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灭品第十六(四)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举出驴与牛之二喻,以诫诸弟子。佛陀说:比丘如不能清净诸根,如没有威仪,行止都违禁戒,遇人讥惮之时,却自诩为比丘,有如驴之偶入于 牛群之中,却自称为牛,然而看牠之身,内外都没有一处似牛之样。反之,如良牛入于牛群时,自称为牛,其毛、角、耳、声,均为是牛,众牛都相来舐其体。比丘 应善习诸礼
节、威仪,善守护诸根,应当如牛,不可如驴。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要说人类当中,有的好似驴,也有似牛的人。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思念它!」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这时,诸比丘们就从佛受教。
世尊告诉他们说:「他为甚么名叫好像驴呢?如有一个人,已剃除须发,着三种法衣,由于信心牢固而出家学道。那时,那个人的诸根不定静,如眼睛看见色相时, 就随起为色之想,都流驰万端。那时的眼根就不是清净,而会生诸乱想,不能克制守持,众恶都由之而普至,也就一再的不能保护其眼根。耳之闻声,鼻之嗅香,舌 之知味,身之知细滑(触),都同
样的道理。至于意根之知道法,也同样的随起识之病,会流驰万端。那时的意根,就不是清净,而会生诸乱想,不能克制守持,众恶普至,也是一再的不能守护其意 根。并没有威仪礼节之宜,其行步进止,屈伸低仰,执持衣钵等动作时,都违背禁戒,因此,便被那些梵行之人所见而讥弹说:『咄!(愚哉!)此愚人,那里是像 沙门吗?』便取弹举而说:『如果是沙门的话,就不应该是这样的。』那个人却作如是之言而说:『我也是比丘!我也是比丘啊!』犹如驴之入于牛群之中,而自称 说:『我也是牛,我也是牛!』然而看牠的两耳,又不似于牛,其角也不像,尾也不似,音声也各为不同。那个时候,群牛或者会用角去抵牠,或者用脚去蹋,或者 用口去啮牠。现在的这位比丘也是如是,诸根都不定,如眼见色时,就会随起色之想,而流驰于万端,那时的眼根就不是清净,而生诸乱想,不能克制守持,众恶都 普至,也是一再的不能守护其眼根。耳之
听声,鼻之嗅香,舌之知味,身之了细滑(触),也是同样的道理。至于意之知法,也是同样的随起识之病,而流驰于万端,那时意根就非清净,而生诸乱想,而不 能克制守持,众恶都普至,也是一再的不能护念其意根。并没有威仪礼节之宜,其行步进止,屈伸低仰,都不能执持禁戒,便被那些梵行之人所见而讥弹而说: 『咄!此愚人那里像个沙门吗?』便见其弹举而说:「如果是沙门的话,就不应该是这样的!」那时,那个人却作如是而说:『我是沙门!』犹如驴之入于牛群里那 样,这就叫做人像驴之喻。
那个人怎样会像牛之喻呢?如有一个人,已剃除须发,着三法衣,由于信仰牢固而出家学道。那时,那个人的诸根非常的寂定,饮食都知节,竟日(每天)都在经行 用功,未曾舍离过其意之游在于三十七道品之法。如眼根看见色相时,不会起色之想,也没有流驰之念,那时,他的眼根就应当为清净,而生诸善想,也能克制
守持,不再会有诸恶,常时拥护其眼根。耳之听声,鼻之嗅香,口之知味,身之了细滑,也是同样的道理。至于意根之知法境,都不会起识之病,那时,其意根就得 清净。那个人便到诸梵行人之处,诸梵行人遥见其来到后,就各自扬声而说:『善来!同学!』都会随时供养,不会使其有所缺乏,有如良牛之入于牛众之中,而自 称说:『我今是牛!』而牠的毛尾、耳角、音声,都均为是牛,诸牛看见后,都会各来舐其体。这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剃除须发,着三法衣,由于信仰牢固而出 家学道。那时,那个人的诸根都寂定,饮食都知节,竟日都经行用功,未曾舍离过其心意之游于三十七道品之法。如眼见色,已不起色想,也没有流驰之念,那时眼 根则得清净,而生诸善之想,也能克制守持,不再会有诸恶,都常拥护其眼根。耳之听声,鼻之嗅香,口之知味,身之了细滑,也是同样的道理。至于意之知法,都 不起识之病,那时的意根则得具足,这
就叫做此人之像牛之喻。像如是的,诸比丘!应当要学如牛之喻,不可像如驴之喻。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