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24经 十集 第五 骂詈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25经 十集 第七 双品

【南传增支部】第24经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第六 己心品

五十一 己心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世尊于此处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若比丘于他心不善能,则“于己心当为善能。”诸比丘!如是当学。诸

比丘!云何比丘于己心为善能耶?

三 诸比丘!譬如壮年年少之男女爱好庄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明澄之水钵,

自观察面相,若于其处见垢、尘,则为断其垢、尘而精进;若于其处不见垢、尘,

则欢喜思惟圆满,谓:“幸哉!我得清净。”诸比丘!如是,若比丘有所观察,则于

93 善法多饶益2。谓:“我多贪欲而住耶?多无贪而住耶?我多嗔恚心而住耶?多无嗔

心而住耶?我多缠惛眠而住耶?多离惛眠而住耶?我多掉举而住耶?多无掉举而住

耶?我多疑惑而住耶?多超疑惑而住耶?我多忿而住耶?多无忿而住耶?我多染污

心而住耶?多不染污心而住耶?我多暴躁身而住耶?多非暴躁身而住耶?我多懈怠

而住耶?多发勤而住耶?我多不得定而住耶?多得定而住耶?”

四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贪欲而住,多嗔恚心而住,多缠惛眠

而住,多掉举而住,多疑惑而住,多忿而住,多染污心而住,多暴躁身而住,多懈

怠而住,多不得定而住。”诸比丘!则彼比丘为断彼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

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诸比丘!譬如燃衣、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

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诸比丘!如是,彼比丘为

断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

94 五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无贪欲而住,多无嗔心而住,多离惛

眠而住,多无掉举而住,多超疑惑而住,多无忿而住,多不染污心而住,多非暴躁

身而住,多发勤而住,多得定而住。”诸比丘!则彼比丘安住于彼善法,更当为尽诸

漏而努力。

注1 汉译中阿含一一0(大正藏一.五九八c)。

2 “多饶益”。于原本及暹罗皆为bhikkuno paccavekkhana bahukara hoti kusalesu

dhammesu皆甚难解,今北传汉译:“比丘者若有比观必多所饶益。”故由此改为bahu-

kara为bahupakara。以下五十五经皆同此。

五十二 舍利弗

一 具寿舍利弗于此处告诸比丘而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说:

二 友等!若比丘于他心不善能,则“于己心当为善能。”诸比丘!当如是学。友等!

云何比丘于己心为善能耶?

三 友等!譬如壮年年少之男女爱好庄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明澄之水钵,自

观察面相,若于其处见垢、尘,则为断其垢、尘而精进;若于其处不见垢、尘,则

欢喜思惟圆满,谓:“幸哉!我得清净。”诸比丘!如是,若比丘有所观察,则于善

95 法多饶益。谓:“我多贪欲而住耶?多无贪而住耶?我多嗔恚心而住耶?多无嗔心而

住耶?我多缠惛眠而住耶?多离惛眠而住耶?我多掉举而住耶?多无掉举而住耶?

我多疑惑而住耶?多超疑惑而住耶?我多忿而住耶?多无忿而住耶?我多染污心而

住耶?多不染污心而住耶?我多暴躁身而住耶?多非暴躁身而住耶?我多懈怠而住

耶?多发勤而住耶?我多不得定而住耶?多得定而住耶?”

四 友等!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贪欲而住,[多嗔恚心而住,多缠惛眠

而住,多掉举而住,多疑惑而住,多忿而住,多染污心而住,多暴躁身而住,多懈

怠心而住,]多不得定而住。”诸比丘!则彼比丘为断彼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

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友等!譬如燃衣、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

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友等!如是,彼比丘为断

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

五 友等!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无贪欲而住,[多无嗔心而住,多离惛

眠而住,多无掉举而住,多超疑惑而住,多无忿而住,多不染污心而住,多非暴躁

身而住,多发勤而住,]多得定而住。”友等!彼比丘安住于彼善法,更当为尽诸漏

而努力。

96 五十三 止住1

一 诸比丘!我对于善法之止住者不赞叹,况衰退者乎?诸比丘!我对于善法之增

长者赞叹,不止住了不衰退。

诸比丘!云何于善法之衰退者不止住,不增长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若有所笃信、禁戒、所闻、布施、智慧、辩才,然而,

彼之诸法不止住,不增长。诸比丘!此称为善法之衰退者不止住,不增长。诸比丘!

