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25经 十集 第九 长老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26经 十集 第十一 沙门想品

【南传增支部】第26经 十集 第十 优婆塞品

第一0 优婆塞品

九十一 行欲人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给孤独居士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

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时,世尊对给孤独居士说:

177 二 “居士!有十之行欲人存于世间。何等为十耶?

三 居士!此处有一类之行欲人,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已,

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而且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四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

已,自己快乐、欢喜,但是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五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

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

六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

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而且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七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

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但是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八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

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

九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

已,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而且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一0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

178 已,自己快乐、欢喜,但是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一一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

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贪著、迷却、堕罪、不见过患、不知

出要而受用此等之财物。

一二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

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不贪著、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

知出要而受用此等之财物。

一三 居士!此中,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不快乐、

不欢喜,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三处而责。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者,

当依第一之处而责;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责;不能分配、不作

福业者,当依第三之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三处而责。

一四 居士!此中,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

喜,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二处而责,当依一处而称。非法无道而追

求财物者,当依第一之处而责;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一处而称;不能分配、不

作福业者,当依第二之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二之处而责,当依此一之处而称。

179 一五 居士!此中,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

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一处而责,当依二处而称。非法无道而追

求财物者,当依一之处而责;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一处而称;能分布、作福

业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一之处而责,当依此二之处而称。

一六 居士!此中,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

已,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而且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一处而称,当

依三处而责。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一处而称;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者,当

依第一之处而责: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责;不能分配、不作福

业者,当依第三之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一之处而称,当依此三之处而责。

一七 居士!此中,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

已,自己快乐、欢喜,但是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二处而称,当依二

处而责。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之处而称;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者,当

依第一之处而责;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不能分配、不作福业者,

当依第二之处而责。

180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二之处而称,当依此二之处而责。

一八 居士!此中,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

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三处而称,当依一处而

责。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之处而称;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一

处而责;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能分配、作福业者,当依第三之

处而称。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三之处而称,当依此一之处而责。

一九 居士二此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不快乐、

不欢喜,而且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一处而称,当依二处而责。如法

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一处而称;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者,当依第一之处而责;

不能分配、不作福业者,当依第二之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一之处而称,当依此二之处而责。

二0 居士!此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

喜,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二处而称,当依一处而责。如法以道而追

求财物者,当依第一处而称;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不能分配、

不作福业者,当依第一之处而责。

181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二之处而称,当依此一之处而责。

二一 居士!此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

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贪著、迷却、堕罪、不见过患、不知出要而受用此等财

物之行欲人,当依三处而称,当依一处而责。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处

而称;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能分配、作福业者,当依第三之处

而称;贪著、迷却、堕罪、不见过患、不知出要而受用此等之财物者,当依一处而

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三之处而称,当依此一之处而责。

二二 居士!此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

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不贪著、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知出要而受用此等

财物之行欲人,当依四处而称。如法以道而求法者,当依第一处而称;自己快乐、

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能分配、作福业者,当依第三之处而称;不贪著、不

迷却、不堕罪、见过患、知出要而受用此等之财物者,当依第四之处而称。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四之处而称。

居士!有此卡之行欲人存于世间。

二三 居士!此十行欲人之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

182 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不贪著、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知出要

而受用此等财物之行欲人,当为此十行欲人中之最上最胜上首至上最尊。

居士!譬如依牛而有乳,依乳而有酪,依酪而有生酥,依生酥而有熟酥,依熟

酥而有精酥,是名为此中之最上。居士!如是,此中行欲人之中,如法以道而追求

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不贪著、

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知出要而受用此等财物之行欲人,当为此十行欲人中之

最上最胜上首至上最尊。”

注1 汉译中阿含一二六行欲经(大正藏一.六一五a)、伏淫经(大正藏一.八六三)。相应部

经典原典第四卷一.二三一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六卷三一页)。

九十二 怨仇1

一 时,给孤独居士[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

面之时,世尊对给孤独居士说:

二 “居士!于圣弟子有五种怖畏与怨仇止息,成就四预流支,以慧善观善通达圣理

之时,若欲则自得记曰:‘于我则地狱灭尽,畜生灭尽,饿鬼趣灭尽,恶生、恶趣、

堕处灭尽,为预流也,堕法灭,决定而趣向等觉’。

何等为五种怖畏与怨仇止息耶?

