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7经 四集 第五 光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7经 四集 第二 行品

【南传增支部】第7经 四集 第一 根品

第一 根品

一百五十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根。四者为何?

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是。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根。”

一百五十二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力。四者为何?

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是。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力。”

142 一百五十三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力。四者为何?

即:慧力、精进力、无罪力、能摄力1是。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力。”

注1 能摄力 底本之sahgahabalam,在暹本作sahgahakabalam,正确。一百五十四、

一百五十五之附※者亦然。

一百五十四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力。四者为何?

即:念力、定力、无罪力、能摄力是※。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力。”

一百五十五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力。四者为何?

即:简择力、修力、无罪力、能摄力是※。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力。”

一百五十六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无数劫。四者为何?

诸比丘!劫坏时,几岁、或几百岁、或1几千岁、或几百千岁,数犹不易。

诸比丘!劫坏已住时,……或几百千岁,数犹不易。

诸比丘!劫成时,……或几百千岁,数犹不易。

诸比丘!劫成已住时,几岁、或几百岁、或几千岁、或几百千岁,数犹不易。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无数劫。”

注1 底本中之va,系va之误。

一百五十七

143 一 “诸比丘!此等是二种病。二者为何?

身病与心病是。

“诸比丘!见于有情,能有一年亦称身无病,二年亦称身无病,三年亦……四年

亦……五年亦……十年亦……二十年亦……三十年亦……四十年亦……五十年亦称

身无病,或百年亦称身无病者。诸比丘!然而,于世间有称须臾无心病之有情难得,

除漏尽者。

二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出家病。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大欲者,感匮乏之苦,于衣、食、床、座、治病药资具,均不

喜足,彼人欲者而感匮乏之苦。衣、食、……均不喜足。为得称赞,为得利养、恭

敬、名闻,心怀恶欲,彼为得称赞,为得利养、恭敬、名闻而奋起、勉励、勤劳,

彼思择往诣权门,思择坐,思择说法,亦思择大小便利。诸比丘!此等是四种出家

病。

三 诸比丘!故今应如是学,谓我等无有大欲,不认匮乏为苦,衣食……资具,均

无不感喜足。不为得称赞、利养、恭敬、名闻,而怀恶欲1;不为得利养、恭敬、

名闻,而奋起、勉励、勤劳;应堪忍寒、热、饥、渴、虻、蚊、风、日、腹行之触,

身受苦、猛、粗、利、不悦、非可意、夺命卑受、骂辱,应忍耐。诸比丘!汝等应

如是学。”

注1 不怀底本之panidahissama,系panidahissama之误。

一百五十八

一 于其处,具寿舍利弗,言诸比丘曰:“友诸比丘!”彼等诸比丘亦以:“友!

144 ”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言:

“友!或比丘、或比丘尼,于自己随观四法,究竟于此应知,[谓]我退转善法,

世尊说示于此。四者为何?

即:贪之广大,嗔之广大,痴之广大,复于甚深是非处,是慧眼所不能及。

友!或比丘、或比丘尼,于自己随观四法,究竟于此应知,[谓]我退转四法,

世尊说示于此。

二 友!或比丘、或比丘尼,于自己随观四法,究竟于此应知,[谓]我不退转善法,

世尊说示于此。四者为何?

贪之薄弱,嗔之薄弱,痴之薄弱,便于甚深是非处,是慧眼所能及。

友!或比丘、或比丘尼,于自己随观此等四法,究竟于此应知,[谓]我不退转

善法,世尊说示于此。”

一百五十九1

一 一时,具寿阿难住憍赏弥瞿私多园,尔时,有一比丘尼,告一余人言:“阁下!

敢请去往阿难住处。至已,依我托咐,以头作礼,接圣阿难足谓:‘大德!有某名

比丘尼者,烦恼、痛苦、病重,彼尼2以头作礼,接圣阿难足’;又当作如是言……

‘大德!圣阿难哀怜垂慈,请往比丘尼住处,实感有幸!’”

斯人则曰:“法尼!(我)当允诺。”答允彼比丘尼之请,即诣具寿阿难住处。

145 至已,问讯具寿阿难,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此人,白阿难言:

“大德!有某名比丘尼者烦恼、痛苦、病重。彼尼以头作礼,接圣阿难足,并作

如是言:‘大德!圣阿难哀怜垂慈,请往比丘尼3住处,则实感幸!’”具寿阿难默

然允许。

二 时,具寿阿难著内衣,持钵,披衣,去往彼比丘尼住处。彼比丘尼遥见具寿阿

难来,见已,彼尼即蒙头横卧床上。时,具寿阿难,既来彼比丘尼处。至已,坐于

设席,坐已,具寿阿难告诉比丘尼曰:

三 “姊妹!依食而生此身,食应依食可断。姊妹!依爱而生此身,爱应依爱可断。

姊妹!依慢而生此身,慢应依慢可断。姊妹!依交会而生此身,交会而毁桥4,是

世尊所说。

四 姊妹!依食生此身,食应依食可断,虽作如是说,此又缘何而说?姊妹!世有

比丘,如理思择摄食,而非为戏、亦非为醉、亦非为饰、亦非为美,乃至只为身住、

为活、为息害、为修净行。如是而我灭旧受,不应生新受。又,我5须生存,须为

无罪。又,须住于安稳。彼于后时,依食断食。

姊妹!依食生此身,食应依念而断,作如是说者,是缘此而作所说。

五 姊妹!依爱生此身,爱应依爱可断,虽作所说,此又缘何而说?姊妹!世间有

146 比丘,名某比丘,诸漏尽故,已于现法,自己了知、作证、具足而住,无漏心解脱、

慧解脱,彼言,我将于何时得诸漏尽,故……乃至……作证,住于具足。彼于后时,

依爱断爱。

姊妹!依爱生此身,爱应依爱可断,作如是说者,是缘此而作所说。

六 姊妹!依慢而生此身,慢应依慢可断,虽作是说,此又缘何而说?姊妹!世间

有比丘,名某比丘,由诸漏尽……乃至……作证,具足住,彼谓:彼具寿由诸漏尽

……乃至……作证,住于具足,何况于我,彼于后时,依慢断慢。

姊妹!由慢生此身,慢应依慢可断,如是说者,是缘此而作所说。

七 姊妹!依交会而生此身,交会而毁桥者,是世尊所说。”

八 尔时,斯比丘尼,从床而起,一肩著上衣,稽首具寿阿难足,白具寿阿难言:

“大德!我愚痴,昏迷,为不良所制而具过失,令我作如是。大德!圣阿难请容

纳我过失,当来将防护。”

九 “姊妹!汝实愚痴、昏迷,为不良所制而具过失,令汝如是。而,姊妹!汝见过

失如过失,如法悔除故,我当为容纳。姊妹!见过失知过失,如法悔除,当来防护,

是圣者之律繁兴。”

注1 参阅杂阿含二一(大正藏、二.一四八a)

2 彼尼 依暹本其他,见于ayyassa次前之sa加补,其次之注※者依然。

3 比丘尼……底本bhikkhunipassayo,应作bhikkhunipassayo,以下仿之。

4 “毁桥”者,是毁方便,毁因缘之义。

5 在yatra ca之次下,在暹本及前之类文(A.I.114,6),有me字样,今依之。

147 一百六十

一 “诸比丘!或善逝、或善逝律之住世时,是为群众益、为群众乐、为天人利、为

益、为乐1。诸比丘!又,善逝者为何?

诸比丘!于世间生是如来、应供、正自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调御丈夫、天人师、觉者、世尊。诸比丘!此为善逝。

二 又,诸比丘!善逝律者为何?

彼宣说法,开示初善、中善、后善,有义、有文、纯一圆满、清净梵行。诸比

丘!此为善逝律。

诸比丘!如是2或善逝、或善逝律之住世时,是为群众益、是为群众乐、是为

哀悯世间、为天、人之利、益、乐。

三 诸比丘!此等四法,能忘失正法,使之隐没。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误解经,倒诵念文句。诸比丘!文句被倒置,其义亦难

了知3。诸比丘!此是能令正法4忘失、隐没之第一法。

四 复次,诸比丘!或有比丘,恶口具骂詈性,不容忍,逆解教诫。诸比丘!此是

能令正法忘失、隐没之第二法。

五 复次,诸比丘!或有比丘,多闻而持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而于他人不

说经。于彼等过世后,于经断绝根本5,失所依。诸比丘!此是能令正法忘失、隐

没之第三法。

148 六 复次,诸比丘!有长老诸比丘,生活丰富6、[三学]缓慢,以销沉7为先导,

于远离废精进,不精勤为未得之得、为未达之达、为未作证之作证。从彼人等亦随

[其]见而堕,彼等亦生活丰富、[三学]缓慢,以销沉为先导,于远离废精进,不

精勤为未得之得、为未达之达、为未作证之作证。诸比丘!此是能令正法忘失8、

隐没之第四法。

诸比丘!此等之四法,能令正法忘失、隐没。

七 诸比丘!此等之四法,能住正法,不令忘失、不令隐没。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正解经典,文句不倒置念诵。诸比丘!不倒置文句,于

义亦易了知。诸比丘!此是能住持正法,不令忘失、不令隐没之第一法。

八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善语、具善语性,容忍,正顺解教诫。诸比丘!此是

能令※正法住,不令忘失、不令隐没之第二法。

九 复次,诸比丘!或有比丘多闻而传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者而于他人说经。

不由于彼等过世,而断绝经根本,有所依。诸比丘!此是能住正法,不令忘失、不

令隐没之第三法。

一0 复次,诸比丘!有长老比丘,生活不丰富、[三学]不缓慢,不以销沉作先导,

于远离不废精进,而精勤为未得之得、为未达之达、为未作证之作证。从彼人等亦

随[其]见,彼等生活亦不丰富、于[三学]不缓慢,不销沉而精进,于远离为先

导,而精勤为未得之得、为未达之达、为未作证之作证。诸比丘!此是能令正法住

,不令忘失、不令隐没之第四法。

149 诸比丘!此等四法,能令正法住,不令忘失、隐没。”

注1 底本之assu,系assa之误。

2 sugato 之前有evam者,系依暹本补。

3 难了知 底本之dunnnayo,系dunnayo之误。

4 正法 底本dhammo之次下,有saddhammassa之语,系依暹本补,以下仿之。

5 根本 此指比丘。

6 丰富 底本之bahulika,在暹本作bahullika,正确,以下仿之。

7 销沉 行于五盖之性质者,故有斯名。

8 不令忘失 底本脱漏sammosaya,依暹本补。

此之摄句:

根、三力、第五慧思择

劫、病、退转、比丘尼、善逝律为十。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南传增支部】第7经 四集 第五 光品 南传增支部 【南传增支部】第7经 四集 第二 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