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3经 三集 第五 小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3经 三集 第二 大品

【南传增支部】第3经 三集 第一 婆罗门品

第一 婆罗门品

五十一1

一时2世尊住于舍卫[城]之给孤独园。其时有二婆罗门,衰、老、龄大、积

龄,已到晚年,从生以来已百二十岁。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乃至……坐于一面

之彼等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我等婆罗门,是衰、老、龄大、积龄,已到晚年,从生以来已百二

十岁。然而我等尚未作德,未作善,未作可免怖畏之事。请教授我等,尊瞿昙!请

教诫我等,尊瞿昙!我等将由此而长夜利益,得到安乐。’

“婆罗门!实汝等是衰、老、龄大、积龄,已到晚年,从生已百二十岁。又汝等

是未作德,未作善,未作可免怖畏之事。婆罗门!此世间是老、病、死所导,婆罗

门!当世间如是受老、病、死所导,能在其中制身、制语、制意,是死人之护,之

住、之洲、之归投处,亦是所趣处。”

短寿命过去3 老迫无救护

观察此死畏 引造福业乐

制御现世身4 以语又以意

死能引乐人 现作福业故

156 五十二5

时,有二婆罗门,衰、老、龄大、积龄,已到晚年,从生以来已百二十岁,彼

等来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彼等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我等婆罗门,是衰、老、龄大、积龄,已到晚年,从生以来已百二十

岁。然而,我等却尚未作德,未作善,未作可免怖畏之事。请教授,尊瞿昙!请教

诫,尊瞿昙!我等将如何由此而长夜利益,得到安乐?”

“婆罗门!实汝等是衰、老、龄大、积龄,已到晚年,从生以来已百二十岁。又

汝等尚未作德,未作善,未作可免怖畏之事,婆罗门!此世间为老、病、死而炽然,

婆罗门!当世间如是为老、病、死而炽然时,于其中制身、制语、制意,是死人之

护、之住、之洲、之归投处,亦是所趣处。”

从燃盛住居 取出器具类

不为人所用 因被烧所致

老死亦如此 炽燃于世中

实则不出施 所施物取出

制御现世身6 以语又以意

死能引乐人 现作福业故

五十三

一时,有一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乃至……坐于一面之

彼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法是现见,法乃说为现见。尊瞿昙!齐限于何而法为现见耶?为不时

耶、来观耶、随顺耶、智者内证耶?”

“婆罗门!染于贪,为贪所蔽,心为所执。思自己之恼害,亦思他人之恼害,亦

157 思自他之恼害,并领受心之苦、忧。断贪时不思自己之恼害,亦不思他人之恼害,

亦不思自他之恼害,不领受心之苦、忧。婆罗门!如是法是现见……乃至……

婆罗门!起嗔恚,被嗔所蔽,心为所执。思自己之恼害,亦思他人之恼害,亦

思自他之恼害,又领受心之苦、忧。断嗔时不思自己之恼害,亦不思他人之恼害,

亦不思自他之恼害,不领受心之苦、忧,婆罗门!如是法是现见……乃至……

婆罗门!起愚痴,为痴所蔽,心为所执。思自己之恼害,亦思他人之恼害,亦

思自他之恼害,又领受心之苦、忧。断痴时不思自己之恼害,亦不思他人之恼害,

亦不思自他之恼害,不领受心之苦与忧。婆罗门!如是法是现见,是不时,是来观,

是随顺,是智者内证。”

“奇哉!尊瞿昙!……乃至……尊瞿昙请存念我从今日起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五十四

一时,有一婆罗门偏历者,来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彼婆罗门偏

历者白世尊言:“尊瞿昙!法是现见,法乃说为现见。尊瞿昙!齐限于何而法为现见

耶?为不时、来观、随顺、智者之内证耶?”

