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唯识空观八次第 唯识妙法 第10讲 细说依他起

第9讲 细说种子

(时间:2015-06-26 作者: 苏军敬)

“种子”的概念,是唯识以生命体为立足点去表述一个世界是怎么呈现的,是整个体系当中的核心概念,是最核心的发力点。唯识以“八识二无我,五法三自性”为主线而作的整个表述,其最重要的一个发力点就是“种子”。所以,我们在“唯识妙法”专题的“细说”系列里,就从种子入手。把种子的意思仔细地体会清晰以后,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在佛教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对生命世界的描述,是多么的精细而精准!同时,这个描述又是完全符合我们自身现实当中的体认。

我们对现实当中的体认,每个人的细腻程度不一样,所以体认到的层次也不一样,但总体上来说,是越来越敏锐。随着心念刻度越来越细微,就能体会到越来越精美的内容。体会到越精美的内容,就越容易发现,像唯识里面所描述的这些内容是多么的精确!所以我们按着唯识的描述,去如理作意,如理思维,也就是如它的道理去觉察,去探寻,如它的道理去仔细地感受。慢慢地,就能发现自己的心念刻度变小了,也能感觉到整个生命的场景变得越来越清晰。能够感受到这些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去走,就会发现现实生活当中,心念、动作会越来越精准,越来越精致。

如理作意,如理思维,会让自己的心念变的更加的细腻,更加的敏锐。为什么能这样呢?我们对此作进一步的观察,就会发现这里面牵涉到了“种子”。

什么是种子?种子是能够生起现象的一种功能。它能够跟其他的缘组合到一起,能够产生针对现象的现行了别的功能。种子的根本含义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生机,盎然的生机。盎然生机,就是能够生起现行的功能。种子是因,因缘的因。这是这些内容在语言文字上的表达。

平时我们说“因缘”,“因”和“缘”,在唯识里面是可以区别地对待。这个因,在唯识里也称作“亲因缘”,单指种子。也就是说,只有种子才可以说是亲因缘,种子才可以说是“因”。有时候说的“因缘”“亲因缘”,它都可以单指种子。然后,像“增上缘”等,这些就不能带“因”这个字,它只能是“缘”。所以,在唯识的语言描述体系里面,种子是最核心的力量,是整个世界呈现的发力点。

为什么说是“语言描述”?因为这里面还有言语道断的那个境界,语言没办法描述的那个境界。我们只是说在语言描述的这个天地里面,起点是种子,可以暂且方便地这么去理解。还有语言无法描述的那个境界,那就是要靠悟入,也就是要领悟进入,就是开悟或者是见道以后,才能直接的体认到那个境界。所以,我们只是说在语言能描述的天地里,种子是一个出发点。

“种子”这个名称的安立,是相对于能够生起现行的角度来说的。我们之前提过“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也就是现行会熏成新的种子。有的经典对新熏的种子做了很精准的定义,就是现行熏成的新种子可以叫做“习气”,这样,种子和习气的含义,我们就知道是在不同的因缘下,对同一个内容的表述。从能生现行的角度说,称为“种子”;从被现行所熏成的角度说,是“习气”。“种子生现行”,是指种子能够生起现行,而且是从“正在进行当中”的角度来说这个功能。“现行熏种子”,说的是习气,那么,我们知道习气是未来能够生起功能的一个潜能。从功能潜能内容的善恶属性来说,“种子”和“习气”都是三性的,也就是说习气可以属于善的、恶的、或者不善不恶的,这三种属性的其中一种。我们平时常说的某人“习气太重”是专指不善的习气太重。

由此可以知道,一看到种子,我们就可以直接体会到是一种潜能,一种功能。在之前的交流中我们也谈过,种子是亲因缘,加上等无间缘、所缘缘,还有增上缘,四缘和合的时候,现行就会生起。所说的“生起”,其实就是因缘和合而现起,它毕竟不是什么生了什么,不像世俗当中“母生子”那样生出来,而是一种和合而成的生起。所有的环节中,毕竟都没有任何自体性,是诸多因缘的一种和合。四种缘的本身也是因缘所生法。本来是无生,只是随顺而说“生”。所以说,种子是一种潜能,是亲因缘,加上其他的三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就生起现行,就是当下正在进行的现象。

显和隐,有的显露出来,有的隐藏着。这个“隐”就是种子,“显”就是现行。在我们的世界当中,平时大家会注意到显现出来的,而对隐藏着的就比较难得体会。即便有体会,也不是那么的深入。不同的人,心念刻度也不一样。心念刻度越细腻,对“隐”世界的感知、认知、洞察就越敏锐。

