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5经 四集 第三 优楼比螺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5经 四集 第五 赤马品

【南传增支部】第5经 四集 第四 轮品

第四 轮品

三十一1

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轮2。成就此之天、人,转有四轮;成就此之天、人,不久

于财位得大与广。四者为何?

住适宜之地,于善士所服事,使己于正,及作前福。

诸比丘!此等是四轮,成就此之天、人,转有四轮;成就此之天、人,不久于

财位得大与广。”

二 住适处圣人3 亲服事端正4

事前预作福 于人有谷财

称誉名声及 安乐庇援彼

注1 参阅七处三观经(大正藏、二.八七七a)

2 轮 圆足、兴盛、幸福之义。

3 圣人 底本之ariya mittakaro,与暹本ariyamittakaro合而成立,正确。

4 端正 底本之samma panidhisampanno,亦是暹本之合成语,正确。

三十二1

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摄事。四者为何?

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

诸比丘!此等是四摄事。”

二 布施爱语与利行 各自适宜付运作

对事则称是同事 宛似转轮之枢纽

是此世中之摄取 假若2不具此摄取

母于子供养义务 又如父得子义务

智者正当以摄取 观察之余乃得大

于彼方得是称赞

注1 参阅杂阿含二六(大正藏、二·一八五a)、集异门、九(大正藏、二六.四0二c)

2 若 底本ca,该是ce之误写。

33 三十三

一 “诸比丘!兽王狮子于晡时,出离居处;既出居处已,奋迅哈欠;奋迅哈欠已,

偏眺四方;偏眺四方已,作三声狮子吼;作三声狮子吼已,往求食物。诸比丘!但

一切傍生有情,闻兽王狮子吼声现大怖畏,顿起战栗、恐惧,栖穴者入穴,栖水者

入水,栖林者入林,鸟归虚空。诸比丘!又,所有国王所属之象,于村邑王都,为

坚固绳所缚者,截断其缚、突破,怖惧而大小便溺,想尽一切办法脱逃。诸比丘!

兽王狮子,于傍生有情中,如是有大力,如是有大名声,如是有大威德。

二 诸比丘!诚然如是。如来、应供、正自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调御丈夫、天人师、觉者、世尊,出生于世时,彼说法:此是己身,此是己身之集,

此是己身灭,此是趣己身灭之道。诸比丘!又,一切长寿诸天,美丽而多乐1,永

住高广殿中,听如来说法,起大怖畏,战栗、恐惧……呜呼!我等是无常而谓常住,

我等处于不坚而谓坚固,我等处于无常而谓常住,作常想。诸比丘!如来于天人中,

如是有大力,如是有大名声,如是有大威德。”

34 三 天与人师无比伦 觉者现前证见悟

己身与灭己身集 八支圣道苦灭道

令转教法之巨轮 具足荣誉美如许

长寿诸天怖畏惧 犹如野兽之狮子2

已解脱之应供者 聆听言语哀我等

不越己身是无常3

注1 多乐底本之sukhabhuta,在暹本及其他作sukhabahula,正确。

2 miga te不作调,在暹本缺te,正确。

3 anicca va不作调,在暹本缺va,正确。

三十四1

一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第一信。四者为何?

诸比丘!或无足、或二足、或四足、或多足、或有色、或无色、或有想、或无

想、或非想非非想,一切有情中,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于彼等中名第一。诸比

丘!凡信仰佛陀者,则信仰第一;复次,于信仰第一者,有第一异熟。

二 诸比丘!于所有有为法中,八支圣道名彼等第一。诸比丘!凡信仰八支圣道者,

则信仰第一。复次,于信仰第一者,有第一异熟。

三 诸比丘!或有为,或于无为之所有法中,离欲于彼等诸法中名第一,是于憍无

憍,渴爱已调伏,爱著已永害,轮回已绝,爱尽、离欲、寂灭、涅槃。诸比丘!凡

信仰法者,则信仰第一者;复次,于信仰第一者,有第一异熟。

四 诸比丘!所有僧伽,或于众中,如来弟子僧伽,名彼等中第一。即是四双士夫,

八大士夫。世尊之弟子僧伽,应予供养,极应供养,应予施与,应须合掌,是世人

之无上福田。

35 诸比丘!凡信仰僧伽者,第一……有第一异熟。诸比丘!此等是第一信。”

五 了别第一法 信乐是第一

无上应施与 信乐第一佛

离欲寂静安 信乐第一法

无上福田地 信乐第一僧

布施第一施 增上第一福

寿命色称誉 赞颂力安乐

施智者第一 专心第一法

是天亦又人 得第一欢喜

注1 参阅增一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六0一c)、杂阿含、三一(大正藏、二·二二五c)。

三十五

一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中栗鼠饲养处。尔时,摩揭陀国大臣禹舍婆罗门,

诣往世尊住处。诣已,与世尊俱相庆慰,欢谈感铭之话已,坐在一面。坐于一面之

禹舍婆罗门白世尊言:“尊瞿昙!我等名成就四法者,为有大慧大士。四者为何?

