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色业处
如何辨识色聚中的四界
色聚可依产生它们的业、心、时节(火界)及食素四因而分为四种,即:业生、心生、时节生及食生色聚。色聚又可分为「明淨」与「非明淨」两种,而仅只含有「淨色」(pasāda rūpa)的业生色聚才是明淨的。
开始见到色聚时,禅修者会发现到它们生灭得非常迅速。此时,他还没有能力分别诸色聚,所见的色聚是仍有体积的极微粒子。这是因为他还未破除三种密集,即相续密集、组合密集与作用密集,所以还停留于概念之境,还未达到究竟法的境地。在尚未破除组合与形状的概念之前,仍然会有「小粒」或「小块」(极微)的概念存在。若不更进一步地分别诸界(dhātu),反而观照这些极微小粒子的生灭修习观禅,那麽他只是在尝试以概念为目标来修观禅而已。所以禅修者必须更进一步分别诸界,以便得见究竟色法。
首先,应该辨识个别明淨与非明淨色聚里的地、水、火、风四界。若因色聚极度迅速生灭,而未能辨识单一粒色聚里的四界,就不应该注意它们的生灭。犹如遇到不想见的人时对他视而不见一样,不理会它们的生灭,而只是专注和知道单一粒色聚里的四界。
若还不能成功,则你应同时注意全身的硬,然后再注意单一粒色聚里的硬,如此一再交替地辨识,直到能清楚地辨识单一粒色聚里的硬。然后对地界的其他性质及水界、火界、风界的性质也都应当逐一地如此修行。应当如此辨识明淨与非明淨色聚里的四界。
成功后,你即可逐一地辨识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与心脏里明淨与非明淨色聚中的四界。
色、香、味、食素、命根、性根、心色
色(颜色,vaṇṇa):又名为色所缘(rūpārammaṇa),是每一粒色聚里都有且非常容易辨识的色法。
香(气味,gandha):每一粒色聚里都有此色法。首先,你应辨识鼻淨色与有分两者。辨识鼻子里的四界,你将会很容易地在鼻内正确的色聚(即:鼻十法聚)里看到鼻淨色。由于你已能成功地辨识六处门的明淨与非明淨色聚里的四界,你能很容易地看到明亮的有分。它依靠在心脏里的心所依处而生起。心所依处即是心色十法聚(hadaya dasaka kalāpa)里的心色。在辨识鼻淨色与有分之后,你可选一粒色聚来辨识它的香。你会看到香同时撞击鼻淨色与有分。香是一种可由鼻识或意识认知的法。鼻识依靠鼻淨色而生起,而有分与意识都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这是为何在想要辨识色聚里的香时,必须先观察与识知跟香有关的鼻淨色和有分的原因。
味(味道,rasa):每一粒色聚里都有此色法。跟香类似,味是一种可以由舌识或意识认知的目标,所以必须先辨识舌淨色与有分,然后选一粒色聚来辨识它的味。
《迷惑冰消》中提到:sabbopi panessapabhedo mano- dvārika javaneyeva labhati.──「仅凭意门速行心亦能识知一切不同的目标。」这显示可以只凭意识来识知色、香与味。当禅修不够深入时,可以靠鼻识与舌识来协助自己学习如何以意识认知香与味。在禅修深入坚强之后,你就能够只凭意识认知香与味。
食素(ojā):每一粒色聚里都有此色法。有四种食素,即由业、心、时节与食产生的。从这食素,色聚可以重复地增加或生起。
命根(jīvita):此色法维持与它在同一粒色聚里的业生色的生命。在心生、时节生与食生色聚里是没有命根的,只有业生色聚里才有命根。一切明淨色聚都是由业所生,因此你应先辨识明淨色聚里的命根,再辨识非明淨色聚里的命根。在身体里只有三种非明淨色聚有命根。其中一种是只存在心脏里的「心色十法聚」。其馀两种,即「性根十法聚」(bhāva dasaka kalāpa)和「命根九法聚」(jīvita navaka kalāpa)则遍佈全身。因此,若能在心脏外的非明淨色聚里看到命根,该色聚肯定是性根十法聚或命根九法聚。为了分别这两者,你必须进而辨识性根色。