183 三 居士!杀生者,缘杀生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生怖畏、怨仇,于心

中受苦、忧。若能远离杀生,则于现法不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不生怖畏、怨仇,

于心中不受苦、忧。若能远离杀生,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四 居士!不与取者,[缘不与取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生怖畏、怨仇,

于心中受苦、忧。若能远离不与取,则于现法不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不生怖畏、

怨仇,于心中不受苦、忧。若能远离不与取,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邪淫者,[缘邪淫前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生怖畏、怨仇,于

心中受苦、忧。若能远离邪淫,则于现法不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不生怖畏、怨

仇,于心中不受苦、忧。若能远离邪淫,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妄语者,[缘妄语前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生怖畏、怨仇,于

心中受苦、忧。若能远离妄语,则于现法不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不生怖畏、怨

仇,于心中不受苦、忧。若能远离妄语,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饮酒者,缘饮酒前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生怖畏、怨仇,于

心中受苦、忧。若能远离饮酒,则于现法不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不生怖畏、怨

仇,于心中不受苦、忧。若能远离饮酒,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此为五种怖畏与怨仇止息。

何等为成就四预流支耶?

五 居士!此处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是应供、正等觉、明行足、

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于法成就证净,曰:‘世尊之法是善说、现见、不时、来见、引导、智者应自

知’。

于僧成就证净,曰:‘世尊之声闻众是妙行者,世尊之声闻众是直行者,世尊

之声闻众是应理行者,世尊之声闻众是和敬行者,谓是四双八辈,世尊之声闻众是

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无上福田也’。

184 成就圣者所乐之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能发三

摩地之戒。

此为成就四预流支。

何等为以慧善观善通达圣理耶?

六 居士!此处有圣弟子,如是思择:‘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无故此无,

彼灭故此灭。谓以无明为缘而行生,以行为缘而识生,以识为缘而名色生,以名色

为缘而六处生,以六处为缘而触生,以触为缘而受生,以受为缘而渴爱生,以渴爱

为缘而取生,以取为缘而有生,以有为缘而生生,以生为缘而老死愁悲苦忧恼生。

如是则此一切苦蕴之集起。复次,无明无余远离灭尽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

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处灭,六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渴爱灭,渴爱灭故

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则此乃一切苦蕴

灭也。’

此为以慧善观善通达圣理。

居士!于圣弟子有此五种怖畏与怨仇止息,成就此四预流支,以慧善观善通达

圣理之时,若欲则自得记曰:‘于我则地狱灭尽,畜生灭尽,饿鬼趣灭尽,恶生、

恶趣、堕处灭尽,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而趣向等觉’。”

注1 参照九集第二七经(南传大藏经第二十四卷上七0页)。

185 九十三 见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给孤独居士于日出时,出舍卫城,诣

见世尊。时,给孤独居士即思念:

“且非诣见世尊之时,世尊宴默[未起],亦非参见意修习比丘之时,意修习之

比丘亦宴默[未起]。我宜往诣外道修行者之园。”

时,给孤独居士即往外道修行者之园。

二 其时,诸之外道修行者,相集叫唤,出高大之声,谈论种种之畜生论而坐。彼

等外道修行者,见给孤独居士从远处而来,见而互戒言:

“诸贤!少声,诸贤!勿出声。彼给孤独居士来,乃沙门瞿昙之弟子,为沙门瞿

昙之弟子:白衣之在家人等,住于舍卫城,此给孤独居士是其中之一人。彼具寿等

喜爱少声,谨慎少声,称赞少声,若知集会之为少声,则思足来。”

时,彼等[外道]修行者乃沉默也。

三 时,给孤独居士即到达彼等[外道]修行者之处,至已与彼等外道修行者相俱

186 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时,彼等[外道]修行者对给

孤独居士言:

“居士!说!沙门瞿昙之见者云何?”

“大德等!我不悉知世尊之见。”

“居士!汝若不悉知沙门瞿昙之见,则居士!说!诸比丘之见云何?”

“大德!我不悉知诸比丘之见。”

“居士!汝若不悉知沙门瞿昙之见,若不悉知诸比丘之见,则居士!说!汝之见

云何?”

