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12经 五集 第二十 婆罗门品
第二十 婆罗门品
一百九十一
一 “诸比丘!此等五种昔时之婆罗门性,今时可见于狗之间,非于婆罗门之间。以
何为五耶?
二 诸比丘!昔时婆罗门,唯近于婆罗门女,非近于非婆罗门女。诸比丘!今时婆
罗门者,亦近于婆罗门女,亦近于非婆罗门女。诸比丘!今时之狗唯近于牝狗,非
近于非牝狗。诸比丘!是第一种昔时之婆罗门性,今时可见于狗之间,非于婆罗门
之间。
222 三 诸比丘!昔时婆罗门,唯近于受胎期中之婆罗门女,非近于非受胎期中。诸比
丘!今时婆罗门,亦近于受胎期中之婆罗门女,亦近于非受胎期中[之婆罗门女]。
诸比丘!今时之狗,唯近于受胎期中之牝狗,非近于非受胎期中[之牝狗一。诸比丘!
是第二种古之婆罗门性,今时可见于狗之间,非于婆罗门之间。
四 诸比丘!昔时婆罗门,不购不卖婆罗门女,唯相爱而已,为相续1共住而营生。
诸比丘!今时婆罗门,亦购亦卖婆罗门女,亦相爱,为相续共住而营生。诸比丘!
今时狗不购、不卖牝狗,唯相爱而已,为相交2共住而营生。诸比丘!是第三种古
之婆罗门性,今时可见于狗之间,非于婆罗门之间。
五 诸比丘!昔时婆罗门,即使财、谷、银、金亦不为贮蓄。诸比丘!今时婆罗门,
即使财、谷、银、金亦为贮蓄。诸比丘!今时之狗,即使财、谷、银、金亦不为贮
蓄。诸比丘!是第四种古之婆罗门性,今时可见于狗之间,非于婆罗门之间。
六 诸比丘!昔时婆门,于夕为夕食,于朝为朝食而乞求施食。诸比丘!今时婆罗
门,唯欲食得满腹已,且携残余而去。诸比丘!今时之狗于夕为夕食,于朝为朝食
而乞求施食。诸比丘!是第五种古之婆罗门性,今时可见于狗之间,非于婆罗门之
间。
诸比丘!此等五种之昔时婆罗门性,今时可见于狗之间,非于婆罗门之间。”
注1 Samsaggatthaya者,在注作sambandhaya,如依释为paveniyam gandhanattham(为
结相续之故)看来,则可采Sambandhaya,故今从暹罗本等。
注2 Samsaggatthaya者即SamSaggatthaya之误。
一百九十二1
223 一 其时,头那婆罗门,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俱相庆慰,交换欢喜可慰之语
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头那婆罗门白世尊言:
二 “尊者瞿昙!我闻沙门瞿昙不向衰老、老年、年迈、高龄之婆罗门问讯、或起立、
或让席。尊者瞿昙!此乃确实如是,尊者瞿昙者不向衰老、老年、年迈、高龄之婆
罗门问讯、或起立、或让席。尊者瞿昙!此非完全圆熟。”
“头那!汝非宣称为婆罗门耶?”
“尊者瞿昙!正说者可以语:婆罗门,为母、父两者生而纯正,托胎清净乃至七
世之父祖皆是纯正,不被谤出生之论,受持读诵真言,古传说于三吠陀及第五,并
通达语汇、法式、语分别,能语而精通文法,于顺世论及大人相[所记述之文义]
无不受持。尊者瞿昙!其正说者,可相同以我而语。尊者瞿昙!我亦为婆罗门,母、
父两者生而纯正,托胎清净乃至七世之父祖皆是纯正,被不谤出生之论,受持读诵
真言,古传说于三吠陀及第五,并通达语汇、法式、语分别,能语而精通文法,于
顺世论及大人相[所记述之文义]无不受持。”
224 “头那!诸婆罗门中昔时之圣者,为真言之作者,为真言之能说者。又属于彼等
之古集、读诵、口授、集成者,今时之婆罗门随诵、而随说。随说[彼等之]所说,
随[彼等之]所口授而口授。[所谓彼等者]即:阿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
密多、耶婆提伽、应疑罗沙、跋罗堕阇、婆悉吒、迦叶波、仆虞哥等是。彼等者施
设此等五婆罗门,即等于梵天,等于天上,守护界限,超越界限,第五为婆罗门中
之旃陀罗。头那!汝乃彼等中何者耶?”
