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 第二品
一集 第二品
一一 1(一、二、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通知不遍知痴,不能自彼而抛弃,不断 心者,不能尽苦。然则,诸比丘!通知遍知痴,自彼而抛弃,断心者,得尽苦。”世 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痴之有情 依痴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痴 7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二 2(一、二、二)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通知不遍知忿,不能自彼而抛弃,不断 心者,不能尽苦。然则,诸比丘!通知遍知忿,自彼而抛弃,断心者,得尽苦。”世 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忿之有情 依忿行恶 胜观之人 正知断忿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三 3(一、二、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通知不遍知覆,不能自彼而抛弃,不断 心者,不能尽苦。然则,诸比丘!通知遍知覆,自彼而抛弃,断心者,得尽苦。”世 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覆之有情 依覆行恶 胜观之人 正之断覆 断于此世 决不再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四 4(一、二、四) 8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不观7 他5 之一盖6 如无明盖,依彼 [无明]盖所覆,众生长时驰骋流转生死。何以故?诸比丘!依无明盖所覆众生, 长夜驰骋流转。”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他无一法 有覆群生 日夜流转 如为痴覆 然如舍痴 破除闇聚 更不流转 亦无他因”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五 8(一、二、五)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不观他之一结如爱结,依彼结相应,有 情长夜驰骋流转。何以故?诸比丘!与爱结相应,有情长夜驰骋流转。”世尊说此义, 此处如是说: 9 “爱9为第二 长夜流转 生此生彼10 不超轮回 知此灾祸 爱之生时 无执爱心 比丘游行”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六11(一、二、六)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为有学、未得之人12,为续住希求无上 安稳13之比丘等,作内缘之言者14,诸比丘!我不观他有一缘如如理作意之饶益。 诸比丘!如理作意比丘舍离不善,修习善。”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10 “正当之作意 有学比丘法 他无斯至要 将为得最善 比丘已正勉 将成苦之灭”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七15(一、二、七)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为有学、未得之人,为续住希求无上安 稳之比丘等,作外缘之言者,诸比丘!我不观他有一缘如善知识之饶益。诸比丘! 善知识之比丘舍离不善,修习善。”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善知识比丘16 从顺而恭敬17 守知识言辞 有正知正念 一切结缚灭 次第将遂愿”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八18(一、二、八) 11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世间有所生一法,为众生之不利,为众生 之不安乐,为众生之不义,为不利,为天、人之苦生。何之一法?为破僧伽。即, 诸比丘!僧伽之破坏时,有相互诤论事,有相互诃责,又相互凌蔑,又相互弃舍。 于此处,若未敬信者则不敬信,又既敬信者为不敬信19。”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恶者破僧伽 永劫生奈落 悦众住非法20 彼由安稳堕 破僧伽和合 永劫诃奈落”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九21(一、二、九)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世间有所生一法,为众生之利,为众生之 12 安乐,为众生之义利,为天、人之乐生。何之一法?为僧伽之和合。即,诸比丘! 僧伽和合时,无相互诤论,无相互诃责,无相互凌蔑,无相互弃舍。于此处若未敬 信者而起敬信,既敬信者而增敬信。”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僧伽和合乐 有和合之德 住法悦和合 不由安稳堕 僧伽为和合 永劫乐天界” 我闻世尊说此义。 二○ 22(一、二、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于世我以〔自己〕心24〔差别智〕25分析 知有染污心23一类人之心,此人死时,如负重担,〔将生于〕地狱。所以者何?诸比 丘!实彼心污染。则,诸比丘!于世一类之有情,因心被污而身坏死后,生于无幸 处、恶趣、堕处、奈落。”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13 “知世一类人污心 比丘之前佛宣义 彼心污者应死时 将生奈落入地狱 如彼放置所拾物 实因心污行恶趣” 我闻世尊说此义。 摄颂曰: 痴(一一)、忿(一二)、及覆(一三)、痴(一四)、欲(一五)、有学(“二”一 六、一七), 破(一八)、悦(一九)、及人(二○),以称品第二。 注 1 本事经三七(大正藏、一七卷六六八页)参照。 2 本事经四○(同六六九页)参照。 3 本事经三八(同六六八页)参照。 4 本事经一(同六六二页)参照。 5 今除说无明盖为他之意(注释七二页)。 6 “一盖”为一障碍之法(同上)。 7 “随观”有见之随观与智之随观之二随观。其中以色为我,说随观等,此名之为见随观。更 随观无常说为非常等,此名之为智随观。今之场合为智随观之意(同上)。 8 本事经二(同上)参照。 9 以爱为友者之意。 10 以之人间世界与彼以外之有情居,或指有情有现在之自性与未来之自性等种种之意义(注 释七六~七七页)。 11 本事经五○(同六七○页)参照。 12 未得者为未得阿罗汉之意。 13 “安稳”不为欲、有见、无明之四流所恼事。 14 指在自己内心存在之因。汉译有“内强缘”。 15 本事经四九(同上)参照。 16 亲近善知识比丘之意。 17 恭受善知识之教而为随顺尊敬事(注释八四~八五页)。 18 本事经九(同六六四页)参照。 19 原文 ehaeeanam annathattam hoti(有某变化),在注释为“有变化为凡夫欣乐信仰消 失之变化”(九○页)有,汉译有已敬信者还不敬信,以此意义意译为至不敬信。 20 于称之为破僧伽众(vagga)之悦(注释九○页)。 21 本事经一○(同上)参照。 22 本事经四(同六六三页),增一阿含经第四一子品五(大正藏、二卷五六二页),A.N.V○L. I.P.8(南传藏、一七卷一二页)参照。 23 “污心”指瞠恚或贪等之心。 24 原文虽只为 cetasa(由心),依注释插入(注释九三页)。 25 依注释有 paricchinditva。将为精神分析之意(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