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彼岸道品
五 彼岸道品1
一 序偈2 190 九七六 通真言一婆罗门 精进冀求无所有 美丽憍萨罗之都 彼由此都往南行 (一) 九七七 阿摄迦与阿逻迦 中间等距离之境 瞿陀婆利河畔住 拾取落穗食树果 (二) 九七八 于彼住所之近处 有其广大村聚落 此处所生诸收获3 彼为营作大施舍 (三) 九七九 彼大施舍行已讫4 彼再进入于庵屋 再次进入庵屋时 其它一婆罗门来 (四) 九八○ 伤足日晒且喉渴 头有尘土齿着泥 五 彼岸道经 一 序偈 二七三 -------------------------------------------------------------------------- 小部经典二 二七四 彼来接近婆和利 向彼乞求五百金 (五) 九八一 婆和利见婆罗门 招至坐所令且坐 乐善健康问讯彼 更向彼人述次语: (六) 九八二 「我有一切诸施物 我均以此为施舍 梵者务必信我言 我实无有五百金」 (七) 191 九八三 「若我乞汝五百金 汝若不肯付出予 七日之内而汝头 裂成七块不复合」 (八) 九八四 咒咀作法有诡诈 彼乃唱作怖畏言 婆和利既闻咒咀 彼乃惧怕生苦恼 (九) 九八五 内心恰如中愁箭 不摄饮食容憔瘁 且因此心有烦恼 心意亦不乐禅定 (一○) 九八六 见彼骇怖与苦恼 天神有起大欲义 天神走近婆和利 对彼说述次之语 (一一) 九八七 「彼乃不知解顶法 彼为求财诡诈者 关于顶及顶裂法 彼对此智皆非知」 (一二) 九八八 「若汝有知于此事 顶及顶裂所涉智 今我问汝及此说 我将闻听汝之语」 (一三) 九八九 「我实对此亦不知 关我实无此等智 如斯顶与裂顶智 此是诸圣之所见」 (一四) 九九○ 「然而既于此地上 谁知顶与顶裂法 天神汝若有所知 敬请有以言告我 (一五) 192 九九一 「出身迦毘罗都城 出家世间之导师 彼为甘蔗王后裔 释迦族子光耀世 (一六) 九九二 彼实世间正觉者 知一切法达彼岸 具得神通等十力 一切诸法具眼者 得达灭尽之诸法 断尽余依得解脱 (一七) 九九三 彼佛世尊具眼者 请于世间说诸法 诣彼座前汝当问 彼能为汝作解说」 (一八) 五 彼岸道品 一 序偈 二七五 -------------------------------------------------------------------------- 小部经典二 二七六 九九四 闻成正觉之诸语 踊跃欢喜婆和利 彼之忧愁随淡薄 彼得广大之欢喜 (一九) 九九五 踊跃意悦婆和利 感动而又问天神 「彼住何村何聚落 又在何方住世主 往诣最上人住处 我等礼拜正觉者」 (二○) 九九六 「憍萨罗都舍卫城 广博慧者优胜者 卸除诸荷无漏者 知顶裂者人牛主」 (二一) 九九七 彼闻此语通真言 告诸弟子婆罗门 「诸学童来我语汝 汝等前来听我言 (二二) 193 九九八 今有圣者出世间 此是非常所难得 素有令名正觉者 利乐众生兴世间 我等急行舍卫城 最上之人汝等见」 (二三) 九九九 「然则我师婆罗门 如何我等知彼佛 如何我等能知彼 无知我等请教语」 (二四) 一○○○ 「吠陀之中诸真言 三十二种大人相 相好庄严传世间 依序为我作解说 (二五) 一○○一 彼之四肢及五体 正是大人相好处 彼于世途唯二种 除此以外无第三 (二六) 一○○二 彼若居住在家者 必将征彼此地上 不用笞杖及刀剑 依法统治此国家 (二七) 一○○三 若彼由家得出离 出家而为非家者 开三毒蔽成无上 成正觉者阿罗汉 (二八) 一○○四 生年姓氏与特相 真言吠陀及弟子 顶与顶裂有关智 一切意中向彼问 (二九) 一○○五 彼若具有无障见 彼为佛陀正觉者 以意向彼作请益 必将以语作回答」 (三○) 一○○六 婆和利语弟子闻 十六人众婆罗门 帝须弥勒阿耆多5 富那迦与弥多求 (三一) 五 彼岸道品 一 序偈 二七七 -------------------------------------------------------------------------- 小部经典二 二七八 194 一○○七 优波私婆度多迦 难陀更与酰摩迦 劫波刀提耶两人 阇都干耳为贤者 (三二) 一○○八 彼等跋陀罗浮陀 优陀耶与布沙罗 莫伽罗阇有慧者 以及大仙宾祗耶 (三三) 一○○九 彼等各各有徒众 皆于世间有令名 禅定者而乐禅定 贤者而善植宿者 (三四) 一○一○ 结发身着羚羊皮 彼等皆礼婆和利 彼且右绕行敬礼 然后向北而出发 (三五) 一○一一 进入波底那都城 再往东摩酰沙底 优禅尼又瞿那堕6 卑地写至婆那市7 (三六) 一○一二 憍赏弥向沙枳多 入最上都舍卫城8 制多毘耶迦毘罗 又进拘尸那罗城 (三七) 一○一三 波婆城向菩伽市 毘舍离向摩揭陀 到达美丽适意处 是波沙那迦塔寺 (三八) 195 一○一四 如热渴者求冷水 又如商人得大利 如暑热者求树荫 彼等急登世尊处 (三九) 一○一五 尔时世尊适其时 比丘众前受尊敬 恰如师子林中吼 为诸比丘说教法 (四○) 一○一六 阿耆多具金色光9 