“尊者瞿昙!我不知此等五种婆罗门,唯知我乃婆罗门。尊者瞿昙!若请为我说
法,是甚幸。使我得知此等五种婆罗门。”
“诚然,婆罗门!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头那婆罗门回答世尊:“尊者!诚然。”世尊曰:
三 “头那!云何相等于梵天之婆罗门耶?头那!世间有婆罗门,母、父两者皆生而
纯正,托胎清净乃至七世之父祖皆是纯正,不被谤出生之论,彼行四十八年间童贞
之梵行,学习真言,四十八年间行童贞之梵行已,学习真言已,完全如法,非于非
法,为师而寻求师财。头那!又此中,法者何耶?不依农事、不依商业、不依放牧、
225 不依弓刀、不依事王、不依随一之工巧,纯依乞食行,而不侮蔑钵。彼奉献师财于
师已,剃除须发,披著袈婆,自家趣向非家。彼如是出家而与慈心俱行,偏满一方
而住:如是[偏满]第二、第三、第四[方而住]:如是,上、下、横偏于一切世界,
以与慈俱行广大无量无怨无害心,偏满而住;与悲……与喜……与舍俱行心,偏满
一方而住,如是偏满第二、第三、第四[方而住];如是,上、下、横偏于一切世界,
与慈俱行广大无量无怨无害心,偏满而住。彼修此等之四梵住已,身坏死后,生于
善趣、梵世。头那!如是相等于梵天之婆罗门。
四 头那!又云何相等于天之婆罗门耶?头那!世间有婆罗门,母、父两者皆生而
纯正,托胎清净乃至七世之父祖皆是纯正,不被谤出生之论。彼四十八年间行童贞
之梵行,学习真言。四十八年间行童贞之梵行已,学习真言已,完全如法,非于非
法,为师寻求师财。头那!又,此中之法者何耶?不依农事、不依商业、不依放牧、
226 不依弓刀、不依事王、不依随一之工巧,纯依乞食行而不侮蔑于钵。彼奉献师财于
师已,完全如法,非于非法,而寻求妻。头那!此中,法者何耶?不购[女],不卖
[己],唯[寻求]给予以[手]2[浇]水之婆罗门女。彼唯亲近婆罗门女,非刹
帝利女、非毗舍女、非首陀女、非旃陀罗女、非猎师女、非箧匠女、非车匠女,不
亲近补羯婆女、不亲近怀胎女、不亲近授乳女、不亲近非受胎期中女。又,头那!