二 尊瞿昙!于世应多学诸学,复1当知诸2所说义。此说之义如是,此说之义如

是,云云。复当具念:念昔所作,念昔所说、随念。复于所有在家所作,乃而不怠,

就此具方便与思虑,成就充分处理。尊瞿昙!我等,于成就此等四法者,名有大慧

大士。尊瞿昙!若应随喜于我者,尊瞿昙请随喜于我。但是,尊瞿昙3!若应论难

于我者,请尊瞿昙予论难4。”

三 “婆罗门!我于汝亦不随喜,亦不论难。婆罗门!我令成就四法者,名大慧大

36 士。四者为何?

婆罗门!于世间为众多者之益,为众多者之乐,而起修行,彼于众多有情令住

圣理,所谓妙法性,善法性是。彼欲作寻思,作其寻思;不欲作寻思,不作其寻思。

欲作思惟,作其思惟;不欲作思惟,不作其思惟。如是于寻思之路,得心自由。四

静虑之增上心,如所欲得现法乐住,于得不艰难,于得不梗涩,由诸漏之尽,已于

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于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婆罗门!我于汝亦不随喜,亦

不论难。婆罗门!我于成就此等四法者,名有大慧大士。”

四 “希奇之尊瞿昙!未曾有之尊瞿昙!尊瞿昙具此善说,又我谓成就此等四法,为

尊瞿昙。尊瞿昙!实为众生之益,众多者之乐而修行。仁者!令众多有情住于圣理,

所谓妙法性,善法性是。尊瞿昙!实欲作寻思,作其寻思;不欲作寻思,不作其寻

思。欲作思惟,作其思惟;不欲作思惟,不作其思惟。尊瞿昙实于寻思之路,得心

自在。尊瞿昙四静虑之增上心,如所欲得现法乐住,于得不艰难,于得不梗涩。尊

瞿昙!由诸漏之尽,已于现法……令住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

37 五 “婆罗门!应比较于汝5相近之语,且又我为汝解说。婆罗门!我实为众多者之

益,为众多者之乐而修行,众多有情,我令住于圣理,是即妙法性、善法性。婆罗

门!我实欲作寻思,作共寻思;不欲6作寻思,不作其寻思。欲作思惟,作其思惟;

不欲作思惟,不作其思惟。婆罗门!我实于寻思之路,得心自在。婆罗门!我实于

四静卢之增上心,住现法乐……不梗涩。婆罗门!我实由诸漏之尽,已于现法……

住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

六 一切有情死之索 知所应遁避之人

于天与人有利益 宣说正法令宏明7

善自明判道非道8 已所作作漏之尽

人之见闻于群众 信乐正是彼佛陀

最后之身所受者 具有是名大慧者

注1 底本之pano系pana之误。

2 诸 底本之tasseva,采用暹本之tassa tasseva。

3 尊瞿昙 底本之bhavam Gotamo,在暹本作bho Gotama,正确。

4 论难云云 底本之patikkosatu pana,依暹本及其他,删去pana。

5 于汝 底本之tyaham,在暹本作te,正确。

6 不欲 底本之nakankhami,系nakahkhami之误。

7 正法 底本之nayam dhammam,在暹本作neyyadhammam,正确。

8 暹本虽有 maggamaggassa kusalo katakicco anasavo,今循从底本。

三十六1

一 一时,世尊行于郁迦罗与制多毗耶间之大道。尔时,头那婆罗门亦行于郁迦罗

与制多毗耶之间。头那婆罗门于世尊足痕,见具千幅2、辋、毂,一切相圆满轮(相)。

彼既见已,谓曰:“呜呼,奇哉!呜呼,得未曾有!此等足迹,应非人间之者。”

38 二 时,世尊从离道外,坐一树下,结跏趺坐,端身以置,住对面念。时头那婆罗

门,追踪世尊足迹。见世尊于一树下坐,现起欢喜,令起欢喜,诸根寂静,意寂静,

得最上调伏3、安静。如能予调练、能防、守护诸根4之象,即往世尊之处。至已,

白世尊言:

“仁者当非天耶?”

