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15经 七集 第五 大供牺品
四十一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识住1。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异、想异。譬如人、一分天、一分恶趣,是第一之识住。
40 三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异、想异。譬如梵众天初起,是第二之识住。
四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一、想异。譬如极光净天,是第三之识住。
五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一、想一。譬如偏净天,是第四之识住。
六 诸比丘!有有情是超越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入无边空之空无
边处,是第五之识住。
七 诸比丘!有有情超越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之识无边处,是第六之识住。
八 诸比丘!有有情超越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是第七之识住。
诸比丘!此等为七识住。”
注1 集异门足论第十七(大正藏二六、四三七c)。
四十二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定之资粮。以何为七耶?
二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诸比丘!依此等七支,
而培养心一境性,诸比丘!称为有依或有资粮之圣正定。”
41 四十三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火。以何为七耶?
二 即:贪火、嗔火、痴火、应请火、长者火、应施火、薪火。
诸比丘!此等为七火。”
四十四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为大祭祀而
献供,五百之牡牛为牺牲而祭祀,五百牡犊为牺牲而祭祀,五百牝犊为牺牲而祭祀,
五百之牡羊为牺牲而祭祀,五百之牡山羊为牺牲而祭祀。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
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
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
可大加称赞。”“婆罗门!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再
者,……三度,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
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婆罗门!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
42 大加称赞。”“尊者瞿昙!实则尊者瞿昙与我等即完全一致。”
二 如是闻之具寿阿难,对优竭提舍利婆罗门如是言:“婆罗门!向诸如来非应如是
问:‘尊者瞿昙!我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婆罗门!
诸如来实可如是问:‘大德!我欲点火,欲建柱,大德世尊!请教示我。大德世尊!
请教示我,即长时为我之义利安乐。’”
三 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欲点火,欲建柱,尊者瞿昙!
请教示我。尊者瞿昙!请教示我,即长时为我之义利安乐。”“婆罗门!令点火,令
建柱,且于祭祀之前,为不善而生苦,则为苦异熟而建立三刀。以何为三耶?
四 即:身刀、语刀、意刀。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令建柱,如是心起:
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牛,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牝犊,为祭祀而杀此
等牡羊,为祭祀而杀此等牡山羊。彼谓:我作功德,非作不功德;我作善,非作不
善;我求善趣之道,非求恶趣之道。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此为第
43 一之不善而生苦,则建立为苦异熟之意刀。
五 复次,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且如是语: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牛,
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牝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羊,为祭祀而杀此
等牡山羊。彼谓:我作功德,非作不功德;我作善,非作不善;我求善趣之道,非
求恶趣之道。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此为第二之不善而生苦,则建
立为苦异熟之语刀。
六 复次,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牛;
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牡犊: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牝犊;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
牡羊;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牡山羊。彼谓:我作功德,非作不功德;我作善,非
作不善;我求善趣之道,非求恶趣之道。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此
为第三之不善而生苦,则建立为苦异熟之身刀。
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为此等不善而生苦,则建立以苦为异熟
之三刀。
七 婆罗门!此等之三火应断、应避、不可用。以何等为三耶?
44 八 即:贪火、嗔火、痴火。婆罗门!何故此之贪火应断、应避、不可用耶?
九 婆罗门!因贪而爱染、被克服、心把捉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
恶行。彼以身行恶行已,以语行恶行已,以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恶处、恶
趣、险难、地狱。婆罗门!是故此之贪火应断、应避、不可用。又,婆罗门!何故
此之嗔火应断、应避、不可用耶?
一0 婆罗门!因嗔而有怒、被克服、心把捉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
行恶行。彼以身行恶行已,以语行恶行已,以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恶处、
恶趣、险难、地狱。婆罗门!是故此之嗔火应断、应避、不可用。又,婆罗门!何
故此之痴火应断、应避、不可用耶?
一一 婆罗门!因痴为愚痴、被克服、心把捉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
行恶行。彼以身行恶行已,以语行恶行已,以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恶处、
恶趣、险难、地狱。婆罗门!是故此之痴火应断、应避、不可用。
婆罗门!此等之三大应断、应避、不可用。
一二 婆罗门!此等之三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以何为三耶?
45 一三 即应请火、长者火、应施火。婆罗门!以何为应请火耶?
一四 婆罗门!此处有人有母或父,婆罗门!是称为应请火。何以故耶?