婆罗门者何故不亲近怀胎女耶?头那!若婆罗门亲近怀胎女,则彼童男或童女者称
为大粪聚生。是故,头那!婆罗门不亲近怀胎女。又,头那!婆罗门何故不亲近授
乳女耶?头那!若婆罗门亲近授乳女,则彼童男或童女者,称为饮不净。是故,头
那!婆罗门不亲近授乳女。又,头那!婆罗门何故不亲近非受胎期中女耶?彼3婆
罗门女不为欲、不为戏、不为适悦;唯为子孙相续于婆罗门,而做婆罗门女。彼得
子已,剃除须发,披著袈裟,自家趣向非家。彼乃如是出家,离欲……乃至……具
227 足第四静虑而住。彼修此等四静虑已,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头那!如是相
等于天之婆罗门。
五 头那!又云何而为守护界限之婆罗门耶?头那!世间有婆罗门,母、父两者皆
生而纯正,托胎清净乃至七世之父祖皆是纯正,不被谤出生之论。彼四十八年间行
童贞之梵行,学习真言,四十八年间行童贞之梵行已,学习真言已,完全如法,非
于非法,为师寻求师财。头那!此中之法者何耶?不依农事、不依商业、不依放牧、
不依弓刀、不依事王、不依随一之工巧,纯依乞食行而不侮蔑于钵。彼奉献师财于
师已,完全如法,非于非法而寻求妻。头那!此中之法者何耶?不购[女],不卖
[已],唯[寻求]给予以[手灌]水之婆罗门女。彼唯亲近婆罗门女,非刹帝利女、
非毗舍女、非首陀女、非施陀罗女、非猎师女、非箧匠女、非车匠女,不亲近补羯
婆女、不亲近怀胎女、不亲近授乳女、不亲近非受胎期中之女。又,头那!婆罗门
何故不亲近怀胎女耶?头那!若婆罗门亲近怀胎女……乃至……唯为子孙相续于婆
罗门,而做婆罗门女。彼得子已,希望其子之宠爱,栖息于家族4中,不自家趣向
非家,整备昔时婆罗门之界限而住其处,不逾越;整备昔时婆罗门界限之婆罗门住
于其处,则不逾越。头那!是故,称为守护界限之婆罗门。头那!如是为守护界限
之婆罗门。
228 六 头那!又如何为超越界限之婆罗门耶?头那!世有婆罗门,母、父两者……不
被谤出生之论,彼四十八年间行童贞之梵行,学习真言,四十八年间行童贞之梵行
已,学习真言已,完全如法,非于非法,为师而寻求师财。头那!又此中之法者何
耶?不依农事、不依商业、不依放牧、不依弓刀、不依事王、不依随一之工巧,纯
依乞食行而不侮蔑于钵。彼奉献师财于师已,即如法、非法,购[女]亦卖[己]
而寻求妻。亦[寻求]给予以[手灌]水之婆罗门女。彼亲近婆罗门女,亦亲近刹
帝利女、毗舍女、首陀女、旃陀罗女、猎师女、庆匠女、车匠女,补羯婆女、怀胎
女、授乳女、受胎期中女、非受胎期中女。彼之婆罗门女者为欲、为戏、为适悦、
亦为子孙相续于婆罗门,而有婆罗门女。俱备昔时婆罗门之界限而不住于其处,若
逾越之,头那!是故称为超越界限之婆罗门。头那!如是为超越界限之婆罗门。
七 头那!又如何为婆罗门中旃陀罗之婆罗门耶?头那!世间有婆罗门,母、父两
229 者皆生而纯正,托胎清净乃至七世父祖皆是纯正,不被谤出生之论。彼四十八年间
行童贞之梵行,学习真言。四十八年间行童贞之梵行已,学习真言已,虽如法、非
法,依农事、依商业、依放牧、依弓刀、依事王、亦依随一之工巧,纯依乞食而不
侮蔑于钵,为师寻求师财。彼奉献师财于师已,即如法、非法,购[女]卖[己]
而寻求妻,亦寻求给予以[手灌]水之婆罗门女。彼亦亲近婆罗门女,亦亲近刹帝
利女、毗舍女、首陀女、旃陀罗女、猎师女、箧匠女、车匠女,亦亲近补羯婆女、
怀胎女、授乳女、受胎期中女、非受胎期中女。彼之婆罗门女者为欲、为戏、为适
悦、亦为子孙相续于婆罗门而有婆罗门女。彼乃依一切之业而为活命,然而婆罗门
众者语彼:‘汝即称为婆罗门,何故依一切之业而为活命耶?’彼答言:‘譬如火
燃烧清净物,亦燃烧不清净物,因此不污于火。’正如是,婆罗门依一切之业而为
活命,然婆罗门不污。头那!依一切业而为活命故,称为婆罗门中旃陀罗之婆罗门。
头那!如是为婆罗门中旃陀罗之婆罗门。
八 头那!诸婆罗门中昔时之圣者,乃真言之作者,真言之能说者。又属于彼等之
古集、读诵、口授、集成者,今时之婆罗门随诵、随说。随说[彼等之]所说,随
230 [彼等之]所口授而口授。[所谓彼等者]即:阿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密
多、耶婆提伽、应疑罗、沙跋罗堕阇、婆悉阪、迦叶波、仆虞哥等是。彼等施设此
等五种之婆罗门,即相等于梵天,等于天上,守护界限,超越界限,于第五为婆罗
门中之旃陀罗。头那!汝乃彼等中之何者耶?”
