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15经 七集 第四 天品
三十一
一 时,有天人于后夜以绝妙之容色,偏照1只多林已,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
28 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彼天白世尊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
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尊敬不放逸、
尊敬承迎。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彼天如斯言已,大师赞可。其时,
彼天思:“大师赞可我。”乃问讯世尊,右绕而消失。
二 尔时,世尊于其夜过后,向诸比丘曰: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于后夜以绝妙之容色,偏照只多林已,来诣我所。至
已,问讯于我,立于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彼天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
法将导比丘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
三摩地、尊敬不放逸、尊敬承迎。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
彼天如斯言,如斯言已,乃问讯我,若绕随而消失。”
尊敬师与法 深尊敬僧伽
尊敬三摩地 热心尊敬学
尊敬不放逸 尊敬于承迎
比丘近涅槃 则为无衰退
注1 原本obhasetva依暹罗本订正为obhasetva。
三十二
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于后夜以绝妙之容色,偏照只多林已,来诣我所,
29 至已,问讯于我,立于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彼天,对我作如斯言:‘大德!
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
学、尊敬三摩地、尊敬惭、尊敬愧。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不衰退。诸比丘!
彼天如斯而言,如斯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尊敬师与法 深尊敬僧伽
尊敬三摩地 热心尊敬学
具足惭与愧 从顺尊敬者
比丘近涅槃 则为无衰退
三十三
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乃至……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
比丘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
善言、善友。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彼天如斯言,如斯
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尊敬师与法 深尊敬僧伽
尊敬三摩地 热心尊敬学
善友与善言 从顺尊敬者
比丘近涅槃 则为无衰退
30 三十四
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乃至……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
比丘之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
地、善言、善友。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彼天如斯言,
如斯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二 如是而闻,具寿舍利弗向世尊作如斯言:
三 “大德!我依世尊所略说,方能如是广知此义。大德!世有比丘自尊敬师;又,
赞叹、尊敬师,而且劝导凡不尊敬师之其他诸比丘要尊敬师;又,对于凡尊敬师之
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又,自尊敬法……乃至……尊敬僧伽……尊敬学……尊
敬三摩地……善言……善友;又,为善友之赞叹者,而且劝导凡非善友之其他诸比
丘令为善友;又,对于凡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大德!我依世尊所
略说,乃能如是广知此义。”
四 “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舍利弗!汝依我所略说,能如是广知此义。舍利
弗!世间有比丘自尊敬师;又,赞叹、尊敬师,而且劝导凡不尊敬师之其他诸比丘
31 尊敬师;又,对于凡尊敬师之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又,自尊敬法……乃至……
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善言……善友;又,为善友之赞叹者,而
且劝导凡非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令为善友;又,对于凡为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作真实适
时之赞叹。舍利弗!依我所略说,此义应可如是广见。”
三十五
一 “诸比丘!成就七支之比丘,可作道友交际。以何为七耶?
二 即:难与而与,难作而作,难忍而忍,告白秘密于彼,守护彼之秘密,于不幸
而不舍,即使[财]尽皆不经蔑。
诸比丘!成就是等七支之比丘,可作道友交往。”
友难与而与 又难作而作
又对彼难忍 亦忍受恶言
告白彼秘密 守彼之秘密
于不幸不舍 财尽不轻蔑
此有是等理 凡补特伽罗
彼友情为友 如斯可交往
32 三十六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虽被拒绝亦应作道友应待、交往、尊敬。
二 即:为可爱、可意、尊重而有教养、有德、为语柔软、作甚深之谈者;又,不
引入不合理之事。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虽被拒绝亦应交为友,应尊敬。”
可爱尊重教养 有德与语柔软
作甚深之谈话 不引不合理事
此有是等之理 一切补特伽罗
彼如是而为友 哀愍义利之欲
即使蒙受损失 应以友情交际
三十七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不久而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如实知此心不动;于内有惛沉心,如实知于内有惛沉心;
于外有散心,如实知于外有散心;彼知受生,知住,知灭;知想生,知住,知灭;
33 知寻生,知住,知灭;而且,彼于适不适、劣胜、黑白相杂之诸法,依慧而善摄取,
善作意,善思惟,善知得。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不久而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
三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舍利弗,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以何为七耶?