“大德!说我之见于我非难事,然惟愿先说具寿等自身之见,后说我之见,于我

当非难事。

四 如是所说,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有边,[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无边,[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命者即此身,[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命与身者是异,[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有,[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有而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

也。”

五 如是所说,给孤独居士即对彼等一外道]修行者言:

“大德等!有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187 之具寿,此具寿之见因自非如理作意或缘他说而生。彼见生成、有为、心所思[皆]

缘起所生也。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对于诸

苦彼具寿执著,彼具寿系著。大德等!有谓‘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

也’之具寿,此具寿之见因自非如理作意或缘他说而生。彼见生成、有为、心所思

[皆]缘起所生也。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

对于诸苦彼具寿执著,使具寿系著。大德等!有谓‘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

命者即此身……命与身者异……如来死后是有……如来死后是无……如来死后是有

而无……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

也’之具寿,此具寿之见因自非如理作意或缘他说而生。彼见生成、有为、心所思

[皆]缘起所生也。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

对于诸苦彼具寿执著,彼具寿系著。

188 六 如是所说,彼等[外道]修行者即对给孤独居士言:

“居士!我等已说一切自己之见。居士!说!汝之见云何?”

“大德等!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苦者此

非我所,此非我,此非自我。大德等!此乃我之见也。”

“居士!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对于诸苦,

居士!汝乃执著,居士!汝乃系著。”

“大德等!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苦者此

非我所,此非我,此非自我。如是,以正慧如实善观,更如实了知出离。”

如是所说,彼等[外道]修行者即沉默、羞愧、下肩、伏面、消沉,不能应答

而坐。

七 时,给孤独居士了知彼等[外道]修行者之沉默、羞愧、下肩、伏面、消沉而

不能应答,即从座起,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

给孤独居士即将与彼等外道修行者所谈话之一切白世尊。

“善哉!善哉!居士!居士!汝如是时时以彼等愚人之法,“善令堕负。”

时,世尊即说法而教示、劝导、赞励、庆慰给孤独居士。时,给孤独居士即于

189 世尊说法而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后,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八 时,世尊于给孤独居士离去不久,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比丘于此法、律,即使成满法腊百岁,当如给孤独居士之所作,如是

以外道修行者之法,善令堕负。”

注1 汉译杂阿含三四.三0(大正藏二.二四八c)、别译杂阿含一一.四(大正藏二·四四

八b)。

九十四 跋耆

一 尔时,世尊住瞻波城伽伽池边。时,跋耆居士于日出时,出瞻波城,诣见世尊。

时,跋耆居士即思念:

“且非诣见世尊之时,世尊宴默[未起],亦非参见意修习比丘之时,意修习之

比丘亦宴默[未起]。我宜往诣外道修行者之园。”

时,跋耆居士即往外道修行者之园。

二 其时,诸之外道修行者,相集叫唤,出高大之声,谈论种种之畜生论而坐。彼

等外道修行者,见跋耆居士从远处而来,见而互戒言:

“诸贤!少声,诸贤!勿出声。彼跋耆居士来,乃沙门瞿昙之弟子,为沙门瞿昙

190 之弟子:白衣之在家人等,住于瞻波城,此跋耆居士是其中之一人。彼具寿等喜爱

少声,谨慎少声,称赞少声,若知集会之少声,则思足来。”

时,彼等[外道]修行者乃沉默。

三 时,跋耆居士即到彼等[外道]修行者之处,至已与彼等外道修行者相俱交换

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时,彼等[外道]修行者对跋耆居

士言:

“居士!沙门瞿昙呵责一切之苦行,对于一切粗弊活命之苦行者一向骂詈诽谤,

是真实耶?”

“大德等!世尊非呵责一切之苦行,对于一切粗弊活命之苦行者非一向骂詈诽

谤。大德等!世尊呵责当呵责者,称赞当称赞者。大德等!世尊呵责当呵责,称赞

当称赞,世尊是分别论者,世尊于此非一向论者。”

四 如是所说,其中之一[外道]修行者即对跋耆居士言:

“居士!稍待。汝所称赞之沙门瞿昙是无施设之虚无论者也。”

“大德等!我当以法对具寿等说。大德!世尊有施设‘此乃善也’,大德!世尊

有施设‘此乃不善也’。世尊如是施设善不善之故,世尊有施设,世尊非无施设之虚

无论者。”

191 如是所说,彼等[外道]修行者即沉默、羞愧、下肩、伏面、消沉,不能应答

而坐。

五 时,跋耆居士了知彼等[外道]修行者之沉默、羞愧、下肩、伏面、消沉而不

能应答,从座而起,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于一面。坐于一面之跋

耆居士即将与彼等外道修行者所谈话之一切白世尊言。[世尊曰:]