光明圆满如太阳 犹如十五夜满月 于此始见正觉者 (四一) 一○一七 彼见世尊之肢体 得见相好圆满相 彼甚欣悦立一面 意向世尊发请益 (四二) 一○一八 「有关我师生年事 姓与特相请示我 通达真言诸内容 婆罗门师教几人」 (四三) 一○一九 「年龄一百二十岁 彼姓当是婆和利 生而肢体有三相 彼己通达三吠陀 (四四) 一○二○ 大人相好及传说 通达语汇及仪轨 五百弟子彼教授 通达自法之极致」 (四五) 五 彼岸道品 一 序偈 二七九 -------------------------------------------------------------------------- 小部经典二 二八○ 196 一○二一 「断爱除欲最上人 彼有三相应简别 请说而以教我等 勿使我等生疑惑」 (四六) 一○二二 「彼能以舌覆颜面 两眉中间有白毫 彼之阴处隐覆被 三相如斯童应知」 (四七) 一○二三 从来未闻来问者 今竟回答我所问 一切诸人皆感激 合掌向佛静思惟: (四八) 一○二四 「诸天乃至众梵天 须阇之夫帝释天 我等意中发质问 向谁应答此是问」 (四九) 一○二五 「我等之师婆和利 遍问顶与顶裂智 敬请世尊教我等 仙人请除我等疑」 (五○) 一○二六 「无明为顶应须知 信心正念及禅定 欲与精进得相应 明是顶裂有关智」 (五一) 一○二七 如是于此诸学童 发起感激大狂喜 偏袒衣服羚羊皮 头面顶礼佛两足 (五二) 一○二八 「彼婆罗门婆和利 乃至诸弟子等俱 彼等踊跃心欢悦 头面顶礼世尊足」 (五三) 一○二九 「彼婆罗门婆和利 乃至弟子共安乐 学童汝亦应如是 获得安乐且长寿 (五四) 一○三○ 婆和利以及汝等10 一切疑问悉令解 汝等之意欲须问 莫论何事尽可问」 (五五) 一○三一 由正觉者令解明 学童合掌而旁坐 阿耆多面向如来 此乃第一之请问 (五六) 序偈讫。 注1 「彼岸道」(Parayana), (参阅南传四四、一七页追记。)于汉译诸文献皆为音译,作皮 罗延、婆罗延,波罗延耶(那?),波罗衍孥等。于汉译中所出波罗延等语如左:波罗延 耶阿逸多所问:杂阿含三四五经(大正藏二、九五b)波罗延富邻尼迦所问:杂阿含九八 二经(大正藏二、二五五c),波罗延忧陀耶所问:杂阿含九八三经(大正藏二、二五六 五 彼岸道品 一 序偈 二八一 -------------------------------------------------------------------------- 小部经典二 二八二 a),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所问:杂阿含一一六四经(大正藏二、三一○b),波罗延经:坐 禅三昧经卷下(大正藏一五、二七九c),波罗延经:四分律卷五四(大正藏二二、九六 八b),波罗延萨遮陀舍修妒路:十诵律卷二五(大正藏二三,一八一b),波罗延:毘尼 母经卷三(大正藏二四、八一八a),波罗延经阿耆陀难:大智度论卷三(大正藏二五、 八二c),波罗延优婆尸难:同卷四(大正藏二五,八五b),波罗延经:同卷三一(大正 藏二五、二九五c),波罗衍那摩纳婆:发智论卷一(大正藏二六、九一八c、九一九a), 波罗衍那手:大毘婆沙论卷四、卷一三七(大正藏二七、一七a、七○六a),波罗衍孥 摩纳婆:同卷六(大正藏二七、二六b 二七c),波罗衍孥见谛经:同卷三○(大正藏二 七、一五三c),波罗延:阿毘昙毘婆沙论卷二、卷一六(大正藏二八、一一c、一一八 a),波罗延中因阿氏多请问颂:瑜伽师地论卷一九(大正藏三○、三八六c),婆罗延 经:成实论卷一(大正藏三二、二四四b),波罗延经:同卷一二(大正藏三二、三三九 a)。 2 原无此序偈部分,或为尔后基于传承而附加者亦未可知。盖本品之古注释于Cula- niddesa,序偈部分之语句亦无解释。与此部分之偈相当者,汉译文献中并无所见,此或 疑为其它部派容有与此全然不同之序偈。即如于前注所列之大毘婆沙论卷六(大正藏二 七、二六b、二七c)中有与波罗衍那摩纳婆之问答三偈;又发智论卷一(大正藏二六、 九一八c、九一九a)亦有同样之二偈;又坐禅三昧经卷下(大正藏一五、二七九c)与 波罗延经中所说亦有如上所揭之偈相似之一偈。但此等三偈并未见有相当于巴利文偈。此 或想系于有部波罗延经序偈之有所存;尤以有部等所传之波罗延经其本文与巴利文所传 多容或稍有相异之点,而巴利文所无之右列三偈,或为有部之波罗延经本文中之偈颂。 其次,此序偈之说明,更补足说明之因缘故事,依注书其概要如下:于宿世植有善根 之婆和利婆罗门,依其功德生为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父王之帝师之子,彼由过去世因缘,有 十六人之婆罗门为弟子。其十六人各有弟子千人,婆和利之弟子与其徒合计有一万六千余 人,(此一万六千人说恐非历史事实,或系传说之说明而已。事实如一○二○偈为五百人 之徒弟,此点注书与本经矛盾)。波斯匿王即位后,波和利为帝师,大受王之尊信。后彼 发愿出家,请于国王而未蒙允许。