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聚品第三十二(一二) 增一阿含经白话文 五王品第三十三(二)

五王品第三十三(一)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五王品第三十二

概要:首先是以波斯匿王为首,有五王互论,而未决,终求佛裁决。依次为:月光长者求天赐子,而得一子名叫尸婆罗,佛陀就谈尸婆罗的本生谭。其次为五战斗人 有五事,扫地之法有五事,长游行有五难,多不游行者也有五功德,比丘之五种非法,不住于一处的有功德,看大树被火燃烧,而喻诫比丘之犯戒之苦等事。

二八八

大意:本经叙述波斯匿王和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等计五大国的国王共论色声香味触之五欲,都各偏其一,因之而去问佛。佛陀说:应当平等而论,五欲随所好,都各有其好,然而也各有其过失,各有其出要,如有所乐,心即会染着。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有五大国的国王,以波斯匿王为首,都集在于园观之中,各作其论。那五王呢?所谓波斯匿王、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是。

那时,五王集在于一处,各作此论而说:「诸贤!当知!如来曾经说过此五

欲。那五欲呢?(一)如眼根看见色境时,会非常的可爱而敬念,为世人所希望的。(二)如耳根闻声境,(三)如鼻根嗅香境,(四)如舌根知味境,(五)如身 根触知细滑之境(触觉)等是。如来乃说此为五欲。在这些五欲当中,到底那一欲为最妙(令人最会起欲爱的)呢?到底是眼根看见色境为最妙呢?或者耳根听闻声 境为最妙呢?为鼻根嗅香境为最妙呢?为舌根尝知味境为最妙呢?为身根触知细滑之触境为最妙呢?到底此五事当中,是那一事为最妙的呢?」

其中,有一国王曾作如是之说:「色境最为妙。」有的国王即作如是之论:「声境为最妙。」也有作如是之论的:「香境最为优胜的。」也有国王作此论而说:「味境最为妙的。」更有国王乃作如是之论:「细滑之境(触境)乃最为胜的。」

这时,说色境为妙的,就是优陀延王之所说的。说声境为妙的,就是优填王之所论的。说香境为妙的,就是恶生王之所论

的。说味境为妙的,就是波斯匿王之所论的。说细滑之境为妙的,就是毗沙王之所论的。这时,五位国王,都各相谓言而说:「我们虽然共论此五欲,但是又不知那 一事最为妙?」(不能下论,谁说的为是。)这时,波斯匿王乃对其他四王说:「现在如来就近在于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我们应该同到世尊之处,去问如是之 义。如果世尊有所教敕(提示)的话,我们就依之而共同奉行。」

当时,诸王听波斯匿王之语后,便都赞同其议,而都到世尊之处,大家行头面礼足之礼后,都坐在于一边。这时,波斯匿王就将他们所共论的五欲之事,都具白如来。

那时,世尊告诉诸五王说:「诸王所论的,都是随着各人之所宜的。所以的缘故就是:凡是人的性行,为着于色相的话,就怎样看,也不会厌足,这种人对于色境,会为之最妙、最上,不再有甚么能超过的了。那时,这种人,定不会着于声,

不会着于香、味、细滑之法,会在五欲当中,认为色为最妙的。

如果又有人,其性行乃着于声音的话,则他听声音之后,会极怀欢喜,而不会厌足。此人对于声境,会为之最妙、最上,在五欲当中,会认为声境乃最为妙。如果又 有人,其性行乃着于香境的话,则他嗅香之后,就会极怀欢喜,而不会厌足,此人对于香境,为之最妙、最上,在五欲当中,会认为香境乃最为妙。如果又有人,其 性行乃着于味境的括,则他尝味之后,就会极怀欢喜,而不会厌足。则此人对于味境,为之最妙、最上,在五欲当中,认为味境乃为最妙的。又如有人,其性行乃着 于细滑之触的话,则他得细滑之触境之后,会极怀欢喜,而不会厌足,则此人对于细滑之触境为之最上、最妙,在于五欲当中,认为细滑的触境乃最为妙的。

又如那个人的心,已着于色尘的话,那时,那个人就不会着于声,就不会着于香、味、细滑(触)之法。又如那个人的

性行乃着于声尘的话,就不会着于色,就不会着于香、味、细滑(触)之法。又如那个人的性行乃着于香尘的话,那时,那人就不会着于色尘,就不会着于声、味、 细滑之法。又如那个人的性行乃着于味尘的话,那时,那个人就不会着于色尘,就不会着于声、香、细滑之法。又如那个人的性行乃着于细滑的触尘的话,那时,那 个人就不会着于色尘,就不会着于声、香、味之法的。」