婆罗门!从彼等而请。是故,此应请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
易预告其幸福。又,婆罗门!以何为长者火耶?
一五 婆罗门!此处有人有儿子,或妻子,或奴仆,或遣使,或雇工,婆罗门!此
称为长者火。是故,此长者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又,婆罗门!何者为应施火耶?
一六 婆罗门!此处凡沙门、婆罗门远离憍放逸,于忍辱、柔和而坚固,独自调御,
独自寂静,独自般涅槃,婆罗门!此称为应施火。是故,此应施火尊敬已、尊重已、
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婆罗门!此等之三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又,婆罗门!此之薪火,常令燃娆,常令惜护,常令消灭,常令投置。”
一七 如是闻之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是明白。尊者瞿昙!
46 是明白。尊者瞿昙从今以后,我存念尽形寿归依而为优婆塞。尊者瞿昙!此时我欲
放五百之牡牛与命,放五百之牡犊与命,放五百之牝犊与命,放五百之牡羊与命,
放五百之牡山羊与命,食青车,饮冷水,冷风吹与彼等。”
四十五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想1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不净想、死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
我想。
诸比丘!此等七想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
甘露。”
注1 长阿含众集经(大正藏一、四九)。
四十六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想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不净想、死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
我想。
三 诸比丘!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
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四 诸比丘!充满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行淫欲而不著,厌离转出而
47 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而不著,厌离转出而不
进。诸比丘!如是,充满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行淫欲而不著,厌离
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
行淫欲而贪著,不厌离而持续,则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不净想,我于
以前成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不净
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行淫欲而不著,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
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不净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
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
浴于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五 诸比丘!死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甘
48 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六 诸比丘!充满死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活命之希望,厌离转出
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而不著,厌离转出而
不进。诸比丘!如是充满死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活命之希望,厌
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死想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贪著
于活命之希望,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死想,我于以前或
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死想所积集
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活命之希望,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
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死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
49 是,乃生正智。诸比丘!死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
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七 诸比丘!食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八 诸比丘!充满食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贪著于味渴爱,……乃
至……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而不著,厌离转出而不
进。诸比丘!如是,充满食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味渴爱,……
乃至……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食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贪
著于味渴爱,或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食不净想,我于以
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不净想
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味渴爱,……乃至……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
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食不净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
50 是,方生正智。诸比丘!食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
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九 诸比丘!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
露,究竟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0 诸比丘!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世间,
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不著,厌离
转出而不进。诸比丘!如是,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
不著于世间,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贪著于世间,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
我非修习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
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贪
51 著于世间,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一
切世间不可乐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
比丘!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一一 诸比丘!无常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二 诸比丘!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利养尊敬名声,厌
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不著,厌离转
出而不进。诸比丘!如是,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利养尊
敬名声,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
之比丘,其心贪著于利养尊敬名声,或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
修习无常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
52 若又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利养尊敬名声,厌离转出而不
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无常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
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无常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
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一三 诸比丘!无常苦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四 诸比丘!充满无常苦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懒惰、懈怠、奔
放、放逸、不勤行、不观察,譬如于拔刀之杀人者,激烈之怖畏想现前。诸比丘!
若充满无常苦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著于懒惰、懈怠、奔放、放逸、不勤
行、不观察,譬如拔刀之杀人者,激烈之怖畏想不现前,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
我非修习无常苦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
诸比丘!若充满无常苦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懒惰、懈怠、奔放、
放逸、不勤行、不观察,譬如拔刀之杀人者,激烈之布畏想现前,诸比丘!应如是
知:我有修习无常苦想,我于以前成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
53 智。诸比丘!无常苦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一五 诸比丘!苦无我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六 诸比丘!充满苦无我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此有识之身及于外部
之一切相,远离我我所慢,超越偏见,寂静而有妙解脱。诸比丘!若充满苦无我想
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此有识之身及于外部之一切相,不离我我所慢,不
超越偏见,不为寂静,无有妙解脱,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苦无我想,
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若充满苦无
我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此有识之身及于外部之一切相,远离我我所慢,
超越偏见,寂静而有妙解脱,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苦无我想,我于以
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苦无我想之修习,
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
而言。
诸比丘!此等七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
54 四十七
一 尔时,生闻婆罗门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俱相互庆慰……乃至……白世尊
言:“实则大德瞿昙宣说梵行者之事耶?”“婆罗门!凡正语之人,彼若欲语:行无
缺、无隙、无染污、无秽、圆满,是清净之梵行,婆罗门!于我方应予正语。婆罗
门!我则行无缺、无隙、无染污、无秽、圆满,是清净之梵行。”“尊者瞿昙!何者
为梵行之缺、隙、染污、秽耶?”