如是称为对于善法之衰退者不止住,不增长。

诸比丘!云何善法之止住者不衰退,不增长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若有所笃信、禁戒、所闻、布施、智慧、辩才,然而,

彼之诸法不衰退,不增长。诸比丘!此称为善法之止住者不衰退,不增长。诸比丘!

如是称为善法之止住不衰退,不增长。

诸比丘!云何善法之增长者不止住,不衰退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若有所笃信、禁戒、所闻、布施、智慧、辩才,然而,

彼之诸法不止住,不衰退。诸比丘!此称为善法之增长者不止住,不衰退。诸比丘!

如是称为善法之增长者不止住,不衰退。

五 诸比丘!若比丘于他心2不善能,则“于己心当为善能。”诸比丘!当如是学。

诸比丘!云何比丘于己心为善能耶?

97 六 诸比丘!譬如壮年年少之男女爱好庄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明澄之水钵,

自观察面相,若于其处见垢、尘,则为断其垢、尘而精进;若于其处不见垢、尘,

则欢喜思惟圆满,谓:“幸哉!我得清净。”诸比丘!如是,若比丘有所观察,则于

善法多饶益。谓:“我多贪欲而住耶?多无贪而住耶?我多嗔恚心而住耶?多无嗔心

而住耶?我多缠惛眠而住耶?多离惛眠而住耶?我多掉举而住耶?多无掉举而住

耶?我多疑惑而住耶?多超疑惑而住耶?我多忿而住耶?多无忿而住耶?我多染污

心而住耶?多不染污心而住耶?我多暴躁身而住耶?多非暴躁身而住耶?我多懈怠

而住耶?多发勤而住耶?我多不得定而住耶?多得定而住耶?”

七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贪欲而住,多嗔恚而住,多缠惛眠而

住了多掉举而住,多疑惑而住,多忿而住,多染污心而住,多暴躁身而住,多懈怠

98 而住,多不得定而住。”诸比丘!则彼比丘为断彼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

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诸比丘!譬如燃衣、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当

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诸比丘!如是,彼比丘为断

彼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

八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无贪而住,多无嗔心而住,多离惛眠

而住,多无掉举而住,多超疑惑而住,多无忿而住,多不染污心而住,多非暴躁身

而住,多发勤而住,多得定而住。”诸比丘!则彼比丘安住于彼善法,更当为尽诸漏

而努力。

注1 汉译中阿含九五(大正藏一.五七七b)。

2 “他心。”底本paricitta是paracitta之误。下文也是一样。

五十四 寂止1

一 诸比丘!若比丘于他心不善能,则“于己心当为善能。”诸比丘!当如是学。诸

比丘!云何比丘于己心为善能耶?

二 诸比丘!譬如壮年年少之男女爱好庄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明澄之水钵,

自观察面相,若于其处见垢、尘,则为断其垢、尘而精进,若于其处不见垢、尘,

99 则欢喜思惟圆满,谓:“幸哉!我得清净。”诸比丘!如是,若比丘观察,则于善法

多饶益。谓:“我得内心寂止耶?不得内心寂止耶?我得正观增上慧法耶?不得正观

增上慧法耶。”

三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得内心寂止,但不得正观增上慧法。”

诸比丘!则彼比丘安住于内心寂止,当为正观增上慧法而努力。彼于后时得内心寂

止,且得正观增上慧法。

四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得正观增上慧法,不得内心寂止。”诸

比丘!则彼比丘安住于正观增上慧法,当为内心寂止而努力。彼于后时得正观增上

慧法,且得内心寂止。

五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不得内心寂止,不得正观增上慧法。”

诸比丘!则彼比丘为获得彼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

正知。诸比丘!譬如燃衣、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

100 健、势猛、不退、念、正知。诸比丘!如是,彼比丘为获得彼善法,当起最上之志

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彼于后时得内心寂止,且得正观增上慧

法。

六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得内心寂止,且得正观增上慧法。”诸

比丘!则彼比丘安住于彼善法,更当为尽诸漏而努力。

七 诸比丘!我说:衣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诸比丘!我说:食有二

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诸比丘!我说:坐卧具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

可亲近。诸比丘!我说:村落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诸比丘!我说:

国土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诸比丘!我说:人有二种,[谓]可亲近与

不可新近。

八 诸比丘!我说:衣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如是说

耶?

此中,若了知其衣,为:“我若亲近此衣,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如是则

不可亲近其衣。此中,若了知其衣,为:“我若亲近此衣,则不善法损减,善法增益”,

如是则可亲近其衣。

诸比丘!我说:衣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是说。

九 诸比丘!我说:食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如是说

耶?