经再三请求,王遂于得以朝夕会见,而许住王园内,始 承诺出家。婆和利与一万六千徒众共同出家,住于王园。但与徒众之间,不能精进修行, 其后乃率徒众出,憍萨罗国,往南方案达罗地方为结发苦行者精进修行。 五 彼岸道品 一 序偈 二八三 -------------------------------------------------------------------------- 小部经典二 二八四 3 由人民收获而施舍。 4 本偈后本被引用于UdA.P.10。 5 以下至一○○八偈之二偈半与一一二四偈、一一二五偈同。 6 「瞿那堕」(Gonaddha)指哥达城(Godha-pura)。 7 「卑地写」(Vedisa)阿盘提(Avanti)国之城市。 8 「入舍卫城」,彼等十六人闻世尊住舍卫城,由南方向西行转向北方达舍卫城。时世尊已去 王舍城。彼等更追踪由舍卫城东行向南方摩褐陀国。 9 「金色之光」(Pita-ramsim),于底本作vita-ramsi(无光), Cula-nid desa作vita-ram sm,今从Trenchner之所示。 10 本偈以些少之不同被引用于DA.I,P.155;MA.II,P.274;SnA.P.230。 二 阿耆多学童所问1 一○三二 尊者阿耆多曰:2 「因何世间有五盖 因何世间无光辉 何以世间有染着 何以言是大怖畏」 (一) 一○三三 世尊宣曰:「阿耆多3 世间缘无明有盖 悭吝放逸故无辉 我言热望起染着 苦是世间大怖畏」 (二) 198 一○三四 尊者阿耆多曰:4 「烦恼流遍一切处 云何其流成遮障 流之防护请语我 依何其流得闭塞?」 (三) 一○三五 世尊曰:「阿耆多5 世间所有烦恼流 其流遮障是为念 流之防护我语汝 依慧此等使闭塞」 (四) 五 彼岸道品 二 阿耆多学童所问 二八五 -------------------------------------------------------------------------- 小部经典二 二八六 一○三六 尊者阿耆多曰:6 「慧与念及名与色 如何情形可湮灭 我今以此问世尊 〔请佛世尊〕 为我说」 (五) 一○三七 「汝阿耆多如斯问7 我今语汝其因由 识灭既已名色灭 此处慧念名色灭」 (六) 一○三八 「一切诸法察悟者8 及此凡夫诸有学 彼等之动作行道 我问智者请语我」 (七) 一○三九 「诸欲不可以贪求9 心意混浊不可有 于一切法之善巧 有念比丘应普行」 (八) 阿耆多学童所问讫 注1 于注所示:本经为阿耆多经(Ajt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Cula- niddesa(暹逻本)PP.8-32。 2 本偈被引用于Netti.P.10;P.70。以下本经之八偈,其全部相似之偈,在瑜伽师地论卷一 九(大正藏三○、三八六b 以下)波罗延经中,被应用作为因阿氏多所请问颂。在此引用 中更又插入于一○三七偈与一○三八偈之间并有一一一○偈与一一一一偈之相似二偈。 又阿耆多在请问本偈之时,尚非佛教徒,故「尊者阿耆多曰」尊者之称呼,似不太适宜。但 在彼岸道品成立为经典,佛教徒则深为喜诵,此时阿耆多为已得阿罗汉果之长老,故称尊 者阿耆多。在以下各经中亦同作如此尊称。 3 本经被引用于 Netti.P.11;P.70。 4 次二偈被引用于 Netti.P.12f;P.71。与此二偈相当之偈,可见大毘婆沙论卷七三(大正 藏二七、三七九b),阿毘昙毘婆沙论卷三九(大正二八、二八五b), 婆沙论卷六(大 正藏二、八、四五四c 以下)。 5 本偈被引用于Vm. P.7;MA.I. P.22;SA.II, P.253;SnA. P.8;PtsA I, P.14;DhsA. P.351 等。与本偈相当之偈,可参见大毘婆沙论卷四四(大正藏二七、二三○b),阿毘昙毗婆 沙论卷二四(大正藏二八、一七七b)。 6 次二偈被引用于 Netti.P.14; P.17。 7 次三偈被引用于 Netti.P.17。 五 彼岸道品 二 阿耆多学童所问 二八七 -------------------------------------------------------------------------- 小部经典二 二八八 8 本偈被引用于S.II, P.47; P.49; P.50;DhpA. III, P.228; JA.IV, P.260等。本偈前半被引 用于SnA.P.124。与本偈相当之偈,可见杂阿含三四五经(大正藏二、九五b),大智度 论卷三(大正藏二五、八二c);在大智度论则成为由波罗延经阿耆陀难之所引。 9 本偈被引用于Netti.P.21。 三 帝须弥勒学童所问1 199 一○四○ 尊者帝须弥勒曰: 「谁于此世为满足 谁于此世不动贪 谁能知达于两端2 慧智不着于中端 世间谁谓是大人 谁能于兹超缝爱」 (一) 一○四一 世尊曰:「弥勒 于诸欲中具梵行 远离渴爱常有念 比丘寂灭察悟法 于彼心中不动贪 (二) 一○四二 彼能知达于两端3 不着中端以智慧 我即言彼是大人 彼能于兹超缝爱」 (三) 帝须弥勒学童所问讫。 