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上品第三十一(一) 增一阿含经白话文 增上品第三十一(三)

增上品第三十一(二)

二六六

大意:本经叙述优填王向一位比丘问禅的中间(禅定)之事,比丘乃默然,而不回答。佛陀知道后,就劝导那位比丘,当求方便,而持慈、悲、喜、护之四等心,去教化众生为善知识,以及父母、知亲等人,使他们恭敬三宝,受持戒律。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拘深城的瞿师园(拘舍弥城的瞿师罗长者所布施的林园)之中,是过去四佛所居住过的地方(在现在贤劫里出现过的四佛:(一)拘留孙佛,(二)拘那含佛,(三)迦叶佛,连同第(四)之释迦牟尼佛。)

那个时候,优填王(婆蹉国的王,以憍赏弥,或谓拘舍弥,拘深为国都)以及其五百名女人,和他的爱妃舍弥夫人等人,

欲到园观去游戏。当在那时,舍卫城内有一位比丘,曾起如是之念:我和世尊告别之后,已经很久了,我应去礼敬、问讯,去承受世尊的教训。那时,那位比丘到了 乞食之时,就着衣持钵,而进入于舍卫城去乞食。吃食之后,除去了衣钵坐具,再以神足之力飞在于虚空,往诣于拘深城的林园中。那时,那位比丘,就舍弃了神 足,步行到林内,在于一个闲静的地方结跏趺之坐,正身正意(端正身心),系念在于前。

那时,舍弥夫人带领五百名的女人们,也到达此林内。这时,舍弥夫人遥见那位比丘,以学道所得的神足在于一株树下坐禅,看见之后,就到那位比丘之前,行头面礼足之礼,然后在其前面叉手(合掌)而住。五百名夫人也同样的都行头面礼足之礼后,也叉手,而围遶在于那位比丘的身边。

那时,优填王遥见五百位女人都叉手,都围遶在那位比丘的身边,看见之后,便

作如是之念:在此里面必定会有群鹿,或者当会有杂兽在里面,必定是这样无疑。当时,大王就乘马急驰,往诣于女人的群聚之处。

这时,舍弥夫人遥见大王来到,便作如是之念:这位优填王乃极具凶恶之行,会执取这位比丘,而加以杀害,当时,夫人便举起右手而白王说:「大王!当知!这位 是比丘,千万不可惊怖!」这时,大王就下马、舍弓,来到比丘之处,向比丘说:「比丘!与我说法(说法给我听)。」这时,那位比丘即举起他的眼睛,仰观大王 一番,就默然不语。那时,大王又向比丘说:「赶快与我说法!」那时,比丘又开其眼,又仰观大王之后,又默然不说话。

这时,大王又作如是之念:我现在可以问他有关于禅的中间之事(有关于禅定中的事)。如果能与我说的话,当会供养他,会尽形寿(一生当中)布施衣被、饮食、床敷卧具,以及病瘦时的医药给他。

假如不说给我听的话,当执取而杀他!那时,大王就又向比丘说:「比丘!与我说法。」那时,那位比丘也同样的默然不回答。

当时,树神知道大王的内心所想的事,就在遥远之处,化作鹿群在那里,欲扰乱大王的耳目,使大王生起异想。这时,大王遥见鹿群之后,便作如是之念:现在暂且放弃这位沙门,沙门竟当何所至凑(量你也不能逃到那里去的)!实时乘马欲去箭射群鹿。

那时,夫人白道人(比丘)说:「比丘!你现在到底欲到甚么地方呢?」比丘说:「欲到四佛的住处,去觐见世尊的。」夫人白言而说:「比丘!现在正是时候了,赶快到那边去,不可再在这里,如在这里被王所害的话,就会使王的罪业深重的。」

那时,那位比丘就从他的座席站起,收摄他的衣钵,飞在于虚空,远逝而去。当时,夫人看见道人(比丘)在虚空中高飞

而去的情形后,就遥语大王说:「唯愿大王您!来观看这位比丘乃具有了大的神足,现今在于虚空中踊没自在。现在的这位比丘尚且有这种神力,更何况释迦文佛的威力,吾人怎么可及呢?」

这时,那位比丘到达瞿师园内,乃放弃了神足,用平常凡夫所用之法,步行到世尊之前,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坐在于一边。那时,世尊问该比丘说:「云何?比丘! 在舍卫城劳于夏坐吗(结夏安居过吗?)随时去乞食,是否很疲倦吗?」比丘回答说:「我在舍卫城时,实在没有甚么疲倦的。」佛陀问该比丘说:「今天有甚么事 而到这里的呢?」比丘回答说:「专程回来觐见世尊您,向您老人家问安来的。」