101 此中,若了知其食,为:“我若亲近此食,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如是则

不可亲近其。此中,若了知其食,为:“我若亲近此食,则不善法损减,善法增益。”

如是则可亲近其食。

诸比丘!我说:食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是说。

一0 诸比丘!我说:坐卧具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

如是说耶?

此中,若了知其坐卧具,为:“我若亲近此坐卧具,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

如是则不可亲近其坐卧具。此中,若了知其坐卧具,为:“我若亲近此坐卧具,则不

善法损减,善法增益。”如是则可亲近其坐卧具。

诸比丘!我说:坐卧具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

是说。

一一 诸比丘!我说:村落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如

是说耶?

此中,若了知其村落,为:“我若亲近此村落,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如

是则不可亲近其村落。此中,若了知其村落,为:“我若亲近此村落,则不善法损减,

善法增益。”如是则可亲近其村落。

诸比丘!我说:村落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是

说。

一二 诸比丘!我说:国土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如

是说耶?

102 此中,若了知其国土,为:“我若亲近此国土,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如

是则不可亲近其国土。此中,若了知其国土,为:“我若亲近此国土,则不善法损减,

善法增益。”如是则可亲近其国土。

诸比丘!我说:国土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是

说。

一三 诸比丘!我说:人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如是

说耶?

此中,若了知此人,为:“我若亲近此人,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如是则

不可亲近其人。此中,若了知其人,为:“我若亲近此人,则不善法损减,善法增益。”,

如是可亲近其人。

诸比丘!我说:人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是说。

注1 汉译中阿含一0九(大正藏一.五七八b)。

五十五 衰退1

一 具寿舍利弗于此处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说:

二 友等!衰退法之人所谓衰退法之人者。友等!云何为世尊所说衰退法之人耶?

云何为世尊所说不衰退法之人耶?

103 友!我等从远方来到具寿舍利弗座前,欲了知此所说之义。愿具寿舍利弗显示

此所说之义,诸比丘乃从具寿舍利弗听闻受持。

友等!然则,谛听!善自作意!我当说:

唯然,友!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说:

友等!云何为世尊所说衰退法之人耶?

三 友等!此处有比丘,不闻未闻之法,忘失已闻之法,前所触心之法,不现行,

不识未识。友等!如是为世尊所说衰退法之人。

友等!复次,云何为世尊所说不衰退法之人耶?

四 友等!此处有比丘,闻未闻之法,不忘失已闻之法,前心所触之法,现行,识

未识。友等!如是为世尊所说不衰退法之人。

五 友等!若比丘于他心不善能,则“于己心当为善能。”友等!如是当学。友等!

云何比丘于己心为善能耶?

六 友等!譬如壮年年少之男女爱好庄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明澄之水钵,自

观察面相,若于其处见垢、尘,则为断其垢、尘而精进;若于其处不见垢、尘,则

104 欢喜思惟圆满,谓:“幸哉!我得清净。”友等!如是,若比丘有所观察。则于善法

多饶益。谓:“我多无贪而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多无嗔心而住耶?于我有此法

耶?我多离惛眠而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多无掉举而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多

超疑惑而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多无忿而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多不染污心而

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得内法胜喜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得内心寂止耶?于我有

此法耶?我得正观增上慧法耶?于我有此法耶?”

七 友等!若比丘观察,于己而无此一切之善法。友等!则彼比丘为获得此一切之

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友等!譬如燃衣、

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

友等!如是,彼比丘为获得此一切之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

不退、念、正知。

105 八 友等!若比丘观察,于己有一分之善法,于己无另一分之善法。友等!彼比丘

安住于己而有之善法,为获得于己所无之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

猛、不退、念、正知。友等!譬如燃衣、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当起最上之志

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友等!如是,彼比丘即安住于己而有之

善法,为获得于己所无之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

正知。

九 友等!若比丘观察,于己有此一切之善法。友等!彼比丘安住于此一切之善法,

更当为尽诸漏而努力。

注1 汉译中阿含九六(大正藏一.五七七c)。

五十六 想(一)1

一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十想,则有大果、大功德,究竟于不死,究尽于不死。

何等为十想耶?

二 即:不净想、死想、食违逆想、一切世间不喜想、无常想、无常即苦想、苦即

无我想、断想、离贪想、灭尽想。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十想,则有大果、大功德,究竟于不死,究尽于不死。

注1 本经及次经、汉译增一阿含四六.九(大正藏二·七八0a)。

106 五十七 想(二)

一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十想,则有大果、大功德,究竟于不死,究尽于不死。

何等为十想耶?

