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6经 四集 第三 怖畏品
第三 怖畏品
一百二十一
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怖畏。四者为何?
即:自责怖畏、他责怖畏、刑罚怖畏、恶趣怖畏是。
二 诸比丘!又,如何是自责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人],作如是思惟,谓:若我于身行恶行、于语行恶行、
于意行恶行,如此,自责宁非比戒更甚?彼便畏惧于自责,而断身恶行,修身妙行,
……乃至……断意恶行,修意妙行,清净保护自已。诸比丘!此名自责怖畏。
三 诸比丘!又,如何是他责怖畏耶?
122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人,作如是思惟,谓:若我于身行恶行、……乃至……于
意行恶行,如此,他责岂非责斥其业比戒更甚?彼便畏惧于他责,而断身恶行,修
身妙行,……乃至……断意恶行,修意妙行,清净保护自己。诸比丘!此名他责怖
畏。
四1 诸比丘!又,如何是刑罚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之一类人,王捕获犯罪贼,见而科其种种刑罚:鞭挞、杖挞、棍
棒挞;又施截手、截足、截手足、截耳、截鼻、截耳鼻、又造粥锅状,造如贝(有
滑泽)秃头状、造罗喉兜口状、造火鬓状、造手灯状、造草衣状、造树皮衣状、造
羚羊状、造钩肉状、作铜钱状、以盐分施靡烂,贯通横木回转,造槁座状,以极热
油令浴,令(饿)狗咬食,活活以刀贯串,断首。
彼(见)而谓:恶业种种类状,依此,王捕获犯罪贼,科以种种刑罚,以鞭挞
……乃至…以刀断首。
我若如是造恶业时,王亦捕我,科以种种如是刑罚,以鞭挞……乃至……以刀
断首。彼恐惧于刑罚,不以夺取他人之物而生活。诸比丘!是名刑罚怖畏。
123 五 诸比丘!又,云何是恶趣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人,作如是思惟,谓:由身恶行,于当来有恶异熟,……
乃至……由意恶行,于当来有恶异熟。又,我以身行恶行,……乃至……以意行恶
行,如此,身坏死后,岂不生于无福处、恶趣、险难、地狱2?彼恐惧于恶趣以断
身恶行,修身妙行,……乃至……修意妙行,清净保护自己。诸比丘!此名恶趣怖
畏。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怖畏。”
注1 参阅增支部第二集、第一之一(汉译南传藏经增支部一七、第三十七经参照)。
2 地狱 底之niraye,系niraye之误。
一百二十二
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怖畏,是水浴者,所应预期。四者为何?
即:浪怖畏、鳄鱼怖畏、漩涡怖畏、蛟龙怖畏。诸比丘!此等之四种怖畏,是
水浴者,应所预期。
二 诸比丘!正是如是,世间有一类善男子,于此法、律中,由家趣于非家时,于
此四种之怖畏,应所预期。四者为何?
即:浪怖畏…乃至……鳄鱼怖畏是。
三 诸比丘!又,如何是浪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善男子,起信,由家而趣非家……我沉沦于生、老、死、
忧、悲、苦、愁、恼,沉沦于苦,为苦所围。鸣呼!了知此是纯苦蕴之尽,而作是
思惟。尔时1,同梵行者,于彼出家者予教授、教诫:故应如是往,汝应如是还,
124 汝应如是具(前方),汝应如是见(左右),汝应如是屈,汝应如是作,汝应如是持
僧伽梨、钵、衣。于是,彼谓:我等曾于居家时,亦教授余物,亦教诫,然此等不
过应是我等之子,不过应是孙,此等作此思惟:须教授、须教诫。于是彼则生愤、
不喜2、拒学,转复下劣。诸比丘!有此比丘,因浪怖畏而拒学,转复下劣。诸比
丘!浪怖畏,即是忿、恼之异名。诸比丘!此名浪怖畏。
四 诸比丘!又,如何是蛟龙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男子,起信,由家趣非家……我了知生、老、死……
乃至……作此思惟。尔时,同梵行者于彼出家者,予教授、教诫:汝应嚼此、汝不
应嚼此;汝应啖此,汝不应啖此;汝应味此,汝不应味此;汝应饮此,汝不应饮此;
许汝物应嚼,不许汝物,不许嚼;许汝物应啖,不许汝物,不许啖;许汝物应味,
不许汝物,不许味;许汝物应饮,不许汝物,不许3饮;汝4于时应嚼,汝于非时
不许嚼;汝于时应可啖,汝于非时不许啖;汝于时应可味,汝于非时不许味;汝于
时应可饮,汝于非时不许饮。于是彼谓:我等曾于居家时,凡所欲者嚼之,凡所不
欲者,不嚼;凡所欲者啖之,凡所不欲者不啖;凡所欲者味之,凡所不欲者不味;
125 凡所欲者饮之,凡所不欲者不饮;所许亦嚼,不许亦嚼……所许亦饮,不许亦饮;
