶、离贪、灭尽。诸比丘! 具眼者如是见。”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若见存在超存在 如实解脱尽有爱 知离有非有之爱 比丘灭于无后有”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二集终了 摄颂曰: 二根(二八、二九)二焦恼(三○、三一),依戒他世二(三二、三三),无愧 (三四)二诡诈(三五、三六),可忧此等十(三七)。 45 寻思(三八)教说(三九)明(四○),慧(四一)依法(四二)第五。无生(四 三)界(四四)独居(四五),学(四六)及依觉悟(四七),无幸处(四八) 及见(四九),被明共十二。 注 1 本事经八六(大正藏、一七卷六八○页)参照。 2 本事经七六(同六七六页)参照。 3 本事经九○(同六八一页)参照。 4 无汉译相当经。 5 本事经八五(同六八○页)A.N,vol.I.P51(汉译南传藏,一九卷六八页),杂阿含卷第四 七(大正藏、二卷三四○~一页),增一阿含卷第九惭愧品(同五八七页)参照。 6 汉译无相当经。 7 在 Udana,VIII,3(P.80-81)有同文(本卷一三六页)。 8 在底本虽有 jaramaranasanrkhatam 依暹罗本之注改为 Sanghatam。 9 本事经七八(同六七八页)参照。 10 “重担”指蕴、烦恼、现行(现前之诸行)。 11 “自义”意味阿罗汉果。 12 “阿罗汉”依诸行无常与如实智为知见,成为有断尽一切烦恼心解脱及涅盘解脱(注释二一 七页)。 13 有佛、法、天、慧、一切眼之五眼者。 14 不依忧与见者或不依贪结等者。 15 原文虽有 pahamsu(已打)在注释“已打为已舍”(pajahamsu)(注释二一九页)。 16 本事经八一 (同六七八页)参照。 17 “减损不可得”,为寂静(止)与胜观(观),或依道与果故不能退步事,未达者之进而成 满事(注释二二三页)。 18 指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 19 在底本虽只有“念”,依注已补。 20 本事经八○(同六七八页)参照。 21 本事经九三(同六八二页)参照。 22 A.N,vol.I.P.266 参照。(汉译南传藏、一九卷三八○页)。 23 “无根”以无见等之根已疑见、闻所谓依其等应非难根以为遮(注释二三○页)。 24 Dhammapada VV.306-308 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