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22经 九集 第十 贪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23经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南传增支部】第23经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十集

十集

增支部经典全部中,十集是含量最大。原本二百十九经、暹罗本为二百七经。

本卷所收集的约有其三分之一的六十经。十如来力,十偏处,十不净想等之十

法数,由其他九集、八集等之敷延亦不少,其他方可见引用不少律藏的。

V.1 十 集

第一 功德品

一 何义1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所在之

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善戒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善戒者,以不悔为义,以不悔为功德。

大德!又,不悔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不悔者,以欢悦为义,以欢悦为功德。

大德!又,欢悦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欢悦者,以喜为义,以喜为功德。

大德!又,喜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喜者,以止为义,以止为功德。

大德!又,止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止者,以乐为义,以乐为功德。

大德!又,乐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乐者,以定为义,以定为功德。

大德!又,定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2 阿难!定者,以如实智见为义,以如实知见为功德。

大德!又,如实智见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如实智见者,以厌离为义,以厌离为功德。

大德!又,厌离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厌离者,以解脱智见为义,以解脱智见为功德。

二 阿难!如是,善戒者,以不悔为义,以不悔为功德;不悔者,以欢悦为义,以

欢悦为功德;欢悦者,以喜为义,以喜为功德;喜者,以止为义,以止为功德;止

者,以乐为义,以乐为功德;乐者,以定为义,以定为功德;定者,以如实智见为

义,以如实智见为功德;如实智见者,以厌离为义,以厌离为功德;厌离者,以解

脱智见为义,以解脱智见为功德。阿难!如是,善戒者,次第而趣于最胜。

注1 参照汉译中阿四二(大正藏一.四八五a)。十一集一经(次卷所收)。

二思1

一 诸比丘!持戒、具戒者,不可思“我欲得不悔”。诸比丘!法尔,持戒、具戒者

得不悔。

诸比丘!不悔者,不可思“我欲得欢悦”。诸比丘!法尔,不悔者得欢悦。

3 诸比丘!欢悦者,不可思“我欲得喜”。诸比丘!法尔,欢悦者得喜。

诸比丘!喜意者,不可思“我欲得止身”。诸比丘!法尔,喜意者于身得止。

诸比丘!止身者,不可思“我欲觉乐”。诸比丘!法尔,止身者觉乐。

诸比丘!乐者,不可思“我欲得定心”。诸比丘!法尔,乐者得定心。

诸比丘!得定者,不可思“我欲如实知见”。诸比丘!法尔,得定者如实知见。

诸比丘!如实知见者,不可思“我欲厌离”。诸比丘!法尔,如实知见者厌离。

诸比丘!厌离者,不可思“我欲现证解脱智见”。诸比丘!法尔,厌离者现证解

脱智见。

二 诸比丘!如是,厌离者,以解脱智见为义,以解脱智见为功德;如实智见者,

以厌离为义,以厌离为功德;定者,以如实智见为义,以如实智见为功德;乐者,

以定为义,以定为功德;止者,以乐为义,以乐为功德;喜者,以止为义,以止为

功德;欢悦者,以喜为义,以喜为功德;不悔者,以欢悦为义,以欢悦为功德;善

4 戒者,以不悔为义,以不悔为功德。诸比丘!如是,法者生法,法者圆满其法,令

从此岸至彼岸。

注1参照汉译中阿四三(大正藏一.四八五b)。十一集二经(次卷所收)。

三 戒1

一 诸比丘!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

欢悦坏欢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

无乐坏乐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

如实智见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诸比丘!譬如若坏树下枝叶,其幼芽不能圆满,皮、肤、心不能圆满。诸比丘!

如是,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欢悦坏

欢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无乐坏

乐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如实智

见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二 诸比丘!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

依,有欢悦具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

5 止者,具足乐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

如实智见之所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

者,具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诸比丘!譬如若能具足树、枝叶,其幼芽圆满,皮、肤、心圆满。诸比丘!如

是,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依,有欢

悦具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

足乐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见

之所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者,]具

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注1 参照汉译中阿四七(大正藏一.四八六b)。十一集三经(次卷所收)。

四 所依1

一 具寿舍利弗于此告诸比丘言:

友等!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欢

悦坏欢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

无乐坏乐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

如实智见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友等!譬如若坏树下枝叶,其幼芽不能圆满,皮、肤、心不能圆满。友等!如

是,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欢悦坏欢

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无乐坏

乐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如实智

见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二 友等!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依,

有欢悦具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

具足乐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

见之所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者,]

具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友等!譬如若能具足树、枝叶,其幼芽圆满,皮、肤、心圆满。友等!如是,

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依,有欢悦具

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乐

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见之所

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者,]具足解

脱智见之所依。

注1 汉译杂阿含一八.六(大正藏二.一二九a)。十一集第四经(次卷所收)、五集第一六八

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一卷二三二页)。

6 五 阿难1

一 具寿阿难于此告诸比丘言:

友等!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欢

悦坏欢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

无乐坏乐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

如实智见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友等!譬如若坏树、枝叶,其幼芽不能圆满,皮、肤、心不能圆满。友等!如

是,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欢悦坏欢

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无乐坏乐

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如实智见

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二 友等!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依,

有欢悦具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

具足乐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

见之所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者,具

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7 友等!譬如若能具足树下枝叶,其幼芽则能圆满,皮、肤、心则能圆满。友等!