“尊者瞿昙!我等尚不等值于婆罗门中之旃陀罗,奇哉!尊者瞿昙!……乃至
……承尊者瞿昙当摄受我自今日起,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注1 中阿含四0(大正藏一、六八0b)。
2 于手浇水,为付与之表示。
3 此文之下有sace Dona brahmano anutunim gacchati(有头那!若婆罗近非受胎期中
之女者)之句在此处其义不顺而回除去,若取用此句,而想下句有脱落者不可。
4 kutumbim暹罗本作kutumbam为正确。
一百九十三
一 尔时,伤歌逻婆罗门,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庆慰,交换欢喜可慰之
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伤歌逻婆罗门,白世尊言:
二 “尊者瞿昙!是何因何缘,纵然于长夜读诵真言,亦于其时不得辩才,况不读诵?
复次,尊者瞿昙!是何因何缘,于长夜不读诵真言,亦于其时能得辩才,况且读诵
耶?”
三 “婆罗门!以缠缚于欲贪、随逐于欲贪心而住,且不如实知已生欲贪出离时,其
时亦不如实知、不见己利,其时亦不如实知、不见他利,其时亦不如实知、不见俱
利,于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辩才,况不读诵?婆罗门!譬如有水钵,[钵中之水]
231 或浑浊为赤色、黄色、青色、真红色,有眼之人,于其中凝视己之面貌,而不如实
知、见。正如是,婆罗门!以缠缚于欲贪、随逐于欲贪之心而住,且不如实知已生
欲贪出离之时,其时亦不如实知、不见己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
于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辩才,况不读诵耶?
四 复次,婆罗门!以缠缚于嗔、随逐于嗔心而住,且不如实知已生嗔恚出离之时,
其时亦不如实知、不见己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读诵真言,
亦不得辩才,况不读诵?婆罗门!譬如水钵,[钵中之水]以火加热、沸腾、洋溢,
有眼之人,于其中凝视己之面貌,而不如实知、见。正如是,婆罗门!以缠缚于嗔、
随逐于嗔心而住,且不如实知已生嗔恚出离之时,其时亦不如实知、不见己利……
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辩才,况不读诵耶?”
五 复次,婆罗门!以缠缚于惛眠、随逐于惛眠心而住,且不如实知已生惛眠出离
232 之时,其时亦不如实知、不见己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读
诵真言亦不得辩才,况不读诵?婆罗门!譬如有水钵,[钵中之水]为青苔所蔽,有
眼之人于其中凝视己面貌,而不如实知、见。正如是,婆罗门!以缠缚于惛眠、随
逐于惛眠之心而住,且不如实知已生惛眠出离之时,其时亦不如实知、不见己利
…………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读诵之真言亦不得辩才,况不读
诵耶?
六 复次,婆罗门!以缠缚于掉悔、随逐于掉悔心而住,且不如实知已生掉悔出离
之时,其时亦不如实知、不见己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读
诵真言,亦不得辩才,况不读诵?婆罗门!譬如有水钵,[钵中之水]为风所吹动、
漂荡,有眼之人于其中凝视己之面貌,而不如实知、见。正如是,婆罗门!以缠缚
于掉悔、随逐于掉悔之心而住,且不如实知已生掉悔出离之时,其时亦不如实知、
233 不见己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辩才,况
不读诵耶?