“婆罗门!我非天。”

“仁者当非乾闼婆耶?”

“婆罗门!我非乾闼婆。”

“仁者当非夜叉耶?”

“婆罗门!我非夜叉。”

“仁者当非人耶?”

“婆罗门!我非人。”

“问:仁者当非天耶? ‘婆罗门!我说:非天。’问:仁者当非乾闼婆耶?‘婆

罗门!我说:非乾闼婆。’仁者当非夜叉……答说。问:仁者非人耶?‘婆罗门!

我说:非人。’然则,今仁者该是何者?”

三 “婆罗门!有诸漏,若不予断此,我应是天;而我已断其漏,切断其根,如截断

多罗树头,予破坏,当来令不生。婆罗门!有诸漏,若不予断此,我应是乾闼婆、

应是夜叉、应是人;我已断其漏……令不生。婆罗门!譬如:或青莲、或红莲、或

白莲生于水中,长于水中,不为水染,犹自出水挺立,正是如是。婆罗门!我5生

39 此世中,长此世中,胜于世间,住于不染。婆罗门!我是佛陀。

四 应受天之生 空行乾闼婆

复应是夜叉 又应受人性

我之漏灭尽 破了而解缚

色鲜之白莲 犹不为水染

不为世间染。

婆罗门!故我是觉者。”

注1 参阅杂阿含、五(大正藏、二.二八a)、别译杂阿含、一三(大正藏、二·四六七a)、

增一阿含、三一(大正藏、二·七一七c)。

2 辐 底本之sahassarani,系sahassarani之误。

3 最上之调伏 底本之uttamadammatha-,系uttamadamatha之误。

4 诸根云云 底本之santindriyam,在注解作yatindriyam,于本文之前一行,santin-

driyam即有此语,以重复故,为避免,今据注释之读法。

5 我 aham之语,系依暹本补。

三十七

一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比丘,无有退堕,只有接近涅槃。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戒具足,守护诸根门,了知食物之量,勤勉觉醒。

二 诸比丘!又,比丘如何是戒具足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具戒,护住波罗提木叉律仪,具足正行与亲近,见微细

罪怖畏,受学于学处。

三 诸比丘!又,比丘如何是护持诸根门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于眼见色已,不取于相,不取于状。由于住不防护眼根

时,贪、忧之恶不善法,将流入而来,为防护斯作而修行,护持眼根,作眼根之防

护。于耳闻声已,……乃至……于鼻嗅香已,……乃至于舌尝味已,……乃至……

于身触所触已……乃至……于意识法已,不取于相,不取于状。由住于不防护意根

40 时,贪、忧之恶不善法,将流入而来,为防护斯作而修行,护意根,作意根之防护。

诸比丘!比丘当如是护诸根门。

四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而知食物之量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如理思择摄取食物,不为戏,不为醉,不为饰,不为美,

乃至只为此身之住;为活,为息害,为修净行,如是我灭旧受,当不令生所受。又,

我当生存,当无罪,当住安稳。诸比丘!比丘当如是知食物之量。

五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奋勉觉醒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昼间经行,(又)坐时心不留覆障法;夜间初更经行,(又)

坐时心不留覆障法;夜至中更,右胁于下,如狮子卧,两足重叠,正念正智作起想;

夜至后更,奋起1而经行,(又)坐时不留覆障法。诸比丘!比丘当如是奋勉于觉醒。

诸比丘!成就此等四法之比丘,无有退堕,惟近趋于涅槃。”

六 比丘依住戒 防护一切根

又知食物量 奋勉于觉醒

昼夜斯炽然2 不挠懈勤行

修习于善法 方得轭安稳

比丘见逸怖3 欣悦不放逸

唯近于涅槃 均为不退返。

注1 奋起 底本脱漏paccutthaya,据暹本补。

2 炽然 底本之viharamano pi,在暹本作viharam atapi,今采之,注释作vihari atapi,

意义相同。

3 见怖 底本之bhayadassiva不作调,暹本作bhayadassi va,正确。

41 三十八

一 诸比丘!比丘遣除各别之见取,正确舍弃一切爱,身行轻安1,名谓独处。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遣除各别之见取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众多沙门、婆罗门,具众多各别之见取。所谓:或世间