六 “善哉!善哉!居士!居士!汝如是时时以彼等愚人之法,善令堕负。居士!我

非说:‘可作一切之苦行],居士!我亦非说:‘不可作一切之苦行’。居士!我非

说:‘可作一切之愿’,居士!我亦非说:‘不可作一切之愿’。居士!我非说:‘可

作一切之勤’,居士!我亦非说:‘不可作一切之勤’。居士!我非说:‘可作一切

之弃’,居士!我亦非说:‘不可作一切之弃’。居士!我非说:‘可作一切之解脱’,

居士!我亦非说:‘不可作一切之解脱’。

七 居士!若作苦行,不善法增长,善法损减,则我说:‘不可作如是之苦行’。居

192 士!若作苦行,不善法损减,善法增长,则我说:‘可作如是之苦行’。居士!若作

愿,不善法增长,善法损减,则我说:‘不可作如是之愿’。居士!若作愿,不善法

损减,善法增长,则我说:‘可作如是之愿’。居士!若作勤,不善法增长,善法损

减,则我说:‘不可作如是之勤’。居士!若作勤,不善法损减,善法增长,则我说:

‘可作如是之勤’。居士!若作弃,不善法增长,善法损减,则我说:‘不可作如是

之弃’。居士!若作弃,不善法损减,善法增长,则我说:‘可作如是之弃’。居士!

若作解脱,不善法增长,善法损减,则我说:‘不可作如是之解脱’。居士!若作解

脱,不善法损减,善法增长,则我说:‘可作如是之解脱’。”

时,跋耆居士即于世尊说法而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后,从座而起,礼敬世

尊,右绕而去。

八 时,世尊即于跋耆居士离去不久,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比丘于此法、律,于长夜尘垢少,当如跋耆居士之所作,如是以外道

修行者之法,善令堕负。”

193 九十五 郁低迦1

一 时,修行者郁低迦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俱交换庆慰,欢喜铭感,

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修行者郁低迦即白世尊言:

“尊瞿昙!世间是常住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

“郁低迦!我无记为‘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

“尊瞿昙!世间是无常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

“郁低迦!我无记为‘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

“尊瞿昙!世间是有边耶?……世间是无边耶?……命者即此身耶?……命与

身者异耶?……如来死后是有耶?……如来死后是无耶?……如来死后是有而无

耶?……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

“郁低迦!我无记为‘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

二 “问:‘尊瞿昙!世间是常住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汝说:‘郁低迦!

我无记为‘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问:‘尊瞿昙!世间是无常耶?

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汝说:‘郁低迦!我无记为“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

其余乃虚妄”’。问:‘尊瞿昙!世间是有边耶?……世间是无边耶?……命者即此

身耶?……命与身者是异耶?……如来死后是有耶?……如来死后是无耶?……如

194 来死后是有而无耶?……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

耶?’汝说:‘郁低迦!我无记为‘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

虚妄”’。果尔,尊瞿昙记何耶?”

“郁低迦!我证知而为诸弟子说法,令诸有情清净,超越愁悲,息灭苦忧,证得

正理,为现证涅槃也。”

“即使为‘尊瞿昙证知而为诸弟子说法,令诸有情清净,超越愁悲,息灭苦忧,

证得正理,为现证涅槃也’,一切世间或其半,或其三分之一者当由此道而出耶?”

如是所说,世尊即沉默也。

三 时,具寿阿难即思念:

“无令修行者郁低迦获恶成见,曰:‘我问一切中之枢要于沙门瞿昙,怖而不答、

不能答。’如是者,于长夜为修行者郁低迦之不利苦恼。”

时,具寿阿难即对修行者郁低迦言:

‘友郁低迦!我当说譬喻于汝,此处有一类之贤人依作譬而了悟所说义。友郁

低迦!譬如有王,于边土有都城,其城壁牢固,壁楼牢固而唯有一门。此处有有智

195 聪明贤能之守门者,遮陌生人,入所识人。彼即巡察其都城周匝之路,不看如壁隙、

乃至壁洞之处容许猫之匍出者,又彼不思:‘如是之生类出入此都城’,即使不思然

知:‘粗大生类而出入此都城者,一切自此问出入’。友郁低迦!如是,如来即用如

是之心:而‘一切之世间或其半,或其三分之一者当自此[道]而出’,即是无有重

要也。如来之思念为‘自世间已曾出、现出、当出者,一切以慧断五盖--为随烦

恼使心羸弱,善系心于四念处,如实修习七觉支,如是,自世间已出、现出、当出’。

友郁低迦!汝初问于世尊,又以异门问,故世尊不授记于汝。”