于时亦嚼,非时亦嚼……于时亦饮,非时亦饮。有信家主,于昼非时,施甘美嚼食
或啖食,我思惟,彼等给与闭口如马衔之物,彼将生愤5、不喜、拒学、转复下劣。
诸比丘!有如此比丘,因于蛟龙怖畏拒学,转复下劣。诸比丘!蛟龙怖畏者,即此
饱食之异名。诸比丘!此名蛟龙怖畏。
五 诸比丘!又,云何是漩涡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男子6,起信,由家趣非家……我于生、老、死……
乃至……了知。彼即出家,于日前分著内衣、持钵、披衣,为乞而入村或邑,不护
身、不护语、不护心,正念不现前,不护诸根。彼于彼处,见家长或家长子得五种
欲,具备享受。彼谓:我等曾于居家时,得五种7欲,具备享受。而我家有财、受
用财,又能作福,我宁肯抛学,转复下劣,受用其财。于是,彼则抛学,转复下劣。
诸比丘!有如此比丘,名因漩涡怖畏,拒学而转复下劣。诸比丘!漩涡怖畏者,此
是五种欲之异名。诸比丘!此名漩涡怖畏。
六 诸比丘!又,云何是鳄鱼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善男子,起信,由家趣非家……我于:生、老、死……乃至
……了知。彼之出家,于日前时分,著内衣、持钵、披衣,为乞而入村或邑,不护
126 身、不护心,正念不现前,不护诸根。彼于彼处,见披覆不正乱服装之妇人,见披
覆不正妇人已,搅乱彼贪心,彼心为搅乱,抛学,转复下劣。诸比丘!有此类比丘,
名因鳄鱼怖畏,拒学而转复下劣。诸比丘!鳄鱼怖畏,是此妇人之异名。诸比丘!
此名鳄鱼怖畏。
诸比丘!此等四怖畏,世间一类善男子,于此法、律中,起信,由家趣非家时,
是应所预期。”
注1 尔 底本之tattha,在暹本作tatha斟酌后之类文。
2 不喜 底本之antamano,在本作anattamano,正确。
3 底本于此句之下,有kale patabbam akale na patabbam句,暹本亦无,斟酌文脉亦
以无为妥当。故今省之。
4 汝之(te)依暹本补,以下仿之。
5 底本脱漏“愤不喜”(kupito anattamano),依暹本作,正确。
6 善男子 底本之kulaputtassa,在暹本作kulaputto,正确。
7 五种 底本之pancah,系之误pancahi。
一百二十三1
一 “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离2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而生
喜乐,具足初静虑而住,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满足,住于此,信解于此,
多住于此,不退下,死而生梵众天同类中。诸比丘!梵众天寿量是一劫,于彼处异
生,尽其寿住已,渡过其天之全部寿命已,亦往地狱、亦往傍生、亦往饿鬼。然世
尊弟子于彼处,渡其寿住已,渡过其天之全部寿量,即于其处般涅槃。诸比丘!此
是其闻弟子,与无闻异生之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与生有。
127 二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寻伺寂静故,内等净3,心趣无寻、
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静虑住。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满足,住于此,
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后生极光净天同类中。诸比丘!极光净天寿命是
二劫,彼处异生,尽其寿住已,使其天之寿量全部已,亦往地狱、亦往傍生、亦往
饿鬼境。然世尊弟子于彼处,尽其寿住已,渡其天之全部寿量已,即于其处般涅槃。
诸比丘!此是具闻圣弟子与无闻异生之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是生
有。
三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特伽罗,离喜贪故,于舍而住,正念正知,而受
身乐,圣者是舍,有乐住,具足宣说第三静虑而住。彼嗜于此,论于此,又由此得
满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后生偏净天同类中。诸比丘!偏
净天寿量是四劫,于彼处异生……乃至……般涅槃。诸比丘!此是具闻圣弟子,与
无闻异生之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是生有。
四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断乐故,断苦故,先已灭喜、忧故,