二 “婆罗门!世间有一类之沙门或婆罗门,一面宣称是正梵行者,一面与妇女俱为
两两之遇合,又味乐于妇女之摩擦、揉磨、洗浴、拭磨。彼味乐之,希望之,依彼
而生喜。婆罗门!是为梵行之缺、隙、染污、秽者。婆罗门!此称之为行不净之梵
行,行淫欲之偶合。故我云:生、老死、忧悲苦愁恼不得解脱,依苦不得解脱。
55 三 婆罗门!复次,世间有一类之沙门或婆罗门,宣称是正梵行者,且不与妇女为
两两之遇合,亦不味乐妇女之摩擦、揉摩、洗浴、拭磨;然与妇女俱嬉戏,游戏,
自娱……乃至……亦不与妇女共嬉戏,不游戏,不自娱;然观察、瞻视妇女之……
亦不观察、不瞻视妇女之眼;然越壁越垣,听闻谈笑唱泣某妇女之声……不越壁越
垣而听闻谈笑唱泣某妇女之声;然随忆念凡前与妇女共谈笑嬉戏之事……不随意念
凡前与妇女俱谈笑嬉戏之事;然见具备具有五妙欲而令乐之居士或居士子……不见
具备具有五妙欲而令乐之居士或居士子;然愿某天众行梵行,我依此戒、或禁、或
苦行、或梵行而成为天、或天之随一。彼味乐之,希欲之,依彼而生喜。婆罗门!
56 此为梵行之缺、隙、染污、秽者。婆罗门!此称之为行不净梵行,行淫欲之偶合。
故我云:生、老死、忧、悲、苦、愁恼者不得解脱,依苦不得解脱。婆罗门!又,
我观察不断此等七淫欲偶合之各各淫欲偶合之间,婆罗门!我与天、魔、梵天俱于
世间,与沙门、婆罗门、天人俱于众中,不公言正自觉无上正等觉。婆罗门!然而,
我观察自断此等七淫欲偶合之各各淫欲偶合之时,婆罗门!我与天、魔、梵天俱于
世间,与沙门、婆罗门、天人俱于众中,公言正自觉无上等正觉。复次,我之智、
见生,我之心解脱不动,此最后之生,不受后有。”
如是闻之生闻婆罗门白世尊言:“是明白,尊者瞿昙!……乃至……尊者瞿昙从
今以后,存念我为终生归依之优婆塞!”
57 四十八
一 “诸比丘!我示汝等系、离系法门,闻之……乃至……诸比丘!如何为系、离系
法门耶?
二 诸比丘!妇女内则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类、女欲、女声、女饰,彼女
于是欢喜,于是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女,外则思惟男根、男行、男衣服、男
类、男欲、男声、男饰,彼女于是欢喜,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女,外则希望
偶合。彼女偶合故,希望令起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于妇女性喜悦而著,于男
子有系。诸比丘!如是之妇女不征伏妇女性。
三 诸比丘!男子内则思惟男根、男行、男衣服、男类、男欲、男声、男饰,彼于
是欢喜,于是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外则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类、
女欲、女声、女饰,彼于是欢喜、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外则希望偶合。彼
偶合故,希望令起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于男子性喜悦而著,于扫女有系。诸
58 比丘!如是之男子不征伏男子性。诸比丘!系者如是。诸比丘!如何为离系耶?
