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经 优陀夷经
四八五、优陀夷经:本经叙述频婆婆罗王坚持世尊说二受,优陀夷则坚执佛说三受,因此而问世尊。佛说由于情况不同而说种种受。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瓶沙王(频婆娑罗王,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诣优陀夷尊者(出现,度众第一),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坐在一边。这时,瓶沙王仰自优陀夷尊者说:「甚么是世尊所说的诸受呢?」
优陀夷说:「大王!世尊曾说三受,所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瓶沙王自优陀夷尊者说:「不可作此说。不可说:『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正确应为有二受-乐受、苦受。如果说不苦不乐受的话,那就是寂灭。」像如是的经过三次都这样说,也就是说,优陀夷不能为王立三受之说,王也不能立二受之说。因此,就一同到了佛所,到后稽首佛足,然后退住在一边。
这时,优陀夷尊者,将刚才所说的,详细的向世尊说:「我也不能立(不能坚执)三受,王也不能立(不能坚持)二受。因此之故,现在同来诣问世尊,如此之义,到底必定是有几受呢?」
佛陀告诉优陀夷说:「我有时曾说一受,有时曾说二受,或者曾说三、四、五、六、十八、三十六……乃至一百零八受,有时也曾说无量受。
甚么为我所说的一受呢?如说所有之受,均为是苦的,这就名叫做一受。甚么为我所说的二受呢?我说身受、心受,就名叫做二受。甚么为三受呢?为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甚么为四受呢?所谓欲界系受、色界系受、无色界系受,以及不系受。甚么为我所说的五受呢?所谓乐根、喜根、苦根、忧根、舍根,就名叫做五受。甚么为我所说的六受呢?所谓眼触生之受,耳、鼻、舌、身、意触生之受。甚么为我所说的十八受呢?所谓随六喜行、随六忧行、随六舍行之受,就名叫做十八受。甚么为三十六受呢?依于六贪着之喜,依于六离贪着之喜,依于六贪着之忧,依于六离贪着之忧,依于六贪着之舍,依于六离贪着之舍,就名叫做三十六受。为甚么说一百零八受呢?所谓三十六受,过去有三十六,未来有三十六,现在有三十六,就名叫做一百零八受。为甚么说无量受呢?如说此受、彼受等。比丘!像如是的有无量之名之说,就名叫做无量受。
优陀夷!我乃如是的说种种之受的如实之义,因为世间的人不能了解之故,会有相互之诤论,会有共相违反之说,到头来,不得我之法与律当中的真实之义,以自息止其论。优陀夷!如果对于我这里所说的种种受之义,能如实而解知的话,就不会起诤论,不会共相有违反之见解。如起,或未起诤论,都能以法与律,止令其休息其诤论。
然而,优陀夷!有二受,为欲受与离欲受。甚么叫做欲受呢?由于五欲的功德的因缘而生的受,名叫欲受。甚么叫做离欲受呢?所谓比丘之离开欲、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之离而生的喜乐,初禅具足而住就名叫做离欲受。
假若有人说:『众生之依此初禅,为唯一之乐,并没有其它』的话,此乃不尽然的。为甚么呢?因为更有胜乐超过于此的缘故。到底是甚么?所谓比丘离开有觉有观,内净,由定而生喜乐,第二禅具足而住,是名胜乐。像如是的,……乃至非想非非想入处,展转而胜说。
假若有人说:『唯有此处(这个道理),乃至非想非非想,为之极乐,并没有其它』的话,也是不尽然的。为甚么呢?因为更有胜乐超过于此之故。到底是甚么呢?所谓比丘,度脱一切非想非非想入处,而想受已灭。现身已作证,而具足而住,这名叫胜乐超过于他!
如果有异学的出家人,曾作此言而说:『沙门释种之子,唯说想受之灭,名叫做至乐』的话,这乃不应该的。为甚么呢?因为应该要这么说:『并不是世尊所说的受乐之数的。世尊所说的受乐之数,乃如是之说的,优陀夷啊!世尊说有四种之乐啊!那四种呢?所谓离欲之乐,远离之乐,寂灭之乐,菩提之乐。』」
佛说此经后,尊者优陀夷,以及瓶沙王,听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