性根色(bhāva rūpa):若具有命根的非明淨色聚里有性根色,该色聚即是性根十法聚,而非命根九法聚。男性只有男根色,女性则只有女根色。男根色是令我们知道「这是男人」的素质;女根色则是令我们晓得「这是女人」的素质。当你能够辨识性根色时,再继续逐一辨识全身六处门里的性根色。
心色(hadayarūpa):这是支持意界(manodhātu)和意识界(manoviññāṇadhātu)的色法。除了眼、耳、鼻、舌、身五识之外,其他的心识皆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因此心色的相是作为意界和意识界所依靠的色法。
要辨识心色时,先专注于有分,然后弯动一根手指,观察想要弯动手指的心会在有分里生起。然后观察那些心是依靠什麽色法而生起。该色法称为心色,它存在心色十法聚中。你也应辨识与心色俱生的其他九种色法。
如何辨识五淨色
明淨的色聚有五种,即:眼十法聚(cakkhu dasaka kalāpa)、耳十法聚(sota dasaka kalāpa)、鼻十法聚(ghāna dasaka kalāpa)、舌十法聚(jivhā dasaka kalāpa)、身十法聚(kāya dasaka kalāpa)。含有身淨色的身十法聚(kāya dasaka kalāpa)遍佈全身六处门。它在眼睛里与眼十法聚、在耳朵里与耳十法聚、在鼻子里与鼻十法聚、在舌头里与舌十法聚掺杂散置在一处,就好像米粉和麵粉溷合在一块,因此在眼、耳、鼻、舌里各有两种明淨色聚。
眼淨色(cakkhu pasāda):眼淨色对颜色(色尘)的撞击敏感,而身淨色则对触尘的撞击敏感。这对目标(所缘)敏感的差异使你能够分别与知道哪一种是眼淨色或身淨色。先辨识眼睛里的四界,再选看一粒明淨色聚,然后看稍远处一团色聚的颜色,若见到颜色撞击所选看的淨色,它即是眼淨色,而含有那眼淨色的色聚即是眼十法聚。若那颜色并没有撞击所选看的淨色,它即非眼淨色,而肯定是身淨色,因为在眼睛里只有两种淨色。
身淨色(kāya pasāda):身淨色对触尘的撞击敏感。触尘即是地、火与风三界。先选看一粒明淨色聚,然后再注意近处一粒色聚里的地、火、或风界,若见到这三界之一撞击所选看的淨色,它即是身淨色,而含有身淨色的色聚即是身十法聚。跟辨识眼睛里的身十法聚一样,你也应辨识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与心脏里的身十法聚。
耳淨色(sota pasāda):耳淨色对声尘的撞击敏感。先看耳朵里的四界,再看一粒明淨色聚,然后听声音,若该声音撞击所选看的淨色,它即是耳淨色,而含有耳淨色的色聚即是耳十法聚。辨识身十法聚的方法与上述相同。
鼻淨色(ghāna pasāda):鼻淨色对香尘的撞击敏感。先看鼻子里的四界,再看一粒明淨色聚,然后嗅一粒色聚的气味。若该气味撞击所选看的淨色,它即是鼻淨色,而含有鼻淨色的色聚即是鼻十法聚。
舌淨色(jivhā pasāda):舌淨色对味尘的撞击敏感。先看舌头里的四界,再看一粒明淨色聚,然后嚐一嚐近处一粒色聚的味道,若该味道撞击所选看的淨色,它即是舌淨色,而含有舌淨色的色聚即是舌十法聚。
如何辨识心生色
在一生当中,除了结生心之外,一切依靠心所依处生起的意界和意识界都能产生许多遍佈全身的心生食素八法聚(cittaja ojā aṭṭhamaka rūpa kalāpa)。因此,若观察有分,你会看到许多依靠心所依处色的心识持续不断地产生色聚。若开始时不清楚,可在观察有分后,再来回伸屈一隻手指,如此你就会看到由于心要移动手指而产生了许多遍佈全身的色聚。这些都是拥有八个色法的非明淨色聚。(见附表)
如何辨识时节生色
一切色聚里的火界亦称为时节(utu)。根据色法的法则,只有在时节到了住时(ṭhita kalā)才能产生新的色聚,即:时节生食素八法聚(utuja ojā aṭṭhamaka rūpa kalāpa)。这新一代时节生色聚里的火界也能够产生时节生食素八法聚(第二代)。若产生第一代色聚的火界是来自业生色聚,上述的过程就会持续至产生了四或五代的时节生色聚。
若产生第一代色聚的火界是来自普通欲界心产生的心生色聚,则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二至三代。