注1 汉译杂阿含三四.二七(大正藏二·二四七c)、别译杂阿含一一.一(大正藏二·四四

七b)。

196 九十六 俱迦那1

一 尔时,具寿阿难住王舍城之它补多园温泉园。时,具寿阿难,夜过,于明相时

起,到它补多河,洗濯手足。于它补多河,洗净手足还上河岸,著一衣而立,摩拭

手足。修行者俱迦那于夜过,于明相时起,到它补多河,欲洗濯手足。修行者俱迦

那从远处见具寿阿难而来,对具寿阿难言:

‘友!何人耶?’

‘友!我乃比丘也。’

‘友!何之比丘耶?’

‘友!沙门释子之比丘也’。

‘我等欲少问具寿,若具寿允许,则请答之。’

‘友!问,当闻而后说。’

二 ‘尊者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

‘友!我非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

‘尊者谓:‘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

‘友!我非谓:‘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

‘尊者谓:‘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者即此身……命与身者异

197 如来死后是有……如来死后是无……如来死后是有而无……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

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

‘友!我非谓:‘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

‘果尔,尊者不知不见耶?’

‘友!我非不知不见。友!我知、我见。’

三 ‘问:‘尊者谓:“世间是常住了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汝说:

‘友!我非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问:‘尊者谓“世间

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汝说:‘友!我非谓“世尊是无常,唯

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问:‘尊者谓“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者即

此身……命与身者异……如来死后是有……如来死后是无……如来死后是有而无

……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汝说:‘友!

我非谓“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问:‘果尔,尊

者不知不见耶?’,汝说:‘友!我非不知不见。友!我知、我见’。友!云何可见

此所说之义耶?”

四 “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友!此乃成见也。谓‘世间是

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友!此乃成见也。谓‘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

边……命者即此身……命与身者异……如来死后是有……如来死后是无……如来死

198 后是有而无……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友!此乃成

见也。友!诸成见与诸见之住、著、缠、起、断者,我知此,见此,我知此,见此,

云何当说:‘我不知,不见’耶?(是故)我知、我见。

“具寿之名为何耶?同梵行者云何称具寿耶?”

“友!我名是阿难,同梵行者称我为阿难。”

“与大师尊相谈而不知具寿阿难,若我等知道具寿阿难,则不敢如是反问。具寿

阿难,饶恕我。”

注1 汉译杂阿含三四、二九(大正藏二、二四八b)、别译杂阿含一一、三(大正藏二、四四

八a)。

九十七 应请

一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比丘,为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

田。何等为十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具戒而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正行、所行处具足而住,

于微少之罪见怖畏,受持而学学处。

199 三 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所宣说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及义具、文备

之教法,显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而受持如是诸法,以言通利,以意观

察,以见善通达。

四 有善友、善朋、善辈。

五 有正见,成就正见。

六 领受多端神变,为一身而成多身,为多身而成一身;或现或隐,越过墙壁山崖

而无碍,如于虚空;出没于地中,如于水;行水上而不坏,如于地上;于虚空,结

跏趺坐而行,如飞鸟;有大神通、大威德,以手扪摸日月,乃至以身威及至梵世。

七 以清净、超人之天耳界,俱闻远近天、人之声。

八 以心普偏了知他有情、他人之心,了知有贪心为有贪心,了知离贪心为离贪心,

了知有嗔心……离嗔心……有痴心……离痴心……摄心……散心……非大心……大

心……有上心……无上心……非定心……定心……不解脱心……了知解脱心为解脱

心也。

200 九 随念种种之宿住,谓: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

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多成坏劫,我于彼

处,名如是、姓如是、色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量如是,没于彼处而生于

彼处;于彼处,名如是,姓如是,色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量如是,没于

彼处而生于此处。具足如是之行相、名称而随念种种之宿住。

一0 以清净起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了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美、丑、

善趣、恶趣,谓:‘嗟!此诸有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

者,有邪见,取邪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嗟!又,此

诸有情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圣者,有正见,取正见之业,

身坏命终而往生于善趣、天世’。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有情随

业而受劣、胜、美、丑、善趣、恶趣。

一一 诸漏已尽,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201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比丘,为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无上之

福田也。”

九十八 长老

一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长老比丘,即使住于何方,亦安稳而住。何等为十耶?