“婆罗门!染于贪、为贪所蔽,心为所执。思自己之恼害……乃至[五十三]……

领受……。断贪时……乃至……[五十三]不领受……。

158 婆罗门!染于贪、为贪所蔽、心为所执。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7,以意行

恶行,断贪时不以身行恶行,不以语行恶※行,不以意行恶行。

婆罗门!染于贪、为贪所蔽、心为所执。不如实知己利,亦不如※实知他利,

亦不如实知自他利。断贪时,如实知己利,亦如※实知他利,亦如实知自他利。婆

罗门!如是亦是现见法……乃至……。

婆罗门!嗔恚而……乃至……

婆罗门!愚痴而为痴所蔽、心为所执。思自己之恼害,亦思他※人之恼害,亦

思自他之恼害,又领受心之苦、忧。断痴时,不思自己之恼害,亦不思他※人之恼

害,亦不思自他之恼害,不领受心之苦、忧。

婆罗门!愚痴而为痴所蔽、心为所执。以身行恶行,以语恶行※恶行,以意行

恶行。断痴时,不以身行恶行,不以语行恶※行,不以意行恶行。

婆罗门!愚痴而为痴所蔽、心为所执,不如实知己利,亦不如※实知他利,亦

不如实知自他利。断痴时,如实知己利,亦能如※实知他利,亦如实知自他利,婆

罗门!如是法是现见、是不时、是来观、是随顺、是智者内证。”

“尊瞿昙!奇哉……乃至……尊瞿昙请存念我从今日起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五十五

一时,生闻婆罗门来诣世尊所在之处……乃至……坐在一边之生闻婆罗门白世

尊言:

“尊瞿昙!涅槃是现见,涅槃即说为现见。尊瞿昙!齐限于何涅槃是为现见耶?

是来观耶!是随顺耶!是智者内证耶!”

159 “婆罗门!贪染,为贪所蔽、心为所执。思自己之恼害,亦思他※人之恼害,亦

思自他之恼害,又领受心之苦、爱。断贪时,不思自己之恼害,亦不思他※人之恼

害,亦不思自他之恼害,不领受心之苦、忧。婆罗门!如是是涅槃之现见……乃至

……

婆罗门!嗔恚而为嗔……乃至……

婆罗门!愚痴而为痴所蔽、心为所执。思自己之恼害,思他※人之恼害,思自

他之恼害,又领受心之苦、忧。断痴时,不思自己之恼害,不思他※人之恼害,不

思自他之恼害,不领受心之苦、忧。婆罗门!如是是涅槃之现见……乃至[五十四]

……

婆罗门!彼领受无余贪尽,领受无余嗔尽,领受无余痴尽故。婆罗门!涅槃是

现见、是不时、是来观、是随顺、是智者内证。”

“尊瞿昙!奇哉……乃至……尊瞿昙请存念我从今日起将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五十六

一时,有一婆罗门大家,来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彼婆罗门大家

白世尊言:

“尊瞿昙!我闻古之长、大老之师,或婆罗门师之师作如是言,谓:‘往昔此世

界是充满有如无间[地狱]之人,村、邑、庄、都市栉比8。

尊瞿昙!以何因,以何缘,现今人却减少耶?为何村变成非村,邑变成非邑,

160 市变成非市,庄变成非庄?’

“婆罗门!现今之人爱著于非法之贪,被恶欲所蔽,被邪法所缠,彼等爱著于非

法之贪故,被恶欲蔽故,被邪法所缠故,执利剑,互相杀害,由是而有多人死。婆

罗门!以是因、以是缘现今人则减少,村亦变成非村,邑亦变成非邑,市亦变成非

市,庄亦变成非庄。

复次婆罗门!现今之人爱著于非法之贪故,被恶欲所蔽故,被邪法所缠故,因

为彼等爱著于非法之贪,被恶欲所蔽,被邪法所缠故,天不于正时降雨,故饥馑起,

苗稼不稔,[纵稔亦受虫害]变成白骨,化为如箸,由是而有多人死。以是因、以是

缘现今人则减少,村变成非村,邑变成非邑,市变成非市,庄变成非庄。

复次婆罗门!现今之人爱著于非法之贪故,被恶欲所蔽故,被邪法所缠故,因

为彼等爱著于非法之贪,被恶欲蔽,被邪法所缠故,夜叉[主]则下来作凶暴之非

人,由是而有多人死。以是因、以是缘现今人则减而少,村变成非村,邑变成非邑,

市变成非市,庄变成非庄。”

“尊瞿昙!奇哉!……乃至……尊瞿昙请存念我从今日起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五十七9

一 一时,有婆蹉种之偏历者,来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婆蹉种偏历

白世尊言:尊瞿昙!如是我闻,沙门瞿昙是如是说:只对我布施,不可对他布施,

161 只对我之弟子布施,不可对他之弟子布施,只对我施是有大果,对他施是无大果,

只对我之弟子施是有大果,对他的弟子施是无大果。尊瞿昙!沙门瞿昙言:只对我

布施……乃至……无大果,作如斯说之人是否说尊瞿昙之所说?又是否以非实谗诬

尊瞿昙?又有否将[所说之]教如其所教宣说否?又有否将[世尊之]有理由所说

之言论,予以作呵毁之根据否?我等决非是欲谗诬尊瞿昙者。”

“婆蹉!沙门瞿昙言:‘只对我布施……乃至……无大果,作如斯说之人并非是

将我所说而说者,彼等是以非有非实谗诬我。婆蹉!凡是遮止布施于他人者是障三

而碍三,云何为三耶?

