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经 颇求那经 杂阿含经白话文 第374经 有食经

第373经 子肉经

三七三、子肉经:本经叙述如观粗抟食如食子之肉的话,则能断除五欲功德之贪爱。若观触食如生剥牛皮,就能断三受。若观意思食如求脱火灭,则能断三爱。若观识食如受矛刺,则能断名色。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食:能资益众生,使其得能住世而摄受长养。那四种呢?所谓一为:粗抟食,二为:细触食,三为:意思食,四为:识食。

要怎样才是比丘之观察抟食呢?喻如夫妇二人,唯生有一子。在平常之时,非常的爱念,而将其扶养。有一次,将欲渡过旷野的崄道之难处,所带的粮食也已缺乏而尽,已无他物可以充饥,可说是饥饿困极,怎样思量也已无计可施,已没有维生之理的了。于是就作此言而说:『现在还有一子,虽然平常之时,是我们所爱念的掌上明珠,然

而到了此时,如果将其肉吃后,就可以渡过难关。假如不然的话,我们都会死在此野外,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故,莫使三个人都死在于此地吧!』作此想念后,就忍痛而将其爱子杀死,而含悲垂泪,勉强的吃其肉,因此,而得以度过旷野。

你们想起来怎样?比丘们!那对夫妇,共食其子之肉,还能取着其滋味,而贪嗜其美乐与否呢?」大众回答说:「弗也!世尊!」

佛陀又问:「比丘们!他们勉强而吃其子之肉,是否为了度过旷野崄道的吗?」大众回答说:「如是,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凡是吃抟食时,都应作如是之观。作如是之观的话,就能了知抟食之断。抟食断既知道后,对于五欲的功德(五妙欲)之贪爱,则能断灭(也就是贪染色声香味触之五境之欲,均会告断而不起)。对于五欲之功德的贪爱,如果断灭后,我就不能再见到多闻的圣弟子们,对于五欲的功德之上面还有甚么一结使(烦恼)不能断灭者(已没有结使。也就是驱使结缚众生的烦恼已断灭无存)。众生就是有了一结系之故,才会再生于此世间的(如无结系,就不再来了!)

要怎样才是观察比丘之触食呢?喻如有一只牛,活活的剥其皮后,就会在在处处(各处),都会有虫类来咬食,也被沙土坌尘,更会受草木之针刺。假如依放在地上的话,就会被地上之虫所吃,假如依放在水中的话,就会被水虫所食。假如依于空中的话,就会被飞虫所食。不管是倒卧,或者是站起,此身(牛身)都常有这般的苦毒,要同如是的。比丘们!对于那些触食,应当要作如是之观察。像如是之观察的话,就能对于触食之断之知。触食之断之知的人,则三受会断,三受断灭的话,则那些多闻的圣弟子们,对于更上之事,已没必要再作的了(已无事可作)。因为应该要做的,都已作完之故。

要怎样才是比丘之观察意思食呢?喻如在聚落城市的边际,有了火在燃烧,然而并没有冒出烟与炎(人不知觉)。这时有一士夫,非常的聪明黠慧,都背苦而向乐,厌死而愿乐于生,曾作此念而说:『那边有大火,没有烟,没有炎,不易觉察到。因此,来往于该处时,应该要避开那个地方,不可堕入于该火坑之中。如果堕入,必死无疑』。他作此思惟后,都常生思愿,都舍弃该处而远去!观察意思食,也应如是。像如是的观察的话,就是意思之食之断。意思食之断灭的人,则三爱就会断灭,三爱断灭的话,则那些多闻的圣弟子们,已没有更上之事可作,也就是说,他对于所应作的,都已作完之故。

诸比丘们!要怎样观察识食呢?喻如国王,有那些防逻的人,曾捉补劫盗,就缚送到王所来。其余都如前述之须深经里广说过的(三四七经)。由于那些因缘,而受三百支次矛的刺伤的苦觉,昼夜都在痛苦。观察识食,也像这样。像如是的观察的话,就对于识食之断,会了知。识食断知的人,就是名色之断之知的人。名色断已知解的话,则这些多闻的圣弟子,已无更上之事可作,因为所应作的都已作过之故。」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第372经 颇求那经 杂阿含经白话文 第374经 有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