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经 颇求那经
三七二、颇求那经:本经叙述颇求那对于四食六入处的因缘之道理不了解。佛陀示以有关于各人生死流转与出离得脱的问题。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食,能资益众生,使得住于世间,而摄受长养。那四种呢?第一为粗抟食,第二为细触食,第三为意思食,第四为识食。
这时,有一位比丘,名叫颇求那(因十二月之星而名),住在佛后,在扇佛。他白佛说:「世尊!到底是谁,食此识呢?」佛陀告诉颇求那说 :「我并没有说有食识之人。我如果说有食识之人的话,你就应该可作此问。然而我乃说:识就是食,所以你应该问而说:『为甚么因缘之故,而有识食呢?』我就会回答而说:『能招未来之有,使其相续而生生不断。因为有了有之故,才会有了六入处。有了六入处之因缘之故,就会有了触。』」
颇求那又问:「为谁触(到底谁为之触呢?)佛陀告诉颇求那说:「我并不说有触的人,我如果说有触的人的话,你就应该可以作此问:『为谁触』?既不如是,则你应该作如是之问:『由于甚么因缘之故,会生触呢?』我就会作如是之答:『由于六入处的因缘,而有触,由于触的因缘,而有受。』」
又问:「为谁受」(到底谁为之受呢?)佛陀告诉颇求那说:「我并没有说有受的人。我如果说有受的人,你就可作此问:『为谁受?』既不如是,则你应该作此问而说:『由于甚么因缘之故,而会有受呢?』我就会作如是之答:『由于触的因缘之故,而会有了受。由于受的因缘,而会有了爱。』」
又问:「世尊!为谁爱?」(到底谁为之爱呢?)佛陀告诉颇求那说:「我并不说有爱的人,我如果说有爱的人的话,你就应该作此问:『为谁爱?』(到底谁为之爱呢?)既不如是,则你就应作此问:『由于甚么缘故,而会有了爱?』我就会作此回答:『缘于受之故,而有了爱,由于爱的因缘,而有了取。』」
又问:「世尊!为谁取?」(到底谁为之取呢?)佛陀告诉颇求那说:「我并不说有了取的人,我如果说有取之人的话,你就应作此问:『为谁取?』既不如是,则你应该作此问而说:『由于甚么因缘而会有了取呢?』我就会回答而说:『由于爱的因缘之故,而有了取,由于取之缘,而会有了有。』」
又问:「世尊!为谁有?」(到底是谁为有呢?)」佛陀告诉颇求那说:「我并没有说有了有的人,我如果说有了有的人的话,你就应可作此问:『为谁有?』既不如是,则你就应该作此问:『由于甚么因缘之故,而有了有的呢?』我就会作如是之回答:『缘于取之故,而会有了有。因为能招当来之有触生,因此而名为有。有了六入处,
由于六入处之缘,而为触,触之因缘,而有了受,受的因缘而会有了爱,爱的因缘,而会有了取,取的因缘,而会有了有,有的因缘,而会有了生,生的因缘,而会有了老病死,忧悲恼苦。像如是的,而有了纯大苦聚之集。
所谓六入处如果消灭,则触会消灭。触灭则受会灭,受灭则爱会灭,爱灭则取会灭,取灭则有会灭,有灭则生会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都会灭。像如是的,纯大苦聚之集都会灭。』」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