若产生第一代色聚的火界是来自遍作定、近行定、安止定、观禅、道或果心产生的心生色聚,依其慧或定的强弱,这个过程可以持续许多代。这些时节生色聚不单只能在体内产生,而且也能散播至体外。(见缅文版《大疏钞》2, p.428-430)修禅时产生的光明即是来自这些心生色聚和时节生色聚里极明亮的颜色界。
一般而言,若产生第一代色聚的火界是来自食生色聚,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十至十二代。但若有特别的食物,譬如天界的食物,则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
辨识食生色的方法
《清淨道论》中提到,胃中物、粪、脓和尿这四种身分只由时节生食素八法聚组成。在获得业生命根九法聚消化之火的助力之下,胃中物里的时节生食素可产生许多代遍佈全身的色聚,即:食生食素八法聚。一天里所吃的食物可产生食生色聚长达七天,而天界的食物则甚至可产生食生色聚一或两个月。一天里所吃的食物也在接下来的七天里支持业生、心生与时节生色聚里的食素。
你可在用餐的时候修禅,以观察这些现象。先辨识在嘴、喉、胃和肠内食物的四界,你将会看到在那里的色聚。进而辨识那些色聚的食素在获得业生消化之火的助力之下,产生了散播至全身的食生色聚。
或者,你可在用餐后才观察这些现象。在次第地培育起定力之后,你可观察胃或肠里刚吃下的食物的四界,直到看见食物里色聚的食素在获得业生消化之火的助力之下,产生了散播至全身的食生色聚。然后你应辨识这些非明淨色聚里的八种色法。其中的食素名为食生食素。当较先生起的食生食素获得较后生起的食生食素支助时,它能产生许多或几代的新色聚,这有视该食物的品质和消化之火的能力。
接下来辨识散播至眼睛里的食生色聚。当其中的食生食素遇到眼十法聚里的业生食素时,一般上它能帮助后者产生四或五代的食生色聚。究竟能产生多少代则有赖于业生食素和食生食素的强度。你也应观察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等其他业生色聚里的食素,看它如何在获得食生食素的助力之下产生四或五代的食生色聚。
每一粒心生色聚里都有食素。当这心生食素在获得食生食素的助力时,它能产生二至三代的食生色聚。
每一粒时节生色聚里都有食素。当这时节生食素在获得食生食素的助力时,它能产生十至十二代的食生色聚。
时节与食素都只有在住时才能产生新的色聚。在产生色聚时,无论是多少代,最后一代里的时节与食素是不能够产生新的时节生色聚与食生色聚的。
你应细心阅读这些说明,再参考下列的附表,并且在一位良师的指导之下,正确、有系统地修禅,如此你将会熟练于辨识由业、心、时节与食四个原因产生的色聚。跟辨识眼睛里的色法一样,你应辨识其他五处门及四十二身分的一切色法。
附表:
眼门五十四色
眼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时节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
眼淨色 |
身淨色 |
性根色 |
|||
业生、 明淨 |
业生、 明淨 |
业生、 非明淨 |
心生、 非明淨 |
时节生、 非明淨 |
食生、 非明淨 |
注:八不离色即每一粒色聚里都有的八种色法: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
眼十法聚对光(色尘)的撞击敏感。身十法聚对触尘(地、火、风)的撞击敏感。以下的耳十法聚、鼻十法聚及舌十法聚则各别对声尘、香尘及味尘的撞击敏感。
耳门五十四色
耳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时节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
耳淨色 |
身淨色 |
性根色 |
|||
业生、 明淨 |
业生、 明淨 |
业生、 非明淨 |
心生、 非明淨 |
时节生、 非明淨 |
食生、 非明淨 |
鼻门五十四色