不苦不乐,具足舍念清净第四静虑而住。彼嗜于此,论于此,又由此得满足,住于
128 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后生广果天同类中。诸比丘!广果天寿量是
五百劫,于彼处异生……乃至……般涅槃。诸比丘!此是具闻圣弟子,与无闻异生
之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是生有。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
注1 参阅中阿含四三(大正藏、一.七00b)
2 离 底本之vivice系之vivicc之误。
3 等净 底本之sampasado,在暹本其他作sampasadanam,正确。
一百二十四
一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彼于彼
住,色、受、想、行、识,所有法皆认为是无常、是苦、是病、是痈、是箭、是痛、
是恼、是敌、是坏、是空、是无我,等随观见。彼身坏死后,生净居天同类中。诸
比丘!此生于异生是不共者。
二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寻、伺寂静故,……乃至……具足第
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而住。彼认为色、……乃
至…所有法是无常,……乃至……是无我,等随观见。彼身坏死后,生净居天同类
中。诸比丘!此生于异生是不共者。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
一百二十五
一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129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与慈俱行心,住于一方偏满,同于第二1、
同于第三、同于第四(方偏满住),如是于上、下、横、偏一切处,于一切世界,与
慈俱行,以广、大、无量、无怨、无恼害心偏满而住。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
得满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后生梵众天同类中。诸比丘!
梵众天寿量是一劫。彼处之异生……般涅槃。诸比丘!此是具闻圣弟子与无闻异生
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是生有。
二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与悲俱行心,……乃至……与喜俱行
心,……乃至……与舍俱行心,偏满一方而住,同于第二、同于第三、同于第四(方
偏满而住),如是于上、下、横、偏一切处,于一切世界,与舍俱行,以广、大、无
量、无怨、无恼害心偏满而住。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满足,住于此,信解
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后生极光净天同类中。诸比丘!极光净天寿量二劫,
……乃至……生偏净天同类中。诸比丘!偏净天寿量是四劫,……乃至……生广果
天同类中。诸比丘!广果天寿量是五百劫,于彼处异生,尽其寿住已,于斯天渡过
全部寿量已,亦往地狱、亦往傍生、亦往饿鬼境。然而世尊弟子,于彼处尽其寿住
已,斯天寿量全部渡过已,即于其处般涅槃。诸比丘!此是具闻圣弟子,与无闻异
生之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是生有。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
注1 在底本中,dutiyam及第二行tatiyam之次下,虽有省略符号之点线,但依以下类文看
来依暹本,均付阙如,认为可行。
130 一百二十六
一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与慈俱行心,……乃至……(一二五之一)……
以无恼害心,偏满而住。彼于色……(一二四之一)……等随观见,彼身坏死后,
生净居天同类中。诸比丘!此生于异生是不共者。
二 复次,诸比丘!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与悲俱行心,……乃至……喜……乃至……
与舍俱行心……以无恼害心偏满而住……乃至(一二四之一)……死后生净居天同
类中。诸比丘!此生与异生是不共者。”
一百二十七
一 “诸比丘!由于如来、应供、正自觉者出现,出现四种之希有未曾有法。四者为
何?
