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经 那伽达多经 杂阿含经白话文 第569经 梨犀达多经

第568经 伽摩经

五六八、伽摩经:本经叙述质多长者谘间迦摩比丘有关于行等十个问题。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庵罗聚落的庵罗林中,与诸上座比丘俱。

这时,有一位名叫质多罗的长者,诣诸上座比丘之处。礼诸上座后,就诣尊者伽摩比丘之处,到后,稽首礼足,然后退坐在一边,而自尊者伽摩比丘说:「所谓行,到底甚么名叫行呢?」伽摩比丘说:「所谓行,谓有三种之行、身行、口行、意行是。」(身口意三业)又问:「甚么叫做身行?甚么叫做口行?甚么叫做意行呢?」回答说:「长者!出息(呼吸之呼)、入息(吸)名叫身行。有觉(寻)有观(伺),名叫口行(寻伺的旧译为觉观,心的粗分别为寻,细分别为伺),想、思,名叫做意行。」

又问:「为甚么缘故,出息、入息名叫身行?有觉有观名叫口行?想思名叫意行呢?」

回答说:「长者!出息、入息,是属于身法,如行动都依于身,属于身,依于身而转,因此之故,出息、入息,名叫做身行。由于有觉、有观之故,则会为口语,因此之故,有觉、有观是口行。至于想思,就是意行。因为想思乃依于心,属于心,依于心而转,因此之故,想、思是意行。」

又问:「尊者!到底有几法呢?(问舍身而死,是舍那些法才会死?是以偈颂传诵下来的)

若人舍身时 彼身尸卧地 弃于丘冢间 无心如木石

(如人死亡后弃舍肉身之时,那个身尸,都倒卧在于地上,然后把它弃置在于丘冢(墓地)之间。这时,人的身尸乃没有心,有如树木石头那种-物体一样的了。)

回答说:「长者!

寿暖及与识 舍身时俱舍 被身弃冢间 无心如木石

(人寿、暖气,以及意识之三法,在死亡舍身时,都同时舍离。然后,就将那个身尸弃置在于冢墓之间,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心识,有

如木石那种物体一样的了。

又问:「尊者!或者是死,或者入于灭尽正受,到底有甚么差别吗?」

回答说:「如舍弃寿与暖的话,则诸根就会均于告坏,身命就会分离,就名叫做死。至于灭尽定(九次第定之最高境界,已灭受、想之禅定),乃身、口、意之业行已息灭,然而不舍弃寿命,也不离开暖气,诸根都不坏,身命还是相属的。这就是命终(死亡)与入灭正受之差别不同之处。」

又问:「尊者!甚么叫做入于灭正受呢?」

回答说:「长者!入于灭正受时,并不说:『我要入于灭正受,我当入于灭正受』。然而先作如是之渐息方便。如先前方便那样,而向于入正受。」

又问:「尊者!入于灭正受时,会先灭甚么法呢?是身行呢?是口行呢?或者是意行呢?」

回答说:「长者!入于灭正受时,首先会灭口行,其次为身行,最后为意行。」

又问:「尊者!怎样出于灭正受呢?」

回答说:「长者!出于灭正受时,也不念说:『我现在要出于正受,我当出于正受。』然而先前已作方便心,一切都如先前之方便心而起的。

又问:「尊者!由于灭正受而起时,会从何法先起呢?是身行呢?或者是意行呢?」

回答说:「长者!从灭正受而起时,会从意行先起,其次为身行,最后为口行。」

又问:「尊者!将入于灭正受时,要怎样顺趣、流注、浚输呢?」

回答说:「长者!将入于灭正受时,要顺趣于离,流注于离,浚输于离。顺趣于出,流注于出,浚输于出。顺趣于涅盘,流注于涅盘,浚输于涅盘」。

又问:「尊者!住于灭正受时,触为几触呢?」

回答说:「长者!为触不动、触无相、触无所有。」

又问:「尊者!欲入于灭正受时,应作几法呢?」(应修那些法呢?)

回答说:「长者!此事应该要先问,为甚么现在才问呢?虽然如此,也当为你说:比丘如欲入于灭正受的话,就应作二法,为止与观。」(须要修习止观)

这时,质多罗长者,听闻尊者迦摩所说,乃欢喜而随喜,然后作礼而去。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第567经 那伽达多经 杂阿含经白话文 第569经 梨犀达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