鼻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时节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
鼻淨色 |
身淨色 |
性根色 |
|||
业生、 明淨 |
业生、 明淨 |
业生、 非明淨 |
心生、 非明淨 |
时节生、 非明淨 |
食生、 非明淨 |
舌门五十四色
舌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时节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
舌淨色 |
身淨色 |
性根色 |
|||
业生、 明淨 |
业生、 明淨 |
业生、 非明淨 |
心生、 非明淨 |
时节生、 非明淨 |
食生、 非明淨 |
身门四十四色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时节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命根 |
命根 |
|||
身淨色 |
性根色 |
|||
业生、 明淨 |
业生、 非明淨 |
心生、 非明淨 |
时节生、 非明淨 |
食生、 非明淨 |
心脏五十四色
心色 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时节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八不离色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
心色 |
身淨色 |
性根色 |
|||
业生、 非明淨 |
业生、 明淨 |
业生、 非明淨 |
心生、 非明淨 |
时节生、 非明淨 |
食生、 非明淨 |
四界分别观(详尽法:四十二身分)
身体有二十个部分是地界最显着的,即:
一、头髮(kesā) 十一、心脏(hadayaṁ)
二、身毛(lomā) 十二、肝(yakanaṁ)
三、指甲(nakhā) 十三、膜(kilomakaṁ)
四、牙齿(dantā) 十四、脾(pihakaṁ)
五、皮肤(taco) 十五、肺(papphasaṁ)
六、肉(maṁsaṁ) 十六、肠(antaṁ)
七、腱(nahāru) 十七、肠间膜(antaguṇaṁ)
八、骨(aṭṭhi) 十八、胃中物(udariyaṁ)
九、骨髓(aṭṭhimiñjaṁ) 十九、粪(karīsaṁ)
十、肾(vakkaṁ) 二十、脑(matthaluṅgaṁ)
在这二十个部分当中,除了胃中物与粪之外,其他每一部分都有四十四种色法,即与身门表里的一样。胃中物与粪只有时节生八法聚,所以只有八种色法。
身体有十二个部分是水界最显着的,即:
一、胆汁(pittaṁ) 七、泪(assu)
二、痰(semhaṁ) 八、脂膏(vasā)
三、脓(pubbo) 九、唾(kheḷo)
四、血(lohitaṁ) 十、涕(siṅghānika)
五、汗(sedo) 十一、关节滑液(lasikā)
六、脂肪(medo) 十二、尿(muttaṁ)
在这十二个部分当中,除了脓、汗、泪、唾、涕与尿之外,其他每一部分都有四十四种色法,即与身门表里的一样。脓和尿只有时节生八法聚,所以只有八种色法。汗、泪、唾和涕有心生和时节生八法聚,所以有十六种色法。
为了能够辨识身体每一部分的色法,你应先有系统地培育定力,然后辨识附表所示的六处门诸色法。若能如此修习时,再选身体的一个部分,照见里面的四界,直到该部分变得透明时,再观察里面的空间,如此即会看到组成该部分的许多色聚。若禅修力强,在选看一个部分里的四界时,就会即刻看到许多色聚。看到色聚时,再各别辨识它们为:业生色聚、心生色聚、时节生色聚及食生色聚。
辨识身毛和头髮里的色聚时,你应辨识在皮肤内毛髮根部的四十四种色法,因为在皮肤外面的毛髮只有非常少的身十法聚,所以较难辨识。对于指甲与脚趾甲,你也应辨识它们接近肉的根部。
身体有四个部分是火界最显着的,即:
一、间隔性发烧之火(santappana tejo,如患疟疾时隔天性的发烧);
二、导致成熟和老化之火(jīrana tejo);
三、普通发烧之火(ḍaha tejo);
四、消化之火(pācaka tejo),这是命根九法聚的作用之一。
这四个部分与地界或水界最显着的部分不一样,它们没有形状,而只是由火界最显着的非明淨色聚组成,所以你应寻找火界最显着的色聚,以观察这些部分。若它们不清晰,则可选发烧时的色聚来分析。
身体有六个部分是风界最显着的,即:
一、上升风(uddhaṅgama vātā);
二、下降风(adhogama vātā);
三、腹内肠外风(icchisaya vātā);
四、肠内风(koṭṭhasagha vātā);
五、于肢体内循环之风(aṅgamangānusārino vātā);
六、入息与出息(assāsa passāsaso)。
在这六个部分之中,除了入息与出息之外,其他每一部分皆有三十三种色法,由四种色聚组成,即:一、命根九法聚;二、心生八法聚;三、时节生八法聚;四、食生八法聚。首先应逐一地辨识这五个部分里的四界,直到看到色聚,然后辨识所有的三十三种色法。
入息与出息只有心生声九法聚(cittaja sadda navaka kalāpa),只有八不离色与声这九种色法。它们是由心产生的,所以你必须先辨识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的心如何产生入息与出息,然后辨识息的四界,如此你就会看到组成息的色聚。此时,你应辨识其中的九种色法。
九种业生色聚
在辨识六处门和四十二身分里的色法时,你会看到九种业生色聚:一、眼十法聚;二、耳十法聚;三、鼻十法聚;四、舌十法聚;五、身十法聚;六、女根十法聚;七、男根十法聚;八、心色十法聚;九、命根九法聚。
今世的业生色法,是因为在过去世所造的业而生起;前世的业生色法,则是因为在更远的过去世里所造的业而生起;将在未来世生起的业生色法,则是因为在今世或过去世里所造的业而生起。若欲知道它们是由何业所生,例如布施、持戒或禅修,你就必须能够辨识过去世与未来世的名色法。只有那时候你才能亲自体验及明瞭。这些将在以后的「缘摄受智」阶段里学习。在现阶段,你只需要接受这些色法是由业产生的。
上述的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与食生色都是真实色法,它们是你以后修行观禅时应以观智观照为无常、苦与无我的目标。除此之外,有时也有非真实色法与心生、时节生及食生的色法掺杂在一起。下文将作出说明。
八种心生色聚
一、心生纯八法聚(cittaja suddhaṭṭhaka kalāpa),存在所有六处门及多数的四十二身分。它们是真实色法,可作为观禅的目标。
二、身表九法聚(kāyaviññatti navaka kalāpa)。照见有分后,屈伸地移动一隻手指,你会看到许多心生色聚产生。它们具有八不离色及身表,一共有九种色法。
三、色轻快性十一法聚(lahutā ekadasaka kalāpa):有十一种色法,即八不离色加上色轻快性(lahutā)、色柔软性(mudutā)与色适业性(kammaññatā)。
四、身表色轻快性十二法聚(kāyaviññatti lahutā dvidasaka kalāpa):有十二种色法,即八不离色加上身表、色轻快性、色柔软性与色适业性。
五、语表十法聚(vacīviññatti dasaka kalāpa):有十种色法,即八不离色加上语表与声音。出声念:「a、b、c」,然后看有分,再出声念:「a、b、c」,看那些心生色聚散播至喉咙、声带和其他产生声音的地方。并在涉及语表动作和产生声音的地方,观察心生色聚里的地界如何与业生色聚里的地界互相磨擦而产生了声音。
六、语表声色轻快性十三法聚(vacīviññatti sadda lahutā terasaka kalāpa):有十三种色法,即八不离色加上语表、声、色轻快性、色柔软性与色适业性。
七、入出息心生声九法聚(assāsa passāsa cittaja sadda navaka kalāpa):有九种色法,即八不离色加上声。这些是真实色法,适合作为观禅的目标。