障能施者之福,障受者之利,复掘,又伤彼以前之本性。婆蹉!遮止布施于他

人是作此三种障,三种碍。婆蹉!我如是说:粪尿坑或污物沟中有虫--由是而此

中虫得生存--于其中弃舍洗钵或皿之水,婆蹉!我由其因缘而说有关福之来,何

况是作于人中!

婆蹉!而且我又说施于持戒人有大果,于破戒者则不尔,又,彼是断五支,是

成就五支。

断何种五支耶?

162 彼是断欲之欲,断嗔,断惛眠,断掉悔,断疑,断此等之五支。

成就何种五支耶?10

成就无学之戒蕴,成就无学之定蕴,成就无学之慧蕴,成就无学之解脱蕴,成

就无学之解脱智见蕴,成就此等之五支,如是我说施与断五支,成就五支之人是有

大果。”

二11 无论是黑白 乃至红或黄

或有斑点色 或有鸽色牛

此等诸种中 牡牛最驯良

具足力拖货 直进而疾行

只彼可拖货 毛色不见调

如是在人中 无论何种姓

王族婆罗门 农业商贾者

旃陀屠杀业 此等诸种中

调御与训练 而行仪优善

信仰具有戒 语实而心惭

已断生与死 净行又全整

卸重无系缚 作已作无漏

通达一切法 无执著心安

离尘之田中 布施有多[报]

然凡夫不知 无所闻又愚

在外既无施 不奉寂静人

亲侍智所尊 寂静有智人

对佛植诸信 坚立根本时

彼等生天国 或此世善姓

次第彼智人 将行证涅槃。

163 五十八12

一13 一时,提坎那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诸已,与世尊……乃至……坐于一面提

坎那婆罗门于世尊前,称赞通于三明之婆罗门:‘通于三明之婆罗门是如是,通于

三明之婆罗门有如是故如是。’

“然则婆罗门!婆罗门众如何通于三明建立婆罗门耶?”

“尊瞿昙!谓世间有婆罗门,母与父比任何皆正生,七世以来受清净之怀妊,对

姓氏不被起排斥,未曾受到嗤笑。诵圣典,受持真言14,通达于三吠陀及第五古传

说,并分别通吠陀15语汇法式语,能语16,明文法。于顺世论及大人相无不受持。

尊瞿昙!婆罗门众是如是通于三明建立婆罗门者。”

“婆罗门!与婆罗门众通于三明建立婆罗门相异,圣者之律中方有三明者。”

“尊瞿昙!为何在圣者律中有三明者?愿尊瞿昙为我说法,教我圣者律中有三明

者事。”

二 婆罗门!然则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提坎那婆罗门答于世尊:‘尊者!唯

然。’世尊曰:

“婆罗门!世间有比丘,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具足由离所生之喜、乐

之初静虑而住。寻、伺、寂静故,于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具足由定而

生喜、乐之第二静虑而住。离喜故,舍而住,有念,正知而身受乐。具足圣者众所

164 宣说之舍念乐住之第三静虑而住。断乐故,又断苦故,灭先前之忧、喜故,具足不

苦、不乐、舍念清净之第四静虑而住。

三17彼如是得心定,清净,洁白,无污秽而脱离随烦恼,安住于柔软,堪忍。得

不动时,则心引发宿住随念智。彼则随念种种宿住--譬如,即:一生、二生、三

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

多坏劫、多成劫、多坏、成劫,我于彼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族。食如是食,

受如是苦、乐,如是寿限。彼从其处没而生于彼处。我于彼处是如是名,如是姓,

如是族。食如是食,受如是苦、乐,如是寿限。彼从其处没而生于此处。如是彼随

念多宿住之相、状,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明。破无明而生明,破暗而生光明,犹如不