四 诸比丘!妇女内则不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类、女欲、女声、女饰,彼
女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之彼女,外则不思惟男根、男行、男
衣服、男类、男欲、男声、男饰,彼女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于是不欢喜、不喜悦
之彼女,外则不希望偶合。彼女不偶合故,不希望令生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
于妇女性不喜悦而不著者,于男子得离系。诸比丘!如是之妇女征伏妇女性。
五 诸比丘!男子内则不思惟男根、男行、男衣服、男类、男欲、男声、男饰,彼
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不欢喜、不喜悦之彼,外则不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
类、女欲、女声、女饰,彼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不欢喜、不喜悦之彼,外则不希
望偶合。彼不偶合故,不希望令生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于男子性不喜悦而不
59 著者,于妇女得离系。诸比丘!如是之男子征服男子性。诸比丘!离系者如是。
诸比丘!此为系、离系之法门。”
四十九
一 一时,世尊住瞻波揭伽池岸。尔时,众多之瞻波优婆塞,诣具寿舍利弗之处,
至已,问讯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等瞻波优婆塞,向具寿舍利弗如
是言:“大德!我等于世尊之面前,自闻说法已久。大德!我等于世尊之面前,得闻
说法。”“善哉!然而,诸贤!于此之斋日汝等应来,确实汝等于世尊之面前,可得
闻说法。”彼等瞻波之优婆塞,从座而起回答具寿舍利弗:“大德!唯然。”问讯具寿
舍利弗,右绕而去。尔时,彼等瞻波之优婆塞,于其斋日诣具寿舍利弗之处,至已,
问讯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尔时,具寿舍利弗与瞻波优婆塞,俱诣世尊之处,至
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白世尊言:
60 二 “大德!此处有人如是施,所与而无大果1、无大称赞耶?又,大德!此处有人
如是施,所与而有大果,有大称赞耶?”
“舍利弗!此处或者如是施,所与而无大果、无大称赞。又,舍利弗!此处有人
如是施,所与而有大果,有大称赞。”
三 “大德!有何因、何缘,此处有人如是施,所与而无大果,无大称赞耶?又,人
德!有何因、何缘,此处或者如是施,所与而有大果,有大称赞耶?”
“舍利弗!此处有人给与有所待望之施、给与心所系缚之施、给与期望贮蓄之
施、给与后是我应受用之施,彼将其所施之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
住处、灯具给与沙门或婆罗门。舍利弗!汝如何思惟耶?此处有人应给与如是之施
耶?”
“大德!唯然。”
“舍利弗!此中,给与彼所期待之施、给与心所系缚之施、给与期望贮蓄之施、
给与后是我应受用之施,彼给与其施已,身坏死后,生为四大王天众之同僚,彼尽
61 其业而得其神通、其名誉、其王权,为还来者而来现在之世。
四 舍利弗!又,此处有人不给与所待望之施、不给与心系缚之施、不给与期望贮
蓄之施、不给与后我应受用之施,然而,布施给与善哉之施……乃至……亦,不布
施给与善哉之施,而自祖先以前所施,以前所作,我给与非可损减往昔家系之施……
亦自祖先以前所施,以前所作,我不给与非可损减往昔家系之施,然而,我成熟,
彼等不成熟,成熟者不给与非成熟者之施,乃给与不可有我之施……又,我成熟,
彼等不成熟,成熟者不给与非成熟者之施,乃不给与不可有我之施,但是,彼等昔
之圣者,譬如对于阿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密多、耶婆提伽、应疑罗沙、
跋罗堕阇、婆悉陀、迦叶波、仆虞哥而有彼之大祭祀,如是我给与此应予分配之施,
……亦彼等昔之圣者,譬如对于阿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密多、耶婆提伽、
62 应疑罗沙、跋罗堕阇、婆悉陀、迦叶波、仆虞哥而有彼之大祭祀,然我不给与此应
有分配之施,而给与此心满足、生悦喜之施……亦,不给与此心满足、生喜悦之施,
但是给与为心庄严、心严饰之施。彼将其施之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
住处、灯具给与沙门或婆罗门。舍利弗!如何思惟耶?此处有人应给与如是之施
耶?”