七 复次,婆罗门!以缠缚于疑、随逐于疑心而住,且不如实知已生之疑出离之时,
其时亦不如实知、不见己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读诵真言,
亦不得辩才,况不读诵?婆罗门!譬如有水钵,[钵中之水]被扰浊,含泥且置于闇
处,有眼之人于其中凝视己之面貌,而不如实知、不见。正如是,婆罗门!以缠缚
于疑、随逐于疑心而住,且不如实知已生之疑出离之时,其时亦不如实知、不见己
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辩才,况不读诵
耶?
八 [复次,]婆罗门!以不缠缚于欲贪、不随逐于欲贪心而住,且如实了知已生
欲贪出离之时,其时亦如实知见己利,其时亦如实知见他利,其时亦如实知见俱利,
234 于长夜不读诵真言,亦能得辩才,况读诵耶?婆罗门!譬如有水钵,[钵中之水]或
不浑浊为赤色、黄色、真红色,有眼之人于其中凝视己之面貌,而如实知见。正如
是,婆罗门!以不缠缚于欲贪、不随逐于欲贪心而住,且如实了知已生欲贪出离之
时,其时亦如实知见己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不读诵真言,
亦得辩才,况读诵耶?
九 复次,婆罗门!以不缠缚于嗔、不随逐于嗔心而住,且如实了知已生嗔出离之
时,其时亦如实知见己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不读诵真言
亦能得辩才,况读诵耶?婆罗门!譬如有水钵,[钵中之水]以火不加热、不沸腾、
不洋溢,有眼之人于其中凝视己之面貌,而如实知见。正如是,婆罗门!以不缠缚
于嗔、不随逐于嗔心而住,且如实了知已生嗔出离之时,其时亦如实知见己利…
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不读诵真言,亦能得辩才,况读诵耶?
一0 复次,婆罗门!以不缠缚于惛眠、不随逐于惛眠心而住,且如实了知已生惛
眠出离之时,其时亦如实知见己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不
235 读诵真言亦能得辩才,况读诵耶?婆罗门!譬如有水钵,[钵中之水]不为青苔所蔽,
有眼之人于其中凝视己之面貌,而如实知见。正如是,婆罗门!以不缠缚于惛眠、
不随逐于惛眠心而住,且如实了知已生惛眠出离之时,其时亦如实知见己利……乃
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不读诵真言,亦能得辩才,况读诵耶?
一一 复次,婆罗门!以不缠缚于掉悔、不随逐于掉悔心而住,且如实了知已生掉
悔出离之时,其时亦如实知见己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不
读诵真言亦能得辩才,况读诵耶?婆罗门!譬如有水钵,[钵中之水]不为风所吹动、
漂荡,有眼之人于其中凝视己之面貌,而如实知见。正如是,婆罗门!以不缠缚
于掉悔、不随逐于掉悔心而住,且如实了知已生掉悔出离之时,其时亦如实知见己
利……乃至……他利……乃至……俱利,于长夜不读诵真言,亦能得辩才,况读诵
耶?
236 一二 复次,婆罗门!以不缠缚于疑、不随逐于疑心而住,且如实了知已生疑出离
之时,其时亦如实知见己利,其时亦如实知见他利,其时亦如实知见俱利,于长夜
不读诵真言,亦能得辩才,况读诵耶?婆罗门!譬如有水钵,[钵中之水]澄清无秽,
置于明处,有眼之人于其中凝视己之面貌,而如实知见。正如是,婆罗门!以不缠
缚于疑、不随逐于疑心而住,且如实了知已生疑出离之时,其时亦如实知见己利,
其时亦如实知见他利,其时亦实如知见俱利,于长夜不读诵真言,亦能得辩才,况
读诵耶?
婆罗门!有此因此缘,于长夜读诵真言,亦于其时能得辩才,况不读诵耶?婆
罗门!有此因此缘,于长夜不读诵真言,亦于其时能得辩才,况读诵耶?”
