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5经 四集 第二 行品
十一
一 “诸比丘!于行,比丘起欲寻、恚寻或害寻,而1比丘相许于心,不断、不遣、
不破、不灭者,诸比丘!如是比丘,虽行2而不炽然、不愧,犹常懈怠不断,名缺
精进。诸比丘!于住,比丘起欲寻……或害寻,而比丘许于彼心,……不令灭者,
诸比丘!如是比丘,虽住亦不炽然、不愧、犹常于懈怠不断,名缺精进。诸比丘!
于坐,比丘起欲寻……或害寻,而比丘许于彼心,……不令灭者,诸比丘!如是比
丘,虽坐亦不炽然、不愧、犹常于懈怠不断,名缺精进。诸比丘!于卧,比丘宿而
起欲寻……或害寻,而比丘许于彼心,……不令灭者,诸比丘!如是之比丘,虽卧
亦不炽然……名缺精进。
二 诸比丘!于行,比丘起欲寻……或害寻,而比丘不许于心,断之、遣之、破之、
灭之者,诸比丘!如是比丘,虽行犹炽然、有愧、常不断发精进,名为不惜身命。
诸比丘!于住,比丘……发精进,名不惜身命。诸比丘!于坐……发精进,名不惜
身命。诸比丘!于卧,比丘寤而起欲寻……或害寻,而比丘不许于心,断之、遣之
14 、破之、灭之者,诸比丘!如是比丘,虽卧犹炽然,常不断发精进,名不惜身命。”
3
三4 或步复成立 或坐5犹或卧
基家6恶寻思 人若起于此
彼乃行邪道 著迷无正气
斯比丘不得 最上正觉器
谁复行与住 或坐犹或卧
寻求思止已 乐意寻思见
斯比丘是得 最上正觉器
注1 而,底本之tan ce,依暹本及他本应读tan ca为正,以下仿之。
2 虽行,底本之caran ce pi,依暹本及他本或觉音注释文,应读carampi为正,以下仿
之。
3 依暹本补之,今汉译,可不另加字。
4 三,底本缺此数字,依前后多例私补。
5 坐,udava暹本作udava为正。
6 依家,在觉音释,有“依于烦恼”之义。
十二
一1 诸比丘!宜具戒而住,具波罗提木叉、护波罗提木叉律仪而住,具足正行修
学,见于微细罪而怖畏,应受学于学处。诸比丘!具戒而住,具波罗提木叉、护波
罗提木叉律仪而住,具足正行与亲近,见于微细罪而怖畏,受学于学处,此上更无
再作者。诸比丘!比丘行时,除贪与嗔,断惛与眠、掉与悔及疑,发精进不衰,起
15 念不忘,身轻安不躁动,处心安定,集中一境。诸比丘!如是比丘,虽行而炽然,
有愧、常不断发精进,名为不惜身命。诸比丘!比丘住时,亦除贪与嗔……心集中
于一境……。诸比丘!如是比丘,虽住而炽然、有愧、常不断发精进,名为不惜身
命。诸比丘!比丘坐时,亦除贪与嗔……心集中一境……。诸比丘!如是比丘……
发精进,名为不惜身命。诸比丘!比丘于卧时,亦除贪与嗔……心集中一境……。
诸比丘!如是比丘,虽卧而炽然、有愧,于常不断发精进,名为不惜身命。”
二 行住亦自制 坐卧亦自制
比丘制手足 虽屈而自制
上中亦复下2 至于世界涯
于蕴3法生灭 应予正观察
心静4于行道 常念于习学
比丘斯常恒 谓不惜身命
注1 一 底本缺,依前后多数例私补;二亦同样。
2 上中下是耶过去、现在、未来。
3 蕴 色等五种。
4 心静 ceto sam暹本作cetosam为正。
十三1
一2 “诸比丘!此等是四正勤。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为未生之恶不善法之不生而生欲、精进、发勤、策心、
勉励。为断已生之恶不善法而生欲、精进、发勤、策心、勉励。为未生之善法生而
生欲、精进、发勤、策心、勉励。为住已生之善法,为不忘、为倍增、为广大、为
修、为满而生欲、精进、发勤、策心、勉励。诸比丘!此等为四正勤。”
二 正勤奋勉人 超越魔领域
出越老死怖 彼等无依住
克服恶魔伴 彼等无喜动
超一切魔军 斯人等最乐
注1 参阅增一阿含、一八(大正藏、二.六三五b)、集异门、六(大正藏、二六·三九一c)
Mahavyutpatti XXXIX.
2 底本缺一及二,依前后文类推私补。以下此例犹多,恕不一一列举。
16 十四1
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正勤。四者为何?