四 诸比丘!于舍利弗如实知此心不动;于内有惛沉心,我如实知于内有惛沉心;
于外有散心,我如实知于外有散心;彼知受生,知[受]住,知[受]灭;知想生,
知[想]住,知[想]灭;知寻生,知[寻]住,知[寻]灭;而且彼于适不适、
劣胜、黑白相杂之诸法,依慧而善摄取,善作意,善思惟,善知得。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舍利弗,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
34 三十八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心欲则如意而转,而比丘心不欲则如实不转。以何
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善巧三摩地,善巧得三摩地,善巧住三摩地,善巧出三
摩地,善巧三摩地之喜悦,善巧三摩地之境,善巧三摩地之引发。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心欲则如意而转,而比丘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三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舍利弗,心欲则如意而转,而舍利弗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以何为七耶?
四 诸比丘!此舍利弗是善巧三摩地,善巧得三摩地,善巧住三摩地,善巧出三摩
地,善巧三摩地之喜悦,善巧三摩地之境,善巧三摩地之引发者。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舍利弗,心欲则如意而转,而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三十九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具寿舍利弗于日前时分,著内
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舍卫[城]。其时,具寿舍利弗如是思惟:“至舍卫
35 [城]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之园。”其时,具寿舍利弗乃往外道普行者
之园,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二 而于其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
二年之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之比丘1。”其时,具寿舍利弗不喜
亦不咎彼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则从座而起,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彼
等所言之义。
三 尔时,具寿舍利弗于舍卫[城]乞食已,从乞食而归,食后,诣世尊之处。至
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于此,
我于日前时分,著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舍卫[城]。大德!此时我如是思惟:
‘至舍卫[城]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大德!尔时,我往外道
普行者园,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大德!尔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
36 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之比丘。’大德!尔时,我不喜亦不
咎彼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则从座而起离去,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
所义。大德!于此法律,单依年之算数,得认为无十之比丘耶?”“舍利弗!于此法
律,单依年之算数,不能认作无十之比丘。舍利弗!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
证已而宣说。以何为七耶?
四 舍利弗!世间有比丘,于学有强欲,又,未来于学不舍爱乐;于法察忍而有强
欲,又,未来于法察忍而不舍爱乐;于欲调伏而有强欲,又,未来于欲调伏而不舍
爱乐;于宴默有强欲,又,未来于宴默不舍爱乐;于发动精进而有强欲,又,未来
于发勤精进不舍爱乐;于念慧有强欲,又,未来于念慧不舍爱乐;于见决择有强欲,
又,未来于见决择不舍爱乐。
舍利弗!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
五 舍利弗!成就此等七种无十事之比丘,既已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
可称之为无十比丘。既已满二十四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
37 既已满三十六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既已满四十八年间,
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
注1 “无十比丘”niddasa bhikkhu称至涅乐、漏尽之比丘。参照十八之注。
四十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憍赏弥之瞿私多园。尔时,具寿阿难于日前时分,著
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憍赏弥。尔时,具寿阿难如是思惟:“至憍赏弥乞食过
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尔时,具寿阿难往外道普行者园。至已,与彼等
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二 而于其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
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其时,具寿阿难不喜亦不咎彼
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乃从座而起,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所言之义。
三 尔时,具寿阿难于憍赏弥乞食已,从乞食而归,食后,诣世尊之处,至已,问
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于此,我于日前
38 时分,著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入舍卫[城]。大德!此时,我如是思惟:‘至憍
赏弥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大德!尔时,我往外道普行者园,
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大德!尔时,
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二年间,若行
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大德!尔时,我不喜亦不咎于彼等外道普
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乃从座而起,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所言之义。大德!
于此之法律,单依年之算数,得认作无十比丘耶?“阿难!于此法律,单依年算数,
不能认作无十比丘。阿难!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以何为七耶?
四 阿难!世间有比丘有信、有惭、有愧、多闻、发动精进、具念、具慧。阿难!
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
39 五 阿难!成就此等七种无十之事比丘,既已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
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二十四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
三十六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四十八年间,若行清净
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
摄句:
不放逸、有惭、二之善言、二友
二之无碍解1、二意2、二无过失
注1 关于无碍解有二,于第三十七章中,虽分说二种,其实是一章
2 关于意有二,于第三十八章中,虽分说二种,其实是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