一三 “尊者瞿昙!奇哉!……乃至……当摄受我自今日起,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百九十四
一 一时,世尊住毗舍离大林中之重阁讲堂。复次,尔时,迦罗那婆罗门,承担栗
237 遮毗人之工程。时,迦罗那婆罗门见宾阇尼婆罗门自远方而来。见已,语于宾阇尼
婆罗门言:
“友,宾阇尼!今于日中自何处来耶?”
“我自沙门瞿昙处来此。”
“友,宾阇尼!沙门瞿昙之慧力当云何耶?谓[彼]是智者耶?”
“我乃不敢当,我如何可知沙门瞿昙之慧力?得知沙门瞿昙之慧力者,唯有能相
等于彼者。”
“友,宾阇尼!汝以最胜之赞叹称赞沙门瞿昙。”
“我乃不敢当,我如何可赞叹沙门瞿昙?彼尊者瞿昙,唯有依[自]所赞叹[之
德]而加以赞叹,[无其他赞叹方法]为天与人中之最胜。”
“友,宾阇尼!汝见如何义理?而如是极为赞叹沙门瞿昙耶?”
“譬如有人,饱食最上味时,则不再希望其余下味。正如是,或契经、或应颂、
或记说、或未曾有法,若谛听彼沙门瞿昙之法,则不再希望[聆听]其余众多沙门、
婆罗门之论。譬如有人,为饥饿而衰恼,欲得甜饭团,彼每于啖食,必得甘纯滋味。
正如是,或契经、或应颂、或记说、或未曾有法,若谛听彼尊者瞿昙之法,当比余
等之任何[法]更得欢喜,[更]得心之澄净。譬如有人,欲得黄色、或赤色之旃檀
238 树枝,彼嗅其下方、或中方、或上方之任何一方,亦唯得纯妙之香。正如是,或契
经、或应颂、或记说、或未曾有法,若谛听彼世尊瞿昙之法,则比余等之任何[法]
更得欢喜,[更]得喜悦。譬如有人,恼苦剧痛,有良医可立即除去彼恼。正如是,
或契经、或应颂、或记说、或未曾有法,若谛听彼尊者瞿昙之法,则忧、悲、苦、
愁、恼者比余等之任何更易消灭。譬如有莲池,水澄、水甘、水冷、水净、岸美、
可悦。时,有人为热所苦、为热所恼而疲劳口渴,欲来饮食,彼入其莲池,且浴、
且饮已,一切之苦痛、疲劳、热恼者止息。正如是,或契经、或应颂、或记说、或
未曾有法,若谛听彼尊者瞿昙之法,则一切之苦痛、疲劳、热恼者比余等之任何更
易止息。”
二 如是说时,迦罗那婆罗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世尊之处,合掌
恭敬而三度唱言感激赞叹:
“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友,宾阇尼!奇哉!友,宾阇尼!奇哉!宾阇尼!譬如唤起隐藏者,或如启发
239 掩饰者,或如指示道路于迷途者,如于黑暗中捧举油灯,有眼者可见诸色。正如是,
友宾阇尼,以种种方法开示其法。宾阇尼!我自归依彼尊者瞿昙,[自归依]法与比
丘僧伽。友,宾阇尼!当摄受我,自今日[起]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百九十五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大林中之重阁讲堂。复次,其时,五百栗遮毗人服侍世尊。
若干栗遮毗人是青色、彩青色、著青衣、著青色装饰;若干栗遮毗人是黄色、彩黄
色、著黄衣、著黄色装饰;若干栗遮毗人是赤色、彩赤色、著赤衣、著赤色装饰;
若干栗遮毗人是白色、彩白色、著白衣、著白色装饰,是故,世称色炫耀。时,宾
阇尼婆罗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世尊之处,合掌恭敬而白[世尊]
言:“世尊!为我起辩才。善逝!为我起辩才。”世尊曰:“宾阇尼!汝以辩才而说。”
时,宾阇尼婆罗门即在世尊之面前,以适宜之偈颂而赞叹:
“晨开香不失1 如红莲花香
见辉放光者 如赫日照空”
尔时,彼等栗遮毗人奉献五百件上衣与宾阇尼婆罗门。时,宾阇尼婆罗门将五
240 百件上衣奉献于世尊。时,世尊告彼等栗遮毗人言:
二 “栗遮毗众!世间有五宝之出现,甚为难得。何等为五?