放逸,勇猛,有如是舍己而住。

四 [又]彼如是得心定,清净,洁白,无污秽而脱离随烦恼,安住于柔软、堪忍。

得不动时,心为引发有情众之死生智,彼即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观察有情,得知死、

生、劣、胜、好色、善趣、恶趣之业而生之有情--此等有情是成就身恶行,成就

请恶行,成就意恶行。谤圣者,怀邪见,行邪见所起之业。彼等身坏,死后,生于

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或此等之有情是成就身妙行,成就请妙行,成就意

165 妙行,不谤圣者,怀正见,行正见所起之业。彼等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世界。

如是彼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观察有情,得知死、生、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

趣业所生之有情。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明。破无明而明生,破暗而光明生,犹如不放

逸、勇猛、如是舍己而住者。

五 [又]彼是如是得心定,清净、洁白、无污秽而脱离随烦恼,安住于柔软、堪

忍。得不动时,心即为引发漏尽智。彼即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

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趣苦灭之道,如实知此是漏……乃至……如实知此是趣

漏灭之道。如是知、如是观而彼心是从欲漏解脱,从有漏解脱,从无明漏解脱。对

已解脱者谓有解脱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如再无如是之事,此即彼所

得之第三明。破无明而明生,破暗而光明生,犹如不放逸、如是勇猛,如是舍己而

住。

六 于戒无高低 常委而静虑

所制心殊胜 聚于一安静

除闇而坚固 三明脱离死

天人共饶益 谓离诸过恶

令具足三明 迷妄不回旋

咸礼仁瞿昙 最后身觉者18

悟得之宿住 观见天恶趣

又尽得生存 知终极牟尼

此等三种明 三明婆罗门

我称彼三明 非以语言他19

166 婆罗门!如是为圣者律中之三明者。”

“尊瞿昙!圣者律中之三明,是异于婆罗门众之三明者。尊瞿昙!婆罗门众之三

明,是不值于此圣者律中[三明]之十六分之一。奇哉!尊瞿昙……乃至……尊瞿

昙请存念我从今日起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五十九

一 一时,生闻婆罗门往谓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生闻婆罗门,白世尊

言:

“尊瞿昙!献供或灵供或钵供20或施[其他之]所施物时,当施与有三明之婆罗

门。”

“然则,婆罗门!婆罗门众如何通三明建立婆罗门者?”

尊瞿昙……乃至……21

167 具足戒与禁 舍己而静虑

所制心殊胜 聚于一安静

悟得之宿住22 观见天恶趣

又尽得生存 知终极牟尼

168 此等三种明 三明婆罗门

我称彼三明 非以语言他

……[乃至]

六十23

一 一时,伤歌逻婆罗门往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伤歌逻婆罗门,白

世尊言:

“尊瞿昙!我等婆罗门,亲自献供,使他献供。尊瞿昙!此中作献供,及使行献

供之人众都履修多人福之道24者,此即献供之行为。然而尊瞿昙!无论从何种之家,

从居家出家成为无家,调自己一人,安自己一人,圆寂自己一人,如是为一人福之

道者,即是出家之行为。”

“婆罗门!然则于此,我且问汝,随汝之欲,对我说明。婆罗门!汝对此事如何

思惟耶?如来应供、正自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应调丈夫御者、天

人师、觉者、世尊生于此世,彼如是说:此是道,此是行迹,我修行此道而自知无

上梵行之根底25,证悟,而宣说。来!汝等亦应如是修行。谓:汝等亦应修行而自

169 知无上梵行之根底,证已,具足而住。如是此师说法,又,他人亦作同样修行,而

彼等有数百、数千、数百千之数,婆罗门!汝于此事作如何思惟耶?如有以上之时,

出家之行为是为一人福之道耶?或是多人耶?”

“尊瞿昙!果如此者,则出家之行为应为多人福之道。”

二 如此所语时,具寿阿难即对伤歌逻婆罗门语曰:“婆罗门!此等二道中,汝以何

道为可耶?[何者是]更少营务,更少恼害,更有大果,更有大胜利耶?”

如是语时,伤歌逻婆罗门即对具寿阿难语曰:“如尊瞿昙及尊阿难,是我所崇,

所称赞者。”

具寿阿难又再对伤歌逻婆罗门语曰:“婆罗门!我并非问汝:谁是汝所崇?谁

是汝所称赞?婆罗门!我如是问汝:婆罗门!此等二道中,汝以何道为可耶?[何

者是]更少营务,更少恼害,更有大果,更有大胜利耶?”

