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呕吐哕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下利

下利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为欲愈,脉紧者,为未解。

下利,手足厥逆,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柏叶阿胶汤主之。

柏叶阿胶汤方:

柏叶三两  阿胶二两  干姜二两(炮)  牡丹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下利清谷,下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啐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其脉出者愈。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下利,其人虚极者,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主之。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方:

白头翁二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四逆汤方见前)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 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如不差,再服,余如将息禁忌法。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方见前)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枳实三枚(炙)  厚朴二两(去皮尖)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二味,取一升二合,去滓,纳大黄,再煮一二沸,去滓,分温二服,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十枚(煨)

上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之。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呕吐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