是:律仪勤、断勤、修勤及随护勤。
又,诸比丘!何谓律仪勤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眼于色,见已不取于相,不取所好。所以者何?不护眼
根而住,易流入贪与忧之恶不善法,为防彼而修行,守护眼根,拥护眼根。耳于声,
闻已……乃至……。鼻于香,嗅已……乃至……。舌于味,尝已……乃至……。身
于所触,触已……乃至……。意于法,识已,不取于相,不取所好。所以者何?若
不护彼意根而住,易流入贪与忧之恶不善法,为防彼而修行,守护意根,拥护意根。
诸比丘!此名律仪勤。
又,诸比丘!如何是断勤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不容纳已生之欲寻,断之、遣之、破之、灭之。已生之
恚寻……乃至……,已生之害寻……乃至……,不容纳所有已生之恶不善法,断之、
遣之、破之、灭之。诸比丘!此名断勤。
又,诸比丘!如何是修勤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于灭,转变弃舍,修念觉支,
……乃至……修择法觉支,……乃至……修精进觉支,……乃至……修喜觉支,……
乃至……修轻安觉支,……乃至……修定觉支。依止远离、依止于灭,转变弃舍,
修舍觉支。
诸比丘!此名修勤。
17 又,诸比丘!如何是随护勤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随护已生善定相之骨想、虫啖想、青瘀想、脓烂想、穿
孔想、膨胀想。诸比丘!此名随护勤。
诸比丘!此等是四勤。”
二 律仪断修与随护 说此等四断日种2
勤修此等世比丘 方能获得3苦灭尽
注1 参阅杂阿含、三一(大正藏、二.二二一b)。
2 种-bandhuno在暹本作-bandhuna,为正。
3 方……得,papunoti在暹本作papune ti,为正。
十五
一 “诸比丘!此等四者为最上之施设。四者为何?
诸比丘!于有自体者中,罗喉罗阿修罗王为最上。诸比丘!于受用诸欲者中,
曼陀多王为最上。诸比丘!于增上者中,魔罗波旬为最上。诸比丘!于世间、天、
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人民众中,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为最上。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最上之施设。”
二 罗喉是有体最上 曼陀多是受欲者
如意与荣誉辉煌 魔罗为自在最上
上中又复与下者 世界之涯穷无尽
佛陀乃天与人类 方名此间是最上
十六
一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洞察微细之智。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于微细色成就最上洞察智。于微细色依最上洞察智,不
见更妙色。又于其微细色,依最上洞察智,不希更妙色,不希更上智。于微细受成
18 就最上洞察智,于其微细受依最上洞察智,不见更妙受。又于其微细受,依最上洞
察智,不希更妙受,不希更上智。于微细想以洞察智……乃至……不希……,于微
细行以洞察智……乃至……不希……。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洞察微细之智。”
二 色微细与诸受因 想之起处与灭时
于其根柢了知已 而于诸行而无我
又于苦趣得知已 比丘正见是寂静
乐其寂处于其时 降伏魔罗与伴侣
正持最后一己体
十七1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是行不应行2。四者为何?
即:行贪欲不应行,行嗔恚不应行,行愚痴不应行,行怖畏不应行。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行不应行。
二 由贪嗔痴怖畏 法相违不论谁
彼荣誉尽退失 犹如黑分之月
注1 参阅集异门、八(大正藏、二六.四0一a)
2 不应行 不相应涅槃之行。
十八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是不行不应行。四者为何?
即:不行贪欲不应行,不行嗔恚不应行,不行愚痴不应行,不行怖畏不应行。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不行不应行。”1
二 由贪嗔痴怖畏 法不违任凭谁
彼荣誉获充满 犹如白分之月
注1 底本之nagatiamanani,在暹本作nagatigamananiti,为正。
十九1
一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行不应行。四者为何?
19 即:行贪欲不应行,行嗔恚不应行,行愚痴不应行,行怖畏不应行。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行不应行。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不行不应行。四者为何?
即:不行贪欲不应行……不行怖畏不应行。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不行不应行。”
二 由贪嗔痴怖畏 法相违不论谁
彼荣誉尽退失 犹如黑分之月
由贪嗔痴怖畏 法不违任凭谁
彼荣誉获充满 犹如白分之月
注1 为如是理解,故合二种理趣而说。
二十
一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配食者,依其配食,如相偕随附而堕于地狱。四者为何?
即:行贪欲不应行……行怖畏不应行。
诸比丘!成就此等四法之配食者,依其配食,如相偕随附而堕于地狱。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配食者,依其配食,如相偕随附而生天国。四者为何?
即:不行贪欲不应行……不行怖畏不应行。
诸比丘!成就此等四法之配食者,依其配食,如相偕随附而生天国。”
二 一切诸欲不制止 尊重非法者非法
有依贪嗔怖之行 彼等名之为泽众
有智沙门1如是说 如此称赞斯善人
安住于法不为恶 依贪嗔怖概不行
于彼名为醍醐2众 有智沙门如是说※
注1 沙门 底本之samano na,在暹本作samanena,为正确。以下之有※者亦然。
2 醍醐 底本之mando,在暹本作mando,为正确。
此之摄句:
行、戒、勤、律仪等第五施设1
微细智2三不应行3配食者此等为十。
注1 第五施设 pannatti pancamam,在暹本作pannattipancamam,为正确。
2 微细智 底本之sukhumam,在暹本作sokhummam,正确。
3 不应行 底本之agati,在暹本作agati,正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