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寒疝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二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消渴

消渴

寸口脉浮而迟,浮则为虚,迟则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为气,数则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则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消渴,小便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渐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白饮下亦可。

消渴,脉浮有微热,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两

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消渴,欲饮水,胃反而吐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泽泻汤方: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消渴,欲得水而食饮不休者,文蛤汤主之。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汗出即愈,若不汗,再服。

小便痛秘,下如粟状,少腹弦急,痛引脐中,其名曰淋,此热结在下焦也,小柴胡加茯苓汤主之。

小柴胡加茯苓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茯苓四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寒疝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二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