诸比丘!菩萨由睹史多众中没,正念正知而入母胎时,于天、世间、魔、梵天、
沙门、婆罗门、天神与诸民众中,出现无量广大光,超越诸天之天威光1,所有世
界--无有被覆、无有涯底、闇黑,即使有大威神、有大威德日月不能照处,出现
无量广大光,超越诸天之天※威光,生于彼处所有有情,由于其光,更知他有情亦
131 生此处。诸比丘!由如来、应供、正觉者之出现,令此第一希有未曾有法出现。
二 复次,诸比丘!菩萨正念、正知而出母胎时,于天、世间、魔、梵天、沙门、
婆罗门、天神与诸民众中,出现无量广大光,超越诸天之天威光,所有世界……其
处亦出现无量广大光,超越诸天之天,威光,生于彼处所有有情……(一二七之一)
……知其所生。诸比丘!由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出现,令此第二希有未曾有法
出现。
三 复次,诸比丘!如来现等觉无上正自觉时,了知天、世间……乃至(一二七之
二)……其生。诸比丘!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出现,令此第三希有未曾有法出
现。
四 复次,诸比丘!如来转无上法轮时,了知天、世间……(一二七之二)……其
生。诸比丘!由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出现,令此第四希奇有曾有法出现。
诸比丘!由于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出现,令此等第四希有未曾有法出现。”
注1 天威光 底本之devanubhavanam,在暹本作devanubhavam,正确。下之注※有者
皆然。
一百二十八
一 “诸比丘!由于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出现,四种之希有未曾有法出现。四者
为何?
诸比丘!有情爱乐(阿赖耶)所执处1、欣悦所执处、欢喜所执处2,如来说
示非所执处法时,彼进听、倾耳,知唤起心。诸比丘!由于如来、应供、正自觉者
之出现,此第一之希有未曾有法出现。
二 诸比丘!有情爱乐慢、欣悦慢、欢喜慢,如来说示慢之调伏法时,彼进听、倾
132 耳,知唤起心。诸比丘!由于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出现,此第二之希有未曾有
法出现。
三 诸比丘!有情爱乐3非寂静、欢喜非寂静,如来说示4能寂静法时,彼进听……
唤起。诸比丘!如来……由于出现,此第三之希有未曾有法出现。
四 诸比丘!有情有无明,致盲,普偏为缠。如来5说示无明之调伏法时,彼进听、
倾耳,知唤起心。诸比丘!由于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出现,此第四之希有未曾
有法出现。
诸比丘!由于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出现,此等第四希有6未曾有法出现。”
注1 爱乐所执处底本之alayarama,在暹作alayarama,正确。以下仿之。
2 欢喜所执处底本之alayasamudita,在暹本及其他作alayasammudita,正确,以
下仿之。
3 爱乐 底本之anupasamarama,在暹本作anupasamarama,正确。
4 底本上脱漏“说示时”(desiyamane),依暹本补。
5 底本之Tathagatassa,虽不成其意义,但依前述类文及暹本,而采Tathagatena形式。
6 底本上脱漏“希有”(acchariya)字,依前述类文及暹本补。
一百二十九1
一 “诸比丘!此等是阿难之四种希有未曾有法。四者为何?
诸比丘!若诸比丘为谒阿难而来访,彼等见阿难而欢欣;于其处,阿难或当面
陈辞,彼等亦欢欣;诸比丘!阿难2默然时,诸比丘无有厌足。
二 诸比丘!若比丘尼为谒阿难来访,彼等见阿难而欢欣;于其处,阿难或当面陈
辞……默然[……]。
三 诸比丘!若优婆塞……默然[……]。
四 诸比丘!若优婆夷众为谒阿难来访,彼等见阿难而欢欣;于彼处,阿难或当面
陈辞,彼等亦欢欣;诸比丘!阿难默然时,优婆夷众无有厌足。
诸比丘!此等是阿难四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注1 参阅Mps.V.16.(汉译南传藏经、七十第五诵品第一六节)。
2 阿难 底本Ananda,系Anando之误。
133 一百三十1
一 “诸比丘!此等是转轮王2之四种希有未曾有法。四者为何?
诸比丘!若刹帝利众,为谒转轮王而来者,彼等见王而欢欣;于其处所,转轮
王或所陈辞,彼等亦欢欣;诸比丘!转轮王默然时,刹帝利众无有厌足。
二 诸比丘!若婆罗门……默然。
三 诸比丘!若居士……默然。
四 诸比丘!若沙门……默然。
诸比丘!此等是转轮王之四种希有未曾有法。
五 诸比丘!正是如是,于转轮王……[乃至]……四种希有未曾有法。”(参阅一
二九)
注1 参阅Mps.V.16.(汉译南传藏经、七.第五诵品第一七节)。
2 王 底本之ranno,在暹本作ranne,正确。
此之摄句:
自责、浪、二殊异及慈有二
又、二希有更有二未曾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