伤歌逻婆罗门亦二度对具寿阿难语曰:“如尊瞿昙及尊阿难是我所崇、我所称赞

者。”

具寿阿难又三度对伤歌逻婆罗门语曰:“婆罗门!我并非问汝:谁是汝崇?谁

是汝所称赞?婆罗门!如是我问汝:婆罗门!此等二道中,汝以何道为可耶?[何

者是]更少营务,更少恼害,更有大果,更有大胜利耶?”

伤歌逻婆罗门又三度对具寿阿难语曰:“如尊瞿昙及尊阿难是我所崇,所称赞

者。”

170 三 时,世尊思惟:伤歌逻婆罗门三度受到阿难合法之问臆而难以作答,我为之解

答。

其时,世尊语伤歌逻婆罗门曰:“婆罗门!今日于王宫中,于王所[办]之聚会,

集合就坐之期间,有何谈话否?”

“尊瞿昙!今日于王宫中,于王所[办]之聚会,集合就坐之期间,生起如是之

谈话:‘古时比丘是少数,却有多人得上人法26而示现神通神变,今时比丘数多,

而获得上人法而示现神变者少。尊瞿昙!此谈话是今日王宫中,于王所[办]之聚

会,集合就坐者之间所起者。”

四27“婆罗门!此神变有三[种],云何为三耶?神通神变,记说神变,教诫神变。

婆罗门!如何为神通神变耶?

婆罗门!世有一类人,受用诸种之神通--一变为多,多变为一、或显、或隐、

过壁、过墙、过山、无碍而行,犹如行于空中者;于地中出没如在水中;于水上行

走而[水]不坏,犹如于地上;于虚空结跏趺坐而行,犹如有翼之鸟。有如是大神

用,有如是威德,亦可以手扪摸月日,乃至至梵世方可转身自在。婆罗门!此名为

神通神变。

五 婆罗门!如何为记说神变耶?

婆罗门!世有一类人,由占相而记说,云汝有如斯之意,汝之意是如是,汝如

斯思惟。彼又多记说,正如是,无有异。

复婆罗门!世有一类人,虽不由占相而给予记说,但闻人或非人或天神之声而

171 记说。云汝有如斯之意,汝是如是之,汝作如斯思惟。彼又记说,却正如是,无有

异。

婆罗门!世有一类人,不由占相而记说,又不闻人或非人或天神之声而记说。

然而不闻寻求、伺察人之寻伺声28而记说。云汝有如斯之意,汝之意为如是,汝作

如斯思惟。彼又记说,却正如是,无有异。

婆罗门!世有一类人,不由占相而记说,又不闻人或非人或天神之声而记说,

不闻寻求下思察人之寻伺声而记说,虽然如此,却以入无寻无伺三摩地之心,随著

[他人]心觉,如是人善予建立意行,于此心无间当如是起寻。彼虽多记说,却正

是如是,并无有异。婆罗门!此说为记说神变。

六 婆罗门!如何为教诫神变耶?

婆罗门!世有一类人,如是教诫--汝等应如是寻求,勿如是寻求,应如是作

意,勿如是作意,应断此,应具足此而住。婆罗门!说此为教诫神变,婆罗门!此

等是三神变。

婆罗门!于此等三神变中之何神变是汝等认可者耶?又何者是更为殊胜?更为

殊妙耶?”

“尊瞿昙!此中此神变--世有一类人,受用诸种之神通……乃至……至于梵世

亦转身自在29--尊瞿昙!此神变是作彼人受用彼,惟为作彼人而有彼,尊瞿昙!

此神变在我看等于如幻30之性质者。尊瞿昙!此神变--世有一类人,由占相而记

说……乃至……闻天神之声……乃至……闻寻伺之声……乃至……以心觉[他人之]

172 心……乃至……尊瞿昙!此神变是作彼人受用彼,只为作彼人而有彼,尊瞿昙!此

神变亦被看成如幻之性质者。尊瞿昙!然而,此神变--世有一类人,如是教诫……

乃至……当住--尊瞿昙!此神变我认为可,是此等三神变中更为殊胜,又更为殊

妙、希奇者。尊瞿昙!是未曾有,尊瞿昙!尊瞿昙是如是善说,又,我是信受尊瞿

昙所云:‘应成就此等三神变。’尊瞿昙实是受用多种神通……乃至……至于梵世

可自在转身。尊瞿昙实是以入于无寻无伺三摩地之心来觉[他人之]心,知应如是

随人所善建立之意行,心当于无间,如是起寻。尊瞿昙实如是教诫:‘云汝等应如

是寻求,勿如是寻求;应如是作意,勿如是作意,应断此,应具足此而住。’”