这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欲意炽盛时 所欲必可克 得已倍欢喜 所愿无有疑

彼以得此欲 贪欲意不解 以此为欢喜 缘之最为妙

若复听声时 所欲必可克 闻已倍欢喜 所愿无有疑

彼以得此声 贪之意不解 以此为欢喜 从之最为妙

若复嗅香时 所欲必可克 嗅已倍欢喜 所欲无有疑

彼以得此香 贪之意不解 以此为欢喜 从之最为妙

若复得味时 所欲必可克 得已倍欢喜 所欲无有疑

彼以得此味 贪之意不解 以此为欢喜 从之最为妙

若得细滑时 所欲必可克 得已倍欢喜 所欲无疑难

彼以得细滑 贪之意不解 以此为欢喜 从之最为妙

(欲意炽盛之时,所欲的,必定会可克〔定能达成〕,得到之后,会倍加欢喜,所愿的,定不会有疑。他由于得到此欲望,其贪欲的意念就再也不能开解,就以此为 他的欢喜,缘于此,而认为是最为妙的。又若听声之时,其所欲的,必定能达成,听后会倍加欢喜,所愿的,必定会没有疑问。他由于得此声音,贪恋之意不能解 开,以此为他的欢喜,从此则以此为最妙。又如嗅香之时,所欲的必定能达成,嗅后会倍加欢喜,所欲的定不会有疑问。

他由于得此香尘,贪恋之意不能开解,而以此为其欢喜,从此就以此为之最妙的。又如得味之时,其所欲的必定能达成的,得到又倍加欢喜,所欲的就不会有疑问。 他由于得此味,而贪恋之意不能开解,而以此为他的欢喜,从此乃以此为之最为妙。如得细滑之触时,所欲的必定能达成,得到之后会倍加欢喜,所欲的必定不会有 疑难,他由于得此细滑之触,就贪恋之意已不能解开,就以此为其欢喜,从此以后,就认为这乃最为妙。)

因此之故,大王!如果说色境为妙的话,就应当依平等来论它。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色境有气味之故,如果色境没有气味的话。众生就始终不会去染着的,由于它 有气味之故(具有能迷惑人的条件),在五欲当中,乃以色为最妙的。但是要知道!色境也具有过失的条件的,如果色境当不会有过失的话,众生就不会有厌患的一 天,由于其有过失之故,众生才会厌患它的。不过色境也有出要的(具有

令人因之而出苦的条件),如果色境当不会有出要的话,这些众生之类就不得出离生死之苦海的,由于其有出要之故,众生才能由之而得至于无畏的涅盘之中。所以说,五欲当中,乃以色境为最妙。

又次,大王!如果说声境为妙的话,就应当依平等来论它。所以的缘故就是:在于声境当中,乃具有了气味之故,如果声境没有迷人的气味的话,众生就始终不会被 染着,由于具有气味之故,在五欲当中就认为声境为最妙。然而声境也具有过失的条件,如果声境当不会有过失的话,众生就不会有厌患的一天,由于其有过失之 故,众生才会厌患它。然而声境也具有出要的条件,如果声境当不会有出要的话,这些众生之类,就不得出离生死的苦海,由于其中有出要之故,众生才能因之而得 至于无畏的涅盘城之中。所以说,五欲当中,乃以声境为最妙的。

大王!当知!如果说,香境为妙的话,就应当以平等来论它。所以的缘故就是:

在于香境当中,乃具有了气味之故,如果香气并没有迷人的气味的话,众生之类就始终不会被染着,由于其有气味之故,在五欲当中,才会认为香境乃最为妙的。然 而香境也有过失的,如果香境没有过失的条件的话,众生就不会厌患它,由于它乃具有了过失的条件之故,众生才会厌患它。然而香境也具有了出要的条件,如果香 境并没有出要的条件的话,这些众生之类就不得出离生死的苦海的,由于其有出要的条件之故,众生才会因之而得至于无畏的涅盘之城中。所以说,五欲当中,乃以 香境为最妙的。

又次,大王!如果说味境为妙的话,就应当以平等来论它。所以的缘故就是:在于味境当中有气味之故,如果味境当中并没有气味的话,众生之类就不会被染着,由 于它乃具有了迷人的气味之故,五欲当中乃以味境为最妙的。然而味境也有其过失的条件的,如果味境当不会有过失的话,众生就不会去厌患它,由于它具有了

过失的条件之故,众生才会厌患它。但是味境也有出要的条件,如果味境当不会有出要的话,这些众生之类就不得由之而出离生死的苦海的,由于其有出要之故,众生才能由之而得至于无畏的涅盘之城中。所以说,五欲当中,乃以味境为最妙的。

又次,大王!当知!如果说细滑之触境为妙的话,就应当以平等来论它。所以的缘故就是:在于细滑之触境当中乃有气味之故,如果细滑触境并没有迷人的气味的 话,众生就始终都不会被染着,由于它乃具有了迷人的气味之故,五欲当中,乃以细滑触境为最妙。然而细滑触境也有其过失的,如果细滑触境并没有过失的话,众 生之类就不会厌患它,由于它乃具有了过失的条件之故,众生才会厌患它。但是细滑的触境也具有了出要的条件的,如果细滑的触境当没有出要的话,这些众生之类 就不得出离生死的苦海的,由于它具有了出要的条件之故,众生才能由之而得至于无畏的涅盘之城中。所以说,五欲之中,

乃以细滑的触境为之最妙。因此,大王!吾人的所乐之处,心就会去染着。像如是的,大王!应当要作如是而知!」

那时,五位国王,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善聚品第三十二(一二) 增一阿含经白话文 五王品第三十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