世尊告诉他说:「你现在看见我,以及看见过四佛所住过的这地方吗?你现在得以脱舍王吗?实在非常奇妙的一件事。你为甚么不对大王说法呢?当时的优填王不是作如是之言吗:『比丘!现在当为我说

法。你现在为甚么缘故不为我说法呢?』如当时比丘你如给与大王说法的话,优填王就会极怀欢喜的。如已经有欢喜,就会尽形寿供养你所须要的衣被、饮食、床敷卧具,以及病瘦时的医药的。」

这时,比丘白佛说:「当时,大王欲问禅的中间之事(有关于入定的事),因此之故,才不回答此义的内容的!」世尊问他说:「你这位比丘!为甚么缘故不为大王讲说禅的中间之事呢?」

比丘回答说:「优填王乃用此禅为本(借口说他要知道禅的内容),实在是一位怀有凶暴,而没有慈心的人。他杀害众生,为不可称计之多,是和欲相应,贪瞋痴的 三毒非常的炽盛,沉没在于深渊。并不覩见正法,为习于迷惑而无智慧,诸恶都普集,都行憍慢,而依着国王的势力,贪着于财宝,轻慢于世人,可说是一位盲无有 眼(失明的人),这种人又用禅作甚么?所谓禅定之法,乃为诸法中的奥妙事,是非常的难以觉知之事,是没有形

相,并不是用心可以测知的,这乃不是常人所能迨及的,是智者所知耳。因此之故,不为大王说法的。」

这时,世尊告诉他说:「如果有朽故的衣服的话,就应该拿去浣洗,使其洁净。假如为怀有极盛的欲心的话,就须要观察不净之想,然后乃能除去。如果瞋恚心昌盛 的话,就应以慈心去除灭。遇有愚痴之闇的人,就用十二缘法,然后乃可以除灭的(十二因缘法,就是十二缘起之法。由于吾人为甚么会老死为出发点,而想认出其 源,终以无明为根本烦恼,而发见推衍为如下的十二系列: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比丘!为甚么缘故不为优填王说法呢? 假若为王说法的话,大王就会极为欢喜。倘若有极盛之火,犹然可以消灭,更何况是人呢?」那时,那位比丘乃默然不语。

那时,佛陀并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来处在于世间,乃为甚奇!甚特!假若有

天、龙、鬼神、干沓惒(干闼婆,乐神)来问如来的教义时,我当会为其说法。假如国王、大臣、人民之类,来问如来之义的话,也当会为他们说法。如刹利等四姓 的人们来问义的话,也当会为他们说法的。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今天如来,已得四种无所畏(1.一切智无所畏,2.漏尽无所畏,3.说障道无所畏,4.说尽 苦道无所畏),说法时,并没有怯弱。也得四禅,在于四禅中得大自在,兼得四种神足(集定、心定、精进、我定等断行具神足),不可以称计的奥妙,也实行四等 心(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因此之故,如来说法乃没有怯弱,并不是阿罗汉与辟支佛(独觉)等人所能及的,因此之故,如来的说法,也没有困难。你现在,以及 诸比丘们!应当求方便,去行四等心,所谓慈、悲、喜、护(舍)是。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所以的缘故就是:如比丘所为众生的善知识,以及遇到一切父母知亲的话,都尽

应以四事法教令他们知法。那四事呢?第一就是应当恭敬于佛。认为此时的如来乃为至真(应供)、等正觉(正徧知)、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 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世尊),度人无量。第二就是当求于法。应修行正真之法,除弃秽恶之行,这是智者所修行的。第三就是当求 方便(努力)去供养众僧。认为如来之众(僧)乃为恒共和合,并没有诤讼,为法成就(完成一切法)、戒成就(持戒圆满无缺)、三昧成就(禅定的工夫完整)、 智慧成就(智慧高超)、解脱成就(离结缚而得自在)、解脱知见成就(知道已经实在解脱)。所谓四双八辈(四向四果的圣者,向与果为一双,有四种之一双,而 为八辈)、十二贤士,这就是如来的圣众,为可尊、可贵,为世间的无上的福田。第四就是应当劝助,使其行持贤圣之法与律(戒),为无染无污,为寂静无为的戒 法。如果有比丘,欲行道的话,就应

普共行持此四事之法。所以的缘故就是:戒法之恭养,与三尊(佛法僧),乃为最尊、最上,为无能及者的缘故。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增上品第三十一(一) 增一阿含经白话文 增上品第三十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