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聚品第三十二(六) 增一阿含经白话文 善聚品第三十二(八)

善聚品第三十二(七)

二八二

大意:本经叙述文荼王由于其第一夫人之命终而忧愁,那罗陀即为王说除忧患之法,教王不可忧于应失、应灭、应老、应病、应死的物体。文荼王听后得除愁苦,而皈依三宝,而不杀生。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那罗陀尊者(能断烦恼,能降伏龙,使其皈依三宝的尊者),住在于波罗

梨国(华氏城,中印,摩竭陀国的都城)的长者的竹林中。

那个时候,文荼王(阿阇世王之孙)的第一夫人,已取命终。她是王所爱敬,念念未曾去怀的夫人。这时,有人到了王所,白文荼王说:「大王!当知!您的第一夫 人在于今天,已经命终了。」这时,大王听到夫人已无常的消息,就怀愁忧,而告诉来人说:「你赶快载夫人的死尸,将麻油放着在于棺木(铁制的油槽)之中,我 将去看她。」这时,那个人受王的教命,就去扶持夫人之身,将她放在于麻油的棺木中。

那个时候,大王听到其夫人已逝世,乃极怀愁恼,不食不饮(饮食都下不了肚),又不治法,又不理王事。

当于其时,左右当中有一人名叫善念,他是恒与大王执剑的人,他白大王说:「大王!当知!在这国界内,有一位沙门,名叫那罗陀(那罗达多),已证得阿罗汉果,有大神足,又为一位博识多知,

无事不练,辩才勇慧,语常含笑的人。愿大王当往去见他,去听他的说法。如果大王闻其法后,必定不会愁忧苦恼的。」大王回答说:「善哉!善哉!能善说此语。 你现在,善念啊!你就先去向那位沙门说。所以的缘故就是:凡是转轮圣王欲有所到的地方,必定事先遣人,如不先遣信,而到其处的事,此事就不然的了。」

这时,善念回答说:「如大王的教言!」就受王的教令,往至于长者的竹园中,到那罗陀之处后,行头面礼足之礼,然后立在于一边。那时,善念白那罗陀尊者说: 「尊者!应当知道!大王的夫人今天已命终,因于此,大王乃非常的苦恼,不食,也不饮,也不再治王法、国事。现在欲来觐见尊者您的尊颜。唯愿到时候善与他说 法,使大王不再有愁苦!」那罗陀回答说:「如欲来的话,现在正是其时。」这时,善念既听尊者的教令,就头面礼足之后退还而去,往至于王所,而白大王说: 「已向沙门说过了,大王宜知其

事。」

大王就敕令善念而说:「你快严驾宝羽的车辆,我现在欲去觐见那位沙门。」这时,善念就去严驾宝羽的车辆,然后向大王说:「严驾已办好,大王应知时宜。」当 时,大王即乘宝羽之车,就出城去那罗陀之处,到达后,步行而进入于长者的竹园中。凡是当人的大王之法,欲拜见尊者时,须除五威容(剑、盖、华鬘、珠柄、 屣),大王都做到,都将它放置在一边,然后到那罗陀尊者之处,到达后,行头面礼足之礼,然后退坐在一边。

这时,那罗陀告诉大王说:「大王!当知!梦幻之法,会使人生起愁忧,泡沫之法,以及那些如雪揣(会融化)之法,都会令人起愁忧,是不值得的。同时,也不可 以华法(空中之华,不实之物)之想,而生起愁忧才好。所以的缘故就是:应知道有五事,乃最为不可得之事,是如来所说的。那五事呢?(一)凡是物体,都应该 会尽,欲使其不尽,是不可得的事。(二

凡是物体,都应该会灭,欲使其不灭,是不可以得到的。(三)人都是会老之法,欲使其不老之事,是不可以得到的事。其次,(四)所谓有病之法,欲使其不病之 事,是不可以得到的事。又次,(五)人都为会死之法,欲使其不死之事,是不可以得到之事。这就是所谓,大王!就是有此五事,乃最为不可得到之事,是如来所 说的。」

那时,那罗陀便说此偈而说:

不以愁忧恼 而获其福佑 设有怀愁忧 外境得其便

若使有智者 终不思惟是 外敌便有愁 而不得其便

威仪礼节具 好施无悋心 当求此方便 使获其大利

设使不可得 我及彼众人 无愁便无患 行报知如何

(不能以愁忧烦恼,就能获得其福佑的。如果怀有愁忧的话,外境(敌人)就会得到其方便的。假如是有智慧的人的

话,就始终不会思惟此事的(不愁忧)。这样,即外敌便反之而会有愁恼,便不能得到其便宜。)

(要具有威仪礼节,要好施而没有悭悋之心,应当求这种方便〔努力〕,而使其获得大利。假如不可得的事,我及那些众人们,都应无愁忧,这样的话,便不会有忧患,此行之报,你知道如何吗?〔有不可称量的果报的〕)

又次,大王!当知!应失去之物,便会失去,已失去之后,便会愁忧苦恼,便会痛苦不可以言宣,所谓:我所爱的,今日已失去。这就是所谓会失之物,便会失去, 而在于其中,生起愁忧苦恼,痛苦不可以言宣。这就是所谓,大王!就是第一愁刺,会染着人的心意的。凡夫之人,有如此之法,由于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之故。

又次,曾闻贤圣的弟子,知道所应失之物,便会失去,这时,他便不会生起愁忧苦恼,都常作如是而学:我现在所失去

的,并不是只是我一个人之事而已,其余的人,也同样的有此法的。假如我在其中生起愁忧的话,这就不是其宜的了(不应该的。)或者因此而会使我的亲族生起愁 忧,会使怨家欢喜。对于食物不能消化(不饮食)的话,就当会成病,身体就会烦热,会由于此缘本,而致于命终的。如果在于那个时候,能作如是之想的话,便能 除去忧畏之刺,便能脱离生老病死,不再会有灾患苦恼之事。