如是,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依,有

欢悦具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

具足乐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

见之所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者,]

具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注1 参照十一集第五经(次卷所收)。

六 三昧1

一 尔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

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耶?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火想,

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有处无

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无他世

想,而有想。”

阿难!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火想,于

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有处无无

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无他世想,

而有想。”

8 二 大德!云何为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耶?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

火想,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

有处无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

无他世想,而有想。”

阿难!此处有比丘者有如是之想:此乃寂静,此乃殊妙。谓:“一切行之寂止,

一切依之定弃、爱尽、离贪、灭尽、涅槃。”阿难!若如是,比丘则获得如是2三昧,

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火想,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

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有处无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

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无他世想,而有想。”

注1 参照十一卷七经(次卷所收)。

2 “如是”。把底本yatharupo改为tatharupo。

七 舍利弗1

一 尔时,具寿阿难,到具寿舍利弗之处。至已,与具寿舍利弗相俱交谈庆慰,欢

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对具寿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耶?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火

想,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有

9 处无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无

他世想,而有想。”

友阿难!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火想,

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有处无

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无他世

想,而有想。”

二 友舍利弗!云何为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耶?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

于火无火想,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

于无所有处无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

于他世无他世想,而有想。”

友阿难!尔时,我住舍卫国之安陀林,入如是三昧,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

水想,于火无火想,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

处想,于无所有处无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

世想,于他世无他世想,而有想。”

三 具寿舍利弗,当时,以何为想耶?

友!于我“有灭乃涅槃,有灭乃涅槃”之想生起,或想息灭。友!譬如一团火燃

烧之时,或焰生,或焰灭。友!如是,于我“有灭乃涅槃,有灭乃涅槃”之想生起,

10 或想息灭。友!其时,我乃以“有灭乃涅槃,有灭乃涅槃”为想。

注1 参照十一集八经(后半是不同)。

八 信1

一 诸比丘!有信而无戒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

戒?”,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则此分圆满。

二 诸比丘!有信有戒而不多闻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

信有戒有多闻?”,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不能法说者[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

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

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为法说者而不以众为境界[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

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而圆满此分。

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不说法之

[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

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

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于众中说法而不持

律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

以众为境界,无畏于众中说法而持律者?”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

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于众中说法而持律者,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为持律者而不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

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

住于阿练若而于边陬起卧?”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而为法说

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而于边陬起卧,则此

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

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不能随乐欲而得无艰难、无梗涩得四静虑增上

心之现法乐住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

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

随乐欲而得无艰难、无梗涩之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

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

住于阿练若边陬起卧,随乐欲而得无艰难、无梗涩之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则

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

律者,住于阿练若于卧陬起卧,]随乐欲而得无艰难、无梗涩之四静虑增上心之现

法乐住,非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之比丘。

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

11 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随乐欲而得无艰难、无梗

涩之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依诸漏尽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

现证具足而住?”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

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边陬起卧,随乐欲而得无艰难、

无梗涩之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依诸漏尽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

脱,现证具足而住,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比丘为普端严,一切相圆满者。

注1 参照八集第七十一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卷二三0页)。

九 寂静1

一 诸比丘!有信而无戒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

戒?”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则此分圆满。

二 诸比丘!有信,]有戒而不有多闻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

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则此分圆

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不能法说者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

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

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不以众为境界之。比丘。彼者此分

不圆满。彼应思惟:“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而圆

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1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不于众中说法

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

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

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不持律者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

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众中说法,为持律者?”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

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前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则此分

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为持律者,不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

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界境,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

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

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则此分

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

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不超色而为无色,触身于寂静解脱而住之[比

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

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超色而为无色,触身

于寂静解脱而住?”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

众为境界,无畏前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超色而无色,

触身于寂静解脱而住,则此分圆满。

12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

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超色而为无色,触身于寂静解脱而住,非依诸

漏尽而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之比丘,彼者此分不

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为众

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超色而为无色,触身于寂静解脱而住,

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而圆满此分。

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超色而为无色,触身于寂静解脱而住,依诸漏

尽而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具足而住,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比丘,为普端严一切相圆满者。

注1 参照增支部经典八集第七十二经(汉译南傅大藏经第二十三卷二三0页)。

十 明

13 一 诸比丘!有信而无戒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

戒?”,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则此分圆满。

二 诸比丘!有信有戒而不有多闻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

有信有戒有多闻?”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不能说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

“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

有多闻而为法说者,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不以众为境界之[比丘。彼者此分

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而圆满

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不于众中说法

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

众为境界,无畏前于众中说法”,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

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不持律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

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

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则此分

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为持律者而不随念种种之宿住。谓: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

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多成坏劫,

“于彼处,我名者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限如是,自彼

处没而往生于彼处;于彼处,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

寿限如是,自彼处没而来生于彼处。”]如是而不随念种种之宿住与其相状之[比丘。

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

无畏无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随念……?”而圆

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无而众

中说法,为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念……乃至……随念……,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

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随念……,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

情之死生,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嗟夫!此诸有情者,

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者,有邪见,取邪见业,身坏命终

而往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嗟夫!又此诸有情者,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

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圣者,有正见,取正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善趣、天世。”

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不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

善趣、恶趣]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

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无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

……随念……,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至……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

恶色、善趣、恶趣?”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

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众中说法,为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随念

[……],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至……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

善趣、恶趣,则而圆满此分。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

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念……乃至……随念[……]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

至……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非依诸漏尽而[于现法

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不住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

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为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随念[……],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

14 至……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自

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

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随念]种

种之宿住……乃至……随念[……],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至……知有情随业

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

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比丘,为普端严一切相圆满者。

第一 功德品[毕]

摄颂曰:

(一)何义、(二)思、(三)戒、(四)所依、(五)阿难、

(六)三昧、(七)舍利弗、(八)信、(九)寂静、(十)明。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南传增支部】第22经 九集 第十 贪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23经 十集 第二 救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