是常,或世间是无常,或世间是有边,或世间是无边,或命者即身,或命者异身,

或如来死后有,或如来死后非有,或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或如来死后非亦有,非

亦非有。此等一切,彼皆当遣、极遣2,当予舍、吐、离、断、弃舍。

诸比丘!比丘如是遣除各别之见取。

二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正舍一切爱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断欲爱,断有爱,调伏梵行爱。

诸比丘!比丘当如是正舍一切爱。

三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身行轻安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于乐断故,又,于苦断故,前已灭喜与忧故,不苦不乐

之舍念清净之第四静虑具足而住。

诸比丘!比丘当如是身行轻安。

四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独处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断我慢,切断其根,如截断多罗树头,令灭亡,当来不

生。

诸比丘!比丘当如是独处。

诸比丘!比丘遣除各别之见取,正舍弃一切爱,身行轻安,名谓独处。”

42 五 欲爱有爱更 与梵行爱俱

若执持此谛 高举其见处

离却一切贪 爱尽解脱人

各别舍其爱 见处普偏灭

比丘诚具念 寂定而轻安

无负于观慢 觉者名独处。

注1 passaddhakayasahkharo va之va,于底本末行同文,及依暹本省略。

2 极遣,底本之nunnani honti次后,在暹本有panupnani之语,注释中亦举此语为释,

以之暂今补此。

三十九1

一 一时,郁阇耶婆罗门,诣往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相庆慰,欢叙,交谈感

铭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郁阇耶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是不称赞祭祀耶?”

二 “婆罗门!我于一切祭祀,非一向称赞,但是,婆罗门!我并非不称赞一切祭祀。

婆罗门!如祭祀时杀牛、山羊、杀羊、杀鸡豚,多杀有情,如是伴随劬劳之祭祀,

当非阿罗汉或入阿罗汉道者2所近趋。又,婆罗门!如不杀3牛、山羊、不杀羊、

不杀鸡豚、不杀众多有情,如是不与劬劳相伴随之祭祀。婆罗门!我予称赞。所谓:

常施、随(族)祀,何以故?婆罗门!如是不与劬劳相随伴之祀,阿罗汉或入阿罗

汉道者,是所近趋。”

三 献马献人与力饮4 投掷杖与无锁钥

43 劬劳允大无大果 山羊与羊又牛只

杀戮诸种之有情 不成祭祀之大仙

履修于正当行持 一切祭祀无劬劳

平时常随习惯行 祀时以山羊与羊

不杀牛等诸畜牲 如斯祭祀正行者

是大仙人所营作 智者斯祀方云祀

当得盛大之熟果 致于此祀之行者

只有善事无恶事 诸天欢喜祀之大

注1 参阅杂阿含四(大正藏二.二二c)、别译杂阿含五(大正藏二.四0四a)。

2 阿罗汉道云云,底本之arahamaggam samapanna va,在暹本作arahattamaggam

va samapanna,正确。

3 底本hannati,hannanti之误,以下做之。

4 S.III.1.9.“献马”等五种,皆为牺性祭祀之名。

四十1

一 一时,优陀夷婆罗门,诣往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乃至……坐于一面之

优陀夷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是不称赞祭祀耶?”

二 “婆罗门!我于一切……(乃至)……近趋。”(参阅三十九之二)

三 远离杀戮依于时 善调施物之适宜

44 谨慎深奥梵行者2 精选如是之祭品

彼既于世无覆障 已越族姓3与其趣

觉醒善巧作福善 如斯之祀方称赞

不论本性施先亡 善调适宜之施物4

梵行之者犹良田 以清净心为祀施

奉献于可供养处 善供善祀与善得

祀乃普广天欢喜 一如信心智者是

以宽大心作祀施 于无恼害之安乐

贤者受生此世界

注1 参阅杂阿含、四(大正藏、二.二三a)、别译杂阿含、五(大正藏、二十四0四b)。

2 梵行者 底本之brahmacariya不成其调,在暹本作brahmacarayo,正确。

3 族姓云云 底本之vitivattakalamgati不成其调,意义亦不当,在暹本作vitivattakulam

gatim,正确。

4 施物 底本之bhavyam,在暹本作hunnam,正确。

此之摄句:

轮、摄1、狮子、信、禹舍于第五

头那2、无退堕、独处、优阇迦、优陀夷乃为十。

摄句

注1 摄 底本sangaho,在暹本作sangaho,正确。

2 头那 底本之loke,在暹本及其他dono,正确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南传增支部】第5经 四集 第三 优楼比螺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5经 四集 第五 赤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