注1 于注所示:本经为帝须弥勒经(Tissamettey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见 Cula-niddesa(暹逻本)PP.33-41。 2 以下四句被引用于A.III,P.399;P.401,与之相当之偈,可参见杂阿含一一六四经(大正藏 二、三一○b)。 3 本偈与前注同。 四 富那迦学童所问1 一○四三 尊者富那迦曰: 「世尊不动见根本 我今前来欲请问 五 彼岸道品 四 富那迦学童所问 二八九 -------------------------------------------------------------------------- 小部经典二 二九○ 200 为何仙人剎帝利2 婆罗门与诸人等 广为诸天行供养 我请尊师为我语」 (一) 一○四四 世尊曰:「富那迦 此等仙人剎帝利 婆罗门与诸人等 广为诸天行供养 富那迦彼望人天 富那迦彼望人天 (二) 一○四五 尊者富那迦曰: 「诸仙人与剎帝利 婆罗门与诸人等 广为诸天行供养 彼等供养不放逸 果能得度生老否 我请世尊为我语」 (三) 一○四六 世尊曰:「富那迦 希望赞叹望献供 热望诸欲缘利得 彼等供养有贪染 我言不能度死生」 (四) 201 一○四七 尊者富那迦曰: 「供养不能度生老 然而天界与人界 何人供养度生老 我请尊师为我语」 (五) 一○四八 世尊曰:「富那迦 洞察彼此诸状态3 世间不动何等贪 无苦无求寂无烟 我言彼度生与老」 (六) 富那迦学童所问讫。 注1 于注所示:本经为富迦那经(Punnak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Cul a-niddesa(暹逻本)PP.42-66。 2 以下三句与四五八偈前半同 3 本偈被引用于A.I,OP.133; A.II,P.45f。与本偈相当之偈,可参见杂阿含九八二经(大正 藏二、二五五c)。 五 彼岸道品 四 富那迦学童所问 二九一 -------------------------------------------------------------------------- 小部经典二 二九二 五 弥多求学童所问1 一○四九 尊者弥多求曰: 「我请尊师为我语 忆尊师吠陀达人 世间所有多种苦 果由何处生起者」 (一) 202 一○五○ 世尊曰:「弥多求 苦之发生汝问我 我随知解今语汝 于此世间种种苦2 皆依因缘所发生 (二) 一○五一 愚者自为作依所 屡屡近苦不自知 随观苦之生发起 如实知苦勿作依」 (三) 一○五二 「我请尊师示我等 更有其它问尊师 生老瀑流愁悲泣 彼诸贤者如何渡 此法尊师如实知 唯愿牟尼为我说」 (四) 一○五三 世尊曰:「弥多求 此法现世无杂言 此法我今以告汝 如实知法行有念 可度世间诸爱着 (五) 一○五四 「大仙说此最上法 得闻此法心欢喜 如实知法行有念 可度世间诸爱着」 (六) 一○五五 世尊曰:「弥多求 上下纵横及于中 汝善知解一切物 203 汝对此等喜执着 识除舍弃不住立」 (七) 一○五六 如斯比丘无执着 既住有念不放逸 舍弃生老愁悲泣 如是知者苦舍断」 (八) 一○五七 「大仙此语我欢喜 瞿昙善告无余依 世尊确已舍断苦 此法尊师如实知 (九) 一○五八 牟尼尊师恳教诫 人人舍断诸苦否 我礼尊师如龙象 世尊恳切教诫我」 (一○) 一○五九 「吠陀达人婆罗门34 无所有不着欲有 五 彼岸道品 五 弥多求学童所问 二九三 -------------------------------------------------------------------------- 小部经典二 二九四 确度瀑流无疑惑 度登彼岸无心栽 (一一) 一○六○ 如斯知者达吠陀 对诸种有遣去着 204 无苦无求彼离爱 我言彼已度生老」 (一二) 弥多求学童所问讫。 注1 依注所示:本经为弥多求经(Mettagu-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见Cula- niddesa(暹逻本)PP.67-107。 2 此半偈及次偈与七二八偈同。 3 本偈前半被引用于NA. I, P.173。 4 「吠陀达人」为得须陀洹道等四圣道智之行者。 六 度多迦学童所问1 一○六一 尊者度多迦曰: 「我请尊师为我语 尊师之语我期望 我闻尊师说法声 自己寂灭学涅盘」 (一) 一○六二 世尊曰:「度多迦 然兹佛教于有智 如是有念须诚心 由我得闻〔说法〕声 自己寂灭学涅盘」 (二) 一○六三 「我于天人诸世界2 见无所有婆罗门 礼拜尊师普眼者 由诸疑惑我度脱」 (三) 一○六四 「我于任何疑惑者3 无能使彼得度脱4 但汝了知最胜法 如斯汝可度瀑流」 (四) 一○六五 「梵者悲愍我识知 为我教授远离法 205 恰如虚空无障碍 于兹寂静行无依」 (五) 一○六六 世尊曰:「度多迦5 于兹现世无杂言 得寂静法我告汝 如实知彼行有念 可度世间诸爱着」 (六) 五 彼岸道品 六 度多迦学童所问 二九五 -------------------------------------------------------------------------- 小部经典二 二九六 一○六七 「大仙语我最上寂 我闻此法心欢喜 如实知彼行有念 可度世间诸爱着」 (七) 一○六八 世尊曰:「度多迦 上下纵横及于中 汝善知解一切物 于世得知此为着 悉于诸有勿为爱 (八) 度多迦学童所问讫。 