三 世间有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出现,甚为难得。于世间有如来宣说法律于补
特伽罗甚为难得。世间有了知如来所说法律之补特伽罗,甚为难得。世间有了知如
来所说法律而行法随法之补特伽罗,甚为难得。世间有知恩感恩之补特伽罗,甚为
难得。
栗遮毗众!世间有如是等五宝之出现者,甚为难得。”
注1 5.3.2.2.12(汉译南传大藏一二、一四六页。)
一百九十六
一 “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犹为未现等觉之菩萨,有五大
梦之呈现。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是以此大
地为大床,以雪山王为枕,置左手于东海上,置右手于西海上,置两足于南海上。
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此乃第一大梦
之呈现。
三 复次,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由
241 脐生出一种名为悌利亚之草,扩散于空中而立。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
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此乃第二大梦之呈现。
四 复次,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者,
[自脚趾端]乃至膝盖,有黑首之白蚁以足匍匐而上。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
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此乃第三大梦之呈现。
五 复次,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于
足边有不同羽色之四鸟,自四方而来,落下化为纯白。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
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此乃第四大梦之呈现。
六 复次,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登
越大粪山,登而经行,不为粪所污。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
为未现等觉之菩萨,此乃第五大梦之呈现。
七 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以此大地
为大床,以雪山王为枕,置左手于东海上,置右手于西海上,置两足于南海上者。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现等觉为无上正觉。彼为现等觉者,此乃第一大
梦之呈现。
242 八 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自脐生出
一种名为悌利亚之蔓草,扩散于空中而立。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觉悟,
八支圣道已,乃至善开示天人。彼为现等觉者,此乃第二大梦之呈现。
九 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自脚趾端]
乃至膝盖,有黑首白蚁以足匍匐而上。诸比丘!众多之在家白衣,终生归依如来。
彼为现等觉者,此乃第三大梦之呈现。
一0 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于足边
有不同羽色之四鸟自四方而来,下落化为纯白。诸比丘!此等之四色者乃刹帝利、
婆罗门、毗舍、首陀是。彼等于如来所宣说之法律中,自家而趣向非家,作证无上
解脱。彼为现等觉者,此乃第四大梦之呈现。
一一 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登越大
粪山,登而经行,不为粪所污。诸比丘!如来虽得衣服、饮食、床座、治病药及资
具,然如来不结,不失正气,不坚执而受用此等。彼为现等觉者,此乃第五大梦之
呈现。
诸比丘!在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成等觉以前,为未现等觉之菩萨,此等乃五
大梦之呈现。”
243 一百九十七
一 “诸比丘!此等五者,为雨之障碍,而观相者不知此,观相者之眼不及此。以何
为五耶?
二 诸比丘!火界怒于上空,已生之云依此而散乱。诸比丘!此为第一雨之障碍,
观相者不知此,观相者之眼不及此。
三 复次,诸比丘!风界怒于上空,已生之云依此而散乱。诸比丘!此为第二雨之
障碍,观相者不知此,观相者之眼不及此。
四 复次,诸比丘!罗喉阿修罗王,以手受水而溅于大海。诸比丘!此为第三雨之
障碍,观相者不知此,观相者之眼不及此。
五 复次,诸比丘!云雨之天怠慢。诸比丘!此为第四雨之障碍,观相者不知此,
观相者之眼不及此。
六 复次,诸比丘!人人行非法。诸比丘!此为第五雨之障碍,观相者不及此,观
相者之眼不及此。
诸比丘!此等五者为雨之障碍,观相者不知此,观相者之眼不及此。”
一百九十八
一 “诸比丘!成就五支之语者,是善说,是不恶说;又,是无罪;又,不为智者所
呵。何等为五?