二 即:无常想、无我想、死想、食违逆想、一切世间不喜想、骨想、虫啖想、青

瘀想、穿孔想、膨胀想。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十想,则有大果、大功德,究竟于不死,究尽于不死。

五十八 根本1

一 诸比丘!若外道修行者,如是问:“友!一切诸法,以何为根本耶?一切诸法,

从何生起耶?一切诸法,从何集起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等趣耶?一切诸法,以何

为上首耶?一切诸法,以何为增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最上耶?一切诸法,以何

为核心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究竟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究尽耶?。”诸比丘!若如

是问,则汝等当云何答彼外道修行者耶?

大德!于我等,法是,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眼,以世尊为依。大德世尊!愿

显示此所说之义。诸比丘从世尊听闻受持。

诸比丘!然则,谛听!善自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说:

107 二 诸比丘!若外道修行者,如是问:“友!一切诸法,以何为根本耶?一切诸法,

从何生起耶?一切诸法,从何集起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等趣耶?一切诸法,以何

为上首耶?一切诸法,以何为增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最上耶?一切诸法,以何

为核心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究竟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究尽耶?。”诸比丘!若如

是问,则汝等当如是答于彼外道修行者:“友!一切诸法,以欲为根本,一切诸法,

从思念生起,一切诸法,从触集起,一切诸法,等趣于受,一切诸法,以定为上首,

一切诸法,以念为增上,一切诸法,以慧为最上,一切诸法,以解脱为核心,一切

诸法,以不死为究竟,一切诸法,以涅槃为究尽。”诸比丘!若如是问,则汝等当如

是答彼外道修行者。

注1 参照八集八十三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卷二六一页)、九集十四经(本卷所收)。

五十九 出家

一 诸比丘!是故1当如是学:

二 “当如出家法积习我心。令已生之恶不善法,当永尽于我心而不住。当以无常想

积习我心。当以无我想积习我心。当以不净想积习我心。当以过患想积习我心。了

知世间之平等、不平等2,当以其想3积习我心。了知世间之生、灭,当以其想积

习我心。了知世尊之集起、灭尽,当以其想积习我心。当以断想积习我心。当以离

贪想积习我心。当以灭尽想积习我心。”

108 诸比丘!汝等当如是学。

三 诸比丘!若比丘能如出家法积习其心,令已生之恶不善法永尽其心而不住,以

无常想积习其心,以无我想积习其心,以不净想积习其心,以过患想积习其心,了

知世间之平等、不平等而以其想积习其心,了知世间之生灭而以其想积习其心,了

知世间之集起、灭尽而以其想积习其心,以断想积习其心,以离贪想积习其心,以

灭尽想积习其心时,当期二果中之随一果,[谓]:现法中之了悟,或若有余依则是

不还。

注1 “是故”,在文脉上应有前文。在注释“是故”是不如是心积习者,不具足沙门之义故而言是

故”。

2 “世间之平等、不平等”。原注解释为“有情世间之善行、恶行”。

3 “其想”。原本是暹罗本俱有tam-sanna。当改为tam sanna。

六十 耆利摩难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耆利摩难因疾病而重患困苦。

时,具寿阿难即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

难白世尊言:

二 大德!具寿耆利摩难因疾病而重患困苦。大德世尊唯愿哀愍而到具寿耆利摩难

之处。

阿难!若汝往耆利摩难比丘处说十想,则耆利摩难比丘闻十想,而止其病,是

有是处何等为十想耶?

109 三 即:无常想、无我想、不净想、过患想、断想、离贪想、灭尽想、一切世间不

喜想、一切行无常想、入出息念。

阿难!何等为无常想耶?

四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思择:“色是无常,受是无常,

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如是于此五取蕴观无常而住。阿难!此名为无常

想。

阿难!何等为无我想耶?

五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思择:“眼是无我,色是无我,

耳是无我,声是无我,鼻是无我,香是无我,舌是是无我,味是无我,身是无我,

所触是无我,意是无我,法是无我。”如是于此内外之六处观无我而住。阿难!此名

为无我想。

阿难!何等为不净想耶?

六 阿难!此处有比丘,自足下而上,自发顶而下,以皮为边际,观察充满种种之

不净之此身,谓:“此身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骨髓、肾、心、肝、

肋膜、脾、肺肠、肠间膜、胃、排泄物、胆汁、痰、脓、血、汗、脂、泪、浆、唾、

鼻液、髓、尿1。”如是,于此身观不净而住。阿难!此名为不净想。

阿难!何等为过患想耶?