注1 于注所示:本经为度多迦经(Dhotak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Cula- niddesa(暹逻本) PP.108-125。 2 本偈与次偈之相当之偈,可参见大毘婆沙论卷七八(大正藏二七、四○一b),阿毘昙毘 婆沙论卷四○(大正藏二八、二九九b以下),鞞婆沙论卷八(大正藏二八、四七二c)。 3 本偈被引用于MNd.P.32;KV.P.194。于成实论卷一(大正藏三二、二四四b)婆罗延 经中作为佛言引用本偈之相当偈。 4「无能」(na sahissami),底本作nagamissami今从异本。于Cula-niddesa有na samis- simi,解释为「无能」。 5 以下三偈被引用于Netti P.166。 七 优波私婆学童所问1 一○六九 尊者优波私婆曰: 「世尊我独无依止 不能渡越大瀑流 普眼者为所依止 度瀑流缘为我语」 (一) 一○七○ 世尊曰:「优波私婆 无所有处具念观 依无所有为非有 206 断欲离惑爱灭尽 昼夜观察渡瀑流」 (二) 一○七一 尊者优波私婆曰: 「离贪一切之诸欲 舍他依止无所有 信解第一想解脱 无所有处不退去 五 彼岸道品 七 优波私婆学童所问 二九七 -------------------------------------------------------------------------- 小部经典二 二九八 彼处是否可住立」 (三) 一○七二 世尊曰:「优波私婆 离贪一切之诸欲 舍他依止无所有 信解第一想解脱 无所有处不退去 汝于其处可住立」 (四) 一○七三 「无所有处不退去 其处多年可住立 彼解脱处得清凉 如斯识者亡灭否」2 (五) 一○七四 世尊曰:「优婆私婆3 犹如强风吹飞火 不入火数焰灭没 207 牟尼名身之解脱 不入识数而灭没」 (六) 一○七五 「彼所灭没或非有4 或是常恒而无病 唯愿牟尼示解说 此法尊师如实知」 (七) 一○七六 世尊曰:「优波私婆 灭没无有非有量 依此彼言有非有 彼无有此烦恼焰 一切诸法破坏时 一切语路亦破坏」 (八) 优波私婆学童所问讫。 注1 于注所示:本经为优波私婆经(Upasiv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Cul a-niddesa(暹逻本)PP.126-141。 2「可亡灭耶」(cavetha),底本Cula-niddesa 为bhavetha(存在)此意当亦可通,今为更 明了故,则从异本。 3 本偈被引用于DA.II, P.514。 4 次之二偈与其相当之偈,出于大智度论卷四(大正藏二五、八五b),为波罗延经之所引。 八 难陀学童所问1 一○七七 尊者难陀曰: 五 彼岸道品 八 难陀学童所问 二九九 -------------------------------------------------------------------------- 小部经典二 三○○ 「世间曾有诸牟尼 此事如何语众人 知生起者为牟尼 或起活命为牟尼」 (一) 一○七八 「诸善巧者所依见 依闻依智均不说 208 无苦无求破烦恼 如此行者为牟尼」 (二) 一○七九 尊者难陀曰: 「此等外受婆罗门 依见依闻说有净 依戒勤行亦说净 或由多种言有净 各自之见为禁制2 此行果度生老否 我请尊师为我语」 (三) 一○八○ 世尊曰:「难陀 此等沙门婆罗门 依见依闻说有净 依戒勤行亦说净 更依多种言有净 彼等之见为禁制 此行生老不得度」 (四) 一○八一 尊者难陀曰: 「此等沙门婆罗门 依见依闻说有净 209 依戒勤行亦说净 更依多种言有净 彼等不能渡瀑流 然而天界及人界 结果谁度生与老 我今敬请问尊师 惟求尊师以教我」 (五) 一○八二 世尊曰:「难陀 一切沙门婆罗门 我非谓受生老盖 一切见闻觉戒行 此多种种皆须舍 遍知渴爱无漏者 我称彼等渡瀑流」 (六) 一○八三 「大仙此语我欢喜 瞿昙善说无有依 一切见闻觉戒行 此多种种皆须舍 遍知渴爱无漏者 以言彼等度瀑流」 (七) 难陀学童所问讫。 五 彼岸道品 八 难陀学童所问 三○一 -------------------------------------------------------------------------- 小部经典二 三○二 注1 于注释中称本经为难陀经(Nand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Cula- niddesa(暹逻本)PP.142-160。 