八、入出息心生声色轻快性十二法聚(assāsa passāsa cittaja sadda lahutā dvidasaka kalāpa):有十二种色法,即八不离色加上声、色轻快性、色柔软性与色适业性。
对于含有真实与非真实两种色法的色聚,应在分别名色时辨识,但却不能作为以后修观禅时的目标,不能观它们为无常、苦、无我。
四种时节生色聚
一、时节生纯八法聚(utuja suddhaṭṭhaka kalāpa):有八种色法,即八不离色。这是真实色法。
二、时节生声九法聚(utuja sadda navaka kalāpa):有九种色法,即八不离色加上声。这也是真实色法。
三、色轻快性十一法聚:有十一种色法,即八不离色加上色轻快性、色柔软性与色适业性。这是含有非真实色法的色聚。
四、声色轻快性十二法聚(sadda lahutā dvidasaka kalāpa):有十二种色法,即八不离色加上声、色轻快性、色柔软性与色适业性。这是含有非真实色法的色聚。
在这四种色聚当中,首两种色聚在体内与体外都有。第一种出现于所有六处门及多数的四十二身分。第二种色聚涉及产生胃里的声音和其他类似的声音。第三与第四种色聚含有非真实色法,所以不是观禅的目标,但在修习分别名色时则应辨识它们。这两种色聚能存在有生命之物的体内与散播至体外。
两种食生色聚
一、食生纯八法聚(āhāraja suddhaṭṭhaka kalāpa)。
二、色轻快性十一法聚:有十一种色法,即八不离色加上色轻快性、色柔软性与色适业性。
这两种色聚出现于所有六处门及多数的四十二身分。第一种色聚是真实色法,第二种则含有非真实色法。这两种色聚只存在有情的体内。
三种声音
一、入出息心生声九法聚:入出息的声音。
二、语表十法聚:说话的声音。
三、时节生声九法聚:胃里的声音、风的声音等。
在这三种声音当中,首两种只出现于有生命之物,第三种则出现于有生命与无生命之物两者,其声音包括一切不在首两种声音之内的声音。第二种不适合作为观禅的目标,但第一与第三种则适合。
如何辨识四个相色
只有在能够看到投胎和胚胎于胎里成长中的色法时,才能够看到色积集(upacaya)。至于色相续(santati)、色老性(jaratā)与色无常性(aniccatā)则只各别是真实色法的生、住与灭。修行时,先看一粒色聚,辨识其中的八、九或十种色法,然后观察这些真实色法都一起生、住与灭。然后,再同时遍照所有六处门和四十二身分里的真实色法的生、住与灭。然而,不可能全部的色聚都同时生、住与灭的,不可能都处于同一个阶段。
观诸色法为「色」的时刻
首先,各别观察每一处门里的五十四或四十四种真实色法,并且尽力观察它们的非真实色法。同时观察每一处门里所有色法正受到变化干扰之相,然后观它们为「色、色」或「这些是色」或「这些是色法」。对于四十二身分,也可採用同样的方法辨别。
这里所谓的「受到变化干扰之相」是指诸色法的强度会变化,如从热至冷,从硬至软,从粗至滑,但它们的自性相(特相)依旧是硬、流动、热与支持而没有变更。当热的时候,体内色法的热度可以高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当冷的时候,冷也可以强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因此,色聚里的诸色强度是不断地变化的,因为它们在外皆会不断地互相干扰。
再简要地说明
在还没有看到色聚时,你应照见地、水、火、风四界来培育定力,直到近行定。
能够看到色聚时,应辨识每一种色聚里的所有色法,例如:于眼十法聚,你应辨识其中的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与眼淨色十种色法。
然后再辨识:每一个处门里的所有色法,每一个身体部分的所有色法,所有六处门里的所有色法,所有四十二身分的所有色法。在看到它们都有受到变化干扰之相后,再观它们为「色、色」或「色法、色法」或「这些是色、这些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