二 有出家已久、历经长夜之长老,具戒而[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行所行具足

而住,于微少之罪见怖畏,]受持而学学处。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诸法之

初善、中善、后善及义具文备之教法,显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如

是诸法,以言而通利,以意而观察,]以见而善通达。广泛了解两部之波罗提木叉,

就经与细相而善分别、善通晓、善决定。于诤事之生起与止灭善行也。乐于法,于

胜法、胜律,有广大之爱语胜喜。以任何之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亦能满足。

进退殊妙。坐于屋内而善律仪。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随乐欲得而不艰难,

得而不梗涩。诸漏已尽,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而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长老比丘,即使住于何方,亦安稳而住。”

九十九 优波离

202 一 时,具寿优波离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

寿优波离白世尊言:

“大德!我欲亲近于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

二 “优波离!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有难成,远离者难,独居乐难,比丘若

未得三昧,林者夺其意。优波离!若欲言:‘我未得三昧,当亲近于阿兰若之林间、

边陬之坐卧处’者,当期或畏缩、或跳出也。

三 优波离!譬如有大池。时,大象来,有七尺或八尺也,彼思念:‘我宜入此池,

洗耳而乐、洗背而乐,洗耳乐洗背乐已,浴已饮已出,随欲而去’。彼即入彼池,洗

耳而乐、洗背而乐,洗耳乐洗背乐已,浴已饮已出,随欲而去。何以故耶?优波离!

203 体大而得立于深处也。时,兔或猫来,彼思念:‘我宜入此池,洗耳而乐、洗背而

乐,洗耳乐洗背乐已,浴已饮已而出,随欲而去’。彼即匆匆,不思择地跳入彼池,

彼当期或畏缩、或跳出也。何以故耶?优波离!体小而不得立于深处也。优波离!

如是,若欲言:‘我未得三昧,当亲近于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者,当期

或畏缩,或跳出也。

四 优波离!譬如幼稚而仰卧之孩儿,以己之粪尿游戏。优波离!于汝意云何,此

不为纯一完全愚蒙之游戏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彼童子后时生长,诸根成熟,以诸童子之所游戏,谓:锄戏、逆立戏、

风车戏、桀戏、车戏、弓戏而游戏。优波离!于汝意云何,此游戏不比前之游戏更

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彼童子后时生长,诸根成熟,五妙欲丰足全备而乐,谓:眼所识之可

爱、可乐、可意、种种可爱、引欲、可梁之色;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

204 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可乐、可意、种种可爱、引欲、可染之所触也。优波离!

于汝意云何,此游戏不比前之游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五 “优波离!于此处出现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于此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门、婆罗门、人、