2 禁制(Yata),底本为Yatha,今从Cula-niddesa。 九 酰摩迦学童所问1 一○八四 尊者酰摩迦曰: 「以前诸人为我说2 有如斯者应如斯 人云亦云受卖说 如此只有增妄想 (一) 一○八五 彼等之说我不喜 然而牟尼我尊师 请说破除爱欲法 为欲知此行有念 可使我等度爱着」 (二) 一○八六 「酰摩迦见闻觉识 对此爱色不贪着 除法欲贪无欲求 此是不死涅盘句 (三) 一○八七 有念即此得了知 现世善得寂灭所 人人于常成寂静 能度世间诸爱着」 (四) 酰摩迦学童所问讫。 注1 于注所示:本经为酰摩迦经(Hemak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见Cula- niddesa(暹逻本)PP.161-168。 2 本偈与一一三五偈同。 一○ 刀提耶学童所问1 一○八八 尊者刀提耶曰: 「诸欲之住不存在 渴爱之欲亦无存 且度众人之疑惑 斯人如何有解脱」 (一) 五 彼岸道品 一○ 刀提耶学童所问 三○三 -------------------------------------------------------------------------- 小部经典二 三○四 211 一○八九 世尊曰:「刀提耶 诸欲之住不存在 渴爱之欲亦无存 且度众人诸疑惑 斯人别无有解脱」 (二) 一○九○ 「无意乐者或意乐 具慧或依慧计度 我欲如实知牟尼 普眼者请为我说」 (三) 一○九一 「彼无意乐或意乐 具慧或非慧计度 无所有不着欲有 牟尼已得如斯识」 (四) 刀提耶学童所问讫。 注1 注释书称本经为刀提耶经(Todeyy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Cula- niddesa (暹逻本)PP.169-175。 一一 劫波学童所问1 一○九二 尊者劫波曰: 「怖畏瀑流之生时 实是如在湖沼中 战胜老死诸人等 世尊示我之洲渚 而且此苦不更有 牟尼世尊为我说」 (一) 212 一○九三 世尊曰:「劫波 怖畏瀑流之生时 实是如在湖沼中 战胜老死诸人等 劫波我告汝洲渚 (二) 一○九四 无所有者无取着 此即不外于洲渚 我以灭尽于老死 是故我说为涅盘 (三) 一○九五 有念了知此大法 人人现世得寂灭 彼等不随魔力行 彼等不为从魔者」 (四) 劫波学童所问终。 五 彼岸道品 一一 劫波学童所问 三○五 -------------------------------------------------------------------------- 小部经典二 三○六 注1 注释书称本经为劫波经(Kapp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见Cula-niddesa (暹逻本)PP.176-186。 一二 阇都干耳学童所问1 一○九六 尊者阇都干耳曰: 「我闻雄者不欲欲 我问无欲渡瀑流 具眼者语寂静句 世尊如真为我说 (一) 一○九七 太阳威光胜大地 世尊住于胜诸欲 广慧示我少慧者 为说大法我识知 舍断此世生与老」 (二) 213 一○九八 世尊曰:「阇都干耳 调伏诸欲无贪求 既得出离见安稳 所有执取皆舍离 何物于汝亦勿存 (三) 一○九九 过去烦恼使涸竭 未来何物亦非有 若于中处汝不执 寂灭而修所当行 (四) 一一○○ 普对名色之贪求 远离彼者婆罗门 彼已不为死左右 所有诸漏皆灭无」 (五) 阇都干耳学童所问讫。 注1 注释书称本经为阇都干耳经(Jatukanni-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Cul a-niddesa(暹逻本)PP.187-196。 一三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 一一○一 尊者跋陀罗浮陀: 「舍弃窟宅断渴爱 不动喜舍渡瀑流 五 彼岸道品 一三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 三○七 -------------------------------------------------------------------------- 小部经典二 三○八 舍除计度得解脱 请问龙象善慧者 (一) 一一○二 期望雄者尊师说 由诸各方人来集 愿请尊师为解说 尊师如所知法者」 (二) 一一○三 世尊曰:「跋陀罗浮陀 上下纵横及于中 调伏一切诸取爱 214 人于世间若有取 所有诸魔随于人 (三) 一一○四 知解比丘是有念 不取世间任何物 死之领域爱著者 有取有情如斯观」 (四)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讫。 注1 注释书中称本经为跋陀罗浮陀经(Bhadravudh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 见Cula-niddesa(暹逻本)PP.197-206。 