又次,大王!应该会灭之物,便会消灭,已灭便会愁忧苦恼,痛苦不可以言宣;我所爱的,今天已消灭了。这就是所谓对于消灭之物,便会灭我的心。便会在于其中 生起愁忧苦恼,痛苦不可以言宣。这就是,大王!就是所谓第二愁刺,会染着吾人的心意。凡夫之人,有这种法,都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之处之故。

又次,曾闻贤圣的弟子,知道所应灭之物,便会消灭,这时,此人并不会生起愁忧苦恼,都常作如是而学:我现在所灭之

物,并不是唯独我一人之事而已,其余的人也同样的有如是之法。假如我在此里面生起愁忧的话,这就不是其宜(不应该)。因为或者会因此而能使亲族生起忧愁, 会使怨家生起欢喜的。由于食不消化(不饮食),就当会成病,身体会烦热,会由于此缘本,而致于命终的。这样去想的话,在于那时,便能除去忧畏之刺,便能脱 离生老病死,不会再有灾患苦恼之法。

又次,大王!应该会老之物,便会老,已老之后,便会有愁忧苦恼,便会痛苦不可以言宣:我所爱的,现在已老了。这就是所谓会老之物,便会老,而在于其中会使 人生起忧愁苦恼,痛苦不可言。这就是,大王!就是第三种愁忧之刺,会染着人的心意。凡夫之人有如此之法,都是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之处的缘故。

又次,曾闻贤圣的弟子,知道应该会老之物便会老,这时,此人就不会生起愁忧苦恼,常会作如是而学:我现在所应老的

事,并不是唯独我一人而已,其余的人也有如此之法的,如果我在于其中生起愁忧的话,这并不是其宜的(不应该)。或者会因此而使亲族们生起忧愁,怨家会起欢 喜的。如食不消化(不饮食)的话,就当会成病,身体便会烦热,由此缘本,便会致于命终。能觉知此之故,那时,便能除去忧畏之刺,便能脱离生老病死,不再会 有灾患苦恼之法。

又次,大王!应该会病之物,便会生病,已病的话,便会愁忧苦恼,便会苦痛不可以言宣:我所爱的,今天乃有病。这就是所谓会病之物,便会有病,会在于其中生 起愁忧苦恼,苦痛不可以言宣。这就是所谓,大王!所谓第四种愁受之刺,会染着人的心意。凡夫之人会有如此之法,都是由于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之处的缘故。

又次,曾闻贤圣的弟子,知道所应病的物便会有病,就是所谓此人便不会生起愁忧苦恼,常会作如是而学:我现在所应病

之事,并不是唯独我一人而已,其余的人,也同样的有如是之法的。假如我在此中生起愁忧的话,这就不应该的了。或者会因此而使亲族们生起忧愁,会使怨家生起 欢喜的。如食不消化(不饮食)的话,就当会生病,身体便会烦热,由于此缘本,便会致于命终。知道此义的那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便会脱离生老病死,不再会 有灾患苦恼之法。

又次,大王!应该会死之物,便会死,已死了,就谓之死物,而会在于其中生起愁忧苦恼,苦痛不可以言宣。这就是所谓,大王!就是所谓第五种愁忧之刺,会染着人的心意。凡夫之人有如此之法,都由于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之处的缘故。

又次,曾闻贤圣的弟子,知道所应死的便会死,这时,此人便不会生起忧愁苦恼,会常作如是而学:我今有死者,并不是唯独我一人而已,其余的人也是同样的有如是之法的。我假若在此中间生起愁忧的话,这并不是应该的。或者会使亲族们

起忧,使怨家起欢喜,而食不消化(不能食)的话,就当会成病,身体会烦热,会由于此缘本,而致于命终的。这样的觉知的话,在于那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便会脱离生老病死,不再会有灾患苦恼之事。」

这时,大王白尊者那罗陀说:「这名叫甚么法呢?应当怎样去奉行呢?」那罗陀说:「此经名叫除忧之患,应当思念而奉行!」

这时,大王说:「实如您所说的,实能除去愁忧的。所以的缘故就是:我听此法之后,我所有的愁苦,今天都永远灭除之故。如果尊者有所教敕的话,就请常到我的 宫中来,我当会相供给于您的,也因此,而使国土的人民都能受福无穷。唯愿尊者能广演此法,使其永存于世间,使四部之众,都能长夜安隐,我现在要自归依于尊 者那罗陀您!」

那罗陀说:「大王!不可以自归依于我,应当自归依于佛。」这时,大王问尊

者说:「现在佛陀在甚么地方呢?」那罗陀说:「大王!当知!迦毗罗卫大国,转轮圣王,其种,出于释迦姓,此王有子,名叫悉达,后来出家学道,已自致于成 佛,号为释迦文。大王应当自归依于他。」大王又问说:「现今在甚么地方?离开这里有多远呢?」那罗陀说:「如来已经取入于涅盘了。」大王说:「如来之取入 于灭度为甚么那么的快速呢?如果当在世间时,则不管经过数千万由旬之远,也当会去觐省的。」

这时,大王乃从其座位站起,长跪叉手,而作如是之言:「我自归依如来,以及法和僧,愿尽形寿听许我为一优婆塞,不再会有杀生的行为!」说完后,又说:「国事猥多,现在欲还宫。」那罗陀说:「现在正是其时。」这时,大王从座起后,礼尊者双足,遶尊者的身边三匝,然后回去。

那时,文荼王听那罗陀所说,乃欢喜奉行!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善聚品第三十二(六) 增一阿含经白话文 善聚品第三十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