天众中,自证知现证,为宣说正法。彼说初善、中善、后善及文具义备之教法,显

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居士、居士子或于任何族姓中之来生者,听闻彼法,

彼听闻彼法而于如来获得净信。彼成就净信获得而如是思择:‘在家者有烦多尘,

出家者闲寂也。住家则不易修一向圆满、一向清净洁白之梵行。我当剃除须发,著

袈裟,从家出而出家’。彼于后时,舍少之财蕴、或舍大之财蕴,舍少之亲族、或舍

大之亲族,剃除须发,著袈裟,从家出而出家。彼如是出家而具足比丘之戒活命,

断杀生、远离杀生,舍杖舍刀,有耻有悲,利益一切之生类,哀愍而住。断不与取、

205 远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偷盗,清净而住。断非梵行、行梵行,行远行,

远离邪淫之秽法。断虚诳语、远离虚诳语,语真实,续真实,真实可信赖,不欺世

间。断离间语、远离离间语,不为离间于此处闻而于彼处说,不为离间于彼处闻而

于此处说,如是令和合分破;劝和合、乐和合、欣和合、喜和合、令说和合之语。

断粗恶语、远离粗恶语,语柔和而乐耳,可爱而令心喜,说优雅而他人可乐、他人

可意之语。断杂秽语、离杂秽语,应时而语,语真实、语义、语法、语律,语珍贵

语,应时,具譬喻,有边际,语引义利之语。彼远离播种栽培。一食而远离夜食,

远离非时食。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远离华鬘、烧香、涂香之所持,远离

庄严、庄饰之具。远离高床、大床。远离金银之收受,远离生谷之收受,远离生肉

之收受,远离妇女、童女之收受,远离奴婢之收受,远离山羊、羊之收受,远离鸡、

206 猪之收受,远离象、牛、马、牝马之收受,远离田地之收受。远离用事使走,远离

买卖,远离伪秤、伪货、伪斗,远离贿赂、虚伪、诈骗、欺瞒,远离割截、杀、缚、

埋伏、掠夺、强盗。彼满足衣以覆身,满足食以养腹,即使行于何处,亦持此而

行。譬如有翼之鸟,即使飞翔于何处,亦唯担己翼而飞翔。如是之比丘,即满足衣

以覆身,满足食以养腹,,即使行于何处,亦持此而行。彼即成就此圣戒蕴,于内

受无过之乐。

六 彼以眼见色已,不取相,不取随相;所以者,若不防护眼根而住,则当流入贪、

爱之恶不善法。彼为防护而修行,守护眼根,为眼根之防护。以耳闻声已……以鼻

嗅香已……以舌尝味已……以身触所触已……以意识法已,不取相,不取随相,所

以者,若不防护意根而住,则当流入贪、爱之恶不善法。彼为防护而修行,守护意

根,为意根之防护。彼即成就此圣根律仪,于内受无垢之乐。

七 彼往来正知而为,观察前后正知而为,屈伸正知而为,持僧伽梨、钵、衣,正

知而为,食、饮、嚼、味正知而为,大小便正知而为,行、住、坐、眠、寤、语、

默,正知而为。

207 彼即成就此圣戒蕴,成就此圣根律仪,成就此圣正念正知,起卧于阿兰若、树

下、山中、洞窟、山洞、冢间、山林、露地、槁堆之远离处。彼即在阿兰若,在树

下,在空闲处而结跏趺坐,端正其身,于面前系念。彼即断世间之贪,以离贪心而

住,贪由心而离;断嗔恚,以无嗔心而住,利益哀愍一切之生类,嗔恚由心而离;

断惛眠,离惛眠而住,有光明想,为正念正知,惛眠由心而离;断掉悔,离惛掉而

住,内心寂静,掉悔由心而离;断疑,超越其疑而住,于善法不犹豫,疑由心而离。

八 彼断此五盖为心之随烦恼而弱慧,远离诸欲,远离诸之不善法,有寻有伺,具

足离生喜乐之初静虑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于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

亦未逮得已利而住。

九 优波离!复次,比丘为寻伺止息之故,[为内净,为心一趣,为无寻无伺,具足

由三摩地而生之喜与乐]之第二静虑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

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于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

208 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一0 优波离!复次,比丘为离喜之故,以舍而住,正念正知,身乐正受,如诸圣

者之宣说,具足舍与念而乐住]之第三静虑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

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

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一一 优波离!复次,比丘为断乐[断苦之故,及先灭忧与喜之故,具足不苦不乐

舍念清净之]第四静虑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

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一二 优波离!复次,比丘偏超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之故,具足‘空者

无边也’之空无边处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

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一三 优波离!复次,比丘偏超空无边处,具足‘识者无边也’之识无边处而住……

偏超识无边处,具足‘无所有也’之无所有处而住……偏超无所有处,具足‘寂静、

209 殊妙’之非想非非想处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

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一四 优波离!复次,比丘偏超非想非非想处,具足想受灭而住,以慧观,诸漏尽。

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

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优波离!住于僧伽之中!汝若住于僧伽之中,则安稳。”

一百 不能

一 “诸比丘!若不断十法,则不能现证阿罗汉果。何等为十耶?

二 即:贪、嗔、痴、忿、恨、覆、恼、嫉、悭、慢也。

诸比丘!若不断此十法,则不能现证阿罗汉果。

三 诸比丘!若断十法,则能现证阿罗汉果。何等为十耶?

四 即:贪、嗔、痴、忿、恨、覆、恼、嫉、悭、慢也。

诸比丘!若断此十法,则能现证阿罗汉果。”

第十优婆塞品[毕]

210 摄颂曰--

(一)行欲人、(二)怨仇、(三)见、

(四)跋耆、(五)郁低迦、

(六)俱迦那、(七)应请、

(八)长老、(九)优波离、(一0)不能。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南传增支部】第25经 十集 第九 长老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26经 十集 第十一 沙门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