洞察敏锐了以后,就会知道我们所说的“三世因果”的“三世”,其中有一种说法叫“神通三世”。神通,就是心念刻度细腻到相当的程度以后,出现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现象,就称之为“神”;出现常人难以想象的那种洞察,穿越界限,在看起来有不同内容的领域里面进行交通,进行沟通,或者能够消融界限,这叫“通”。以常人不可思议的那种方式,或者那种意味,在不同领域里面来去自在,这叫做“神通”。而毕竟,所说的不同的领域,毕竟本来没有一个坚实的壁垒或界限,只是随顺凡夫视野,随顺语言表达,而说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领域。“神通”这两个字,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心念敏锐,洞察力细腻,这样的穿透力就很强,那么,就可以感知到种子,也就是这个潜能。即便种子还没有随着因缘的和合而生起现行,敏锐的心念也可以感知到这个种子里面的内涵。当能够感知到种子内涵的时候,就会知道,大概是什么样的现行熏成的这样的种子,就是前世的现行大概是什么样的,这就是知道“前世”。知道这个种子所隐含的功能,如果碰上其他三缘俱足,大概会生成什么样的现行,这就所说的“后世”。

所以,当下的现行是“显”,相对而“隐”的就是前生、后世。有前有后,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过”和“未”。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就知道这个“三世”可以依于对种子内涵的感受而确立起来。这种“三世”叫做“神通三世”。因为有这种神通力而方便地确立了“三世”,而毕竟是过去、现在、未来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只是随顺名言表达上的一种假名安立。这就是种子妙义当中的一个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内容。

种子是一种潜能,我们对种子潜能的洞察,解决了我们对于“知道过去,知道未来”这样一些提法的疑惑。要对种子内涵有所洞察,就需要去细化我们的心念和觉照力的刻度。细微的刻度,这是修行的一个功能指向,也就修行的受用方向之一。但是,这也不应该作为一种功利性的牵引。不要把神通当成修行的一个目的,而去牵引自己的修行。神通是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出现的一种妙用。

“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个“显”和“隐”,显现出来的跟隐藏着的,两个方面之间来回地循环幻化。我们所看到的显现的、现行的世界是因缘合和的。因缘和合而显现的世界在时间维度上相似相续。这种当下现行的相似相续,就是现行世界的一个本质性特征,它的真相是这么一个情况。

那么隐的那个世界是怎么构成的呢?唯识体系里面的表达,是种子自类相似相续。自类,自己的那个类别,也就是说同一个功能的种子,它不是固定的一个坚实体的存在,而是刹那间生灭,是“异时因果”中前前生后后,前面的引生后面的,是一种“自类相续”。

种子俱时因果与异时因果

从一刹那的种子,到另一刹那的种子,是两个不同的种子。它们是以等无间缘的力量在牵引着,前前生后后,但是前后的内涵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就是“自类相续”。自类相续的呈现有前有后,前后关系被约定为因和果相对的关系,前面的种子是因,后面自类相续的种子是果,因果是异时的,也就是说,种子自类相续是因果异时,就是因果不同时,前因生后果,就叫“异时因果”。

还有“种子生现行”和“现行熏新种子”这两个过程,因果是同时显现的,因果之间不存在时间的前后关系,因果同时,所以叫“俱时因果”。有同时、有不同时,这两方面包括了“显”和“隐”的因果循环,这就构成了整个法界的全貌。我们知道,佛法的一法印是“缘起性空”,刚才的这个表述,是在“因缘有”也就是“缘起”的角度来表述的。如果按唯识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来说,这是从“依他起性”的角度来作的表述。(依他起性、依他起相,在特定的层面上是指同一个事,因为“性相不二”,而且在原典当中性相二字通用)。所以,这两种因果,是从“有”的角度的表述,而不是就“空”的面向来说,也不是就“圆成实性”来说。

种子自类的相似相续,种子跟现行之间俱时的生起和熏成,这两个方面的因果关系就构成了法界的全貌。就单个生命体而言,单个生命体是如何创造着自己的世界,如何创造自己的命运,从这个理路上去看,就很清晰了。我们依这里面所揭示的规律,就能够去了解当下自己的处境、自己的感受是由何种因缘所构成的,同时,也能够知道我们在当下的起心动念和身口意的行为将熏成新的种子,埋入八识心田,它直接就影响下一步的现行。

我们下一刹那的世界,就取决于当下熏成什么样的种子。当然,除了种子这个“因”以外,还有其他的三种缘,即便是熏成了种子,若其他三种缘不具备,也不会生起现行,但是最根本的力量还在于种子熏成什么样,因为这个是根本的起源。