244 二 即:应时之语;又,真实之语;又,柔软之语;又,引利之语;又,慈心之语。
诸比丘!成就此等五支之语者,是善说,是不恶说;又,是无罪;又,不为智
者所呵。”
一百九十九
一 “诸比丘!有成之出家者,近于家时,其中有家之人,则由五处而生多福。以何
为五耶?
二 诸比丘!有戒之出家者,近于家时,有人若见已则心纯净,诸比丘!其家族能
行生天之道。
三 诸比丘!有戒之出家者,近于家时,有人若起迎问讯而劝座,诸比丘!其家族
能行生于高贵家之道。
四 诸比丘!有戒之出家者,近于家时,有人若除悭垢,诸比丘!其家族能行生大
自在之道。
五 诸比丘!有戒之出家者,近于家时,有人若随能随力而分与,诸比丘!其家族
能行生大俸禄之道。
六 诸比丘!有戒之出家者,近于家时,有人若请问听法,诸比丘!其家族能行生
大慧之道。
245 诸比丘!有戒之出家者,近于家时,其中有家之人,则由此等五处而生多福。”
二百1
一 “诸比丘!此等五者,是出离之要 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世间思惟于欲之比丘,其心不出诸欲、不欢喜、不安住、不信解。然
而,思惟离欲之比丘,其心入于离欲、欢喜、安住、信解。彼之心善作、善修、善
出、善脱、善离诸欲系。又,由欲缘而生之一切苦痛热恼诸漏,彼乃解脱,彼即不
受其苦受,是名为诸欲之出离。
三 复次,诸比丘!思惟于恚之比丘,其心不出于恚、不欢喜、不安住、不信解。
然而,思惟无恚之比丘,其心入于无恚、欢喜、安住、信解。彼之心善作、善修、
善出、善脱、善离恚系。又,由恚缘而生之一切苦痛热恼诸漏,彼乃解脱,彼即不
受其苦受,是名为恚之出离。
四 复次,诸比丘!思惟于害之比丘,其心不出于害、不欢喜、不安住、不信解。
然而,思惟无害之比丘,其心入于无害、欢喜、安住、信解。彼之心善作、善修、
善出、善脱、善离害系。又,由害缘而生之一切苦痛热恼诸漏,彼乃解脱,彼即不
受其苦受,是名害之出离。
246 五 复次,诸比丘!思惟于色之比丘,其心不出于色、不欢喜、不安住、不信解。
然而,思惟无色之比丘,其心入于无色、欢喜、安住、信解。彼之心善作、善修、
善出、善脱、善离诸色系。又,由色缘而生之一切苦痛热恼诸漏,彼乃解脱,彼即
不受其苦受,是名为色之出离。
六 复次,诸比丘!思惟于有身之比丘,其心不出于有身、不欢喜、不安住、不信
解。然而,思惟有身灭之比丘,其心入于有身灭、欢喜、安住、信解。彼之心善作、
善修、善出、善脱、善离有身系。又,由有身缘而生之一切苦痛热恼诸漏,彼乃解
脱,彼即不受其苦受,是名为有身之出离。
彼则欲喜亦不随眠,恚喜亦不随眠,害喜亦不随眠,色喜亦不随眠,有身喜亦
不随眠。彼则欲喜不随眠之故,恚喜不随眠之故,害喜不随眠之故,色喜不随眠之
故,有身喜不随眠之故,诸比丘!此比丘无随眠,已断渴爱,已离诸结,由正思惟
现观,已作苦之边际。
诸比丘!此等为五种出离之要。”
注1 参照(汉译南传大藏八.三三第二诵品一~二四以下)。
247 摄句:
狗、头那、伤歌逻、迦罗那、宾阇尼
大梦、雨、善恶语、有戒出家与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