“大德!唯然。”
“舍利弗!此中,不给与彼所期待望之施、不给与心所系缚之施、不给与期望贮
蓄之施、不给与后我应受用之施;并亦,布施者不给与善哉之施;亦,自祖先以前
所施,以前所作,我不给与不损减昔家系之施;亦,我成熟,彼等不成熟,成熟者
不给与非成熟者之施,乃至不给与不可有我之施;亦,彼等昔之圣者,譬如对于阿
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密多、耶婆提伽、应疑罗沙、跋罗堕阇、婆悉陀、
迦叶波、仆虞哥而有彼之大祭祀,不给与此应有分配之施,……不给与此心满足、
生悦喜之施,然而给与为心庄严、心严饰之施,彼给与其施已,身坏死后生为梵众
63 天之同僚,彼尽其业而得其神通、其名誉、其王权,为不还来者,是不来于现在之
世。
舍利弗!此因,此缘,依彼此处有人给与如是之施,无有大果,无有大称赞。
舍利弗!又,此因,此缘,依彼此处有人给与如是之施,有大果,有大称赞。”
注1 原本na参照以下有时除去。
五十
一 如是我闻。一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摩诃目犍连,与大比丘僧伽俱游行于特榇
那只梨。尔时,毗楼犍塔奇难陀母优婆夷,于夜明之时起身读诵波罗延。尔时,为
某事之毗沙门大王从北方行至南方,毗沙门大王闻难陀母优婆夷读诵波罗延,闻已
静待读诵之终而立,而难陀母优婆夷读诵波罗延已而默然。尔时,毗沙门大王知难
陀何优婆夷读诵之终而欢喜:“善哉姊妹!善哉姊妹!”“贤友!卿者为谁耶?”“姊
妹!我乃汝兄弟毗沙门大王。”“善哉贤友!依我所诵之法门,是为送卿之礼物。”“善
哉姊妹!此乃给我之礼物。明日以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未食朝食而
64 将来毗努建达伽村,供养其比丘僧伽已,即称为我之布施,而此乃为给我之礼物。”
二 尔时,难陀母优婆夷过是夜时,自于住处,准备殊胜之嚼食、啖食。尔时,以
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未食朝食而往毗努建达伽村。尔时,难陀母优婆
夷向某男子言:“来,汝男子!去园向比丘僧伽告[食事之]时,‘是时矣,大德!
于难陀母之住处作供食之准备。’”“然,圣女!”彼之男子回答难陀母优婆夷而去园,
向比丘僧伽告[食事之]时:“时也,大德!于圣难陀母之住处作供食之准备。”其
时,以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于日之前分,著内衣,取钵披衣而往难陀
母优婆夷之住处,至已坐所设座。尔时,难陀母优婆夷从自已之手中将殊胜之嚼食、
啖食给与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令其满足。尔时,难陀母优婆夷坐于食
已离钵具寿舍利弗之一面,具寿舍利弗向坐于一面之难陀母优婆夷如是言:“难陀
母!谁告汝比丘僧伽之到达耶?”“大德!此处我于夜明之时而起,读诵波罗延已而
65 默然。大德!尔时,毗沙门大王知我读诵终了而欢喜:‘善哉姊妹!善哉姊妹!’
‘贤友!卿者为谁耶?’‘姊妹!我乃汝之兄弟毗沙门大王也。’‘善哉贤友!依我
所读诵之法门,为送卿之礼物。’‘善哉姊妹!乃给我之礼物。明日以舍利弗、目犍
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未食朝食而将来毗努建达伽村,供养其比丘僧伽已,即称为我
之布施,此乃为给我之礼物。’大德!施之一切福与利应为毗沙门大王之安乐也。”
三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实有如是大神力,如是大威力之天子毗
沙门大王,于面前交谈。”“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
未曾有法。大德!此处我有名为难陀之可爱、悦意之一子,彼为诸王依某因带去以
暴力夺其命。大德!实我于其童子被捕之时、或正捕之时、或被杀之时、或正杀之
时、或被伤之时、或正伤之时,我不知心之变异1。”
四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汝清净汝起伏变异之心。”“大德!对
66 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此处,死后而生于
某夜叉界之主人(丈夫),彼对我显现昔之身体。大德!然而,依此因缘而我不知心
之变异。”
五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汝清净汝起伏变异之心。”“大德!对我
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我自从与年轻主人作
为年轻妇而嫁以来,对于主人即使是心亦不知所犯,况于身耶?”
六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汝清净汝心。”“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
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我作为优婆夷时,我知如何之学
处亦不故意而犯。”
七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
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此处我若意欲,则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
伺,自离而生喜乐,我具足初静虑而住;以寻、伺寂静放,内之等净,心之一趣,
67 无寻无伺,由定而生喜乐,我具足第二静虑而住;以离喜贪故,以舍而住,以正念
正知而受乐于身,圣者宣说于舍,有念,是乐住,我具足第三静虑而住;以断乐故,
断苦故,先已灭喜、忧故,不苦不乐舍念之清净,我具足第四静虑而住。”
八 “稀奇哉,难陀母!是未曾有哉,难陀母!”“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
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此等依世尊所说之五顺下分结,于我乃见
彼等之任何之一亦非不断。”“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其时,具寿舍
利弗对难陀母优婆夷述说法要,令使信受、激励、欢喜已,从座而起离去。
注1 原本虽有annathathan但暹罗本有annathattan,而取之。
摄句:
住、资具、二火、殊胜之二想
淫、偶合、施、难陀母等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