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经 调伏经 杂阿含经白话文 第281经 萦发目犍连经

第280经 频头城经

二八〇、频头城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频头城婆罗门长者:如果六入处未离欲贪的话,则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等,反之,则不然。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世尊在于拘萨罗国,游行于人间,而到了频头城的申恕林中。

那时,频头城中,有一位婆罗门的长者,以及其它的人,都听到世尊在于拘萨罗国,游行于人间,住在于频头城外的申恕林中。他们听后,就一同出城外,到了申恕林,来诣世尊之住处。到时,稽首礼拜佛足后,都退坐在一边。

那时,世尊告诉频头城的婆罗门长者而说:「如果有人问你而说:『那一种像类的沙门、婆罗门不应该恭敬、尊重、礼事、供养呢?』你就应该回答他而说:『如果沙门、婆罗门,以眼见色时,未曾离开欲,未曾离开爱、未曾离开渴、未曾离开念。内心并不寂静,所行的为非法,所行的为 涩之行。耳、鼻、舌、身、意,对于法境等事,也是如此的话,则像如是的像类之比丘,就不应该恭敬、尊重、礼事、供养他。』作此说后,当会再问你而说:『为甚么对于如此像类的沙门、婆罗门,不应该去恭敬、尊重、礼事、供养他呢?』你就应

该回答而说:『因为我们以眼见色时,不能离开欲,不离开爱,不离开渴,不离开念,内心并不寂静。耳、鼻、舌、身、意,对于法境等事时,也是如是。那位沙门、婆罗门,以眼见色时,亦不离开贪,不离开欲,不离开爱,不离开渴,不离开念,内心又不寂静。所行的都是非法,所行的都是 涩之行。其耳、鼻、舌、身、意,对于法境等事时,也是如此。我对于这等事,曾寻求其是否和我有差别,但是都不见有甚么差别之行。因此之故,我对于这等像类的沙门、婆罗门,不应该去恭敬、尊重、礼事、供养』。

如果再次的谘问而说:『那一种像类的沙门、婆罗门,所应该要恭敬、尊重、礼事、供养呢?』你就应该回答他而说:『如果他的眼根见到色境时,能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念,内心又寂静,不行非法之行,都行等行(正确之行),不行 涩之行。耳、鼻、舌、身、意对于法境时,也是同样如此。像这种像类的沙门、婆罗门,就是所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的』。

如果再问而说:『为甚么对于这种像类的沙门、婆罗门,应该要恭敬、尊重、礼事、供养呢?』你就应该回答而说:『因为我们的眼根看见色境时,不能离开贪,不离开欲,不离开爱,不离开渴,不离开念。内心并不寂静,都行非法之行,都行 涩之行。耳、鼻、舌、身、意根对于法境时,也是如是。我们对于他,曾去寻求比较,发觉和他有差别。由于见到和我们有差别之故,对于那些像类的沙门、婆罗门之处,应该要恭敬、尊重、礼事、供养。』

像如是之说后,如果又问:『那些沙门、婆罗门,到底有甚么门径(德行)?有甚么形貌?有甚么行相?为甚么你们知道那些沙门、婆罗门已离贪向(离开向于贪欲之行者)是调伏贪欲之行者?已离开恚向,而调伏瞋恚之行者?已离开痴向,而调伏愚痴的行者呢?』你就

应该这样的回答他:『我们看见那些沙门、婆罗门,有如下之像类-在于空闲处的林中之树下,敷一卑草蓐,而修行远离一切。尤其是离诸女人,亲近于喜欢独自一人,同为禅思的善智识。若于彼处(那种境地),则并没有以眼根看见色境而可生乐着的余地,没有耳根与声境,鼻根与香境,舌根与味境,身根与触境可以生起乐着的余地。如果那些沙门、婆罗门,有如此行,如此形貌,如此行相,使我们知道此沙门、婆罗门已离开贪向,而调伏贪欲,已离开恚向,而调伏瞋恚,已离开痴向,而调伏愚痴了』。」

这时,诸沙门,和婆罗门长者仰白佛陀说:「奇哉!世尊!不自誉、不毁他,而正确的解说其实义。各各自于诸入处,能分别染污与清净之事。其广说缘起,有如一位如来、应、等正觉之说(同如佛说)。譬喻一位士夫,对于溺水者,能救度他,幽闭者能开启他,迷途者能指示其道路。又如黑阇之处之燃烧灯火一样!世尊也是如此,自己不称誉自己,不毁害他人,正确的说此如实之义,…乃至一位如来、应供、等正觉之说」。

那时,频头城的婆罗门长者,听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第279经 调伏经 杂阿含经白话文 第281经 萦发目犍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