110 七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思择:“此身者过患多苦”。

谓:“此身生种种之疾病,谓眼病、耳病、鼻病、舌病、身病、头病、耳朵病、口病、

齿病、咳嗽、喘气、感冒、烦热、疟、腹病、惛绝、下痢、疼痛、霍乱、癞病、痈

病、白癞、干痟、癞狂、疖、痒、疥、爬伤2、连疮、血胆病、糖尿病、麻痹3、

疮、痔、瘻、胆等起之诸病、痰等起之诸病、风等起之诸病、[三]和合生之诸病、

季节变易所生之诸病、不平等姿势所生之诸病、侵害所生之诸病、业异熟所生之诸

病、寒、热、饥、渴、大便、小便。”如是,于此身观过患而住。阿难!此名为过患

想。

阿难!何等为断想耶?

八 阿难!此处有比丘,不忍许已生之欲寻,令归于断、除、离、无。[不忍许]已

生之嗔寻[,令归于断、除、离、无。][不忍许]已生之害寻[,令归于断、除、

离、无。][不忍许]已生之恶不善法[,令归于断、除、离、无。]阿难!此名为

断想。

阿难!何等为离贪想耶?

九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思择:“此乃寂静,此乃殊妙,

即一切行之寂止,一切余依之定弃、爱尽、离贪、涅槃。”阿难!此名为离贪想。

阿难!何等为灭尽想耶?

111 一0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思择:“此乃寂静,此乃殊

妙,即一切行之寂止,一切余依之定弃、爱尽、离贪、涅槃。”阿难!此名为灭尽想。

阿难!何等为一切世间不喜想耶?

一一 阿难!此处有比丘,于世间断离近倚、执著,心之摄受、现贪、随眠而不取。

阿难!此名为一切世间不喜想。

阿难!何等为一切行无常想耶?

一二 阿难!此处有比丘,羞、惭、愧耻于一切行。阿难!此名为一切行无常想。

阿难!何等为入出息念4耶?

一三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结跏趺坐,正身而持,修

念于普前。如斯,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长入息者,即了知:“我长入息”,长

出息者,即了知:“我长出息”,短入息者,即了知:“我短入息”,短出息者,即了

知:“我短出息”,学“我觉偏身而入息”,学“我觉偏身而出息”,学“我止身行而入

息”,学“我止身行而出息”,学“我觉喜而入息”,学“我觉喜而出息”,学“我觉乐而

入息”,学“我觉乐而出息”,学“我觉心行而入息”,学“我觉心行而出息”,学“我止

心行而入息”,学“我止心行而出息”,学“我觉心而入息”,学“我觉心而出息”,学“我

112 令心欢喜而入息”,学“我令心欢喜而出息”,学“我令心得定而[入息”,学“我令心

得定而出息”],学“我令心解脱而[入息”,学“我令心解脱而出息”],学“我观无常

而[入息”,学“我观无常而出息”],学“我观离贪而[入息”],学“我观离贪而出息”],

学“我观灭尽而[入息”,学“我观灭尽而出息”,学“我观定弃而入息”,学“我观定弃

而出息。”阿难!此名为入出息念。

一四 阿难!若汝往耆利摩难比丘处说十想,则耆利摩难比丘者闻此十想,而止其

病,是有所是处。

一五 时,具寿阿难即从世尊处亲受此十想,往具寿耆利摩难之处。至已,对具寿

耆利摩难说此十法。时,具寿耆利摩难闻此十法,其病即止,具寿耆利摩难自病痊

愈,具寿耆利摩难之彼病乃断。

注1 通例“尿”之下,加“头中之脑髓”为三十二身分,现在之个处任何版本皆缺此第三十二。

2 “爬伤”(rakhasa)巴利圣典无此语,注释:“有以瓜爬之病病但处”。

3 “麻痹”。(amsa)此语不明。暂依德语Nyapatiloka,亦不明其根据。

4 “出入息念。”以下文及其释义“出无碍解道”原典第一卷一七五页(南传大藏经第四十卷二

八五页)。

第六 己心品

摄颂曰:

(一)己心、(二)舍利弗、

(三)止住、(四)寂止、

(五)衰退、(六~七)二想、

(八)根本、(九)出家、(一0)耆利[摩难]。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南传增支部】第24经 十集 第五 骂詈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25经 十集 第七 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