七 “婆罗门!汝初时完全反对我,后即[对我]说亲近之语,我亦当更为汝记说。

婆罗门!我实是受用诸种之神通……乃至……至于梵世,自在而转身。婆罗门!我

实是以入于无寻无伺三摩地之心觉[他人之]心,知应如是随人所善建立之意行,

心当于无间,如是起寻。婆罗门!我实是如是教诫:‘云应如是寻求,勿如是寻求;

应如是作意,勿如是作意,应断此,应具足此而住。’”

“尊瞿昙!尊瞿昙之外,是否有一比丘成就此等三神变者耶?”“婆罗门!

不止是一百、不止二百、不止三百、不止四百、不止五百,有更多成就此等三

神变之比丘。”

“尊瞿昙!然则,彼等比丘住在何处耶?”

173 “婆罗门!就[住]此比丘僧伽中。”

“尊瞿昙!奇哉!尊瞿昙!奇哉!尊瞿昙!犹如使伏者起,或如使覆者发,或如

与迷者示道。如在暗中持来灯火,使有眼者得诸见色,正如是,尊瞿昙是用种种方

法开示法,我归依尊瞿昙,及[归依]法,及僧伽。尊瞿昙请存念我,从今日起终

生归依,为优婆塞。

注1 参照五十一~五十二 杂四二(大二、三一0b)杂五(大二、四0三b)。

2 “一时……住”,此一句底本所无有,今则依据暹本。

3 参照S.vol.1.PP.2,55。

4 6 “现世之身云云”,底本虽作如散文之处理,但颂文却是承续前偈者。

5 参照别杂五(大二、四0三c)。

7 “行恶行”,底本是以略字符号代此句,但以译者之所见,并无必要,故今则不从底本。以

下附以※记号表者亦然。

8 栉比(kukkuta-sampatika)是(鸡降落)之形容词,是从一家之屋顶至另一家之屋顶,

鸡降落之意,是形容家屋密集之状。

9 参照杂四(大二、二六a)别杂一三(大二、四六五c)杂阿含经(大二、四九三b)。

10 参照S.vol.I,P.139;A.vol.I.PP.220,291。

11 参照A.vol.3,P.214。

12 参照五十八~五十九 杂三一(大二、二二三b)。

13 参照D.13(汉译南传藏六、三明经),D.3,3(同上,阿摩昼经)Itiv.P.98。

14 真言(manta)是吠陀圣典。(三吠陀及第五)就是将阿闼婆吠陀作为第四。

15 语分别(akkharappabheda)声音学与训释学。

16 “能语(pada)”,能个别知道吠陀圣典之各语。

17 参照三~五沙门果经九三、九五及九七(汉译南传藏六、沙门果经九三节以下)。

18 参照Itiv.P100。

19 “非以言语他”,惟言不含他之实质,人则并非三明者。

20 “钵供”(thalipaka)施与他众之食物。

21 以下与前段相同,只将婆罗门之名提坎那以生闻代之而已。然则至底本一六七页,四节之

颂文之前其译文及颂文后之译文,予以省略。

22 参照S.vol.1,PP.167;Itiv.P.100。

23 参照中三五(大一、六五0b)。

24 多人福之道(anekasaririkam punnapatipadam)一处虽有多人作施,又使多人施,多

处作施、或使多人作施、或我予汝与汝施、或命汝与汝施,但总为多人福之道故。

25 梵行之根底(brahmacariyogadha)梵行是阿罗汉道,梵行之根底是涅槃。

26 “上人法”(uttarimanussadhamma)十善业道以上之法。

27 参照今卷三集一四0之二及D.11,3(汉译南传藏六一、第七三章七四节以下)。

28 “寻伺之声”底本虽vitakka-vipphara-saddam,但在暹本为vitakka-vicara-saddam,

此用语因符号是顺于注释文故,今则从暹本。

29 “转于自在”底本之va samvatteti应如暹本作为vasam vattetlti。

30 “等于幻”底本之maya-sah,如暹本应作maya-sah。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南传增支部】第3经 三集 第五 小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3经 三集 第二 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