一四 优陀耶学童所问1 一一○五 尊者优陀耶曰: 「离尘静虑作已办 成无漏一切诸法 已到达彼岸世尊 为此而来我有问 破坏无明状如何 了知解脱请告我」 (一) 一一○六 世尊曰:「优陀耶2 爱欲以及忧 两者皆舍断 必除弃昏沈 后悔遮亦除」 (二) 一一○七 念舍之清净 前行法思择 破坏无明状 言了知解脱」 (三) 215 一一○八 「云何有结缚3 云何得运行 舍断任何物 言有涅盘否」 (四) 一一○九 「喜是世间缚 寻以运行此 五 彼岸道品 一四 优陀耶学童所问 三○九 -------------------------------------------------------------------------- 小部经典二 三一○ 渴爱之舍断 是言有涅盘」 (五) 一一一○ 「云何行有念4 止灭一切识 我来问世尊 欲闻尊师语」 (六) 一一一一 「受之于内外 不为生欢喜 如是行有念 止灭一切识」 (七) 优陀耶学童所问讫。 注1 依注所示;称本经为优陀耶经(Uday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见Cula- niddesa (暹逻本)PP.207-220。 2 以下二偈被引用于A.I,P.134。与此二偈相当之偈可参见杂阿含七八三经(大正藏二 五六a)。 3 以下二偈亦出于S.I,P.39。相当于汉译之偈,可参见杂阿含一○一○经(大正藏二、二六 四b),别译杂阿含二三七经(大正二、四五九b)。 4 以下二偈相当于瑜伽师地论卷一九(大正藏三○、三八六b 以下)。 一五 布沙罗学童所问1 一一一二 尊者布沙罗曰: 「说示过去事 不动断疑惑 达人至彼岸(佛) 是故我来问 (一) 一一一三 无有诸色想2 舍断一切身 无内亦无外 不见有何物 我来诣谨问 智者释迦佛 斯人更何导」 (二) 216 一一一四 世尊曰:「布沙罗 一切之识住 如来立通达 知有情止住 解脱之至趣 (三) 一一一五 知无所有之来处 彼知喜贪是结缚 五 彼岸道品 一五 布沙罗学童所问 三一一 -------------------------------------------------------------------------- 小部经典二 三一二 如斯知达已之后 无所有处是无常 住此梵行婆罗门 有此如实之真智」 (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讫。 注1 注释书称本经为布沙罗经(Posal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见Cula-niddesa (暹逻本)PP.221-234。 2 与本偈相当之偈,可参见大毘婆沙论卷四、卷一三七(大正藏二七、一七a、七○六a), 阿毘婆沙论卷二(大正藏二八、一一c)、成实论卷一二(大正藏三二、三三九a)。 一六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1 一一一六 尊者莫伽罗阇曰: 「我曾两次问世尊 具眼者未作解说 然今发问第三次 天仙解说令我闻 (一) 一一一七 此世界或他世界 诸天以及梵天界 尊师瞿昙有名声 竟无了知尊师见2 (二) 217 一一一八 如斯优越之见者3 因欲欲问我前来 如何观察世间者 死王如何能不见」 (三) 一一一九 「莫伽罗阇常有念4 汝须打破自我见 观察世间皆是空 如斯始可度死难 如斯观察世间者 始能不见于死王」 (四)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竟。 注1 注释书称本经为莫伽罗阇经(Mogharaj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Cul a-niddesa (暹逻本)PP.235-257。 2 「无知通」(nabhijanati),底本为nabhijanami,今从异本及Cula-niddesa。 3 本偈后半被引用于SnA. P.588。 4 本偈被引用于KV. P.64 MNd. P.438;Netti P.7; Vm. P.656。 五 彼岸道品 一六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 三一三 -------------------------------------------------------------------------- 小部经典二 三一四 一七 宾祇耶学童所问1 一一二○ 尊者宾祇耶曰: 「我老无力颜色衰 视力不明听不利 未除蒙昧我不亡 我于此世应识法 如何舍断生与老 敬请世尊为我语」 (一) 一一二一 世尊曰:「宾祇耶 见有色故蒙受害 放逸之人有病患 宾祇耶应不放逸 为不再有应舍色」 (二) 一一二二 「四方四维及上下 十方一切于世间 218 尊师不见亦不闻 不觉不思无何物 我于此世应识法 舍断生老为我语」 (三) 一一二三 世尊曰:「宾祇耶 陷入渴爱生热苦 汝见诸人为老袭 宾祇耶应不放逸 为不再有舍渴爱」 (四) 宾祇耶学童所问竟。 