如果是熏成了一些我们不太希望它生起现行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已经熏成了,已经埋在八识心田里面了,那该怎么办呢?通过修行去洞悉它,然后去消解它。怎么消解呢?这个话题,要到修行有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体证以后,才比较好谈,现在我们先暂时知道,通过修行,到了一定的阶段是可以消融这些种子的,即可。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通过洞悉它,就知道我们要规避它,也就是知道在其他的三缘上下功夫。我们知道有这些种子了,但是种子生起现行还需要有所缘缘,增上缘和等无间缘,如果在这三种缘上下功夫,也可以让这些种子无法顺利地生起现行。增上缘、所缘缘和等无间缘,每一个方面都是可以下手去选择、去调整的。我们可以以发愿、愿心,以平时在资粮道上所积累所聚起来的定力,去调整它们,影响它们。

什么是增上缘? 什么是所缘缘?什么是等无间缘?此前我们有讲过。这些标准术语,大家可以去查阅佛学词典,甚至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找到。对待这些术语,可以先随缘选一两个概念,然后往里面扎,再慢慢地扩展到其他概念,对唯识的整个内容就能逐步有所了解。当碰上不好理解的术语,也不要起烦恼,可以暂行放在一边,将来自然会有机缘能弄懂它。你感觉哪个术语比较有意思,比较喜欢琢磨一下,就去琢磨它,然后,从这一个点穿进去,吃透它,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整个世界就敞开了。因为从任何一个点进去,只要往下追索,它整个都会呈现出来。法界就是这么妙。

如果明白了命运是由自己所创造的,就是说,熏成什么样的种子,具备了各种各样的缘以后,现行就呈现出来。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以前自己埋过相应的种子,而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是怎么去对待的,身口意是怎么去行动的,它又会埋下相应的新的种子。

理解这个道理,就会理解这句话,“凡夫畏果不畏因,菩萨畏因不畏果”。凡夫畏惧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但他不畏惧采取任何行动去避免现在的果,他不怕现在采取的行为会给将来造成什么样的果。为什么不怕呢?因为“无知者无畏”,凡夫对自己现在采取的行动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不觉,无明,所以他就不怕。但是等下一刻,所感召的新的果出现的时候,他又立即陷入了新一轮的畏惧和恐惧中,在烦恼苦海中泅渡,苦海中挣扎,这就叫“凡夫畏果不畏因”。

菩萨为什么畏因不畏果呢?因为对于现在正在发生的果,知道这是以前所埋下的种子遇缘生起现行,因缘所生法,自然而然来,坦然面对,不多不少恰恰好地去对待。但是,对于当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行为去对待正在进行的果,是很慎重的,因为菩萨深知道,这时候的行动会熏成新的种子,这些新熏的种子在未来机缘成熟会生成新的现行,所以,要好好把握当下熏成种子这个环节的内容,这就叫“畏因”。菩萨畏因,就是在因上知道应该好好去把握。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不用依赖于外力来约束我们,我们自然而然就会避恶趋善,就会知道要弃恶修善,就会知道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会知道“自净其意”的必要与奥妙。

现在,有人用“种子生现行”的道理包装了一下,去教大家怎么修福报,怎么改变现在的生活和事业的现状,还把它开发成培训课程或者讲座,这是很好的一个方便应用,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当于“生死线”的关键,就是不要把种子当成一个实体的存在。如果不消解掉“种子实体存在”的这种执着,那么这种在“种子生现行”上下功夫,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努力,就变成了对人天福报的追逐,会变成对“我执”添砖加瓦的事。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是把佛法的内学变成一种外道之学,就是“心外求法”(这个心是指真如心),就把佛法浪费性开采地裁割成继续造无明业的外道法。现在有不少人用着佛法的术语,讲着看起来像是佛法的道理,但是因为没有回归到空性,没有回归到“缘起性空”的法印上,所以有时会产生很要命的歧义。执着于似是而非的理解,甚至偏离正法轨道,解脱不成,反而增强了我执傲慢,耽误慧命的舒展。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事。

这个“种子”,我们说它是功能。它是不是一个实体性的存在呢?不是的,它是空中妙用,是一种空性的妙用。空性的妙用,是指真如妙用。空性妙用,也就是缘起的妙用,缘起是空性的表相。缘起与性空,一体两面。种子是就它“缘起“的妙用力来说的,是一种盎然生机,是就盎然生机的角度来说的,但是,这个盎然生机、这个妙用本身也是空性的,本身就是空性的妙用。种子实际是在“世俗谛”层面的一种表述(世俗谛与胜义谛,是中观中常用的一对术语),在唯识里面是一种“依他起”的表述,也是应病予药的方便语。