注1 依注所示:本经为宾祇耶经(Pingiya-sutta)。本经各偈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Cula- niddesa 暹逻本)PP.258-266。 一八 〔十六学童所问之结语1〕 世尊住于摩竭陀国波沙那迦塔寺庙时,教说以上诸偈。为应婆和利门弟子2十 六人婆罗门之请问而为解说。若于其所问一一知义、知法已者,则当应法、随法行 道,应到达老死之彼岸。此等诸法〔依行道〕而可到达彼岸故,此教法即有彼岸道 之名称。 一一二四 帝须弥勒阿耆多3 富那迦与弥多求 五 彼岸道品 一八 十六学童所问之结语 三一五 -------------------------------------------------------------------------- 小部经典二 三一六 优波私婆度多迦 难陀更与酰摩迦 (一) 219 一一二五 两人劫波刀提耶 阇都干耳是贤者 以及跋陀罗浮陀 优陀耶与布沙罗 莫伽罗阇具慧者 及宾祇耶为大仙 (二) 一一二六 彼等行具足 仙人接近佛 微妙所请问 接近最胜佛 (三) 一一二七 受彼所请问 佛如实解说 诸问以解说 满足婆罗门 (四) 一一二八 彼日种具眼 由佛得满足 优越慧者处 出家修梵行 (五) 一一二九 对一一所问 如佛所开示 如是行道者 由此至彼岸 (六) 一一三○ 修习最上道 由此到彼岸 此达彼岸路 故称彼岸道 (七) 一一三一 尊者宾祇耶〔向婆和利〕曰: 「随诵彼岸道4 离垢广智者 如所见而说 无欲无薮主 因何语虚妄 (八) 220 一一三二 舍断垢与痴 慢覆亦舍断 言辞以赞叹 即我所述说 (九) 一一三三 我除闇觉者 普眼知世边 越度一切有 无漏正觉者 一切苦舍断 近坐实名者 (一○) 一一三四 如鸟舍山林 栖止多果林 我舍少见者 如鹅入大海 (一一) 一一三五 瞿昙以前人5 解说『应如是』 乃人云亦云 唯有增妄想 (一二) 一一三六 独坐除恼闇 彼慧光普照 五 彼岸道品 一八 十六学童所问之结语 三一七 -------------------------------------------------------------------------- 小部经典二 三一八 瞿昙广慧者 瞿昙广智者 (一三) 221 一一三七 彼示实时见 渴爱以尽灭 无患之教说 绝无可譬如」 (一四) 一一三八 「宾祇耶现见 渴爱以灭尽 示汝无恼法 决无可譬喻」 (一五) 一一三九 瞿昙有广慧 瞿昙有广智 虽于须臾间 应否离于住」 (一六) 一一四○ 「我现实时见 渴爱以灭尽 我说无恼法 决无可譬喻 (一七) 一一四一 瞿昙有广慧 瞿昙有广智 虽于须臾间 而不离于住 (一八) 一一四二 昼夜不放逸 意眼见世尊 礼拜以过夜 思惟不离住 (一九) 一一四三 信喜意念法 不离瞿昙教 广慧之赴处 是我必归向 (二○) 222 一一四四 我老身力弱 无能至彼处 常以思惟赴 意与佛相合 (二一) 一一四五 战栗卧泥中 洲渚任漂流 我渡瀑流时 见无漏觉者」 (二二) 一一四六 「跋陀罗浮陀 薄迦利乃至6 阿逻毘瞿昙 皆如有信解 宾祇耶信解 至死之彼岸」 (二三) 一一四七 「我闻牟尼语 益信乐佛教 蔽闻无心栽 应辩正觉者 (二四) 一一四八 知通超天法 超天知一切 疑者诸请问 终告彼无疑 (二五) 223 一一四九 绝无可譬喻 不摇动涅盘 确信我必至 我此已无疑 五 彼岸道品 一八 十六学童所问之结语 三一九 -------------------------------------------------------------------------- 小部经典二 三二○ 我心正信解 如是请认受」 (二六) 彼岸道品竟。 八诵分之圣典经集竟7 注1 此第十八经之经题在底本与注书均已无存,今从Cula-niddesa 之表题Salasaman avakapanha-nigama(十六学童所问之结语。),以下各语句之逐字解释,可参见Cula- niddesa(暹逻本)P.268-316。 2 「门弟子」(paricaraka)亦可解为世尊之门弟子。 3 以下二偈与一○○六偈之后半、一○○七偈、一○○八偈相同。 4 以下七偈为十六人学童,由闻佛说法而在佛教中出家,不久得证阿罗汉后,十六人中最年 长之宾祇耶代表十六人回到前师婆和利之南方居所,归来向婆和利复命,言佛出世。 5 本偈与一○八四偈意同。被引用于MA.I,P.35。 6 薄迦利(Vakkali)由信解得道事,可参照DhpA.IV,P.118;AA.I,P.348ff。有关跋陀罗浮 陀可参照前第十三经。 7 直译为「依八诵分量之圣典经集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