如果见道了,明心见性了,就知道种子是纯然的清静的依他起。没有见道之前,种子主要是杂染的依他起。而杂染的依他起,其实,同时它内在也是清净的依他起,洞悉了这一点,其实也就知道是圆成实性。但是从次第上来说,在唯识里面是要先证得圆成实性,才会真正知道清净依他起性,这是修行上的进路的表述。

“种子是空性的”,这个特点还可以从唯识学里面很关键的一个内容来看,就是“种子六义“,也就是种子这个概念所指向的内容,其内在包含着六种意思。

一个含义是“刹那灭”。种子是刹那生灭的,没有一个自体性的安立,这就是告诉你种子是无常的,不是恒常的坚固存在体。

第二个含义是“恒随转”。恒随着生命在转(生命,是相对而言相对存在的“情识“或”识聚“),甚至更阔一步说,是在法界当中恒时地在转。唯识学用的这个字非常精准,是“转”。恒随转,是指不断,是指种子自类相似相续的不断。所以刹那灭、恒随转,就是不常不断,这里面就在努力地表达着一种中道的含义。

第三个是“果俱有”。果俱有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因果同时,因果俱时而有,也就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是同时进行的。果俱有本身就是种子和现行之间相对望,也就是依于现行说种子,依于种子说现行,它本身也是一种因缘法上的安立。

第四个意思是“待众缘”。是指种子生起现行,除了自身是亲因缘以外,还需要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共同生起现行。种子,并不直接就是已经显现出来的“现行”,现行生成的新种子埋在八识心田里面,也不是“现行”,所以待众缘也是体现了种子只是诸缘之一,只不过它是最根本的根本力量,是盎然的生机,是妙有的力量。这是避免进入顽空,同时也可以解释这个法界怎么现行。

第五个是“性决定”。就是它的善、恶、无善无恶的性是决定的、不会错乱的。善的种子因缘成熟会生起善的现行,不善的种子会生起不善的现行,种子善恶的属性不会错乱。

最后第六个,叫做“引自果”。是什么样的种子,因缘成熟就会生起什么样的现行,这就叫因缘不错乱。

我们不断地去感受、参究种子六义,就会知道,根本而言,种子就是一种在因缘成熟的时候能够发动现行显现的力量。它是一种能够发动现行的力量,而不是一个单独绝对不变的存在实体。它只是性空而妙有的那个力量在语言上的表达。它毕竟是没有自体性的,但这个力量是有的,不是没有,只不过它的属性上是空性。这一点,很重要,要不然的话就会出现偏差、失误。什么失误呢?就是以为“种子是实在的”,按这个错误的理路下去,就会认为由种子而构成的也就是收纳种子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也是实际存在的了。甚至于会认为,由于种子是实存的,那么由它生起的现行当中最本质的了别识,也是实存的了。而这是很严重的偏差。如果认为种子是实有的,修行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事相的追求当中,比如执着于在事相上消除罪障,执着于在事相上积累福德资粮,等等,而无法自拔,无法不住相,更无法企及“无住“的境界。

识,就是了别的功能,也就是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的了别现行。其中,第八识比较复杂,它本身跟种子之间还有一种关系是仓库(能承载的载体)与内容(所承载的内容)的关系,同时,第八识又是种子的聚合体,而不是简单的说“种子遇缘生起第八识“,这里头的内容比较丰富,比较微妙。但是,前七识是可以讲种子在因缘成熟的时候生起来的了别现行。如果认为“识是实存的”,那么就是说“唯识虽然说外境无,但是执着于内识有”,也就是认为这个识是实际存在、是不灭的,而这就是一种常见,是一种边见,是不究竟见,是错误的见解。这也是历史上对唯识进行批判的那些群体的很常见的一个失误。他们就是以为唯识认为识是实有的,从而对此进行批评,而实际上,唯识并不认为识是实有的。识是一个了别的现行过程,是一种功能的显现,唯识是唯了别,怎么能说唯识是主张“识是实有的”呢?

如果我们知道种子不是实有的,那就会知道,依种子而呈现出来的现行也不是实有的。因为从种子到现行,还有包括种子自类的相续,所有的环节都是在表述着是因缘合和,是依他起。毕竟没有生,毕竟是无生法。

刚才说的这层含义,可能会有点抽象,但是仔细的去涵咏,仔细的去回味,会发现这里面的东西是很通透的。当我们在不断地去涵咏它,随文入观,实际上就是在如理作意,如理思维,这种闻思的慧用就会慢慢的呈现出来。

种子的内涵还有很多,很丰富,今天就在细说种子这个话题上暂且谈到这里。

各位六时吉祥。

上篇主页目录目录字典标记笔记清除导出保存全屏听书下篇
第8讲 唯识空观八次第 唯识妙法 第10讲 细说依他起